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英帝國勳章到性幻想必備單品:被遺忘的吊帶襪

2021-01-10 網易新聞

這是萬物私家歷史欄目 

第 

由原點出品 ,周更


4月中旬,天氣漸熱的時節,女生們的大腿終於不能再被捂下去了!大腿們開始掙脫絲襪的束縛,以自由的姿態擁抱著每一條大街和小巷,城市也因此多了一道風景線。

 

但,在滿街的大白腿中,卻很難再見到一種別樣的風情。這是一種被遺忘的高階性感,它叫做「吊帶襪」。但你可知道,這性感的「吊帶襪」,和英國米字旗上的聖十字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且聽萬曆君慢慢道來。



或許是太過於性感,貼著大腿沿的那兩條帶子被現在的人們視為情色的象徵。的確,還有什麼比這兩根直指裙擺深處,貼合在絕對領域上的裝飾物更有吸引力呢。比起完全裸露的大腿,妹子穿著「吊帶襪」多了一分束縛和緊緻的誘惑。




在許多男人心裡,「吊帶襪」所勾起的束縛畫面就能引發一種欲罷不能的快感。幻想著撕扯掉這兩根帶子的人估計也不在少數。

 

事實上,有一種「吊帶襪」,還真是用來被撕掉的。或者說,是吊帶襪上的吊帶本體(有點拗口)——婚裝吊襪帶。(注意是吊襪!)




14世紀的西方,尚未完全走向文明的歐洲人還和現在的中國人一樣,熱衷於在婚禮上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男人們相信,在婚禮中搶到一片新娘子的衣服碎片能夠帶來好運。於是,新娘總是會被賓客侵犯,婚服被喝了酒後狂躁的男人們撕得七零八落。

 

沒轍,傳統不能變,彩頭總不能不給人家,於是新娘們想到一個主意,將衣服上的一個物件作為替代品給參加婚禮的男人們。也不知道她們怎麼想的,可能是圖方便吧,總之栓在衣服上的吊襪帶就成為了這個「幸運碎片」(lucky piece)。




還有一種說法,婚裝上的吊襪帶是夫妻圓房的象徵。當新郎取出了新娘的吊襪帶,則代表她失去了童貞。所以他們的親友會將吊襪帶看作是夫妻倆進行了性交的證明、這同樣是一個好彩頭,就好像中國人會將墊在新娘底下的一塊白布(落紅)看作證明一樣。

 

這兩個古老的習俗導致人們熱衷於從新娘身上拿走吊襪帶並送給某個參加婚禮的人。而到今天,拿走吊襪帶這一習俗已是新郎的專利。婚禮上,新娘會首先將花束拋給在場的女嘉賓,而之後新郎會當著所以賓客的面去除新娘的吊襪帶,並將它扔給人群裡的單身漢。




拋吊襪帶和拋花束差不多,大意都是無論是誰接住了吊襪帶,他都會成為下一個結婚的幸運兒。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在一個美滿的結局中結束——到最後,接到吊襪帶的男子會將它送給那位接到花束的女人。

 

在這一古老習俗流傳的年月裡,吊襪帶還單純只是兩個附帶金屬扣子的布帶,是束腰和襪子之間的一部分,吊襪帶和絲襪還沒有合二為一,也稱不上現代意義的「吊帶襪」。所以,結婚禮服上的吊襪帶和現代「吊帶襪」的性感還沾不上邊,但從這個古老的習俗中可以看出,吊襪帶的功能性早已有之。




追溯到希臘羅馬時期,由於襪子(應該是長襪)的出現,吊襪帶就已應運而生。那個時候的襪子是工人階級或者奴隸的保暖用品,所以,到中世紀時,吊襪帶仍然是男女通吃。但中古時期的吊襪帶只是用於固定容易脫落的長襪,所以它基本上是拴在大腿的綁腿,或是衣物和襪子之間的簡單連接物。接下來這則故事,則是吊襪帶便於裝卸的實例。


