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創作者三一博士:做科普應該回歸知識本身,但也別介意談錢

2020-12-23 大眾生活報

11月25日,以「致敬真知灼見」為主題的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多名優秀創作者齊聚一堂,為真知代言,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32的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師薛恆瀟就是其中一位。

  在今日頭條等平臺上,大家更習慣稱呼他另一個名號——三一博士。這個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超級學霸」,最擅長將基建、工程製造等小眾領域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深入淺出的進行科普,短短一年時間吸粉139萬。

 

  姿勢:緊跟熱點 正向引導 引發共鳴

  「中國軍工神器107mm火箭炮為何風靡中東?「基建巔峰之作引漢濟渭工程到底是什麼?」「移民火星,建築該用什麼材料?」……

  對於日常生活離基建工程、機械製造等領域較為遙遠的很多人來說,打開三一博士在今日頭條上的主頁,無異於打開一本小「百科全書」。火神山醫院為什麼10天就能建成?虎門大橋為啥會「無故」振動?在這裡你都能找到答案。這樣的「硬核」科普,累計獲得近5億次點擊量,也讓三一博士先後收穫了「知名科學領域創作者」、「2020百大人氣創作者」的官方認證。

  在頭條生機大會上,他分享自己做科普摸索出的經驗道,「科普的『姿勢』很重要,緊跟熱點是一部分,但核心是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態度』又比『姿勢』更重要。」

  關於「姿勢」,在三一博士前期發布的視頻裡不難找到痕跡。比如進口三文魚的安全問題引發爭議時,他以「什麼時候才能大範圍吃上咱們自己養殖的三文魚」為切入點,藉機科普了中國漁業現狀及養殖前景。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振動後,他直接請來一線親歷專家、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橋梁所李加武教授,對背後原因進行深度剖析,就網友最為關注的大橋安全問題進行了探討。

  「緊跟熱點,但又不局限於熱點,一方面幫助更多人開拓眼界,另一方面與個人生活建立聯繫,給予大眾正向引導,做到與『我』有關,引發共鳴。」這是三一博士的科普「姿勢」。

 

  態度:小心求證 避免說教 內容為王

  至於「態度」,在薛恆瀟看來,正經科普首先應該嚴肅。「資料必須小心求證,涉及的知識要一個個核實。有錯誤就要認,然後去及時更正。這是科普的骨架。」

  此外,他認為,科普要避免說教式表達,這是做科普的「血肉」。「專業作者會不自覺的說術語,對用戶有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這些實際都是對科普不利的,用所有人都能聽懂的話來做科普,拋棄說教,這是科普中『普』字的重要環節,要做到有溫度,有人情味。」

  事實上,做到「有血有肉」的進行科普,薛恆瀟也經歷了漫長的「試錯」階段。用他的話來說,「在專業知識儲備上我很有信心,但我不懂傳播。」

  「我是2018年開始嘗試做視頻的,初衷有兩方面,一個是我本身就是老師,又對科普十分感興趣,另一方面是我『看不慣』那些不認真做科普的人。」薛恆瀟介紹,有段時間看科技知識類視頻,他發現基本就兩種論調:「一種是咱們樣樣第一,另一種是咱什麼都不行。其實這兩種都不客觀,中國製造業整體是向上走的,但肯定還有不少領域比較薄弱。」他決定,自己來做那個客觀嚴謹的科普者。

  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更多人關注,最開始,薛恆瀟曾先後嘗試一人分飾男女兩角、在視頻中加入繪畫插圖、或在後期剪輯中加入抓眼特效等方式來進行科普,但結果均不如人意。直到2019年國慶節,他發布了一個介紹國之利器DF-17飛彈的視頻內容,播放量急速躥升。

  對這個視頻獲得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後,薛恆瀟發現,自己此前過度追求娛樂化,忽視了大眾的「求知慾」。「那些看似晦澀遙遠的東西,大家不見得接受不了,有用且有趣的科普內容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從此,放棄花裡胡哨的刻意搞笑,回歸科普本身,認認真真把內容做好成為他對待這件事的「新態度」。

