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也叫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是一種常見的熱帶觀賞魚,體形修長,有非常漂亮的尾鰭,品種非常多,基本上分為幾種: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等等,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孔雀魚,因為孔雀魚體色色彩斑斕,豐富多變,姿態優美,很多人飼養觀賞魚都會考慮選擇孔雀魚,孔雀魚是一種繁殖能力非常強的品種,所以飼養孔雀魚一定要注意孔雀魚的繁殖。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孔雀魚的繁殖周期在環境適合時,約每個月可以繁殖一次,且一胎的產量約在15到100隻小魚,而小魚在養殖3到5個月之後,又具有生殖能力,可以再繁殖下一代。
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以防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但孔雀魚壽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為了種族的生存和延續,在長期的進化中,它們只能大量繁殖,以數量求生存。
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洩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雌魚腹部逐漸膨大,出現黑色胎斑,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說明母魚很快就要生產了,那就要準備接生嘍。
孔雀魚繁殖時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6.8-7.4,如水溫變化大,極可能造成早產,減少成活魚子的數量。
減少餵食量,體型小的母魚,吃飽前跟吃飽後,體型會差很多,圓形肚會很明顯,若是在臨盆前把魚撐飽,有可能造成魚產道縮小、無法順產、難產、產生死胎等問題。建議儘量改餵少量豐年蝦或粉狀、小顆粒、薄片飼料等微小的顆粒料。食物應以活餌為主,活餌中的活性物質對於魚的正常生長和繁殖有重要意義。
魚缸中最好放置一些水草,石頭,人工物品等等。水草與石頭,可以在平常就放在魚缸內,也就是讓母魚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生產,這種方法對母魚最好,但小魚的存活率最低,通常是看母魚吃小魚的技術而定。水草在母魚即將臨盆時可以大量放入,放滿魚缸的一半左右,但要保留母魚活動的空間,以免母魚緊迫、跳缸。推薦水草有,金魚草,水蘊草、莫絲、水芙蓉等等,以水芙蓉並用金魚草的效果最好,同時水芙蓉是浮水性水草,有安定母魚心情的作用。
因為母魚的生產時間不定,有些半小時就生完,有些可以拖到數天之久。但若遇到難產,有可能造成母魚死亡。判斷難產的方法是觀察母魚的生殖孔,若是有小魚的尾巴或是頭露出半截在那邊超過半小時,就有可能是難產。那隻小魚通常已經死亡,卡在母魚生殖孔,讓母魚無法順利生產。此時可以用水流輕衝母魚周圍,讓母魚能夠有激烈遊泳的動作。順利的話能夠將死魚排出。有時候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拿鑷子幫助把死魚鑷出,但應注意不要太過激烈,保證母魚不受到傷害。
當覺得母魚已經生完之後,要將成魚和小魚分開飼養,不然的話小魚可能會被大魚吃掉。母魚生完小魚不要急著換水,新的水,母魚可能會因為適應不了而死掉。可以先用原水單養幾天,等母魚情況穩定之後,在放入原缸中。接著少量餵食它們喜歡吃的食物(應控制量),觀察母魚是否進食,若和產前一樣瘋狂進食,且體態正常只是產後略瘦,那這就是一次成功的生產了。
母魚餵養過程中需要加強營養,最好餵點活食,如水蚤等。而小魚第二天開始就可以餵蛋黃水,注意不可餵的太多,在5天以後可以餵乾魚食,當然也需要碾成粉末狀,5天以後改餵用密眼紗布過濾過的水蚤。
小魚要用小一點的容器裝,太大了不易小魚吃食。可以給小魚餵切碎的水蚯蚓或弄碎的雞蛋黃,雞蛋黃雖然比較理想,但會汙染水質,建議少餵一些。小孔雀魚可以不用換水,換水沒弄好的話容易針尾。一周換一次水就好,不要換水太勤,換水時如果使用自來水要把水暴曬三天,每次換水撒些鹽,預防疾病。水溫要恆定,不要總變化,小魚很虛弱,換水時水溫溫差超過2度他們就會受不了的,建議買一個加熱棒,把水溫調至24~26度之間。小魚等你可以分公母的時候就分吧,不然母魚太早生不利於成長。合缸至少到2-3個月的時候。
體態纖細,鰭形獨特,細長絲帶狀雙背鰭,遊動中迷人的舞姿
亮藍的體色,在水族箱裡搭配混養,真心衝擊你的眼球
水族箱裡小巧玲瓏,越多越提高觀賞性的月光魚
水草為水族箱增色,細節不可忽略
東非三大湖,三湖慈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