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型與避震型跑鞋的選擇策略

2021-02-14 運動科學論壇

參加長距離的跑步運動訓練與比賽時,通常跑者都會穿著適當的跑鞋,以避免長時間訓練與運動過程的腿部運動傷害。


一般來說,人體的腳在跑步著地過程,原則上會先以腳跟外側先著地 (跑步腳著地瞬間的方式請參考本平臺1月28日推送的「深度:跑步時腳跟還是腳尖先著地?」),隨著身體重心的向前移動,著地的壓力中心會逐漸地往前往內側移動,最後壓力中心會在腳拇指附近離地 (右圖最上左圖的正常 (neutral) 型態。Ersson, 2002)。事實上,除了這種腳壓力中心正常 (neutral) 型態的腳著地過程之外,以壓力中心在腳掌內側移動的內旋 (pronation) 型態跑者或外側移動的外旋 (supination) 型態跑者皆不在少數。所謂的內旋 (pronation) 型態的壓力中心移動型態,是指腳掌小指側向上或踝關節外翻 (eversion) 的壓力中心移動方式,通常也跟跑者足弓支撐能力較差 (扁平足) 有關;所謂的外旋 (supination) 型態的壓力中心移動型態,則是指腳掌拇指側向上或踝關節內翻 (inversion) 的壓力中心移動方式,通常也跟跑者足弓較高、支撐能力較佳 (高足弓) 有關。Ersson (2002) 在http://www.shoedoc.se/網站的網絡文章中指出,跑步腳掌著地過程的壓力中心移動方式,對於選擇適當的跑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測量的方法則主要是透過,由後方觀察跑者腳著地支撐期時阿基利斯腱的角度 (右下圖)來判定。

跑步時不同的壓力中心移動型態者,顯然需要穿著不同類型的跑鞋,以便避免跑步運動傷害與提升跑步表現。Griffiths (2011) 指出跑鞋基本上分成三種,運動控制型跑鞋(motion control shoe)、穩定型跑鞋 (stability shoe)、避震型 (或翻譯為支撐型) 跑鞋 (cushioned shoe),分別適合壓力中心內側移動的內旋型態 (pronated foot)、正常移動型態 (neutral型態)、外側移動的外旋型態 (supinated foot)。


1. 內側移動的內旋型態=運動控制型跑鞋

2. 正常移動型=穩定型跑鞋

3. 外側移動的外旋型態=避震型跑鞋 (Griffiths, 2011)


Feil (2013) 指出,避震型跑鞋 (右上圖) 擁有容易彎曲的鞋底,具備吸收大量衝撞力且不會限制腳活動的功能,通常適合腳掌內旋不足 (under pronates)、壓力中心外旋 (supination) 型態的跑者。穩定型跑鞋 (右中圖) 擁有中等柔軟度的鞋底,具備提供減震與基本穩定功能,適合正常移動型 (neutral) 跑者,是一般人最適合使用的跑鞋。運動控制型跑鞋 (motion control shoe) 擁有密度較高、較重、較厚的中段鞋底 (midsole),具備最大的穩定性與支撐 (右圖)。事實上,針對跑者使用跑鞋的建議時,大部分都是以腳著地壓力中心型態為基準,內旋 (pronation) 型態適用穩定型跑鞋(stability shoe) 或動作控制型跑鞋 (motion control shoe),正常 (neutral) 型態適用穩定型跑鞋或避震型跑鞋 (cushioned shoe),外旋 (supination)型態適用避震型跑鞋。

美津濃公司網站的跑鞋選購指南 (http://www.mizuno.com.tw/),則是以購買目的、馬拉松成績、月間行走距離等條件,建議消費者選購正常型 (neutral type, 適合高足弓,跑步時內翻的跑者) 或支撐型 (support type, 適合低足弓,跑步時外翻的跑者)。美津濃公司製作的跑鞋類別,採用足弓高低 (內翻與外翻) 的二種分類方式,製作的跑鞋分類方式相對比較簡單。