  意義:傳遞價值 收穫成長

  精心選題、仔細求證、再用最易於大眾接受的方式,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將科普內容傳遞出去。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平時工作挺忙的,毫不誇張的說,工作之餘,我幾乎將所有時間都花費在了視頻創作上。找策劃、查資料,因為有點強迫症,視頻經常是有一點不滿意就一遍遍重錄。」

  薛恆瀟介紹,這一過程中,家庭、學校、平臺均給了他很大的鼓勵與幫助。「尤其是平臺,會及時跟我溝通選題、哪裡有問題會指點我進行調整,還承包了視頻的後期剪輯等等。家人、學校也很支持我做這件事兒,給我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談及做這件事情的意義與收穫,薛恆瀟打趣,「往大了說,這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有助於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作為一個老師,這也是我的責任和義務。」除此之外,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科普,能讓更多人對理工科多一份認同與了解。「之前,我經常看到很多家長留言說,理工科又累又辛苦,事實上,這個領域有它的價值與閃光點,我希望將這種價值傳遞出去。」

  在這一點上,「三一博士」無疑是成功的,曾有小學生在他的帳號下留言,「聽的津津有味」,這讓薛恆瀟發自內心的開心,「能給青少年一些正向引導,讓他們在追劇看綜藝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這讓我覺得我做這件事情特別有價值有意義。」

  除了這份巨大的獲得感,於薛恆瀟來說,做創作者也是一個自我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比如前段時間我去到秦嶺深處去探訪引漢濟渭,之前我真沒想到秦嶺深處的風光有這麼美,工程現場有這麼震撼,當我鑽到秦嶺山腹中1000多米,那種感覺真的很難描述。」他介紹,這讓他下一步計劃做一系列中國大型基建製造業工程的探訪。

  計劃:依靠平臺 將科普「變現」

  這些之外,做創作者也讓年輕的薛恆瀟看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並因此多了一份收入。

  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上,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介紹了平臺創作者目前的收入情況。「得益於流量分成、付費專欄、內容電商、直播等多元變現手段,過去一年,創作者在頭條實現收入76億元。其中有9359位作者實現月收入過萬,包括45人年入千萬。洪緋表示,視角多元、專業深度、有效實用,已經成為內容的新趨勢。為滿足專業內容生產和消費需求,平臺將推出「頭條行家計劃」,在未來一年投入2億現金和價值20億元的品牌曝光資源,並將拿出100億流量來支持專業創作者。希望「頭條行家計劃」能在未來一年幫助1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元。

 

 

 

 

  在大會上,薛恆瀟也談及「科普如何變現」的問題。他認為,「硬投入」是優質內容不斷湧現的基礎。如果高質量的內容無法換回相應的商業收入,科普事業的發展就很難進步。硬核科普,不能介意談錢。「找到商業化的路徑,是每個科普人都要思考的問題。在頭條,流量分成是生命底線,廣告商單是廣闊藍海,付費專欄是水到渠成。」他介紹,自己目前主要依靠流量分成獲得收入,下一步,他計劃開通付費專欄。「付費專欄是系統化知識輸出的一個很值得探索的方向,今年年初疫情期間,為了支持頭條的公益活動,我做了一個0元付費專欄《狙擊冠狀病毒,看中國硬實力》,很受用戶喜歡。現在,我正在策劃一個『真的』付費專欄,想系統講講我們國家的交通工程硬知識。」

