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宿敵小丑身份揭秘,這部電影揭露了人性與社會

2020-12-13 淘漉影單

在DC的宇宙中,流傳著一句話:世界上有三種人,好人、壞人和小丑。

小丑是DC漫畫《蝙蝠俠》中的超級反派,在漫畫的第1卷第1期就已經登場,是蝙蝠俠一直以來的宿敵,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份成謎,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究竟是誰。

這個DC宇宙中最神秘也最迷人的反派角色,在2019年擁有了他的個人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主演傑昆·菲尼克斯成功塑造出了繼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之後的又一經典「小丑」。

這部電影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獎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榮譽。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DC小丑起源電影,更是一部揭露人性與社會的深度影片。

(第一部分內容包含劇透)

在美國哥譚市的街頭,老鼠橫行,臭氣燻天的垃圾堆滿了道路,多數商店難以為繼,只能進行清倉甩賣,準備關門大吉。

街道旁,一位小丑手舉廣告牌,正在替一家商店做廣告,來往的行人沒有人會去注意他,只有一群壞小子,他們盯上了小丑,搶走了他的廣告牌,並在他追來的時候砸壞了他的牌子,打傷了他。

這個悲慘的小丑叫做亞瑟,與他的母親相依為命。

亞瑟患有精神疾病,經常會突然之間無故發出狂笑,他會止不住地狂笑。那時的他或許緊張,或許悲傷,但一定不是因為快樂。

在回家的公交車上,亞瑟逗弄前座的孩子,被孩子的母親怒斥,他開始狂笑,遭到了周圍人詭異不解的目光。

亞瑟掏出解釋自己病情的卡片遞給孩子母親,孩子的母親看過之後,仍像看怪物一樣看他。

他,是一個不正常的人。

回到家中,亞瑟與病中的母親相對,母親再次提起了正在競選市長的富豪託馬斯·韋恩。

亞瑟的母親曾在韋恩家做事,與託馬斯·韋恩認識,如今雖分別多年,但她仍然相信,這個偉大的富商會拯救這個城市,會幫助身陷困境的他們。她多次寫信給韋恩,卻從未收到過回信。

亞瑟與母親一同觀看《默裡·富蘭克林現場秀》,他喜歡默裡,也渴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脫口秀演員。

但事實上他只是一個無人關注的小丑。

他被壞孩子毆打的事情被同事蘭德爾知道,他給了亞瑟一把槍,讓他拿來防身,同時,他也因為廣告牌被搶的事,被老闆扣了工資。

諸事不順的他走出了門,毆打垃圾桶,絕望而疲憊地走上了長長的樓梯,在電梯裡遇到了帶女兒的獨身母親索菲,她是亞瑟生活中除默裡以外另一個被他密切關注的人。

夜晚的家裡,亞瑟的槍不慎走火,打在了牆上,被母親聽到,慌亂之中亞瑟只能謊稱自己在看戰爭片,就此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白天,亞瑟跟蹤了索菲母女,之後又去學習其他脫口秀演員如何表演,晚上回到家被索菲找到了家裡,承認了他曾跟蹤她,並邀請她去參加自己的脫口秀演出。

一切似乎都在變好,但糟糕的是,亞瑟在去醫院為兒童表演的時候,身上的槍掉落,同事蘭德爾又陷害他,謊稱槍是亞瑟找他買的,導致亞瑟被開除。

回家的列車上,亞瑟發病,突然之間狂笑不止,被三個華爾街精英嘲笑戲弄。

亞瑟第一次開槍殺死了欺辱自己的人。

被開除、誤殺人、常去的心理諮詢診所因社會預算被砍而關門,一切都像雪崩一般向亞瑟壓來。

第一次登上脫口秀舞臺,亞瑟因緊張而狂笑,但好在後來他的表演非常不錯,大家都為他鼓掌,之後又與索菲約會,索菲告訴他,她認為那個殺人的小丑是英雄,被殺者是混蛋。

約會回家後,亞瑟替母親收拾寄給託馬斯·韋恩的信件,從母親的信中他得知,自己竟是韋恩的私生子。

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去了韋恩家裡,見到了託馬斯的兒子,布魯斯·韋恩(對,沒錯,就是蝙蝠俠,亞瑟和蝙蝠俠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用魔術送給了布魯斯一束花,想讓他笑。

