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凱迪克獲獎繪本Top50】「童畫界的畢卡索":一生都在寫孤獨男孩 博雅小學堂

2021-03-04 博雅小學堂

小問卷(4)

為了給孩子們最適合的內容,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問卷,以便了解他們的需求。由於微信的設置,一次只能回答一個問題。多謝爸爸媽媽們的耐心配合,未來幾天我們隨文都會有一個小問題。今天的問題是:


始於1938年的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被稱為是繪本界的「奧斯卡」獎。其評選標準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重思考空間。

從今天起,博雅小學堂推出「美國凱迪克獲獎繪本TOP50」,從歷年獲獎繪本中遴選50本最佳繪本,一一講述。這50本繪本專輯中,不僅有對繪本作家的深度介紹,也有為孩子們朗讀的中文譯本,以及英文原版有聲書,可讓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各取所需。

今天我們介紹的第一位繪本大師就是莫裡斯·桑達克。他曾經獲得8次凱迪克大獎,是所有獲獎者中得獎次數第二多的繪本作者。

「童畫界的畢卡索」莫裡斯·桑達克:一生都在寫孤獨男孩

文|陳賽

莫裡斯·桑達克扮演他書中的野獸。

「真正塑造我們的,是那個我們很少有人有勇氣去面對的孩子——那個遠在教化到達你的心靈之前,沒有耐心的、索取無度的孩子,那個想要愛和權利,又總是嫌不夠,總是在生氣和哭泣的孩子。」

——莫裡斯·桑達克

在最新一期《名利場》上看到莫裡斯·桑達克的照片。一片陰鬱的叢林裡,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拄著拐杖,眉頭緊鎖,一隻同樣衰老的德國牧羊犬相伴左右。他的新作《Bumble Ardy》,主角是一頭豬,9歲了過一次生日,於是給自己辦了一次盛大的生日化裝舞會。

又是一個孤獨的、不快樂的男孩——桑達克永恆的主人公。他們是彼得·潘的對立面。事實上,如果你真的了解彼得·潘,會發現那根本不是一個不想長大的男孩,而是對死亡迷戀,對「活著」懷有深深的恐懼。

危機四伏的童年

在兒童繪本作家中,桑達克絕對是一個怪胎。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嚇唬小孩子。在他的繪本裡,孩子總是被置於各種危險的境地。《野獸出沒的地方》,小男孩麥克斯雖是野獸之王,但隨時有被野獸吃掉的可能性;《廚房夜狂想曲》,小男孩米奇被廚師誤當成牛奶,差點在烤箱裡烤成蛋糕;《在那遙遠的地方》中,女嬰米莉被5個小鬼綁架,而她的姐姐一開始根本不想救她。

在他看來,童年是人生最沒有安全感的一個階段。你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甚至不能指望父母。《在那遙遠的地方》中被綁架的米莉,是照著20世紀30年代查爾斯·林白的幼子畫的。林白之子綁架案發生之時,桑達克才4歲。如果一個孩子,父親是飛躍大西洋的國家英雄,母親是世界公主,家中有德國牧羊犬守護,居然還被人綁架和殺害,那麼作為普通人家的孩子,還有什麼指望?

桑達克曾說,他的一生只糾結於一個問題:孩子是怎麼活下來的?

在他的繪本裡,他能提供的唯一武器是白日夢、幻想、瘋狂的想像力——創造一種假的生活來保護自己。

《野獸出沒的地方》,在對媽媽的憤怒中,麥克斯的房間長出一片樹林,藤蔓爬滿天花板,四壁變成曠野,汪洋大海上漂來一隻「麥克斯號」小船。他揚帆起航,過了一夜又一天,過了好多個星期,過了幾乎一整年,一直去到野獸出沒的地方……

搗蛋男孩麥克斯和野獸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故事,是在北京的紅泥巴兒童繪本書店裡。店主阿甲從一堆五顏六色的繪本中挑出這本書,聲情並茂地朗讀起來。這本書他大概給小朋友讀過無數次了,但還是一臉沉醉的樣子。我在心裡嘀咕的是,就18頁畫,十來句臺詞,至於要花8年的時間嗎?