Brooks公司的跑鞋類別則總共分為Pure 輕量路跑型 LightWeight、支撐型 Support、輕量型支撐 Guidance、馬拉松 / 競速型 Road Competition、避震型 Neutral、健走/穩定型 Control、GTX越野型 / GTX路跑型共七種。為了協助購買者選擇適合的跑鞋,Brooks公司提供一個選鞋指南 http://www.brooks-running.com.tw/feet/,透過性別、足寬、體重、活動型態、生物力學步態等五個步驟,提供消費者選擇適合的跑鞋 (下圖)。消費者如果在生物力學步態一項輸入「一般」選項時,系統會建議消費者選購「避震型跑鞋」與建議的鞋款;如果輸入「重度」選項時,系統則會建議消費者選購「穩定型跑鞋」與建議的鞋款。由此可見,儘管Brooks公司製作的跑鞋商品類別多達七種,選鞋指南仍然是建議,高足弓跑者選購「避震型跑鞋」,低足弓 (扁平足) 跑者選購「穩定型跑鞋」。


阿基利斯腱角度決定生物力學步態 

(數據源 http://www.brooks-running.com.tw/feet/)


穿著較硬鞋底的跑鞋,是否確實具有降低跑步著地時腳的內翻與旋前呢?Wit, Clercq與Lenoir (1995) 以7名經常訓練跑者為對象,分析穿著軟或硬鞋底 (Midsole, soft shore Asker C40, hard shore Asker C65) 跑鞋,在4.5 m/s速度跑步時,地面反作用力與腳活動角度的變化狀況。研究結果發現,穿硬鞋底的跑者會有較低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更快的著地前踝關節初始外翻 (initial eversion);穿著軟鞋底的跑者,在支撐中期會產生更大的外翻 (eversion) 與旋前 (pronation) (參考上圖)。也就是說,穿著適當的跑鞋確實可以改變腳與踝關節的動作型態,進而降低可能的運動傷害發生。


如果不考慮可能的跑步運動傷害時,跑鞋是否可以提升跑步經濟性嗎?Saunders等 (2004) 的研究指出,提高跑步經濟性的條件極多,跑鞋的輕量化 (lightweight) 且高避震功能,確實是提升跑步經濟性的重要條件。Fuller等 (2014) 整合文獻研究結果後,發現跑步時的攝氧量與跑鞋重量成正比 (上圖),當跑鞋每雙的重量低於440克時,就對跑步時攝氧量沒有顯著負面影響。事實上,最近幾年有一些針對赤足跑步與穿著極簡跑鞋 (minimalists) ,可以提升跑步經濟性的研究結果 (Cheung & Ngai, 2015),但是這種輕量跑鞋的效應是否來自於重量輕或來自於跑鞋鞋底設計?似乎仍有必要進一步釐清。

依據個人的足寬、足長等條件,選擇適當的跑鞋大小絕對是選擇跑鞋的必要條件。如果你 (妳) 是經常參與訓練與比賽的跑步愛好者,進一步考慮腳著地過程的壓力中心移動方式,或者是阿基利斯腱在著地中期的角度,將可以更有效益的選定適合跑鞋。當阿基利斯腱在著地中期越趨向直線 (高足弓、外旋型態) 時,比較適合穿著「避震型跑鞋」或「運動控制型跑鞋」;如果阿基利斯腱在著地中期的角度過大、足底全部貼地 (扁平足、內旋型態) 時,比較適合穿著「穩定型跑鞋」。選擇穿著輕量化跑鞋,則可以提升跑步經濟性 (是否適合腳生物力學型態不同者,仍有進一步研究需要)。

引用文獻 :

Cheung, R. T., & Ngai, S. P. (2015). Effects of footwear on running economy in distance runners: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18, doi:10.1016/j.jsams.2015.03.002

Ersson, B. (2002). Shoe analysis. http://www.shoedoc.se/skoeng.asp

Feil, C. (2013). Running Shoes 101: Part 2. http://www.teamchiroames.com/blog/archives/02-2013

Fuller, J. T., Bellenger, C. R., Thewlis, M. D., Tsiros, M. D., & Buckley, J. D. (2014). The effect of footwear on running performance and running economy in distance runners. Sports Medicine, 45(3), 411-422.