韋恩的管家告訴亞瑟,他的母親確實曾在這裡做僕人,但與託馬斯沒有任何關係,他們之間並沒有相愛,亞瑟的母親有妄想症。

氣急的亞瑟掐住了管家的脖子,又在最後一刻看到後面望著他的布魯斯,鬆開手慌忙逃走。

回到家的亞瑟發現母親被來找他的警察嚇出心臟病,送進了醫院。

在醫院的電視上,亞瑟看到自己脫口秀表演的片段被剪輯放到脫口秀節目上,被主持人嘲笑,他的表演沒有人鼓掌沒有人笑。

亞瑟穿過小丑抗議遊行的人群,走進了韋恩的慈善晚會,在衛生間裡與託馬斯·韋恩相見,他告訴韋恩,他什麼都不想要,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韋恩沒有擁抱他,而是告訴他,他是被母親收養,他的母親有病,還曾被逮捕過。

亞瑟對託馬斯的話抱有懷疑,但他仍去了醫院調查檔案,在檔案中記錄,他的母親患有妄想性精神病和自戀型人格障礙,在養子亞瑟被她的男朋友虐待時,她無動於衷。

這一切都讓亞瑟回憶起了童年時所遭受的那些非人的虐待。

得知了一切的亞瑟從醫院出來,他沒有回到自己的家,而是去了鄰居索菲的家裡,但索菲卻不似過去那般與他親密,而是請他離開,並希望他不要再來打擾。

他們就像從來未曾認識。

這時的亞瑟才明白,他與索菲,從來都不認識,所謂約會與陪伴,都不過是他的臆想。

所有的一切都已清晰,亞瑟來到了醫院,母親仍叫著他的小名「開心」,亞瑟告訴她,我這輩子一秒鐘都沒有開心過。

他用枕頭悶死了母親,回家後將頭髮染成了綠色,為自己化妝成小丑,卻發現了那張母親年輕時的照片,背後有託馬斯的籤名:愛你的笑。

殺死了來嘲笑他的前同事,放走了一直對自己好的人,亞瑟以一身小丑的裝扮去參加默裡·富蘭克林的脫口秀節目。

之前因為他那段不好笑的脫口秀表演片段,亞瑟被默裡·富蘭克林關注到,助手打電話邀請他來參加節目。

他在曾經頹廢的樓梯上情緒激昂地跳起了舞蹈。

在逃避警察追捕的過程中,亞瑟闖入了小丑示威的列車,在所有小丑的幫助下,他順利逃走並進入演播室。

他在節目現場爆出了自己是殺死華爾街精英的兇手,他控訴這個社會,控訴上層階級的那些人,控訴託馬斯·韋恩,也控訴默裡。

在這個社會中,沒有人會去真正關心他們這些底層的人,沒有人管他們是否過得好,也沒有人管他們的死活,而那些公眾人物只要隨便哭訴幾句就會得到大眾的追捧。

亞瑟在節目現場以「小丑」的身份槍殺了默裡·富蘭克林,在被送往警局的路上,亞瑟被暴亂者「小丑」們救走,那一刻,他像一個王。

而與此同時,一個戴著小丑面具的暴亂者找到了韋恩一家,當著布魯斯的面殺死了他的父母,蝙蝠俠也從這一天開始覺醒。

這部電影作為DC獨立電影,與《蝙蝠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影片中也都有暗示,在美國的分級為R級,建議17歲以上觀看。

影片中含有血腥、暴力場面,但其中的壓抑、黑暗並不僅僅來源於這些場面,更來源於其中所揭露的社會問題和人性的負面存在。

「小丑」是亞瑟的工作,是他迫於哥譚市現狀,為了生存而找到的工作,也象徵著那些掙扎於社會底層的人,畢竟有錢人和精英都去了華爾街和演播室,還有誰會來街頭扮小丑呢?

