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面膜 VS 醫美面膜
隨著公眾的消費升級,醫療美容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醫美面膜也因此受到了消費者們的追捧。
它們被宣稱比生活面膜標準高、功效強、更安全,更適合消費者使用。這是真的嗎?生活面膜和醫美面膜究竟哪個才是消費者更好的護膚選擇呢?
之前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一篇文章《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裡面就進行了相關闡述。
今天,我們也就此來看看
生活面膜和醫美面膜區別在哪?
生活面膜即「妝字號面膜」,是按照化妝品管理的面膜產品,指塗或敷於人體皮膚表面,經一段時間後揭離、擦洗或保留,起到清潔或護理作用的化妝品。
所謂「醫美面膜」或者「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醫用敷料可以與創面直接或間接接觸,具有吸收創面滲出液、支撐器官、防粘連或者為創面癒合提供適宜環境等醫療作用。
生活面膜的製作標準是有別於醫美面膜的,本質區別在於 生活面膜上市前是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註冊或備案,而藥妝不僅如此,生產規格更要按照藥品的質量標準執行,不論是否有添加劑,都是以無敏或低敏為基本標準。
比如,醫療器械的生產車間潔淨度要求是不低於30萬級;而化妝品10萬級可以達到國家要求,不過眼部、嬰幼兒等個別品類也會強制要求30萬級。目前也有很多大型化妝品生產商會直接建造30萬級淨化車間,以滿足更多產品的生產要求,但不是強制要求。
生活面膜是護膚品中的一個類別,有美容效果,有多種功效型分類,例如補水保溼、美白淡斑、緊緻抗衰、平衡油脂等等。作為美容護膚品的載體,它的形式也可以分成多種類型,比如粉末調和、高嶺土、無紡布、蠶絲、生物纖維、不織布材質等等。在作用和體驗感上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性需求。
醫美面膜之所以稱之為「醫美面膜」,並不是因為有醫美的功效,而是因為它是用在醫美項目(如雷射手術、光子嫩膚等)之後的面膜,可以對術後人群的皮膚起到補水保溼、減少感染、促進創口癒合等作用。所以醫美面膜最早是出現在美容院、醫院或者醫療機構,並非日常護膚品。
國家也規定,醫用敷料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適用範圍或者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內容。
生活面膜適合作為日常護膚品長期使用,針對的是有各種美容需求的人群。主要分為兩類:需要祛斑美白等特殊功效的以及需要保溼、清潔、滋潤等功效的消費者。
而真正需要用醫美面膜的,有兩類人:
○ 第一類,做過醫美手術,或者有皮膚受損問題,諮詢過醫生並按照醫生的建議購買醫美面膜進行修復。
○ 第二類,重度敏感肌,皮膚屏障受損比較嚴重,用其他產品會產生刺激。
01 片仔癀山茶花大補水面膜
多重植物提取物
給肌膚「喝飽水」
薄透盈潤
優選親肌隱形材質
溫和呵護
滿滿精華滲透肌底
02 片仔癀快補水親肌補水面膜
蘊含多種精萃成分
中藥成分片仔癀
蜂蜜提取物
透明質酸鈉
三重優勢 煥採亮顏
03 片仔癀備長炭清潔修護黑面膜
名貴片仔癀成分
備長炭材質
有效清潔
細緻修護
04 片仔癀舒緩平衡冰爽面膜
好成分
蘊涵多種植物精萃
高滲透
提亮鎮定肌膚
新升級
隱形彈力基布
易吸收鎖水蓄水
05 片仔癀深亮顏親肌亮顏面膜
溫和舒緩
天然配方
雪蓮花、牡丹提取物
提亮肌膚 改善暗沉
透明質酸鈉
滋潤光滑細膩柔軟
06 片仔癀雪肌無暇潤白泥面膜
持證淡斑 國家食藥監局認證 真實有效
生活面膜適合日常護膚長期使用
醫美面膜適合短期加速傷口修復
就如同生病要吃藥
日常無病只需要做好保健
一樣的道理
大家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