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新路9號大院開心抱團養老

2020-12-23 蘇州新聞網

大院居民在一起。

本報記者 管有明

「這兩天的井水不知怎麼回事,總有點汙濁。」近期,82歲的楊銘棟找到58歲的鄰居周冬琪,剛說起井水的事,對方馬上表示,他想辦法去借水泵,大家一起來把井水抽乾,再找原因。「肯定有辦法解決的。」正如他所說的,井水汙濁的事很快解決。

楊銘棟和周冬琪都是姑蘇區虎丘街道觀景社區虎新路9號大院的居民,他們關注的是大院16戶居民共用的一口井。35年來,這口井承載了大院居民的用水生活,也見證了大院鄰裡互助團結、抱團養老的溫暖融合。在這個「開心大院」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平凡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匯成一股幸福的源泉。

抱團養老

這個大院有三條規矩

昨天上午8點多鐘,楊銘棟和老伴史蓮英就來到大院101室門前的樓道「會客廳」。其實,這是居民們自發建起的休息與聊天場所,有一張桌子和十多張小木凳、椅子。很快,大院裡的老人們也紛紛走出家門,歡聚在這裡。「我們每天都這樣,找個話題,說說笑笑,一眨眼,半天過去,趕快各自回屋,做菜燒飯。」楊銘棟說,大院裡的老人抱團養老,聚在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

虎新路9號大院是蘇州市林業機械廠職工的福利分配房,1985年起相繼入住,共有16戶。一晃35年過去了,除了一對老夫妻去世,另外兩戶搬遷,其他老人都成了相攜相知的「老來伴」。相仿的年齡與工作經歷,再加上熟悉的生活規律,構築成這座幸福溫馨的開心大院。不僅如此,後來搬入的兩戶居民也主動融入這個大家庭,共同開啟養老生活。

在9號大院,有三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是如果哪位有事外出,肯定會提前向大家「請假」,說明情況,不然其他人會擔心;二是大院值班人員每天會沿著各家的門前走幾圈,遇到房門沒開的,還會往窗戶裡多看幾眼,或是敲門打個招呼,以防意外情況發生;三是遇到有人生病或是其他意外情況,不用多說,大家都會主動幫忙。「前幾年,獨居老人徐好婆身患重病,她的子女都在上班,白天沒時間陪。鄰裡主動幫她帶菜、燒飯,還陪她聊天。」史蓮英說。

居民們在察看井水。記者 管有明 攝

半生相守

遇到問題一起來商量

大院裡的居民住在一起,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每次遇到問題時,大院居民都是一起商量。」81歲的史蓮英說,十多年前,虎新路9號大院被納入姑蘇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程。趁著這個時機,居民們想為大院安裝一扇大門。當時在大院「會客廳」,她提出這個設想時,現場的人都說好。於是,楊銘棟主動與觀景社區聯繫並對接施工隊,4000元安裝費也全部由16戶居民共同承擔。大院院門和各項設施需要維護,楊銘棟和史蓮英又主動挑起「擔子」,一個負責小物件維修,一個負責與各家聯繫。

虎新路9號大院都是二層樓的老舊居民樓,時間長了,難免屋頂會出現漏水。三年前,楊銘棟在「會客廳」說起這事,其他3位住在二樓的居民也有同感。於是,楊銘棟召集這3位居民「開會」,商量具體的解決辦法:是一次性整體修繕,還是簡單處理。其實,彼此的心照不宣早已有了答案,但還是需要體現集體的團結一心。最終,楊銘棟通過社區聯繫維修單位,確定維修方案和每戶承擔的維修資金。「如果一戶一戶去請人做,效果肯定不如現在這樣,這就是抱團的好處。」楊銘棟說。