後來,這本書翻久了,漸漸體會出其中青橄欖般的餘味。不僅畫面充滿隱喻與符號,連文字的起承轉合也有著夢一樣的特質,好像作者真的抓住了某個我們意識不到的宇宙。

不久前看到一篇論文,談到《野獸出沒的地方》的許多細節,與心理學的最新研究不謀而合,比如人對時間的感受與情緒之間的關係。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通常會感覺自己是在時間中穿行,而不是時間向你走來,而感覺自己在時間中行走本身也會引發憤怒的情緒。難怪當麥克斯到達旅程的終點,直接與自己內心的野性相遇。

就像桑達克絕大部分的繪本故事,當主人公回到現實的時候,大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平靜與和解。按照心理學的解釋,這是孩子通過想像,將創傷性的經驗轉化成生存和成長的正面能量。所謂「沒有殺死我的,讓我更強大」。

多年來,探討桑達克繪本的心理學論文堆積如山。在心理學家看來,桑達克最大的成就,是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兒童內心強烈的掙扎,那些被壓制的,或者無從表達的,對於自己,對於所愛的人的焦慮、恐懼、憤怒。

2009、2012和2014年的復活節,美國總統歐巴馬就在白宮草坪上給孩子們講了《野獸出沒的地方》,並自稱這是他最喜歡的繪本,小時候的他就是書中的麥克斯。

在薩爾瑪·萊恩(Selma G.Lanes)所著的《莫裡斯·桑達克的藝術》一書中,桑達克也這樣總結自己的三部曲——《野獸出沒的地方》、《廚房夜狂想曲》和《在那遙遠的地方》:「它們都是同一主題的變化:孩子如何控制不同的情緒——氣憤、無聊、恐懼、挫敗、嫉妒——並設法接受人生的事實。」

但是,關於世界的真相,人生的事實,告知多少才算合理?一個孩子需要知道多少,才能準備好面對這個世界?當真相摧毀信仰、摧毀希望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對兒童才是不合適的?這些問題曾經深深困擾著桑達克。

雖然他的每個故事都以大團圓結局,又總是忍不住留下一個危險的尾巴。當麥克斯從野獸之國歸來,發現媽媽已經為他準備好晚餐,而且還是熱的。就最後一個詞應該是「熱」(Hot),還是「暖」(Warm),桑達克與一向關係極好的編輯之間有過一場激烈的爭論。最後他贏了。

「『熱』可能讓你燙到舌頭,或者陷入麻煩。於是故事又有了開放的空間。童年不會在一個故事裡結束,而是不斷發生。焦慮和憤怒還會繼續。」他說。

經常有人問他,麥克斯後來怎麼樣了?他總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回答:「他一把年紀了還沒結婚,還跟媽媽住在一起,一輩子都離不開心理醫生。」(編者按:他自己的寫照。)

布魯克林街上的孩子們

桑達克沒有孩子。他是一個同性戀者。他對於兒童狂躁本質的洞察力,完全來自自己的童年。

回到20世紀30年代的紐約布魯克林,莫裡斯·桑達克就是一個孤獨的、不快樂的男孩。作為猶太移民的後代,他從小在一種哀悼的氣氛中長大。父母和周圍的大人灌輸給他一種「負罪感」——日常生活的一切愉悅都是罪惡,因為他可憐的親戚們正在集中營中悲慘地死去。在街上玩球是罪過,連笑都是一種罪過,因為集中營裡的小孩不能笑,不能玩球,你怎麼敢快樂?

再加上自幼多病,他很早就體驗過死亡的威脅。祖母給他縫過一套全白的衣服,這樣死亡天使會誤以為他已經死了,而不至於帶走他。事實上,他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意外。因為經濟困難,他的父母好幾次試圖打掉胎兒,但都沒有成功。後來他們把這件事情當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他聽。

不上學的時候,或者沒有電影可看的時候,童年的桑達克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窗邊看街上的孩子,畫他們的故事。他第一本自己作圖作畫的繪本《肯尼的窗戶》出版於1956年,就是一個男孩坐在窗邊,回答一些像夢遊一樣的問題,比如:你總是想得到你以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嗎?

《肯尼的窗戶》插圖:你總是想得到你以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嗎?

他記得童年那條街上所有的孩子:羅西喜歡在後院排練戲劇;隔壁的小女孩海倫經常被父親打,打完後她會下樓來在街上玩;一個叫珍珠(Pearl)的小女孩生病死了。他第一次知道,原來孩子也是會死的。有一天,他和好朋友洛伊德在街上玩球,洛伊德為了追他扔出去的一個球被車撞死了。他看著他的身體整個飛出去,他後來的很多作品裡都出現孩子在飛的畫面。

對於死亡,他一直有一種尖銳的敏感。一種時日無多的無助感籠罩著他的整個童年,並蔓延到他之後的一生。而他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將生命看成是借來的時光——災難是常態,好事當奇蹟。

在一次採訪中,他用德國詩人克萊斯特的一篇小說《智利地震》來說明他對人生的看法。那篇小說是講一對戀人,因為門第懸殊,未婚生子,男人即將被絞死,女人被判燒死。突然地震發生,整個城市被摧毀。他們各自在混亂中逃離,在廢墟中再次相遇,得以一家團圓。當他們最後到達教堂做彌撒時,卻被人認出,全教堂的人把巨大的浩劫歸罪於他們。這對生死戀人躲過了大地震,卻在教堂裡被瘋狂的群眾圍攻而死。