Griffiths, I. (2011). Choosing running shoes: the evidence behind the recommendations. https://sportspodiatryinfo.wordpress.com/2011/02/02/choosing-running-shoes-the-evidence-behind-the-recommendations/

Saunders, P. U., Pyne, D. B., Telford, R. D., & Hawley, J. A. (2004). 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 in trained distance runners. Sports Medicine, 34(7), 465-485.

Wit, B. D., Clercq, D. D., & Lenoir, M. (1995). The effect of varying midsole hardness on impact forces and foot motion during foot contact in running.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II, 395-406.


說明:本文經王順正教授同意,在『運動科學論壇』微信平臺發布,特此聲明。

相關焦點

  • APC創始人PETER VALAITIS教你如何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
    根據運動類型基本上分為以下成三種: 1.力量訓練 建議選擇五指鞋或者腳底偏硬 3.跑步 新手建議穩定控制型,先保護好自己,等熟練之後可以選擇功能更加明確的鞋子,緩衝避震型,能力強的可以選擇競速鞋,更加輕便。每個人根據自己足部落地的感覺和訓練完大小腿的感受來選擇。a private company ltd明年將推出一個新的跑步鞋系列,屆時大家可以關注。
  • 劉強東一天買兩雙跑鞋:一雙頂級一雙入門 跑鞋到底應該怎樣選?
    只是不知道,曾經靠跑步一年減掉30斤的劉老闆同時買兩雙跑鞋:一雙入門級new balance一雙頂級薩洛蒙馬拉松小紅鞋,這是要平時慢跑還是要準備挑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松?不知道劉強東選擇跑鞋的標準是什麼?但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呢?跑鞋真的是越貴越好嗎?
  • 緩震型和穩定型跑鞋究竟有哪些區別?跑者該如何選?
    點擊☝ 藍字,關注慧跑跑鞋作為跑者的第一裝備,除了外觀、價格、適腳之外,大家自然關注其性能,而緩震和穩定是跑鞋兩大最重要的功能;由此發展出緩震型跑鞋和穩定型跑鞋,這兩種跑鞋究竟有什麼區別呢?跑者在選鞋時怎樣區分緩震型跑鞋和穩定型跑鞋呢?本文為你做一解釋。
  • 因不會選鞋而受了極重的膝蓋傷,他鑽研出了這篇《史上最強跑鞋指南》
    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你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既然大多數人這些能100%準確判斷的都沒有條件去做,那要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怎麼辦?我推薦的方法如下:判斷自己的腳型,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
  • 北馬倒計時13天|最全跑鞋攻略!如何選跑鞋,看完這篇你就會了!
    所以,選擇一雙合適並且功能強大的跑鞋,對我們跑友來說其實是必不可少的。一雙好的跑鞋,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創造PB,還能幫我們預防損傷。就跑鞋來說,現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跑鞋一般為以下幾種類型:我推薦的方法如下:判斷自己的腳型是高足弓還是低足弓,然後高足弓在鞋店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看看哪個最舒服,選擇哪種型號。記得,不是穿上走兩步,而是穿上跑兩圈!這個差別很大!
  • 618推薦 | 買鞋但不剁手:超高性價比跑鞋合集
    非常適合學生黨和跑步初學者的一雙正規跑鞋。李寧環弓二代跑鞋參考價:199~239百元級跑鞋裝備,國產李寧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必邁001參考價:239,但這並不影響這個老牌企業對入門級跑鞋的專注。外翻:高足弓,對應跑鞋為避震型(緩衝性好)內翻:外翻不足,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為穩定型(支撐性好)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對應跑鞋為姿態矯正型。
  • 如何選擇合適的跑鞋?
