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廣州市從化區良平村小譚第一次駕著自己的摩託車穿過了良錦路到親戚家。別看現在只需20分鐘的路程,在以前可是要花上1個多小時。
據了解,這樣的變化源於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惠清高速開展了「大路帶小路」的便民嘗試。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惠清項目以實施「永臨結合」的方式,將施工便道和地方公路進行了同步規劃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在山間蜿蜒的良錦路。
「小土路」變身四級公路
90後譚文強去過深圳打工,在廣州當過保安。隨著惠清項目的開工,他以一名建設工人的身份又回到家鄉工作。「以前良錦路還是一條狹小的土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給我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他回憶道,良錦路原來是錦良森林防火通道,路面狹窄、道路坑窪,根本不具備汽車通行的條件,而且還是一條「斷頭路」,無法滿足附近村民出行需求。惠清高速在建設前期了解到這一情況,便與當地政府共同協商,將臨時施工便道良錦路改造成為一條旅遊公路和具有森林防火作用的通道。
建設中的良錦路。
良錦路的改造與高速公路同規劃、同建設,參照四級公路設計標準,將原來不足3米寬的土路改造成路基寬至7米的混凝土路面,全長8.34公裡,與566鄉道、105國道相連相通。曾經坑窪不平的羊腸小道如今變得寬闊平坦、舒適通暢,「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良錦路的改造成功為沿線良平村、溪頭村、錦村的8000餘名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把沿線旅遊景點串成旅遊「長廊」
「如今的良錦路真正讓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譚文強介紹,惠清高速建設以前,從廣州市區過來這裡要2個多小時,附近許多美景由於交通不便「養在深閨人未識」。「原來我打算工程完了再出去打工。如今周邊的路都通了,交通更方便,來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我不走了,準備當個騎手,送餐、送快遞,收入也不會比城裡少。」
建成的良錦路和建設中的惠清高速。
據悉,良錦路完成作為惠清高速建設期施工便道的使命後,可直接作為永久鄉道使用。遊客可由從化區良口鎮途經良錦路直達素有「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和「珠三角後花園」之譽的南崑山風景區。不僅如此,良錦路還巧妙地將良口鎮千瀧溝和勝象竹海兩個景點連在了一條線上,與南崑山風景區串成一條旅遊「長廊」,給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交通便利。
「路好走了,城裡的人齊刷刷往這裡趕,現在來這裡玩都得預約呢。」據溪頭村一旅遊景點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僅「五一」期間,該村就接待了遊客10萬餘人。
據了解,以良錦路為代表,惠清項目實現了沿線共317公裡臨建便道與縣鄉道路建設相結合。「施工便道的建設直接服務於鄉村振興和『四好農村路』建設,打通了當地的『路網微循環』。」惠清高速項目負責人呂大偉介紹,惠清高速是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二橫」線——汕湛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項目建設已進入了衝刺階段,計劃年內建成通車。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