這就是桑達克所認為的生活——扭曲中的扭曲。但當極度的悲觀變得難以忍受時,他還有莫扎特的音樂。克萊斯特和莫扎特代表他生命的兩極。克萊斯特代表死亡與毀滅,莫扎特則是一切完美的平衡。他更希望傾向莫扎特,但克萊斯特的一面不停地告誡他,任何一分鐘,你都可能分崩離析,你所創造的一切東西不過是幻象,隨時會破滅。在莫扎特的《木星交響曲》與克萊斯特的《智利地震》之間,不過彈指一瞬。)

多年以後,桑達克曾經給羅西打電話,說,我是以前總坐在窗邊的那個傢伙。羅西說,我還記得你,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畫畫,編關於你們的故事。

Google向《野獸出沒的地方》致敬

「我並沒有比別人畫得更好,或者寫作更優美,如果我曾經做過什麼,那就是讓孩子表達他們真實的自己。他們無禮、暴力,但也可愛。即使在最可怕的命運之前,也有歡笑的能力。他們同樣懂得死亡、悲傷。他們無意傷害誰,只是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一個成年人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接近自己的童年?對桑達克來說,這可能從來不是問題。所謂長大成人也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是誰在童年和成年之間劃上一條界線?

他83歲時說,他還在處理3歲時要面對的問題。他仍然像孩子一樣容易悲傷、憤怒、受挫折。「你以為一個人長大以後就能洞悉一切、通情達理,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兒童可以解讀任何事情的內在含義,反倒是成人在閱讀最表面的東西。」

