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還,晚清江浙一帶人們為生計公然「典妻」,朝廷禁而不止

2021-02-13 全球百家姓總會

點上面「全球百家姓總會」關注!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怨歌行》

我國自古代以來就以文明大國的身份自居,但是一些落後封建的習俗至今仍飽受詬病,除了酷刑,婚姻愛情制度更是被人們批判最多的封建制度,愛情至純至真,婚姻坦誠於心,是古人更是現在的我們不斷追求的。但"父母之約,媒妁之言"的婚姻長期在古代婚姻中存在,《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夫婦正是因為遵循著這樣的制度,最後雙雙離世而去,封建落後習俗迫害有情人,讓一對對真心相愛的人都飽受相思之苦。其中更有女子需要遵守的"三從四德"近乎將女子的一生都禁錮在男人的身邊,近乎淪為男子的附庸,是一種極為催產的制女性的制度。

政府為了保護一些女性的人身自由更是出臺了一些政策幫助女性在家中站穩腳跟。但縱使法律再嚴厲,在民間也會有人因為監管不嚴或者為了一己私利去觸犯法律。在晚清時期十分富庶的江浙一代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些因為部分原因致使自己十分貧困的人,沒有想著怎樣自己努力去改變這一現狀,反而是更加變本加厲,出賣自己的妻子,將自己的結髮妻子作為商品一樣買賣。這樣十分令人不齒的行為,在當時十分的盛行,為何富庶的江浙地區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這些被當作商品一樣的妻子是否埋怨自己的丈夫呢?

國家危亡,生活困苦

素來"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都是古代男子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晚清卻有一些男子會主動出賣租售自己的妻子,究竟是為什麼呢?

當時是清政府統治晚期,由於清政府腐朽的統治不斷激起民怨,一般百姓的生活極大受到了政府的壓迫,當時一些農民不斷起義,當時最興盛的太平天國運動就在江浙一帶以南京為都城,太平天國在和清政府交戰時百姓都會受到牽連,百姓的生活受到戰爭的波及並不好過,很多人都過著拮据的生活。但當時小農經濟仍然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成分,因此在農村有一片田地進行農耕的農民可能會生活好一點。

其實不然,人禍四起,天災隨之而來,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江浙部分地區遭遇了嚴重的蝗災,蝗蟲漫天,許多的待成熟的莊稼被過境的蝗蟲一夜之間啃食殆盡,百姓幾乎顆粒無收,一夜之間"蘇湖熟,天下足"的勝景不復存在,米價更是如同洛陽紙貴一般應聲而漲,高漲的米價讓當時一些在城市內靠打工而生的人根本難以承受,當地百姓哀嚎不斷,仿佛世界末日也不過如此。

即便是這樣對於一些富貴人家也沒有太過影響他們的生活,大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一些小手工業者為了自身和一家的生計,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謀生方式"典妻"。

"典妻"生育,悖離道德

當時"典妻"制度十分的盛行,一些娶的平常女子的男子,將自己的妻子出租,仿佛她不是自己的愛人而是一件商品。甚至當時典妻的租金都是可以在雙方之間商議,依據女子的年齡,身材相貌,品行,是否健康來協定租金的多少,期間甚至妻子只用露面服從,連被租賃的夫家是誰都要以後才知道。租期更是隨意,一到兩年,三到五年都大有人在,這樣有悖人倫的行為卻因為種種原因十分合理的存在著。

當時典妻的人士也十分的固定,典賣妻子的一定是家中家徒四壁,衣不蔽體的窮人,而典買之人多以家中富庶但妻子不能生育為主,也有一些沒有財力迎娶女子的男子,通過這一制度來為自己繁衍後代。總之,典買者就是為了幫助自己繁衍後代,女子被作為一種繁衍的工具,十分的悲涼。從典賣者的身份我們不難看出只有一些家中實在窘迫的人才會出此下策,不然那個男子會讓眼睜睜的自己的結髮妻子成為別人妻子,給自己戴"綠帽子"呢?

在女子被典賣之後,女子被安排到男子家中進行服侍伺候,期間妻子不能去間自己原來的丈夫,雙方還必須有契約精神。雙方籤約籤字畫押之後,女子在契約期間就有了一個新的丈夫,一旦契約期滿,女子會主動離開,除了留下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能留下。除了帶走自己所有的東西,更要帶著一段傷心的記憶離開。"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那個女子願意來開自己懷胎十月生養的孩子,但是因為現實所迫,她與自己的孩子此生不復相見。

大國陋習,清朝必亡

清朝的律例制度中曾明確規定對於典買妻子的男子要杖責八十,而對於典買者,如果知情同樣要杖責八十,如果不知情只需退還妻子即可,彩禮錢都要退回。被典買的妻子甚至可以被明媒正娶般的娶回家中,這樣的制度在現在開來是何等的荒誕不堪。

即便法律規定不許但是為了生計還是有有一些男人會典買自己的妻子。清政府當時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但民間如此有違道德人倫的事情卻屢禁不止,法律形如虛設,可見清政府的統治,並不能深入深入人心。衰亡之勢,顯而易見,統治根基,搖搖欲墜。