虎新路9號大院居民一開始入住的時候,因為沒有自來水,用水很不方便,於是廠裡安排人員打了一口井。這麼多年來,很多居民自發地掏錢買來明礬、消毒片,對這井水進行淨化,大家從來沒有為維護水井或是用水的事紅過臉。近十年來,遇到大雨天的時候,井水的水質經常受到影響,居民們也都聯手處理。後來搬入大院的周冬琪曾在化工企業工作,每次遇到水井有問題,他都會主動幫忙。「大院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幫忙做一些事也是應該的。」他說。

幸福相伴

「不捨得」是最真的告白

對於虎新路9號大院裡的居民來說,他們就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家裡的活」自然也是一直搶著幹。大院裡有一張值班表,值班人員都是大院裡的居民。最近十多年來,居民們自定「規矩」,每天一戶輪班值守,從不間斷。即便是沒有輪到值班的居民,也紛紛「搶」著上崗。送快遞的、送報的、哪家來人找誰的,值班人員都一一問清楚。「周圍大院的居民紛紛搬離,唯有我們虎新路9號大院的老居民很少搬離,為的就是比親情還深的鄰裡情。」楊銘棟說,「不捨得」三個字是他們最真的告白。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又正值中秋節。當天上午,大院裡的居民們再次走出家門,並拿來藕、紅菱、芋艿、月餅等放在「會客廳」的桌子上,請其他人一起品嘗。這是居民們首次在「會客廳」自發舉辦這樣的茶話會,也讓大家對抱團養老有了更多的期待。「年紀大了,都喜歡在家裡養老,以後我們這些老人一起相伴生活。我很嚮往這樣的日子。」84歲老人程蓓琴說。