文章來自《三聯生活周刊》2011年第41期

-

回復M 即可得到總目錄,回復文前編號提取文章或音頻故事。

相關焦點

  • 【聽凱迪克繪本】極地特快 博雅小學堂
    故事收聽指引:1.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2.下載荔枝FM客戶端搜索博雅小學堂
  • 書單 | 凱迪克獲獎繪本,帶給你美好悅讀時光!
    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始於1938年,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J.
  • 博雅小學堂
    在中秋節,博雅小學堂特意採編了適合各年齡段孩子閱讀的跟月亮有關的圖書,有浪漫的繪本,有充滿幻想的小說,也有嚴肅的科普。這個中秋節,我們一起讀書吧。先一起欣賞皮克斯華麗的的動畫短片《月神》只有7分鐘簡單動畫,卻讓人心裡暖暖的。在唯美,華麗,童趣中道出祖孫三代傳統和創新的矛盾。
  • 全世界孩子都在讀的Dr.Seuss經典合輯(12冊),正版進口2.6折 博雅小學堂
    ——鄧瑾(博雅小學堂聯合創始人)(12冊)★世界童書大師蘇斯博士的經典之作,曾獲美國凱迪克大獎、普利茲特殊貢獻獎、兩次獲奧斯卡金像獎和艾美獎★全球銷量高達2.5億冊,孩子學習地道美語的入門童書★美國教育部指定的兒童重要閱讀輔導讀物★古靈精怪的圖畫,天馬行空、極富創意的故事,幫孩子開拓思維,擴張想像力市場價:708元
  • 凱迪克大獎獲獎繪本推薦,每一本都不能錯過!
    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而該獎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獲得一致推崇,主要在於其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尤其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有「寓教於樂」的功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
  • 如何給孩子挑選合適的繪本?
    所以,下面就分享一下,同時也安利一些我非常喜歡的繪本,就是你閉著眼買,都不會錯的那種。很多家長想給孩子買繪本,但是市場上的繪本實在太多了,實在不知道怎麼選。我們大家庭有5個孩子,從半歲到12歲,三個女孩兩個男孩。說實話,我一開始也不知道怎麼給他們選繪本。
  • 世上竟有單純因為美而獲獎的繪本?看完我想把家裡一半的書都扔了
    這或許也是我們和孩子一生當中,少有的可以安靜獨處,專心致志去看書、看電影,擴充內心世界的一段時光。今天,就想要給大家分享一份書單。它們來自來近幾年的《紐約時報》十佳兒童繪本榜單。2019年10佳繪本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榜單?
  • [插圖繪本]2014年《紐約時報》十佳兒童繪本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插圖繪本是:2014年《紐約時報》十佳兒童繪本自1952年起,《紐約時報》書評版便組成獨立評委會,評選最具藝術價值的繪本。每一年,評委們都會從數千本圖書中評選十本年度獲獎圖書。弗洛卡編寫、繪製了很多繪本,其中兩本獲得了《紐約時報》最佳繪本獎,包括獲得2014年凱迪克獎的《火車頭》(Locomotive)。他還四次獲得賽伯特榮譽獎(Robert F. Sibert Honor),並獲得繪本協會(Society of Illustrators)的銀質獎章。
  • 2016-2020年凱迪克金獎繪本盤點
    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始於1938年,最初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而設立。它是美國圖畫書最具權威的獎項,被譽為繪本屆的「奧斯卡」。每年,全世界只有1本繪本能夠獲得凱迪克金獎。來看看最近5年的凱迪克金獎繪本吧!
  • IOMA科普丨什麼是繪本界的「奧斯卡獎」、「諾貝爾獎」?
    今天,給大家科普國際上含金量最重的5大繪本獎項,看看為什麼它們被稱為繪本界的「諾貝爾獎」和「奧斯卡獎」!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被稱作圖畫書界的「奧斯卡獎」,始於1938年,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它是為了紀念19世紀英國繪本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所設立。
  • 【聽公孫爺爺講史記】葬馬 博雅小學堂
    微信ID:boyakid『中國第一家兒童人文電臺』1.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2.下載荔枝FM客戶端搜索博雅小學堂
  • 博雅好書 | 讓孩子心甘情願讀書,你需要這套國際獲獎大作家系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年少時多讀經典書籍,寫文章才能夠思敏捷。閱讀對孩子的成長高度尤為重要。"國際獲獎大作家」系列從世界前沿,尋好書與童年相伴《國際獲獎大作家系列》全10冊適合5-12歲孩子博雅特惠:126元/套平均每本不到13塊錢(原價194,立省68元)1《蒂拉的天空》2 《外公突然變成貓》3 《精靈與聖誕的秘密》4 《我家來了個怪外婆
  • 盤點童年不能錯過的——凱迪克大獎繪本,勘稱童書界的奧斯卡
    凱迪克大獎的繪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往往盛行幾十年上百年而不衰落,對孩子具有真正的養育意義。 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介紹這樣一套凱迪克經典繪本,5冊精裝,帶領孩子們領略世界經典繪本的魅力!01 2001年凱迪克銀獎繪本02一出英雄主義的悲喜禮讚,一首棒球黃金年代的悲歡頌歌。
  • 我想用凱迪克大獎近10年的獲獎作品,承包你一整年的睡前故事
    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美國最具權威性的圖畫書界可靠「指向標」——凱迪克大獎,跟著它的獲獎名單來選擇,絕對不會錯!創設八十多年來,眾多知名的圖畫書作家以及其得獎作品均可通過獲得凱迪克大獎而聲名鵲起,因其在業內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被認可為具有美國最高榮譽的繪本獎。
  • 2020年凱迪克獎揭曉 《永不妥協》獲金獎
    《永不妥協》(The Undefeated)獲得了凱迪克金獎。圖片來自ALA官網通告(部分)。 作為本次凱迪克獎的大獎得主,美國著名插畫家卡迪爾·尼爾森第一時間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表達了自己獲獎以後的激動心情。
  • 2019年凱迪克銀獎繪本《The Rough Patch走出荒園》
    《The Rough Patch 走出荒園》由美國暢銷書作家和插畫家Brian Lies布萊恩·萊斯創作,因其獨特且感人的的故事內容和設計榮獲了2019年凱迪克銀獎。這是一本傑出的繪本作品,主題涵蓋了友誼和愛、死亡和失去、傷痛和撫慰、接受和希望等多重主題。
  • Mom's Choice|照著這份獲獎兒童繪本書單買就對了
    不是說那些沒有獲獎的繪本就不是好繪本,獎項從來只是判斷依據之一,獲獎的繪本有一種奇特的魔力,或許在你聽來只是平平無奇的一個小故事,小朋友聽了卻像著了魔,要求大人一遍一遍地念下去。當你好奇去搜索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十有八九都是獲獎繪本。
  • 六一繪本書單 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用在這些書上都不為過
    ▼凱迪克大獎是最有權威性及影響力的繪本大獎,由美國圖書館協會設立於1937年,名稱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重要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J. Caldecott)。凱迪克大獎每年從候選的數萬繪本中選出一名金獎及二三名銀獎,一月公布,在獲獎圖書的封面上皆印有「騎馬的約翰」的獎牌。
  • 2020「童畫杭州名人」主題繪畫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昨天下午,大賽最終評選在杭州西湖博物總館展開,來自杭州市美術家協會、杭州市教育局等相關專家、老師對初評作品進行了篩選,最終選出了第十一屆「童畫杭州名人」主題繪畫大賽的獲獎作品與「童畫杭州名人」大賽LOGO。 「童畫杭州名人活動走過那麼多年,一屆比一屆好!此次畫蘇東坡,體現了孩子們很高的繪畫水平與想像力。畫面效果精彩紛呈,題材選得也很多,讓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