1348年,在英國埃爾特姆宮殿裡舉行的一場王室宴會上,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正和一位索爾茲伯裡女伯爵(可能指的是Joan of Kent,國王未來的兒媳婦)翩翩起舞。但就在全場賓客正high的時候,女伯爵的吊襪帶突然脫落了。周圍的人見狀紛紛開始竊笑,這令女伯爵感到十分羞恥。這個時候,愛德華開始裝得一手好逼地展現他的紳士風度——他彎下腰撿起那根吊襪帶,系在了自己腿上,然後大聲用法語向全場說出了一個金句:「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Shame on himwho thinks ill of it" 大意是「心懷邪念者蒙羞」)。然後,當即設立了一個以藍色吊襪帶為標誌的嘉德勳章(Order of the Garter),作為英格蘭最高榮譽的象徵。由此,「心懷邪念者蒙羞」也就成為了這枚「吊襪帶」(Garter 即 吊襪帶)勳章的格言。




不過,這只是嘉德勳章由來的一個版本。在另一個傳說中,從前的英國國王理查一世在參加十字軍東徵時,受到基督教先賢聖喬治的啟發,把吊襪帶綁在騎士們的腿上,從而獲取了一場戰鬥的勝利。而某一天愛德華三世心血來潮,想起了這段讓英國人感到自豪的往事,畢竟,聖喬治是英格蘭守護神,於是他決定設立這一以「吊襪帶」命名的皇家勳章激勵後人(真是會取名字啊……)。

 

這樣看來,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也算是吊襪帶的發明人之一吧。時至今日,飄蕩在大不列顛領土上的白底紅十字的聖喬治旗幟,估計也傳承著吊襪帶的戰鬥精神。

 

不管來自哪種傳說,這枚勳章都是為了獎勵擁有真正吊襪帶騎士精神的人。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勳章。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獲得它,其中包括英國國王和至多25名活著的佩戴者。而且,更加特殊的是,與其他勳章不同,只有國王可以授予嘉德勳章,首相無權建議或者提名受勳者。




可以肯定的是,1348年秋愛德華三世曾穿過一套帶有此吊襪帶的衣服。而國王在14世紀的這一穿,離「吊帶襪」拉開黃金序幕就非常接近了。因為,很快真正意義上暴露在外的「吊帶襪」就要流行於歐洲的上流貴族圈子裡了。誰能想到,是男人們首先發揚光大了這一性感。




歐洲開啟黃金年代之後。經歷了殖民時期歐洲貴族們要錢有錢、要地位有地位,於是他們開始在更高階的、追求文藝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在當時的貴族圈子裡,奢侈華美的服飾成為競相標榜炫耀的無聲武器。而「吊帶襪」也佔據了一席之地。「吊帶襪」的褡相精緻講究,一度成為紳士品味的象徵和身份的代表。

 

男人們在長筒襪的襪口點綴上蕾絲,襪帶上繡上金銀珠寶,並且還在膝蓋的外側打上蝴蝶結。看到這裡千萬不要以為貴族們的取向有問題,人家屈原還自比香草群芳。在當時,物以稀為貴,繁複的花紋設計和講究的做工所需要的開銷,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承擔得起。

 

伊莉莎白時代的時尚中,男人們身著長筒襪,吊著吊襪帶用以炫耀。在莎翁的《第十二夜》中還專門用了「cross braced garters」這樣一個詞作為笑柄進行諷刺。到了19世紀,身著西裝,下穿吊帶襪,通體散發著荷爾蒙的男性仍然是時尚主角。




