何享健女兒公司靠美的好上市 突擊收購「關係」公司恐含利益輸送

2021-01-15 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劉傑

會通股份一路披荊斬棘,近期終於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但其上市以來的股價卻一路滑坡,上市初期,其最高價一度高達42.22元/股,而截至發稿日,其股價已經跌落至16.30元/股。此前《紅周刊》記者刊發的《會通股份數千萬應收帳款逾期,數億元營業收入來源不明》一文中,對其帳款逾期、存貨跌價或不足、營收不明等問題進行了剖析,而這些因素或許與其股價下滑不無關係。實際上,近期,記者發現其上市前夕的併購也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上市前夕「復婚」,恐暗藏利益輸送

會通股份在上市前夕,曾進行過幾次資產收購。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12月其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廣東圓融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圓融」)73%的股權,而這次資產重組對其當年的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影響幅度分別為58.64%、50.40%,可見置入廣東圓融對會通股份的業績提升極大,廣東圓融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於是,會通股份又快馬加鞭的在2019年12月收購了廣東圓融剩餘27%的股權,自此廣東圓融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有意思的是,廣東圓融在2013年以前,本就是會通股份的子公司,這意味著會通股份上市前對該公司的收購,實際上算是「復婚」了。

據其審核問詢函回復顯示,廣東圓融的主營業務為高分子改性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與會通股份的主業相同,且二者的產品類型相近,僅產品結構略有差異。那麼既然主業一致,為何會通股份當初會將其剝離呢?據會通股份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在發展初期擴張過快,造成公司虧損,因此實施了戰略收縮,將廣東圓融進行轉讓,以降低公司整體運營風險、提高管理效率,儘快實現扭虧為盈。

2012年10月,會通股份將其持有廣東圓融90%的股權作價450萬元轉讓給合肥市百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年模塑」)。而百年模塑為會通股份實際控制人何倩嫦通過萬盈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控制的企業,其中,萬盈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百年模塑84.54%的股權,合肥朗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潤資產」)持有百年模塑15.46%的股權。令人奇怪的是,會通股份此次收購廣東圓融時,廣東圓融的第一大股東卻變成了朗潤資產,持股比例為77.40%,但對於廣東圓融股權變更的相關細節招股書卻並未詳細披露。

更值得玩味的是,此前,會通股份將廣東圓融出售後,兩家公司的實控人之間仍有著大量的資金往來。據審核問詢回復顯示,筱璘通過朗潤資產控股廣東圓融,為其實控人,因個人資金周轉需要,筱璘於2017年4月向會通股份實控人何倩嫦借入資金達3762.00萬元。一方有難,另一方出手就是幾千萬,這背後體現出的顯然是二者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問題在於,會通股份上市在即,廣東圓融又被其拉來「復婚」,那麼二者之間的交易又是否公允呢?

據審核問詢回復顯示,2018年會通股份收購廣東圓融73%股權時,採取二者相互換股的方式交易。據保薦工作報告介紹,截至2018年9月30日,會通股份的全部權益價值為6.67億元,經交易雙方協商,會通股份的發行價格為2.67元/股,令人意外的是,該交易價格竟然遠低於會通股份此前股權交易的價格。

2017年7月,會通股份引資2.7億元,投前估值不超過10.8億元,對應增資價格為6.05元/註冊資本。2019年10月,其又引資4.15億元,投前估值不超過23.5億元,對應增資價格為6.69元/股。與這兩次引資相較,會通股份此次交易的價格相當於打了個對摺。

對於會通股份估值低於2017年、2019年的原因,其解釋稱,「2018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國內金融去槓桿等宏觀不利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壓力,盈利能力普遍受到較大影響,市場情緒悲觀,上市公司整體市值較2017年顯著降低。」令人不解的是,會通股份彼時並非上市公司,其以當時上市公司市值偏低為由的合理性似乎不足,更關鍵的是,企業價值評估往往是基於未來幾年收益情況的預測,而其以短期的價值波動為由,壓低自身價格與對方換股,這就難免讓人懷疑,該交易背後,雙方是否存在其他抽屜協議的可能。

而第二次收購廣東圓融時,雙方交易的公允性仍存在諸多疑點。

據審核問詢回復顯示,2019年12月24日,會通股份與廣東圓融少數股東朗潤資產籤署股權轉讓協議,以現金收購朗潤資產持有的廣東圓融27%股權,交易對價為3.55億元,完成收購後,其將持有廣東圓融100%的股權。以交易價格及股權比例推算,本次交易廣東圓融的整體估值高達13.15億元,可令人疑惑的是,2018年末收購廣東圓融73%股權時,其整體估值還僅為5.12億元,為何短短一年間,其估值就翻倍了,這真的合理嗎?