「真是沒想到,我獨自一人能在這裡生活得這麼開心。」今年87歲的邵寶珍說,她和老伴是後來搬入大院的,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前幾年,老伴去世後,兒女們提出讓她搬離大院,跟子女一起生活。思前想後,她覺得還是在大院的日子適意。就在這次大院茶話會上,還有老人對她說:「邵阿婆,我們準備等你90歲的時候,吃你的長壽麵呢。」一時間,她對自己的大院養老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體育場路1號大院添了一對「姐妹」 「幸福大院」古城裡開枝散葉
    蘇報訊(見習記者劉達 通訊員徐麗嬌)鮮花方桌上放著水靈靈的薺菜,案板上放著攤好的麵皮,電磁爐上的鍋裡冒著熱氣……昨天上午,記者走進姑蘇區體育場路1號大院,幾位阿姨正在忙碌著。「冬至快要到了,『幸福大院』也建成一年了,我們特意準備了一些食材,和大家一起紀念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
  • 抱團養老6個月後散夥了,真相很殘酷:有福同享,有難各自飛
    最近不是流行抱團養老嗎?雖然說抱團養老有很多缺點,但是我和我的幾個單身姐妹,一起商量,咱們一起試一試抱團養老。不在乎,在一起多久,就在乎曾經擁有。於是,我們幾個姐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做計劃,計劃抱團養老的吃喝住行,計劃著以後老了動不了,我們該怎麼辦?那段時間,我們幾個好姐妹都非常激動,大家盼著我們以後在一起的日子,那該有多快樂呀!
  • 同居式養老:等我們老了,就同居吧,愛人在身邊,朋友住隔壁
    美 國——比如美國德州這四對夫婦「抱團養老」的故事啟迪著全球的老人抱團養老中國人也能抱團養老自己規劃出幸福老年——可能很多人羨慕過後覺得這種養老模式在中國是不太可能的但隨著國人觀念的轉變「抱團養老」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天津就有一個「知青樂活大院」
  • 親姐妹抱團養老10年散夥了,75歲老人:散了,姐妹關係也斷了
    作為新生代父母,現在的條件好了,交通和網絡也發達了,老人養老的方式由以前的兩種養老方式,一、「養兒防老」,二、養老院養老,到現在出現了多種養老方式。比如:抱團養老、社區養老、候鳥式養老、回鄉養老和老年大學養老等。最近幾年流行抱團養老,就是幾個關係比較好,性格相投的退休中老年人,住在一起相伴到老。這種養老方式,讓人羨慕,是大家嚮往的生活方式。
  • 50個老人買房抱團養老,結局慘澹:醒醒,沒錢談什麼養老!
    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人進來,這支老年人隊伍,一度壯大到50多人。有的老人家裡有不錯的條件,生病什麼的,家人可以直接送到康復中心,接受最好最專業的治療和照顧,而有的老人家裡情況不行,小病小痛的,只能忍受.生活方式的分歧,疾病的困擾,他們在這些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出現了最大價值的偏差,於是積累了很多問題,最後紛紛搬出這裡。朝夕相處15年後,這個老年人的烏託邦,終於曲終人散。
  • 建幸福大院助老餐廳 濰坊壽光推行村級養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叢書瑩12日記者獲悉,為切實解決農村老年人離家不離村養老問題,壽光推行村級養老,養老服務靈活有效地延伸到了農村,使「村村養」成為現實。建設幸福大院。全市已有71個村建起了以養老為主,兼有就餐照料、文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幸福大院。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在新農村規劃中,集中為年滿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設了幸福大院,該院設置了30間50平方米的老年房,並設置活動室、衛生室等各項功能室,能滿足老年人醫療、護理、娛樂等多項服務需求。建設助老餐廳。在全市15個鎮街區推行建設助老餐廳,有的已達到村村建、村村養。
  • 單身老人抱團買房,網友:不是買房,是抱團養老,養兒還能防老嗎
    於是乎,養老防老便應運而生了,老人們只要在年輕的時候生養多兩個孩子,自己的老年便會有一定的保障了。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02單身老人抱團買房養老,一直是我們所有人所關注的話題,而這五位來自四川的單身姐姐給了我們又一個更簡便易行的抱團方式。
  • 5個50+歲單身姐姐抱團養老?這是組團遊玩,前提是有錢且沒病
    有一種「新潮養老」火了,老人們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其中一種養老方式就是抱團養老。抱團養老主要是指一些志同道合的老人們退休後,他們不依靠子女,也不去養老院,離開自己的家庭搬到同一個地方居住。老人們生活在一起,有話題聊,相互有個照應,節假日還可以一起去旅遊。
  • 要男人有何用:姐妹抱團養老成社會潮流,相互依靠只因這兩字
    這就是隱秘而偉大的「姐妹抱團養老大作戰」!姐妹抱團養老成社會潮流據說,在前兩年,日本NHK電視臺就播出了一部單身老太太組團養老的紀錄片。紀錄片中,7位老太太雖然上了年紀的容貌都躲不過皺紋的襲擊,可是卻依舊容光煥發,精緻動人。不少女生看完之後都很激動地說,這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啊!很快,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也在國內傳開了。
