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吸菸上癮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吸菸的潛在危害,也明白吸菸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根本就用不著別人提醒和警告,自己心裡就非常清楚,因為身體的生理反應會更加誠實地告訴自己,吸菸確實有害健康!
一個真正的菸民通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經常覺得嗓子幹癢難耐,有時會咳個不停,甚至在半夜把自己咳醒,有時與人聊天說話時,老覺得喉嚨含著痰,想吐又吐不出來,特別難受,偶爾照照鏡子吧,看到滿口黃牙,自己都有些嫌棄自己。
平時也不敢和別人靠太近,生怕自己的口臭,會遭到別人嫌棄,在各種媒體平臺上,如果看到有人得了晚期肺癌,心裡也會惴惴不安,生怕這樣的病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總的來說,其實菸民們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那就戒菸吧?相信許多菸民也試過,但說得輕巧,哪有那麼容易呢?正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的那樣:「戒菸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我已經嘗試了幾千次。」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幽默,卻讓需要戒菸的朋友格外扎心。
而戒菸太難,歸根結底起來,其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01 環境因素
在沒有任何幫助以及選擇情況下,突然戒菸是非常困難的,其原因很簡單,每個菸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香菸的誘惑,簡直讓人無處遁形。
無論是遇到朋友、同事、親戚、路人等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們,還是在飯局、聚會、娛樂活動等場所碰見的熟人,幾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自己出於禮貌,或者是出於人情世故,都必須要接觸,咬咬牙忍著說自己戒了吧,就必須等著別人的言語刺激,或者吸一下別人的二手菸,相信這樣的經歷,每個曾經戒過煙的人都遇到過。
不僅如此,以上那些場景幾乎每天都在自己生活裡上演,根本就無法迴避,也逃避不了,總不能天天躲在家裡,啥事都不幹吧?生活總是還要繼續的,這些環繞在周圍的刺激點會隨時發生,久而久之,讓自己都覺得生活太沒勁了。
據相關科學家調查統計,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一個人戒菸的成功率徘徊在3%~5%之間,可以說極其困難。如果單純靠醫生的勸導,聽廣播的介紹,以及家人的督導,就能輕易把煙戒掉的話,就可以控制自己不復吸的話,那戒菸的成功率肯定不止這麼低。
有多年抽菸的朋友,早已把吸菸和喝酒當成了與別人交流溝通的方式之一,甚至潛移默化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出門前都會下意識地摸摸自己的口袋,生怕忘了帶香菸和打火機,通過聊天來打破聊天的尷尬局面。體力高消耗、腦力過度使用時,抽菸緩解一下,這不僅是心理依賴,連生理上都已經完全離不開,香菸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
02 自我控制力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戒菸的人意志力太差,不懂得控制自己,那是他沒有了解有些菸民為了戒菸所做的努力。
在戒菸期間,許多人都會選擇儘量避免外出,遠離刺激點,會買零食來壓制想吸菸的衝動,有時甚至聽到別人有好的戒菸方法,都會毫不猶豫地去嘗試,但是結果呢,絕大數人都是半途而廢,又重新吸了起來,有的人甚至比之前抽得更兇,菸癮還更大。
雖然每個人的身體特徵不一樣,但是沒有菸癮的人,是很難明白那種菸癮上來後,坐立難安、呵欠連天的感覺的,真是特別的難受。對吸菸深度成癮的人來說,剛戒菸時不但煩躁不安,有時還會情緒失控,並且有失眠的現象,這也讓許多人對於戒菸非常排斥。
一個人要戰勝自己有多難,就比如說明明知道海裡會淹死人,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去遊泳。誰都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當然也知道自我認知需要徹底的改變,但是要徹底的「脫胎換骨」「改頭換面」,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能馬上實現的目標。
戒菸是一個緩慢以及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許多朋友在戒菸後,還會出現身體方面的不適應,比如立即變胖,出現頭暈腦脹,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不得已又開始復吸,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軌跡裡。
當然,也會有朋友通過自己的意志力戒菸成功,有相關的調研機構就發現,大多數戒菸成功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採取了與以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就運用了大腦中的「獎賞機制」,許多的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採取了這樣的行為和方式。
03 如何戒菸
那麼,一個菸民要完全放棄自己以前的生活習慣,以及大腦的思維運用方式,那就先必須了解一下大腦的「獎賞機制」,或許當你知道這些大腦原理後,對自己會有全新的認識,更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和習慣,從而最終達到戒掉香菸的目的,以後不再成為尼古丁的奴隸!
什麼是大腦的獎賞機制?
在我們人類的大腦中,存在著「獎賞效應」,由多巴胺、內啡肽、腎上腺素、催產素等物質組成,一般來說,我們大腦會分泌很多種讓人感到快樂、安全、成就感的物質,簡稱為「快樂素」。比如「腎上腺素」讓人產生激情,「內啡肽」讓人產生取樂和鎮痛,「催產素」協助我們戰勝困難,而「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感等作用。
但是,快樂素釋放水平很低,勉強維持每個人內心的平靜,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次光顧,但是我們的大腦皮層會產生相關記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者反應後,會提醒快樂素分泌上述物質,讓我們的情緒和心裡產生波動或者變化,從而讓大腦形成良性循環,這一串迴路過程,稱之為「獎賞機制」。
因此,一個人為什麼戒菸難的根源就找到了,也就是說,當人們吸入菸草煙霧時,大約會在10秒內衝入大腦,而香菸裡所含的尼古丁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從而讓大腦大量釋放,數量達到一定峰值後,整個人的就會變得心情愉悅,神清氣爽。而我們因為存在難以擺脫菸癮的困擾,就是因為大腦中沒有分泌多巴胺的原因。
據美國賓利法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家約翰達尼表示:所有成癮藥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初次使用時,都會以某種形式增強多巴胺信號。那個信號的作用之一,就是強化當前正在發生的任何行為,反覆告訴大腦,我想讓你學習這些,並重複這些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中因為存在多巴胺信號,只要菸癮上來,信號就會一直催促我們採取行動,讓人無法控制又無法拒絕,每天備受煎熬。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怎樣才能利用「獎賞機制」幫助我們戒掉菸癮呢?
通常來說,一個人菸癮的固定階段期最多持續21天,也就是說,你只要堅持21天,身體中99%的尼古丁都已經被排出體外了,就已經說明你戒菸成功了,但是在心裡千萬不要懷疑和猶豫,要做到心安理得,享受戒菸帶來的好處。
當然,在戒菸過程中,因為沒有尼古丁來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會讓人焦慮不安,這時千萬要忍住,千萬不要有吸一口就會提高戰鬥力的想法,要經受住各種誘惑,因為從大腦的「獎賞效應」裡,我們知道這是因為此刻大腦的多巴胺沒有存量了。
這時,可以用口香糖或者其他零食來替代,提高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含量,又或者去外面用運動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情緒,把堅持21天作為目標,這時,才是一個人拼意志力的時候,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關於戒菸,英國人亞倫·卡爾曾寫過一本書,叫做《這書能讓你戒菸》,這本書記錄了他在過去的25年裡,幫助一千萬人成功地戒掉了菸癮的經驗。亞倫卡爾有著33年的抽菸史,每天必抽100根煙,當他在戒菸成功後才發現,戒菸其實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最開始,只需要做好兩點:
決定今後不再吸菸;
為戒菸的決定而感到高興。
當你下定決心戒菸,把上一支煙當成最後一支煙時,戒菸的過程所帶來的就不是痛苦和折磨,而是越來越多的自信,清新的口氣和健康的身體。
最後,祝福所有重度菸癮患者早日戒菸成功,過上積極健康積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