  薛恆瀟表示,作為一名科普創作者,他覺得自身所有的價值,都體現在能創造更好的科普內容上,不斷尋求內容上的升級,就是自己對未來的追求。

編輯:徐徐

相關焦點

  • 今日頭條「硬核」科普成風,細數「三一博士」們的成功秘笈
    《報告》中同樣指出,作為覆蓋「推薦+搜索+熱點」的通用信息平臺,今日頭條已成為當下用戶最常用也最滿意的泛資訊平臺之一。對於創作者而言,今日頭條也因為完善的作者培訓體系、對作者權益的保障等多方優勢,備受優質創作者青睞。  從用戶轉變為創作者,三一博士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短短一年,三一博士在今日頭條平臺收穫了上百萬粉絲,成為平臺知名度較高的科學領域創作者。
  • 在今日頭條關注了幾個科普博主,結果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而且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在頭條關注了幾個科普作者後,感覺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就是看不慣那些不認真做科普的人」 三一博士是頭條上有72萬粉絲的知名科普作者。他很擅長將基建、工程製造等小眾領域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而且風格深入淺出、生動易懂。
  • 將晦澀難懂的基建科普打造成「億級爆款」,三一博士是如何做到的
    從戰機到航母,爆破到消防,現實生活裡幾乎每一處看似枯燥、實則大有玄機的領域,在三一博士這都是值得和大家嘮嘮的選題:持續不斷地輸出實用科普知識,讓三一博士在頭條成為了一名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抱著這樣的決心,三一博士對自己科普內容的要求首先是:必須嚴謹,通俗易懂,不整些有的沒的。再加上本身是東北人,"天生說話直來直去",所以他的視頻裡的解說,幾乎每一句都是密集知識點的銜接:"看三一博士的視頻很爽,乾貨多很得勁兒"、"東北人做科普就是實誠",別看現在的他收穫了不少粉絲的認可,早期在內容策劃上,博士有過一段較長的探索期。
  • 我們採訪了4位不同領域的今日頭條創作者...
    今日頭條創作者 尹燁  華大基因CEO、生物學博士尹燁,79年生。他目睹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也親歷了中產教育焦慮的蔓延。  在今日頭條裡,他很喜歡這樣用武俠故事給自己的粉絲做比喻: 一個人很難賺到超出自己認知能力範圍之外的錢。 少林寺和尚和青城派道長對待同一個招數,破解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 幾度更換Slogan後,今日頭條如何看見更大世界?
    諸如科普、政策、醫療等知識類專業內容,以及財經等較高門檻和信息深度的內容,如今在今日頭條頗受歡迎。「今年疫情開始時,頭條一位對接同學給我發了一條簡訊,希望我們中康醫諧的醫生能在頭條為用戶做些科普,幫助大眾了解病毒、學會自我防護。」
  • 今日頭條創作者探討當下如何過活話題,願你可以活得通透
    關於活得通透這個深刻的話題,今日頭條攜手著名演員、主持人倪萍及22位頭條創作者,與廣大網友展開了一次深入探討。  倪萍談何為真正的成熟  今日頭條於10月28日,正式上線《活得通透》系列品牌短片。短片中,頭條明星創作者倪萍及22位專業頭條創作者與大眾共同探討「當下如何過活」話題,並表態「追求真知灼見,才有可能活得通透」,收穫了熱烈反響,很多人都積極參與話題之中,並給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 今日頭條創作者Mr苟勝:從西安航空學院講師到知識「網紅」,他靠...
    在今日頭條,西安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講師梁毅辰和「三一博士」一樣,因為一個個高質量的「硬核」科普視頻備受關注。「Mr苟勝」,是他在這一平臺上給自己取的網名。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土氣」的名字背後,藏著一個小秘密。「搞科普千萬不能陽春白雪,我給自己取個接地氣的網名,就想先從潛意識裡拉近大家與浩瀚宇宙的距離。」如今,他的頭條帳號已吸粉44萬,獲贊139萬。
  • 今日頭條公布內容變現三大變現進展,全方位助力創作者提升收入
    11月25日,以「賦真知以價值」為主題的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內容變現分論壇在京舉行,論壇圍繞內容創作與價值實現展開了探討,且展示了這一年今日頭條助創作者變現所取得的成果。同時,連接客戶與創作者達成合作的巨量星圖平臺以營銷為牽引,助力創作者多元變現。
  • 今日頭條創作者Mr苟勝:從西安航空學院講師到知識「網紅」 他靠...
    在今日頭條,西安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講師梁毅辰和「三一博士」一樣,因為一個個高質量的「硬核」科普視頻備受關注。「Mr苟勝」,是他在這一平臺上給自己取的網名。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土氣」的名字背後,藏著一個小秘密。「搞科普千萬不能陽春白雪,我給自己取個接地氣的網名,就想先從潛意識裡拉近大家與浩瀚宇宙的距離。」如今,他的頭條帳號已吸粉44萬,獲贊139萬。
  • 今日頭條洪緋:未來一年幫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介紹了過去一年平臺內容生態的建設情況,並發布了新一年的創作者扶持計劃。洪緋表示,為滿足專業內容生產和消費需求,今日頭條將推出「頭條行家計劃」,在未來一年投入2億現金和價值20億元的品牌曝光資源,並將拿出100億流量來支持專業創作者。