所以,「吊帶襪」作為性感的象徵之一,天生就是和男性以及奢侈的魅力捆綁在一起的。




女性「吊帶襪的發展,則走了另一條暗線——緊身束胸衣




束胸衣的原型是塑胸衣,它出現於古羅馬時期。塑胸內衣多以厚帆布製作,用鯨魚骨支撐起來,自胸部以下直到大腿部分。所以說,不只是楚王,全球人都好細腰。畸形的審美要求導致女性不得不承受被壓抑的苦難。15世紀中晚期之後,在西班牙誕生的金屬束胸衣很快成為全歐的時尚。而「吊帶襪」,在歷史中和束胸衣結合在一起,成為女性時尚的標配。




束胸衣就像緊身衣一樣,目的是要令女性的腰線更纖瘦完美,而「吊帶襪」則有保護雙腿的作用。當時,女生一般喜歡穿長裙,更會加上「吊帶襪」作搭配。由於沒有獨立的吊襪帶形式,系襪口的搭扣都附在繃緊的束腹衣下擺,成為是束腹衣內衣單品的一部分。一開始「吊帶襪」被藏在裙簾底下。但隨著風氣的開放,原來那種大大的蓬蓬裙開始消失,女性的裙裾逐漸變短,長筒襪便全部露在了外面。這樣,「吊帶襪」也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




男性吊帶襪和女性吊帶襪的命運終於在20世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於19-20世紀初男性長褲的流行,絲襪被取代,男用吊襪帶從此消失。




一戰後,女性的地位開始提升,全新的生活方式被引入,束胸衣作為傷害女性的舊傳統被擯棄。「吊帶襪」的款式也跟著被改變。於是,沒有了束胸衣的「吊帶襪」由連身內衣變成兩截式,吊襪帶再次出現,而且變得更加簡單直接。有的只是綁在腰間的一根帶子,有的則是束胸衣的縮短款。這樣的設計讓女性自大腿根部到膝間的肌膚更多地被暴露出來,展現出更多女性特質。對男性來說,這簡直是最隱秘直接的誘惑。




到了20世紀20年代,穿著「吊帶襪」的女性形象立刻風靡大街小巷。無論是哪一個階層的女性都可以輕易擁有一件「吊帶襪」。在當時的招貼畫、海報和掛曆中,「吊帶襪」都是絕對的主流。戰爭期間,美國製造的戰鬥機和炸彈,也都被塗裝了「吊帶襪」的形象,以向己方和對手輸出這種性感爆棚的聯想力量。





色情產業的推動下,「吊帶襪」愈加被打上性感迷人甚至挑逗的烙印,但這絲毫不影響「吊帶襪」的風靡,這股潮流一直持續至70年代初。





但流行的更替總是來得這麼突然。

 

就好像是iPhone因為革命性的設計取代了活在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一樣,尼龍纖維的發明徹底取代了傳統「吊帶襪」。更舒適的穿著體驗和緊緻的線條感讓尼龍纖維絲襪一舉佔據了市場。因為大眾的選擇,生產廠家便拋棄了「吊帶襪」,轉而生產尼龍纖維絲襪了。