《紅周刊》記者發現,廣東圓融身價飆升主要得益於兩個在建工程項目。會通股份在審核問詢回覆中解釋道,2019年9月評估時,廣東圓融已開始籌建順德美融二期項目,已經具有了明確的建設規劃及設備配備計劃。同期,合肥圓融新廠區一期項目已經接近完工,並於2019年12月投產。將兩項目納入評估預測範圍,兩項目對估值的貢獻為5.12億元,佔當時評估估值的比重為38.84%。問題在於,順德美融二期項目僅僅是有了建設的計劃,尚未開始投資就被納入評估中,其中的合理性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通過上述的資產騰挪,朗潤資產獲益頗豐。其中,會通股份第一次收購廣東圓融73%股份時,朗潤資產獲得了會通股份8720萬股,一躍成為會通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1.10%;而第二次收購中,朗潤資產又獲得了3.55億元的現金對價。這難免令人懷疑,會通股份的實控人與朗潤資產的實控人之間可能還存在其他聯繫。

據問詢回復顯示,筱璘曾於1995年12月至2000年1月就職於美的集團,擔任融資經理、投資經理;並曾於2008年6月至2016年11月擔任會通有限的董事長,而據天眼查APP顯示,其曾為美的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會通股份實控人何倩嫦則是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之女。由此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令雙方之間的交易迷霧重重。

關聯交易令人擔憂

上文提到,會通股份的實控人何倩嫦為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之女,因此會通股份在業務上也沒少受「自家人」的扶植。

據招股書顯示,會通股份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美的集團的上遊企業。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會通股份向美的集團及其下屬公司銷售實現的金額分別為4.63億元、3.30億元、12.37億元,佔其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21%、17.52%、30.68%,該客戶各年均為其第一大客戶。

對於美的集團銷售收入佔比較高的問題,會通股份表示,2018年,公司開拓新市場、新客戶成效顯著,公司對美的集團銷售佔比有明顯下降。2018年底公司完成對廣東圓融的收購,由於廣東圓融與美的有長期的業務往來,因此,2019年公司向美的集團銷售佔比有所回升。這也意味著雙方之間的關聯交易將愈加頻繁。

會通股份主要產品的應用領域主要為家電行業,報告期內,其在家電領域收入佔比分別為71.87%、67.57%、68.68%,而其對美的集團的銷售收入佔該領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82%、26.76%、44.97%,美的集團這一大客戶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因為美的集團的庇蔭,會通股份的業績增長速度驚人,2017年至2019年,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02億元、18.86億元、40.31億元,後兩年同比增速分別為10.78%、113.78%。

同時,2017年至2019年,會通股份向美的集團關聯採購金額分別為607.10萬元、8.62萬元、1.80億元,佔營業成本的比例分別為0.42%、0.01%、5.08%,2019年,其關聯採購出現激增。對此,會通股份解釋道,美的集團自2019年開始建議其供應商通過美的集團採購中心採購樹脂類原材料,上述建議不具有強制性。僅僅是大客戶的一個「建議」,會通股份就向美的集團採購了上億元的原材料,可見為了抱住這棵「大樹」,其也是煞費苦心。

而美的集團對於會通股份的幫助也是不遺餘力,其曾多次給予會通股份資金方面的支持。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初,會通股份對美的控股、美的小貸的借款餘額就高達1.48億元,當年其又向這兩家公司借入6000萬元,而這些借款直到2019年才全部償還完畢。

