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寫作班二期 王寒煙
編輯|夏天
如果說《歡樂頌》裡的安迪是高智商精英女性的完美代表,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安迪原型比小說設定更加完美、出色。
她身居福布斯百強女性榜第五名,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在女性高管屈指可數,董事會中女性成員幾乎為零的矽谷,她顛覆了傳統的男性統治文化,成為美國薪酬最高的女高。
她更是Facebook公司董事會第一名女性成員,被譽為「矽谷最有影響力的女人」,「Facebook第一夫人」,她就是雪莉·桑德伯格。
作為哈佛高材生,麥肯錫管理顧問,美國財政部辦公廳主任,谷歌副總裁,Facebook營運長,她是如何橫跨政商兩界,走向一個個人生巔峰,成為矽谷最具權勢的女人呢?
今天就讓LEAD人物君和你一起探究雪莉·桑德伯格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一、成長是永恆的追求
桑德伯格出生於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猶太家庭,父母都非常熱衷於參加社會政治活動,曾組建過保護猶太人的非政府組織。受此影響,幼年時期的桑德伯格就表現出對政治的熱情,她喜歡組建俱樂部,組織其他小朋友遊戲,展現出過人的組織管理天分。
哈佛求學期間,她經常組織社團活動,鼓勵更多的女學生主修經濟學和政府管理。在其校友眼中,大學時的她就已經是一名集才智、社交和政治頭腦於一身的知名人物。憑著優異的成績和組織大型會議時井井有條的管理能力,她被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看中招為助理,這成為其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在薩默斯的建議下,法律系的桑德伯格進入商學院攻讀MBA。她曾回憶:「當我選擇進入商學院時候,根本沒有網際網路和Facebook,扎克伯格都還在念小學呢。人生本就不需要過早鎖定自己的道路。」畢業後,不到三十歲的她在薩默斯的邀請下出任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成功協助白宮處理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年紀輕輕名聲大震。
在2001年薩默斯任期結束時她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棄政從商。要知道當時的美國正處在科技泡沫破裂期,大公司裁員、小公司破產,連有技術的程式設計師都難以找到工作,更別提像她這樣壓根不懂技術的人了。「在美國財政部工作,我看到了技術公司能對世界造成多大的影響。」這是她決定轉身離開政治圈的最大原因。桑德伯格決心在她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做一個全新的嘗試。她說:「人要敢於擁抱變化。唯一比變化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缺少變化,並且,對於變化不要試圖控制太多,控制往往容易把事情變得更糟,努力去擁抱即可。」
轉戰商場的桑德伯格進入當時還是家初創公司的谷歌,擔任負責網絡銷售的副總裁,強勢而無畏的她在7年間把谷歌原本不穩定的廣告收入變成超過總收入的一半,協助谷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搜素引擎。
2008年她再一次追求改變,在扎克伯格的邀請下,離開了如日中天的谷歌,成為Facebook副總裁,而當時的Facebook甚至還未實現盈利。 桑德伯格說,選擇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它能否讓你快速成長。「如果你得到了坐上火箭的機會,別管是什麼位置,上去就行。」事實證明,Facebook和桑德伯格的相互選擇獲得了巨大的共贏,短短8年時間,桑德伯格讓Facebook的業績足足翻了66倍。而她也藉此躋身成為矽谷最年輕的十億級女富豪。
從法律繫到商學院,從政界到商界,從谷歌到Facebook,桑德伯格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成長是她永恆的追求。只有敢於擁抱變化,不懼挑戰,才有機會開啟了不一樣的絢麗人生。
二、打破思維定式,向前一步
如今的桑德伯格被公認為 「矽谷最具權勢的女性」,被作為整個女性群體的符號受到關注。,當她站得越高走得越遠的時候,就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職業女性可能遭遇的不公以及為平衡工作和生活所需做出的犧牲,不少女性在成為母親後甚至直接退出職場。