從此,吊帶襪盛極而衰,永遠成為一個象徵意義的符號。它不再是女性的必需品,只是會在復古單品中偶爾回潮,但每一出現,都給人留下驚鴻一瞥。





網易原點出品,未經授權不可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華人翻譯家林超倫獲得大英帝國勳章
    34年之後的2011年6月11日,說一口純正英腔的他作為英國外交部首席漢語翻譯,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85歲的生日慶典上,榮獲女王辦法的大英帝國OBE勳章。大英帝國勳章由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6月4日所創立。
  • 貝嫂獲大英帝國勳章!比小貝晚了13年!罕見一家雙勳!
    NoNoNo...注意聽,這次的獎項可厲害:大英帝國OBE榮譽勳章!明年女王陛下還要親自給她頒獎呢!據英媒報導,貝嫂最近被推選獲得大英帝國OBE榮譽勳章,是因為其在時尚領域和慈善公益事業的突出貢獻。科普時間到!說了半天OBE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獎項呢?它腫麼就這麼厲害?
  • 吊襪帶與歐洲的性幻想
    吊襪帶與性幻想        兩根筆直的帶子,簡直是在色情的給大腿畫上輔助線,讓人更容易理解大腿的三維結構,並且有一種往上往上再往上的暗示加強,告訴你,重點就要到了就要到了 就要到了再者,女人的腿和腳本身就是性暗示之一(更別說還有絲襪控的存在),加上吊帶襪,看的時候視線被兩條小帶子 引導向下,到若隱若現的腿再到沒有穿鞋的腳,簡直對男性殺傷力巨大。        當然啦,也有人覺得,吊帶襪讓人覺得性感只是個單純的 習慣聯想 罷了,就像是穿著虎皮皮裙的都有點兒像孫悟空一樣。
  • 華人榮獲大英帝國勳章 曾為多位英國首相做翻譯
    34年之後的2011年6月11日,說一口純正英腔的他作為英國外交部首席漢語翻譯,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85歲的生日慶典上,榮獲女王辦法的大英帝國OBE勳章。  大英帝國勳章由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6月4日所創立。
  • 被英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凱特王妃最愛的珠寶品牌:Annoushka
    優雅、大方,不僅被譽為行走的穿搭教科書,也是公認的帶貨達人---凡是她穿戴過的單品,搜索量和銷量都會大漲,甚至賣斷貨。左:張雨綺 中:Gigi 右:Rihanna 佩戴Annoushka品牌珠寶201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了表彰Annoushka對英國珠寶業所做的貢獻,授予她大英帝國勳章(MBE)。
  • Dior 男裝和 Fendi 的藝術總監 Kim Jones 被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官佐...
    核心提示:在因疫情推遲的2020年英國「女王生日授勳(Queen’s Birthday Honours)」名單上,英國設計師 Kim Jones 被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大英帝國勳章中的第4級,簡稱 OBE)。
  • 金庸本尼小雀斑都拿過這個勳章!英國爵位勳章get指南~
    大家一邊被毒液小天使萌到,一邊被它與慫包艾迪的CP組合甜到爆。這部電影不僅收穫了超棒的票房和人氣,也讓湯老師名利雙收~就在這部影片熱映時,湯老師還在白金漢宮獲得了大英帝國司令勳章。湯老師直接晉升為湯司令!毫無疑問,對於湯老師來說,這是對他自身及事業的肯定和認可。
  •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吊帶襪
    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吊帶襪這個比長筒襪多條帶的東西成了性感的代名詞,內衣秀上黑絲和吊襪帶是經常出現的常客,而這兩者結合在一起便是女人極致性感的象徵。還記得著名導演託納多雷的回家三部曲之一的影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便有多次吊襪帶出現。
  • 凱特王妃最愛的珠寶品牌,被英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高奢品牌中的小清新:Annoushka
    優雅、大方,不僅被譽為行走的穿搭教科書,也是公認的帶貨達人—凡是她穿戴過的單品,搜索量和銷量都會大漲,甚至賣斷貨。和其他皇室成員不同,凱特王妃出席活動時,並不總是全身掛滿皇室珠寶,她會選擇一些小眾品牌佩戴,比如下圖中出鏡率最高的這款巴洛克珍珠耳墜。帶娃、逛街、出席活動,不管服飾如何改變,但這款小眾品牌的耳墜卻從未變過。
  • 舌尖上的大英帝國