    而跑鞋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衝擊,降低傷病風險。跑鞋的種類五花八門(關於跑鞋的分類,可以移步今天的第二篇推送),除了關注鞋子本身的顏值外,我們可以根據以下三個方面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一般有足跟著地、前足著地和全腳掌著地三種。
  • 如何選擇合適的跑鞋大家問大家
    新浪微博上@Ricky_Meng 同學問了一個問題:跑鞋中穩定型和緩衝型的區別在哪裡啊?分別適應什麼人群?
  • 以減肥為目的跑步,選擇什麼樣的跑鞋
    選擇跑鞋要參考哪些因素呢,下面逐一介紹。首先看腳型,普通足型選擇緩震跑鞋即可,穿著支撐和穩定型跑鞋也沒問題。高低弓足選擇支撐型跑鞋,內外旋足選擇穩定型跑鞋。高低弓足通常伴有內外旋足,所以支撐和穩定型跑鞋通常合而為一。
  • 如何1分鐘快速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
    而首先想要跑的好,一雙好的跑鞋少不了。每個人對好鞋的定義和要求都各不相同, 一雙適合自己且能讓你安全跑下去的鞋才叫好鞋。 那麼,不同的人群 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呢?
  • 看這8款頂級跑鞋,再見了耐克阿迪
    所以想對膝蓋好點,就得靠跑鞋來幫它分擔些了。在買跑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跑步姿態,其次要根據自身的體重和鍛鍊強度來選擇合適的跑鞋。一般跑步的姿態範圍外翻、內翻、嚴重內翻三種。外翻:高足弓,對應跑鞋為避震型(緩衝性好)內翻:(外翻不足),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為穩定型(支撐性好)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對應跑鞋為姿態矯正型。
  • 看過了8款頂級跑鞋,再見了所有耐克阿迪|極果推薦
    所以相對膝蓋好點,就得靠跑鞋來幫它分擔些了。在買跑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跑步姿態,其次要根據自身的體重和鍛鍊強度來選擇合適的跑鞋。一般跑步的姿態範圍外翻、內翻、嚴重內翻三種。外翻:高足弓,對應跑鞋為避震型(緩衝性好)內翻:(外翻不足),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為穩定型(支撐性好)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對應跑鞋為姿態矯正型。 一般來說,體重越大,鍛鍊強度越高,造成的衝擊就越大。因此,體重大、強度高的選擇大裝備量和避震型跑鞋,反之選擇輕裝備量和穩定型跑鞋。
  • 如何選擇跑鞋?
    關於跑鞋的選擇,有很多大神多講過。但是講真,有些說的很模糊,不夠清晰;有的說的又太專業,看不懂。所以今天我還是要再說一遍,因為這個確實是項技術活,而且至關重要!!跑鞋合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大小合適 和 功能合適。一、大小合適。
  • 如何通過跑鞋磨損了解步伐、怎麼選擇購買合適的跑鞋
    通常情況下,跑者會在當地的跑鞋銷售店點進行步態分析,但其實通過閱讀一雙舊鞋可能更讓人理解哪雙鞋更適合你,事實上,有些步態分析可能會產生誤導。戶外跑鞋店銷售的跑鞋中約有50%是所謂的穩定跑鞋。然而,只有大約1/9的跑鞋需要穩定型跑鞋。
  • 阿迪達斯跑鞋怎麼選?弄清楚它的跑鞋矩陣,你就明白了
    很多人在選擇阿迪達斯的跑鞋時沒有頭緒,不知道什麼樣的鞋子最適合自己,於是就去看它的材料,比如是否使用了Boost(爆米花中底),外底是不是馬牌橡膠,以及是否有搭載Torsion System穩定系統(這一系統現在仍然是阿迪達斯的王牌科技)。
  • 登月7代 Nike Zoom Vomero 復古運動休閒步跑鞋 復機古能風休閒鞋
    鞋老闆{kafion}帶大家講解下跑鞋的分別我們說的跑鞋分類,這裡的跑鞋指的都是慢跑鞋,競速鞋由於跑者本身肌肉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需要跑鞋提供的保護相對較少,因此我們都說高手不挑鞋。慢跑鞋我們一般分為2類:緩衝/緩震型跑鞋和支撐/穩定型跑鞋,下面分別介紹緩衝/避震型跑鞋-內旋不足的高足弓跑者這種腳型由於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的能力較差,因此要選擇緩衝性能比較好的跑鞋,緩衝型跑鞋會在腳掌外側添加較多的緩衝材料
  • 最簡單清晰的ASICS亞瑟士跑鞋選購指南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跑步當然要先選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了。不過市面上,跑鞋的品牌可謂琳琅滿目,即使是同一品牌也有很多不同的型號。如何選鞋,就成為了擺在「新跑者」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了。同時,北京跑步節半程馬拉松周日也要開跑了,估計也有不少的跑友準備更新一下自己的裝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