這部影片揭露的是美國社會的黑暗,那些底層的人無人關注,即便死在路邊也不會有人理,而華爾街的三個「精英」被槍殺就會引來社會關注,富豪韋恩隨便哭訴兩句就會得到公眾的同情,這就是社會最真實的樣子。

當人們忍無可忍的時候,「小丑」的一槍,他殺死的三個精英就成為了點燃大家的催化劑。

為什麼片尾亞瑟在演播室殺人被捕後會被暴亂者奉為「王」?因為是他給他們指引了方向,給了他們反抗的勇氣。

打砸搶燒,反抗上位者,默裡說這一切都是亞瑟導致的,確然如此,暴亂者團體就像一杯水,而亞瑟就是落入水中的一塊鈉,炸開了這群人。

當時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美國很多院線都害怕會發生《黑暗騎士》時的槍擊事件,上映期間會加強安保,在院線附近加強警察巡邏。

在當時看完電影沒有發生暴亂,但在電影上映後半年,美國卻發生了與電影中一樣的場景,這個虛構出來的城市、虛構出來的事件真實發生了。

這一切都是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電影只是將其具象化地揭露了出來。

傑昆·菲尼克斯憑藉這部影片拿到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打敗了萊昂納多等對手。

為了更好地塑造小丑這個角色,傑昆·菲尼克斯減重47斤,更貼合漫畫中小丑瘦長的臉型和骨瘦嶙峋的身材。

對於這個角色,表演難度極大。

他平時壓抑、話少,但不代表他內心沒有波瀾,相反的是他心思細膩,內心極其敏感,只是一直在克制自己。

他偶爾會釋放自己,時而病發狂笑,笑聲癲狂,看似暢快,實際痛苦。

小丑的身上的一切都是社會與人性醜陋的那一面給他留下的傷害。

傑昆·菲尼克斯將這些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沒病。

這是亞瑟曾在自己日記裡寫下的。

他是一個精神病人,他渴望自己沒病,也希望自己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但他做不到,而身邊的人對他的態度不是理解,不是包容,而是期待他假裝沒病,如果他不能做到,那麼他們就會對他抱有異樣的眼光。

亞瑟感到痛苦而絕望無力,他又在這種痛苦當中不斷掙扎。

當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是小丑,都是一個在生活中不斷掙扎的人,但我們也都是嘲笑小丑的人。

這部影片最真實也最黑暗的,是它展示出的人性與社會。

能讓你反覆觀看7遍以上的電影,收藏不虧!

