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集團特派記者 林凌 張守帥 梁現瑞 攝影 歐陽傑
「變化要從身邊的這個『小茶包』說起……」舉起茶包,略帶一絲緊張,家鄉是廣元青川的全國人大代表徐萍開始了她的講述。
5月22日下午,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四川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全體會議,「95後」青川姑娘徐萍最後一個發言。
徐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言,介紹青川脫貧攻堅情況。
不得不說的「小茶包」,有著感人至深的故事。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村裡種植白茶致富的情況,並提出願意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
「同年10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下,首批『白葉一號』扶貧茶苗從浙江安吉,經過長途跋涉運送至青川縣。」徐萍介紹,青川縣素有種茶的傳統,在浙江專家的幫助指導下,這兩年,「白葉一號」在青川試種成功,今年試採了首批新茶,「雖然還沒進入豐產期,但知道我要來北京參會,家鄉父老託我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帶到首都。」
全場100多位代表的視線幾乎同時聚焦到這個巴掌大小的精緻茶包:米白色的布袋上,繡著兩片青翠欲滴的綠色茶葉。做工講究,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元「麻柳刺繡」。
「小茶包」一針一線,一絲不苟,蘊涵著鄉親們的感恩之心。徐萍說,鄉親們感恩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地區的深切關懷,感恩浙江親人對青川貧困群眾的傾力幫扶。
「小茶包」見證著家鄉巨變。近年來,從土坯房搬到新樓房,村上鎮上建起了文化廣場和健身設施,廣場舞成為一道最靚麗的風景……有了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青川摘掉了貧困帽,走上了奔康路。
「小茶包」更孕育著新的希望。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徐萍說,今年青川又新規劃了3500畝種植基地,「有了這致富的茶葉,通過我們勤勞的雙手,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徐萍娓娓道來,來自浙江的扶貧茶葉和四川青川的故事,走進了人們的心裡。
發言完畢,攤開手掌,嘿,滿手心都是汗。
那是緊張,更是激動。
徐萍代表講述在四川團全團會上發言的經過。
—— 獨家揭秘走進人民大會堂的青川「小茶包」——
它是總書記關心的那片「葉子」
來自四川青川的「白葉一號」
也是川報觀察2020全國兩會
推出的「茶+文創」獨家創意產品
徐萍代表(右)向陶勳花代表(左)介紹家鄉青川縣今年首次試採試製的白茶,講述浙江安吉向四川青川捐贈茶苗助力脫貧的故事。
這批「白葉一號」茶苗
來自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
2018年4月
黃杜村20名黨員給總書記寫信
捎去種植白茶致富的信息
提出願意捐贈1500萬株茶苗
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總書記回復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
2018年10月,青川縣茶苗發放現場。 唐續宗 攝
2018年10月20日開始
540萬株茶苗跨越山河
陸續來到四川青川
綠色的希望被播撒在1517畝的田地
這批茶苗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叫「白葉一號」
2020年3月,青川白茶初飄香
既為青川茶農帶來致富的希望
也為安吉縣捎去共富的回音
從「扶貧苗」變成「致富葉」
是一場感恩奮進的驚喜蛻變
在「白葉一號」飄然升騰的茶香中
不僅有500多天凝練而成的光陰的禮物
更包含著川浙人民
攜手實現全面小康的美好願景
>>「白葉一號」的新衣
川報觀察設計的「白葉一號」外包裝
採用廣元朝天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麻柳刺繡的繡品來裝袋
4月底開始
廣元朝天區的12位麻柳刺繡繡娘
用了20個日夜趕製「小茶包」
最終在5月中旬
繡成百餘份清新優雅的精美繡品
別看這小小的幾片綠葉圖案
竟要繡上近千針
技藝特別嫻熟的繡娘
也得2個多小時才能完成
繡袋裡的茶葉包
一眼就能望見青川漫山的茶田
近處是一株青翠的茶苗
中間的茶壺裡正在傾出陣陣茶香
>>「白葉一號」的近況
現在,青川縣的「白葉一號」已經進入夏季高溫管護階段,青川和浙江安吉兩地的互動也更加頻繁。
5月,針對「白葉一號」葉片不轉綠的現象,浙江省安吉縣派出技術專家組到青川縣「白葉一號」種植基地現場查看指導,他們將在這裡呆到9月,直到新一批「白葉一號」在青川栽種。
今年,青川新規劃了3500畝種植基地,現在正在進行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預計今年9月將進行栽種。
清香與甘甜
獻給所有關心支持四川脫貧攻堅的人
獻給所有新時代奮進感恩的人
我們將從留言區中隨機抽取20名網友
送出首次試採試製的「白葉一號」
共享清香
我們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