    可以說,大英帝國誕生於紐芬蘭多石的海灘上,漁民們用革新了的食物加工技術徵服了遠方的人們,奠定了帝國的基礎。在1570年到1689年間,英國艦船的噸位增加了七倍,這個國家首次嘗試的規模化的食品加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醃鱈魚既是一種便攜食品,又是一種貿易商品,它是大英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 怎麼穿吊帶襪 吊帶襪和長筒襪的區別
    怎麼穿吊帶襪 吊帶襪和長筒襪的區別 2020-04-26 17:16:35 來源:全球紡織網 怎麼穿吊帶襪?
  • 歐洲最高冷之一的勳章竟是根吊帶襪?
    以下還是圖片文字微調,有水印就是我加的圖↓對歐洲王室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嘉德勳章,英國作為功勳榮譽制度的發源地,悠久而完備的騎士勳章體系不僅沿用至今,還影響了其他眾多國家。這其中影響力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便是相傳由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於1348年創立的嘉德勳章。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1750–1835 年,英國陸軍不同類型的步兵從17 世紀中期到19 世紀,絕大部分英國士兵(陸軍步兵、海軍陸戰隊。通過大量的視覺作品(油畫、影視),紅軍服可以說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在曾經的大英帝國勢力範圍內,「紅衣軍」(red coat)是婦孺皆知的詞語,儘管紅衣並非被英國軍隊壟斷。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過紅色制服,如1848 年之前的丹麥陸軍全部身著紅衣,美國軍隊也有過紅色軍服。但英國、英屬印度和大英帝國其他領地的軍隊在差不多300 年裡使用紅色軍服,使得紅衣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個標誌。
  • 大英帝國,被幹趴了
    帝國綿延數百年,豈有長盛不衰之理?曾經的榮耀與如今的沒落,對比之下更顯遲暮▼但事實上,英美之間圍繞著世界霸權所進行的鬥爭非常激烈,可以說動用了除去熱戰外的所有手段。畢竟,曾經縱橫四海的大英,不可能輕易將霸權拱手相讓。兩國的交鋒,其實早在一戰前就已經開始了。
  • 吃貨的巔峰:靠寫食譜拿到大英帝國勳章
    橙子君:什麼是一個吃貨的必備素養?不僅要能吃、會吃,更要懂食物的美妙之處。吃貨們聞著香就能找到巷子裡老婆婆煮的牛雜,街角香脆酥軟的雞蛋仔。然而關於食物,更多的故事都寫在書裡,倫敦騎士橋「晚餐」餐廳的招牌菜居然是一個橘子,40瓣蒜才能燒出一隻雞腿?關於美食,書裡還有很多精妙的故事值得探索。
  • 「大英帝國」滿心期待要為大清發行的貨幣,如今已是大珍品
    上一篇說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對外政策幾乎沒有出現過大的失誤,在複雜的中國問題上,相比其它國家的水平,也是棋高一著。通過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已經看到這個東方帝國的文化實力,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挑唆了法國一起出兵。
  • 大英帝國最後的機會——張伯倫與帝國聯邦運動(上)
    其實,邱吉爾是大英帝國衰落期裡的守成之主,而約瑟夫張伯倫則是帝國午陽時的「革命家」,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失敗,標誌著大英帝國喪失了最後一個歷史機會。一、激進主義者張伯倫1897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普天同慶,帝國儀式巍峨壯麗。倫敦大街上行進著四億屬民派來的代表。
  • 牛逼轟轟的大英帝國是怎麼栽在「帝國墳場」阿富汗的
    當然了,還有個選擇,找個大佬做爸爸,比如沙特就找了一個爹,不僅可以保證它到現在依舊過著中世紀那樣腐朽墮落的幸福生活,還可以隨意在他國領土上肢解記者,可以說是個幸運的好同志。與此同時,陸地上的交通樞紐,比如敘利亞和阿富汗,被打了個稀巴爛。回到1838年,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並且引爆工業革命的大英帝國已經忍阿富汗這個沙雕很久了。
  • 大英的「帝國夢」還沒醒嗎
    英國的言行,給人們一種「大英帝國」時代的錯覺,但是這些操作終究不過是部分人的黃粱一夢。 英國幹涉中國內政的小動作不斷,話語中充斥著威脅性。總給人一種,英國不甘淪落至此,渴望回到當初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感覺。而白日夢終究是白日夢,只不過部分英國人始終不能認清現實,情願欣賞落日餘暉,也不願意回到現實。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它記錄了全球幾乎全部人類文化從開始到現在的歷史文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