  • 雨城區西門南路25號大院環境之變
    原標題:雨城區西門南路25號大院環境之變餘先成 ( 右 )了解住戶對大院管理的訴求「每天在大院裡轉一轉,看看盛開的鮮花,心情特別舒暢。」近日,看著越變越好的大院環境,雨城區西門南路25號大院住戶胡平芳高興地說,感謝大院管委會的努力,讓老舊大院有了新變化。西門南路25號大院管委會成立於今年1月,共有9名成員,平均年齡70歲。在「雙創」工作中,他們發揮各自特長,竭盡全力為大院居民服務,努力讓大院環境越變越好。
  • 5個閨密買房抱團養老,羨慕我的BGM我做主,和睦相處才最讓人眼饞
    她們平均年齡在50多歲,由於各種原因,現在都是單身狀態,她們選了抱團養老,還設計好了共同居住的房子,讓人羨慕原來抱團養老,真的有人做到了。加起來快三百歲的5位閨密,與其老了跟著孩子過,不如擇一房共同精緻老去在成都很多人都喜愛打麻將。因為打麻將三缺一,找朋友救場,而相互認識的5位姐妹,彼此都成了閨密。
  • 五位阿姨抱團養老,花兩百萬裝修500㎡屋子,養老生活讓人羨慕
    「你想像過你的養老生活嗎?」最近,有5位阿姨臨近退休,五人商量決定不靠子女,不住養老院,五人抱團養老。於是,五個人買下了一套500㎡的房子,花了近兩百萬對房子進行裝修。完工後曬出的房子讓眾多網友羨慕:這才是讓人羨慕的養老生活啊!近兩百萬裝修出來的房子究竟是怎麼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屋情況]原先的房子存在很多缺陷,一樓內部基本沒有任何採光,雖然二樓有兩部樓梯,但是卻有著動線不合理的問題。
  • 廣東公布2019年度星級養老機構63家
    -82553125 2 廣州市紅升僑頤養老院 寺貝通津1號大院20棟 020-87673963 3 廣東頤年養老服務有限公司 廣州市海珠區赤崗西路35-37號 020-84387309 4 廣州心慈養老院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28號後座
  • 終身未婚,7位單身女人決定抱團養老
    你是不是也幻想過,退休之後和姐妹們住在一起,「抱團養老」?在NHK短片《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中,這種養老模式真的被七位勇敢的老太太實現了:10年前,這7位女性購買了同一幢公寓的7個單間,組成養老姐妹團「個個Seven」。團員年齡從71歲到83歲不等,6個終身未婚,1個離異單身。
  • 5個閨蜜在雲南買了棟房子,抱團養老~網友看了羨慕哭
    5個閨蜜在雲南買了棟房子,抱團養老~網友看了羨慕哭 最近 「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 衝上微博熱搜
  • 5個單身閨蜜,「抱團買房養老」上熱搜!網友:這是我夢想的退休生活
    等你老了,有想過跟小姐妹一起抱團養老嗎?「五位單身姐姐的養老之家」突然衝上熱搜網友們看完羨慕哭:太美了,這不就是我要的退休生活!夢想改造家》節目裡有五位來自四川的姐姐平均年齡50多歲的她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處於單身狀態她們相識近20年退休後有了同一個夢想:抱團買房養老
  • 太原這13位老人的養老方式很潮,很喜歡!
    去年9月份的一天,張恆發接到了鄰居周立建的電話,「忙什麼呢?我們這三缺一,來一起玩吧」。在打麻將之際,4個人相聊甚歡,張恆發從聊天中得知,陳繼文和劉軍也是獨居老人,而且居住地都在附近。於是萌生了4個人一起生活的想法,提議後,得到了其他3人的贊成。
  • 北京市海澱區的永定路街道,曾經是大院街道,面積已經擴大兩倍多
    本文介紹介紹北京市海澱區的永定路街道。在大部分的地方上面,永定路街道還是一個很小的街道,但是其實在一年前,永定路街道的面積已經擴大到4.69平方公裡。北京市海澱區的永定路街道曾經是大院街道,原本面積只有不到1.7平方公裡,而隨著去年的區劃調整,永定路街道的面積已經擴大兩倍多。下面就是北京市海澱區永定路街道的近照。下面是北京市城六區的區劃地圖,上面標註的還是小永定路街道。
  • 5位單身姐姐合買520㎡老宅,抱團養老:她們的50歲讓90後都酸了
    起初,抱團養老的計劃只有3個人:蔡姐、胡琳、紀蓉。 蔡姐96年認識了胡琳,97年又認識紀蓉,大家相識20多年,越玩越好。 三個人一直都是單身,經常在這家住幾天,去那家玩幾天,大家住在一起互相照顧特別開心。17年的時候,她們覺得自己年紀也大了,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退休了。
  • 唐河縣上屯鎮:重抓重推養老機構建設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建設好養老機構、推動特困人員集中入住作為特困人員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穩定脫貧的有效途徑,已經成為了攸關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的要中之要。上屯鎮黨委書記郝軍波指導幸福大院建設工作現場上屯鎮現有特困人口745人,其中符合「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的重度殘疾、重症慢性病等「六中情形」人員共計4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