綜上可見,會通股份與美的集團之間在銷售端、採購端、資金端均存在大額的關聯交易,然而關聯交易是滋生利益輸送的溫床,在A股市場上,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的相關案件也時有發生,在大量紛繁複雜的關聯交易之下,會通股份如何保證交易的公允性,就成了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何享健女兒公司背靠美的好上市 突擊收購「關係」公司恐含利益輸送!
    實際上,近期,記者發現其上市前夕的併購也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上市前夕「復婚」,恐暗藏利益輸送會通股份在上市前夕,曾進行過幾次資產收購。一方有難,另一方出手就是幾千萬,這背後體現出的顯然是二者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問題在於,會通股份上市在即,廣東圓融又被其拉來「復婚」,那麼二者之間的交易又是否公允呢?據審核問詢回復顯示,2018年會通股份收購廣東圓融73%股權時,採取二者相互換股的方式交易。
  • 利益輸送?這家上市公司擬推行1元/股的員工持股計劃
    A股上市公司鬧出讓市場驚訝的事情總是層出不窮,日前麥趣爾披露的一份《2020 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公告也是讓市場各方驚呆了。可以說,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給予董高監、優秀員工以相對於公司現價一定折扣的價格購買公司股票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像麥趣爾這般以低至1元/股的價格堪稱罕見,相對於麥趣爾在公告披露日9.99元/股的收盤價格幾乎是1折。
  • 利亞德「資本局」:拆分子公司擬境內上市,多位董監高等股東突擊...
    為進一步拓寬公司VR體驗業務的融資渠道,利亞德擬拆封子公司虛擬動點至境內上市。自該消息公布後不到4個月時間,虛擬動點啟動增資擴股,然而,在增資擴股人員名單中,利亞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人員赫然在列。是否涉嫌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輸送利益等關鍵性問題,引起了深交所關注並下發關注函。
  • 美的集團近兩個月上漲25.8% 何享健家族資本涉獵7家上市公司
    美的集團近期成交明細公開資料顯示,美的集團創立於1968年,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家電民營企業。美的集團的成功與粵商何享健的卓越經營分不開的。何享健廣東順德本地人,出生於1942年。出生在一個比較貧困的家庭,僅有小學文化學歷。2012年何享健退出美的管理層後,移交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具體運作。美的集團成為非家族的家族企業。
  • 中國知名富豪、美的老闆何享健被挾持,詳解「美的家族」
    昨日深夜近凌晨,網絡突然爆出「美的集團老闆何享健在家中被歹徒挾持,其子跳河遊到對岸報警,歹徒攜有易燃爆物品,疑似自製炸彈和槍枝」。何享健居住在距離美的總部僅有20分鐘步行距離的廣東順德北滘君蘭國際高爾夫生活村A60號,該住宅是美的集團投資開發的頂級豪宅,按理說這樣的豪宅管理應該是比較嚴格的,住在裡面有較強安全性的,再則該小區內居住的人非富即貴,完全有能力請保鏢或安裝完善的安保措施,比如安全警報系統等。
  • 千億富豪何享健驚魂一夜-虎嗅網
    極富改革眼光的何享健,還主動請纓將美的作為股份制產權改革的「試驗田」,儘管他一開始並不懂股份制改革,但是「有關注、有研究、有聽專家的,超前進行了產權改革」。1993年,美的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而這也成為何享健身上最為耀眼的標籤。
  • 虎口脫險的何享健:神秘千億富豪,現實版雷東寶,90年代的馬雲
    此外,何氏家族還掌握了七家國內外上市的公司。貴為千億富豪,何享健甚少拋頭露面,外界對他知之甚少。即使在美的內部,他同樣神秘。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員工,離職時的唯一願望是:「想近距離看一眼BOSS」呢!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美的品牌的長盛不衰。
  • 紅相股份:高溢價收購難逃利益輸送之嫌,股東忙減持
    這並非上市公司第一次向軍工領域擴張,早在2017年,紅相股份就以5.23億元的價格收購從事微波通信產品生產及銷售的合肥星波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星波通信」)67.54%股份,隨後又以2.49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星波通信32.46%的股份。  2017-2019年,星波通信合計為上市公司貢獻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69億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
  • 邁信林關聯關係複雜疑存利益輸送
    邁信林即將上會,IPO之路看似一片坦途,但經鑑上市公司課題研究組發現,公司疑存諸多關聯關係、利益輸送質疑待解,同時高管任職履歷有瑕疵,還因疫情期間要求提前復工遭投訴,可謂問題多多。  關聯關係錯綜複雜,利益輸送質疑待解  邁信林成立於2010年3月15日,公司專注於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藝研發和加工製造,同時將積累的精密製造技術逐步推展至多個行業,包括汽車、電子等。公司主營業務的收入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電子、汽車、民用電子四大領域。
  • 美的創始人遭劫持?216億美刀福布斯排名36,何享健如何走到現在?
    何享健隱約感受到這股春風,在各方的努力下,順德縣美的風扇廠開始股改。這家和當時全國很多地方一樣的普通鄉鎮企業,搖身一變成為了我國第一家鄉鎮企業上市公司,並募集到超10億元的資金。當然即便到此一步,美的依舊不算是何享健的。
  • 麗人麗妝9成營收靠阿里難洗利益輸送 代理合同玩穿越