殿堂上歌舞昇平,黎民百姓水深火熱,這樣的統治怎麼會使百姓順服又怎麼會讓百姓知道這個陌生的統治者值得信賴,不應該推翻呢?《山坡羊·潼關懷古》中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話道盡了多少百姓的悲涼命運。百姓的不幸更預示了清政府的將傾之命。

結語

典妻,違背道德人倫,但保全一家性命,晚清生活在江浙一代的男人也是十分的悲苦。作為典當對象的妻子更是如此。人人都期盼和平安定富足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卻是最不容易得到的。

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平淡,感謝身邊人的長久陪伴,縱使生活平凡也是自己一步步努力至今的結果。更要感謝自己生在了這個好時代,雖然有時會身不由己,但是我們自由、獨立、安定。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典妻
    典妻目的多以生育為主,留子不留娘,原妻為正式母親。如雁北一帶,典子對親生母親叫「嬸嬸」。其子可入宗譜,而生母作為典妻,大多不能上事宗廟,下列宗譜。故典妻俗稱「租肚皮」。典妻入住受典者家中時,一般都要擇吉日行迎娶之禮。迎娶常在夜間,由受典者出花轎迎典妻到家中。不少地方典妻入家後還有繁文縟禮。
  • 晚清末年京津老照片:頭戴抹額的誥命夫人,威武清俊的朝廷大臣!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末年時期的京津百姓生活老照片,彼時的清廷正處於庚子事變之後,本組老照片非常詳細的記錄了晚清時期北京和天津一帶的百姓生活狀態及和社會面貌。
  • 歷史上的「代孕」——中國古代的「典妻」
    因為在舊社會,典妻主要是為典夫傳宗接代,保證典夫的子嗣傳承,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現代社會的「代孕」,實際上是舊社會「典妻」的一種延續,是一種社會陋習。對於「典妻」問題的討論,葉麗婭有《典妻史》,專門對古代典妻習俗進行詳細討論,近代以來,一些文學作品也以典妻為題材展開,如許傑的《賭徒吉順》(1925年)、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1930年)、羅淑的《生人妻》(1936年)等。
  • 【巨歷史】古代典妻陋俗如何把老婆當性奴!
    古代典妻陋俗如何把老婆當性奴 或許是賦稅繁重,或者是真的走投無路,但拿著自己的妻子抵押給別人換錢餬口,終歸是令人不恥的行為,但在古代,儘管朝廷也曾頒布法律禁止,但典妻依然蔓延開來,竟然成風。 「典妻」又稱「承典婚」、「借肚皮」、「租肚子」等,指的就是借妻生子,為舊社會買賣婚姻派生出來的臨時婚姻形式,與現代社會「借腹生子」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中國的典妻風俗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特別是浙江各地,如寧波、金華、舟山、紹興、湖州等地,從宋元以來一直盛行。柔石小說《為奴隸的母親》,所述即浙江農村的一個典型的典妻故事。
  • 晚清首富去世,臨終只說了四個字「勿近白虎」,白虎到底啥意思
    錢財迷人眼,便是如胡雪巖這般有眼光魄力的一代巨商,最終也是栽倒在錢財之上,真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崛起法門,聯合官府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巖出生在一戶貧寒的農家,他家世代務農,幼年的胡雪巖便要幫人放牛營生。十二歲那年,他的父親病逝,迫於生計的他只能外出闖蕩。
  • 典妻租肚皮?為奴隸的母親……
    (比如herstory專題裡前面寫冥婚更早寫離婚等)這篇是因為看人轉發截圖,驚覺原來好多人是不知道古代有典妻賣妻這回事的(或者略知一二但沒有特別注意)。知不知道,都有理由。此外,讀史常見「典妻賣子」等表述,比如形容百姓遭災或因苛政而受窮,不但家產蕩然還得賣人了。另有專題研究,啟發性的如仲偉民、王正華||契約文書對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意義 ——從契約文書看中國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2018),論證契約文書展現真實社會樣態時舉例。是的典妻有契,而且主要事項都有一定格式——可見非一朝一夕。
  • 晚清窮人娶不起老婆,想出了一種方法傳宗接代,太違背道德
    這一惡習其實在漢朝就有了雛形,當初因為戰亂民不聊生,一些百姓為了活下去,就出現了賣妻的現象。賣妻雖然不會典妻,但同樣很惡劣。在官府的嚴厲打擊下,賣妻之風才被遏制,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有過類似的事,總體還算控制得好,但到了清朝晚期就不同了。到了晚清,完全就是內憂外患,導致中國本身的農業經濟也遭到嚴重的破壞,老百姓想要吃飽穿暖都成問題,因此典妻之風發展到了頂峰。
  • 晚清誥命夫人到底有多美?穿官服戴朝珠,相貌冷豔美麗!
    圖為一組晚清年間的朝廷誥命夫人真實相貌老照片,眾所周知誥命夫人是古代朝廷對在朝為官的正室夫人或者母親的尊稱加封
  • 晚清老照片:男子在景區「搔首弄姿」,婦女拍照前精心打扮
    我們現在往往通過影視劇認識清朝人物,但是這種認識必然與真實歷史有較大偏差。所以,老照片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它們真實還原了100多前人物的形象。今天為大家推出的這一組老照片,有文武官員,有旗人婦女,也有景區的遊客,包含大量的歷史信息。
  • 1879年晚清老照片:年輕帥氣的李鴻章,美麗驚豔的偏房小妾
    圖為一組1879年的晚清百姓生活老照片,彼時的晚清正處於貧窮又落後的悲哀時期,不但備受西方列強的欺凌,就連清朝的百姓亦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痛苦深淵之中
