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有詩書氣自華,「雅」風燻得學子醉》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草長在麻地裡,不用扶持也能長直。好的環境,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
我們學校——汝州一高,特別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從校園道路的命名可略見一斑。
汝州一高佔地近700畝,學校主幹道橫五豎二。從學校南門進去,就踏上了第一條東西路——「行思路」。往北走,依次經過的東西路有三號教學樓北面的「學思路」、行政樓前的「勤勉路」、體育館前的「行健路」、三號宿舍樓下的「明德路」。南北有兩條幾乎縱貫學校的道路——東面三號餐廳「育賢齋」旁邊的叫「一一路」,西面四號餐廳「東旭餐廳」附近的叫「三省路」。
「行思路」,出自《左傳》「大道行思,取則行遠」。意為正道直行,應該善於思考,思考就會有所得,有心得才會越行越遠。「行思路」告誡師生:善於思考才能行遠。
「學思路」,出自《論語·為政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危險了。「學思路」告誡師生:治學之道,既要善於讀書,也要善於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適從。
「勤勉路」,出自《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君子整天自強不息,發奮有為 ;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險發生一樣,才能免除災禍,順利發展。乾:通假字 ,通「幹」,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夕:夜晚;若:如,好像;厲:危。「勤勉路」告誡師生:要日夜勤勉,小心謹慎。
「行健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處事,也應該像天一樣,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行健路」告誡師生:要自強不息。
「明德路」,出自《大學》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明德路」告誡師生:要品德高尚。
「一一路」,出自荀子的《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雕刻東西,如果雕刻幾下就停下來,那麼即使腐爛的木頭也雕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即使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牙齒和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裡的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一一路」告誡師生:做事做學問要鍥而不捨、用心專一。
「三省路」,出自《論語》「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否去實踐?」「三省路」告誡師生:要時時反省自身,以提高道德修養和能力素質。
汝州一高校園,主要道路橫五豎二,道路的名字多出自《四書》《五經》,可以說是萃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學生在「文化」大道上行走,吹「文化」清風,品「文化」香茗,日燻夜陶,反省自身,提升道德,勤勉戒慎,用心專一,自強不息。
「路」有詩書氣自華,「雅」風燻得學子醉,燻得學生逐漸脫胎換骨,燻得學生逐漸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