    2019年10月11日,證監會在麗人麗妝的反饋意見中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因阿里巴巴入股而存在降低獲客成本、增加獲客渠道等特殊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公司是否因阿里巴巴入股而存在降低獲客成本、增加獲客渠道等特殊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其他特殊利益安排。在2018年年上會時證監會也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因阿里巴巴入股而存在降低獲客成本、增加獲客渠道等特殊利益安排,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 美的置業不能停:何享健的號子與郝恆樂的縴繩
    2018年10月11日,美的置業(03990-HK)於港交所上市,數載未曾露面的美的創始人何享健走到臺前。敲鐘的時候,他舉重若輕,歡笑開懷,絲毫不遜於2013年美的集團(000333.SZ)整體登陸深交所。
  • 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是上市公司重要利益共享機制
    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是上市公司重要利益共享機制 來源:證券日報時間:2020-07-21 08:05:56 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利益共享機制,是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重要制度安排。
  • 崑山滬光IPO:上市前家族成員「突擊入股」 過會前收購實控人嶽父...
    收購實控人嶽父虧損企業崑山德可成立於2012年8月,公司成立之後一直由自然人王南欽控股,2018年7月開始,王南欽成為唯一股東,王南欽的另一重身份是金成成嶽父,因此崑山德可與崑山滬光構成關聯關係。家族成員「突擊入股」實際上,崑山滬光上市進程中不只搞過一次「突擊入股」。
  • 惠而浦收到格蘭仕要約收購 上市公司控制權或生變
    &nbsp&nbsp&nbsp&nbsp格蘭仕正在籌劃收購惠而浦中國。8月24日,惠而浦中國發布公告稱,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8月21日收到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書面告知函,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對公司投資價值的認同,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公司的上市地位為目的,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nbsp&nbsp&nbsp&nbsp惠而浦中國在24日起停牌。
  • 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遭挾持 何享健本人仍間接持股數百家企業
    來源:金融界網站6月15日一早,據國際金融報報導,針對「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遭挾持」一事,佛山警方通報稱,6月14日17時30分許,佛山110接報警:順德區北滘鎮美的集團君蘭生活村一住宅有外人闖入,威脅住宅內人員人身安全。
  • 千億市值的「晶片界茅臺」深陷利益輸送風波?
    12月2日早間,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卓勝微充分論證相關業績考核指標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刻意降低業績考核指標向相關人員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損害上市公司股東利益。(小標題)是否存在輸送利益的情形此外,深交所要求卓勝微結合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歷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佔比情況、2020年第四季度需實現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情況以及行業周期性發展特徵、同行業可比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佔比情況等,詳細說明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需實現營業收入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實際情況。
  • 高特佳蔡達建被公開舉報養小三:博雅生物涉及8億利益輸送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隱形實控人」蔡達建突然被妻子公開舉報養小三:博雅生物已淪為高特佳資本運作和利益輸送的「大本營」作者 | 木盒流程編輯 | 小白這難免有給控股股東輸血和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嫌疑,比如存在這種可能:丹霞生物需資金改造GMP,高特佳集團沒錢支援就通過上市公司採購預付這種方式「輸血」。歷史以來控股股東高特佳集團的股權質押率一直很高,說明收購丹霞生物的槓桿率和風險也可能很高。
  • 見微知著: 隱形利益輸送下的市場生態
    在上市公司這個交匯點上,各方利益格局如何構建,恰是市場生態的側面印證。如果觀察幾起比較微妙的利益轉移個案,就能一窺其所呈現出來的市場生態。  有家做信息技術服務的上市公司,沒有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持股8.35%。這樣的股權結構看似比較均衡,利益擺布上玩不出什麼花樣。
  • 0.3折「賣子」給大股東 田中精機被疑利益輸送
    3.91億元收購的子公司,最終1252萬元賤賣給大股東們,這家上市公司打的什麼算盤?   近日,田中精機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遠洋翔瑞拒絕配合上市公司審計工作,已經處於「失控」狀態。自2019年11月起,公司擬不再將遠洋翔瑞及其子公司沃爾夫納入合併報表範圍,該事項將對公司2019年度財報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