  • 晚清時期的老照片告訴你: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而清朝時期也是如此,雖然說清政府的不作為與統治,讓近代中國蒙受了很大的恥辱,還籤訂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條約,最後導致了清朝的滅亡,但是不管怎麼說,哪個朝代都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歷史中,哪個朝代的人民也是如此。
  • 晚清四大國寶之一,日寇曾一天七次上門索要,後人無償捐獻給國家
    比如成語中的定鼎天下、問鼎中原等詞語,無不表明了鼎這種青銅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歷史上被人們發現的那些著名青銅器,除了其本身具有的文物價值之外,上面鐫刻的銘文也是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而且,青銅器上的這些銘文對於研究漢字的演變過程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件商周時期的青銅鼎,都屬於國寶級的存在。 陝西省的寶雞市是目前出土青銅器最多的地區,這裡也因此被人們譽為「青銅器之鄉」。
  • 晚清旗人女子到底有多美?珠圓玉潤旺夫相,眉清目秀身窈窕!
    圖為一組晚清年間旗人女子的留影舊照,歷史燈影如風逝,唯有老照片中的影像記憶令人歷歷在目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旗人世代受朝廷贍養,就連旗人女子亦是過著錦衣玉食的豪門生活。若問晚清旗人女子到底有多美?這組老照片中不但可以一窺珠圓玉潤的旗人女子旺夫相,亦是可以看到旗人女子眉清目秀身姿窈窕似楊柳。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01在網上看到一條熱搜: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之所以產生,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該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像江浙一帶挺富裕的,而姓氏又關係到家庭財產的繼承,生一個孩子隨母姓也可以方便繼承女方家的財產。兩頭婚一上熱搜,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清朝一商業奇才借錢不花,鎖進箱子裡到期就還,卻攢下億萬身家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資金,還怎麼理?在晚清時期,就有一個窮小子,靠著頭腦裡的知識和自己的理財天賦,靠著「不同尋常」的策略翻身成為了身價億萬的富豪。l離開家門,獨自闖蕩江浙一帶自古就是富庶之鄉,浙商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黃楚九,1872年出生於浙江餘姚,也是一個富二代。
  • 晚清老照片:美麗驚豔的旗人新娘,身高2米的鄉村巨人!
    圖為一組拍攝於晚清末年的珍貴舊照,這組罕見的老照片非常詳細直觀的記錄了晚清末年不同階級人們的生活場景以及狀態。其實當時照相機並不算發達,再加上其拍攝費用昂貴,所以拍照在當時算是晚清時期達官貴人炫耀性和奢侈型消費,不過卻因此為後人留下了非常罕見的歷史影像資料。其中不但有晚清時期美麗驚豔的旗人新娘留影,亦是可以一窺身高2米的鄉村巨人是何等霸氣。
  • 胡雪巖是商人,為何自掏腰包為左宗棠辦事?有眼光,還要有格局
    #胡雪巖#晚清巨富胡雪巖首先是商人商人逐利,無可厚非,而胡雪巖卻顯得與眾不同,從他自掏腰包為左宗棠辦事的一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要有眼光,還要有格局。胡雪巖和左宗棠認識時,左宗棠已經是浙江巡撫,而胡雪巖雖然是一名四品頂戴的官員,但畢竟是一名候補道,並沒有實權,地位非常低微。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是婚姻的救星還是徹底淪陷?危害遠比好處大
    最近看到新聞,說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即男不娶女不嫁,雙方不要彩禮,結完婚依舊各自住各自的家中,孩子生兩個,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稱呼雙方父母都為爺爺奶奶,再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看到這裡筆者震驚無比,不愧是沿海發達地區,就是時髦,居然連婚姻都能玩出這樣的騷操作,不得不服。
  • 晚清富人真實生活照:地主家吃飯僅兩個菜,貴婦出門被乞丐圍堵
    清朝晚期國家內憂外患,統治者昏庸腐朽,而老百姓民不聊生,大家都知道清朝中期以後就一直開始走下坡路,一百多年前照相技術傳入我國,晚清的真實照片也得以流傳下來,外國的商人和傳教士用鏡頭記錄了當時人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 晚清時期,李鴻章借沙俄皇帝加冕出訪歐洲,見皇后時鬧出了笑話
    晚清時代是我們國家歷史上經受苦難最多的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在和西方人相比的時候,我們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業文明更是落後的厲害,就算是當時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在面對這種世界巨變的時候,都顯得有些不知所措,可以說那個時候的我們確實是閉門謝客太長時間了,完全對世界失去了了解,這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