張藝謀、陳凱歌跑龍套,姜文自薦被拒,這部劇怎麼這麼牛

相關焦點

  •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全解析
    執行器小丑要獲得蝙蝠俠注意的第一步就是十分犀利,直接抓了假冒蝙蝠俠的市民當眾殺害,並將視頻畫面播放給了全市,試圖威脅蝙蝠俠公開真實身份,否則每天都會殺死市民,要知道蝙蝠俠雖然是正義的象徵,但實質上卻不受法律的管轄,而小丑就以蝙蝠俠「違法」的事實,並將自己定位成「吹哨者」,再將全體市民拉進來一起當制裁者
  • DC漫畫裡的小丑:人性缺點的放大鏡,蝙蝠俠的老對手
    同一個角色獲得兩項奧斯卡大獎這在整個電影史上都是罕見的,他就是DC漫畫裡的經典角色:小丑,一個近30年來反覆被搬上熒幕,人氣不輸主角蝙蝠俠的超級反派。 小丑自身的設定是有神經異常的,這樣就使得這個角色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不需要解釋:傑克·尼科爾森演繹出了小丑的瘋狂,一個為了復仇純粹以製造恐懼為樂趣的怪物;希斯·萊傑演繹出了小丑的極端,一個無限放大人性的弱點企圖製造無政府主義社會的極端分子;傑昆·菲尼克斯演繹出了小丑的自卑,極度自卑的病態導致精神的扭曲,從而以製造傷害中獲取存在感。
  • 《小丑》—個人的病與「社會的病」
    一直以來,一部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總是會引發巨大的爭論——您說它好吧,那也確實:寫實,無比的貼切世俗,而又呼喚著我們去關注,恰如一陣轟雷震醒麻木的我們;您說它太過偏激,那也沒錯:誰不明白生活總有黑暗面呢?
  • 《蝙蝠俠-黑暗騎士》:人性,小丑為了犯罪而犯罪,為了動蕩而動蕩
    說起美國的漫改電影,諾蘭蝙蝠俠系列絕對是不可多得經典巨製。那麼,這部頗為不凡的巨製有著什麼深刻的內涵,能夠經久不衰且為人稱讚呢?下面,請諸位隨我一起,走入哥譚市的黑暗世界。另外,黑暗騎士這部影片的精彩離不開激烈的矛盾衝突,小丑與蝙蝠俠的矛盾,寄生黑暗與面對光明的矛盾,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影片相對於普通的漫改電影有著質上面的升華。最終,大船上面的人們沒有自相殘殺,小丑的狂笑在驚訝中消失,最終,似乎黑暗戰勝了光明。
  • 希斯萊傑 後再無「小丑」?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主義夢想, 希斯萊傑也不例外,在面試蝙蝠俠的時候,他坦言自己扮演的是蝙蝠俠,但是在確定自己要扮演「小丑」的角色後,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因為在這部電影之前,他的演技還不是那麼的公認和出色。
  • 蝙蝠俠的宿敵,史上第一位漫畫超級反派,DC小丑背後隱藏的秘密!
    從他可能是一名前士兵、到擁有永生不死的能力、再到小丑其實可能就是羅賓的真身,DC小丑是蝙蝠俠的宿敵,被認為是史上第一位漫畫超級反派。 他被描繪成一名具有歪曲、虐待狂、幽默感的精神病患和高超的罪犯。但你知道嗎?小丑其實有著一些瘋狂的秘密。9.
  • 2019最好電影《小丑》獲92屆奧斯卡11項提名
    想在國內看但這部電影是不可能的了,整部電影充斥壓抑、沉悶、灰暗。電影淋漓盡致的揭露人的灰暗一面。劇中的亞瑟美天扮著小丑做各種工作,但他有嚴重精神疾病一直在吃藥維持。電影前半部分亞瑟對同事友好,對母親孝順,雖然生活比較窘迫,但還是樂觀的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回家陪母親看自己最喜歡的搞笑脫口秀節目。
  • 看了這個《小丑》,你可能不會再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說到DC大家肯定都知道蝙蝠俠的宿敵小丑吧!今天要和大家嘮一嘮《小丑》(2019)。跟小編了解一下小丑的背景。小丑(The Joker)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第1卷第1期(1940年6月)。
  • 蝙蝠俠也可能變成「小丑」!這部變態片被低估了整整20年
    但當我們望向蝙蝠俠貝爾時,卻發現他在20年前已經通過《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2000)證明,小丑與蝙蝠俠可以存於一體。本能夠成為蝙蝠俠的人,也可能因一念之差變成小丑。原因近幾年才被揭曉,影片編劇吉娜薇·特納(Guinevere Turner)揭露,本片的強烈反對者格洛麗亞·斯坦因曾與萊昂納多進行過交談,她警告小李:「不要接這部電影。你剛因為《鐵達尼號》成名,全球的女孩們都等著看你下一步要做什麼,而這是一部瞠目結舌地展現針對女性暴行的電影。」
  • 打敗蝙蝠俠的小丑輸了?不尬吹,獨家新解《黑暗騎士》史詩三部曲
    既然他目標是要對付蝙蝠俠,那為什麼要繞一個彎,先用無辜的生命要挾蝙蝠俠揭露身份呢?因為他的這場遊戲,是牽扯到「高譚市之靈」的戰鬥。只有殺死蝙蝠俠的靈魂,才能真正殺死蝙蝠俠。在沒有蝙蝠俠之前,哥譚市雖然腐敗嚴重,但仍然有著相應的秩序。這不符合小丑混沌才是公平的理念。敗壞的秩序壓迫了小丑這種邊緣人物,才導致了小丑看不慣這個世界,覺得人性皆醜惡。
  • 《小丑》-小丑身世成謎,蝙蝠俠的爸爸到底是不是他的父親?