在全世界範圍內,財富500強的執行長裡僅有4%是女性,董事會中的女性成員更是幾乎為零。為此,桑德伯格做了TED演講《為什么女性領導人那麼少?》,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現象的根本原因,除性別歧視、社會成見、男女性別差異和家庭分工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女性內在的恐懼與不自信,「男性往往是越成功越受到歡迎,強勢的男性被尊為領袖。可同樣強勢的女性卻常常被貼上女魔頭、母老虎這樣的標籤。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害怕站在領導崗位上。」
她說。「社會告訴女人不要表現得比男人強勢。這種性別偏見形成了強大的內在阻力,讓我們在需要向前一步的時候,選擇了退縮。」
桑德伯格認為的女性成功秘訣,就是跳脫出性別這個思維定式,從改變自身做起,勇敢地爭取和擁抱職場權力。「命運偏愛有勇氣的人,如果不嘗試,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你的能力有多強。」
在新書《向前一步》中,桑德伯格坦言自己的女權主義是受外婆和母親的影響,外婆在面對女孩只能靠嫁人謀生的經濟蕭條期,依然堅持讀書,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靠一人的高薪養活全家人,成為桑德伯格的人生楷模。
她母親則選擇了與外婆截然相反的道路,為了家庭犧牲事業,讓她希望喚起更多女性的自我意識,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她寫這本書的原因則是為了女兒。4歲的女兒問媽媽為什麼美國總統都是男孩?簡單的問題讓桑德伯格意識到,「激勵廣大女性追求自我,讓我們的子女成長在平等自由的世界裡,是自己在註定去做且責無旁貸的工作。」
桑德伯格用自己的事例告訴所有女性,人生不應設限,只有打破思維定式,勇敢地「LEAN IN」,才能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為更美好的自己。
三、你可以向虛無妥協
所有傳奇的故事似乎都無法擺脫厄運的捉弄,當人們紛紛羨慕桑德伯格這堪稱完美的人生時,她卻陷入了無邊際的黑暗和絕望。2015年,陪伴了她11年的丈夫大衛突發意外身亡,令桑德伯格的世界瞬間崩塌——生活陷入混亂、工作信心全無,就連丈夫的葬禮,也是老闆扎克伯格和其他幾位親友幫忙操辦的。「向前一步?我連站都站不起來。」從此,她開始了漫長的創傷恢復期。
當悲劇發生後,人們往往會陷入痛苦的樊籠不能自拔,認為發生不幸是自己的錯,認為不幸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並且悲傷會持續一輩子,這些想法讓人身心崩潰,從此一蹶不振。
在她的好友、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的幫助下,桑德伯格認識到,唯有不斷培養內心的堅韌,才能走出悲痛重新生活。於是她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緩解悲傷。大衛葬禮五個月後,她一共寫下了十萬多字,這些與創傷鬥爭的文字記錄,成為她自我恢復的關鍵所在,也是她新書《備用選項》的主線。
如果說《向前一步》是鼓勵女性突破自我,積極進取的勵志書,那《備用選項》則是一部引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走出極度悲傷,重新振作的自我救贖筆記。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桑德伯格逐漸走出陰霾。她參加活動、重拾琴藝,並且開始重新慶祝生日,大衛的死讓她領悟到:面對悲劇,你可以向虛無妥協,也可以選擇去追尋意義。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擁有使用備用選項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人生驟變中恢復正常,從絕境中重獲新生。
最後LEAD人物君想說:人生的道路很長,今天的選擇決定了明天的人生。桑德伯格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演繹了人生的無限可能:面對事業,敢於擁抱變化;面對生活,勇於向前一步,面對苦難,善用備用選項。要知道,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次挫折,都會在靈魂深處種下堅韌的種子。我們記憶中的每一場苦難,都會成為支撐我們繼續堅持的力量源泉。最終塑造我們的,是我們向前一步所走過的那些追夢時光。
版權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