  • 西瓜視頻X抖音,知識創作人計劃百億展現流量扶持創作者
    他擅長將基建、工程製造等小眾領域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易懂的科普風格得到了不少用戶的認可。持續不斷地輸出實用科普知識,讓三一博士在頭條成為了一名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談及為什麼選擇做科普,三一博士坦言:「我小時候就對科幻小說特別感興趣,《星球大戰》、《銀翼殺手》都賊愛看,這些小說極大激發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後來上大學也自然而然選擇了工科專業。
  • 作者打造再升級,今日頭條將助力1000位創作者獲得「品牌力」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創作者成長分論壇在北京嘉裡大酒店成功舉辦,本次創作者成長分論壇以「為真知而創作」為主題。會上今日頭條內容策略總監王亞斌及內容運營總監孫毅介紹了頭條平臺生態機制與個人影響力打造,創作者代表科技評論作者潘亂、優質科學領域創作者博士超懂、高樟資本創始人範衛鋒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 創作者總收入76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交出2020成績單
    2020年今日頭條共有1566萬新用戶首次發表內容,助力創作者收入76億,計劃2021年幫助頭條創作者創收100億。洪緋稱,頭條上「行家內容」崛起的趨勢十分明顯。行家即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行業背景的創作者,其創作的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內容得到用戶認可,專業內容消費時長一年內增加66%。
  • 今日頭條未來一年要幫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元
    11月25日,2020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一個專門面向平臺創作者的大會,每年生機大會公布的創作者扶持政策都是行業內關注的焦點。此次大會發布了頭條平臺最新的創作者扶持計劃——「頭條行家計劃」,旨在通過流量和現金扶持等方式,在未來一年幫助1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元。
  • 今日頭條生機大會發布「行家計劃」 助千名創作者孵化個人品牌
    此外,為了降低視頻製作的技術門檻,今日頭條將與剪映產品聯動,預計到今年12月,創作者可以使用剪映製作視頻並一鍵發布到頭條平臺。目前今日頭條平臺上擁有職業身份認證的創作者超過13萬人,包括醫生、律師、博士、學者、考古專家、農技專家等多領域人士。   洪緋稱,希望「頭條行家計劃」能在未來一年幫助1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元。
  • 今日頭條推出「行家計劃」,未來一年幫萬名專業創作者收入10億元
    生機大會是今日頭條面向平臺創作者的內容生態大會,今年是第6屆。此次大會以「致敬真知灼見」為主題。當天,今日頭條CEO朱文佳宣布了產品的新Slogan「看見更大的世界」。 據介紹,今日頭條奇點工作室將在IP孵化、內容策劃、作者包裝等層面助力專業創作者。此外,為了降低視頻製作的技術門檻,今日頭條將與剪映產品聯動,預計到今年12月,創作者可以使用剪映製作視頻並一鍵發布到頭條平臺。 在洪緋看來,專業創作者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知識和專業背景的行業人士」,其特點是擁有專業實踐經驗、熱愛總結分享和富有社會責任。
  • 頭條上的這些寶藏作者真的太有料了
    現在網上科普類內容越來越多  有仨知識點就敢聲稱"硬核"  可直到我看了頭條上的科普內容  才知道什麼是"真·硬核"  @三一博士  哈工大博士,妥妥的高知理工男,但是講起科普來卻溫柔又幽默,收穫粉絲無數。
  • 今日頭條「LEVEL UP」計劃出爐 扶持遊戲內容創作者
    原標題:今日頭條「LEVEL UP」計劃出爐 扶持遊戲內容創作者   11月18日,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2018 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原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遊戲分論壇成功舉辦。
  • 在今日頭條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考古君讓小眾"考古"也能變大眾
    但在大量盜墓題材的小說與影視作品的流行下,大眾對於考古的理解變成了片面的"考古就是官方盜墓,考古隊員是持證盜墓",這也成為了80後考古工作者"考古君"劉志巖,在今日頭條平臺對考古知識進行答疑科普、對有興趣的公眾進行專業引導的主要原因。
  •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今日頭條上線科普視頻《科學家請回答2020》 連線對話諾獎得主 站長之家(ChinaZ.com) 11月9日 消息:近日,今日頭條上線了科普視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