    去年年底大火的電影《小丑》,讓主演傑昆·菲尼克斯一舉拿下奧斯卡影帝,傑昆·菲尼克斯用傑出的表演塑造了一個黑暗、暴力且極具可看性的「小丑」。該片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精神病患者怎樣一步步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今天來給大家說一下小丑的身世,關於小丑的身世之謎眾說風雲,影片中到處充斥著小丑的幻想,在現實與夢境中來回的交錯,小丑到底是不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吶?。
  • 從《蝙蝠俠》三部曲到《小丑》,漫改電影的現實化之路
    早在20世紀40年代,在影視工業最為發達的美國,漫畫裡的蝙蝠俠就被翻拍成短片和電視劇,到70年代,超人和蝙蝠俠的真人電影風靡全美國。等到電腦特效技術可以逼真呈現動漫裡的非現實元素時,漫改電影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世界電影的一大主要類型片。
  • 這部成人動畫,遲早被你們刷爆!|哈莉·奎茵|小丑|蝙蝠俠|毒藤女
    與其他原生漫畫人物不同,哈莉·奎茵初次登場,是在1992年的《蝙蝠俠》動畫系列當中。由於人氣極高,後來哈莉·奎茵又被寫入了與動畫同一世界觀的漫畫《蝙蝠俠大冒險》裡(註:當時漫畫比動畫熱度更高)。此間大多數時候,她都作為小丑的附庸,出現在漫畫當中。
  • 黑人死亡事件激活了當代社會的哥譚模式——小丑
    2019年,有一部R級電影成為了漫改電影的奇蹟,它就是《小丑》。它是影史上首部斬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漫改電影,蟬聯北美票房周冠軍,全球首部破10億的 R級影片……關於這部電影,有太多個解讀版本。走上街頭的蝙蝠俠與小丑回到故事本身,在工人罷工了18天後,哥譚市顯得格外溼冷無望,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亞瑟依靠扮演小丑維持生計,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同樣患有精神疾病,而亞瑟深記母親的教誨
  • 《蝙蝠俠》小丑之戰終於開始,哥譚市的秘密即將揭露!
    在之前的大事件「貝恩之城」中,原本被託馬斯·韋恩救下,並試圖和貝恩合謀算計蝙蝠俠的小丑並沒有出現,雖然他之前想要破壞蝙蝠俠的婚禮,但他卻早已經明白了整個世界將會陷入巨大的危機,或許他和蝙蝠俠之間的爭鬥也到了結束之時。
  • 抗議人群中驚現蝙蝠俠和小丑,是搞笑還是添亂?
    話音未落,就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蝙蝠俠」在街頭抗議活動中現身的視頻。就像電影中的場景一樣,身披「蝙蝠戰衣」的「蝙蝠俠」從一陣煙霧中現身,他的披風隨著步伐緩緩飄動。當示威人群看到「蝙蝠俠」現身示威現場後,一起歡呼了起來,並大喊:「英雄」……然而這只是一名cosplay愛好者。
  • 蝙蝠俠黑暗騎士:因為小丑,這部電影IMDB排名第6
    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雖然有很多動作,但它的演技才是最好的。貝爾的蝙蝠俠是最終的蝙蝠俠,因為我們終於在電影中看到了這個角色的一切。武術技能、狡猾、偉大的戰術思維、法醫應用、推進或改進技術突破的技術天才、令人生畏的個性,甚至還有一點揮灑自如。
  • DC《小丑》電影中,隱藏了個蒂姆·伯頓《蝙蝠俠》的彩蛋
    託德·菲利普斯導演的《小丑》,雖然是DC宇宙中的一部獨立電影,但是在這部電影中,仍然隱藏著一些彩蛋,致敬之前的《蝙蝠俠》電影。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講述的是哥譚市小丑的起源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觀眾們是跟隨著亞瑟·弗萊克的視角,來看待DC漫畫中的哥譚市。在這部電影中,我們除了見到了漫畫中的哥譚市之外,我們還見到了小丑(亞瑟·弗萊克)的家。有趣的是,在亞瑟·弗萊克的家中,我們見到了致敬蒂姆·伯頓《蝙蝠俠》電影的彩蛋。
  • 揭秘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幕後你不一定知道的故事
    《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於2007年6月開拍,同年11月拍攝完成,影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影片製作成本是1.85億美元(約13.91億人民幣),影片在2008年7月開始上映,最終獲得全球票房10.04億美元(約69.44億人民幣),影片票房大獲成功,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
  • 為什麼說《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超級英雄題材電影的天花板?
    #有哪一部電影能真正詮釋超級英雄?答案肯定是《蝙蝠俠:黑暗騎士》。那麼這麼一部沒有高燃的打鬥場面的「普通「超級英雄是怎麼飽受讚譽的呢?這部黑暗騎士最精彩的無疑是代表著惡的小丑和代表著善的蝙蝠俠之間的對決。蝙蝠俠面對的是他最難纏的對手:小丑。小丑有著與眾多罪犯不同邪惡信仰,他知道蝙蝠俠維持正義時的權利和代價,這也是小丑利用蝙蝠俠這種超越法律和道德權力來對抗蝙蝠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