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概念分別是理解乘法的4個套路,孩子遇到一個數字重複相加這樣的加法算式時,就可以用這4個套路去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為以後學乘法打基礎。
——芊媽
上周是《美國數學互動筆記》的第19課,從認識錢幣的種類和面值開始,教孩子理解換算關係,模擬購物,還有簡單的金融知識。
今天是數學筆記的第20課,從加法到乘法的演變,教孩子理解乘法的4個概念,為以後學乘法做準備。
之前不了解這套課程的妞,我在第一課中系統介紹了《美國數學互動筆記》的學習架構,提供了一張課程表,涵蓋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知識,錯過的妞,請戳→美國數學課堂的互動筆記,無死角的幫孩子掌握幼兒園到小學的知識點
(p.s. 課程表有部分調整,新增加了乘法部分的課程,以下表為準)
雖然乘法是在小學2年級才出現的,但在1年級的數學計算題中,孩子已經能碰到相同加數的連加題了,所以咱們可以從連加入手,引導孩子想一想從加法怎麼變成乘法。
在今天的筆記中,芊媽參考美國老師教乘法的方法,把乘法概念分成了四種,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期以「加法變乘法」為主題的互動筆記,都包括哪些內容↓
1、《美國數學互動筆記》第20課,都學習哪些數學核心知識點和數學思維?
理解加法到乘法的演變,可以從4個角度去思考,然後再看一下乘法算式的構成和乘法家族的圖形。
先給妞們大概瀏覽一下↓
想要獲得《數學筆記-第20課-加法變乘法》的PDF電子版,在公號首頁回復「數學筆記20」。
第①,本課學習的數學知識點有4大部分。在互動筆記裡,按照理解乘法概念的4個思路,把這課的內容分成4大部分,包括:相同數量的組、重複相加的數、按行和列排列、數軸跳數。
第②,在學習這些知識點時,孩子可以理解4種數學思維。
翻開第2頁的「數學思維」可以看到上下兩個算式,上面是加法算式5+5+5=15,下面是乘法算式3×5=15,中間是4個乘法概念,表示從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的4種理解思路。
具體怎麼理解5+5+5變成3×5呢?翻開折頁下面有圖示說明:
概念①是相同數量的組,這是用畫圖的方式來理解,5個蘋果一組,有3組這樣的蘋果,那麼蘋果的總數就是15個。
概念②重複相加的數,加數5重複相加,加了3次。
概念③按行或列排列,一行5個圓點,有3行,或者一列3個圓點有5列。
概念④數軸跳數,在數軸上從0開始,以5跳數,跳3次停下來就是15。
下面還教娃認識乘法算式的結構和名稱,這塊內容可能和妞們小時候學的不太一樣,咱們以前說有3組蘋果,每組5個的話,就一定要把5放在乘號×的前面,3放在後面,5是被乘數3是乘數,現在哪個數放前面都可以,乘號前後都叫乘數或因數。
芊媽覺得,對於幼兒園和小學1年級的孩子,妞可以先不強調這塊內容和區別,只著重讓孩子理解這幾種思路就好了。
上面說的這4種思維方式,咱們在以前的推文中,有配套的幾個遊戲能幫助孩子理解,錯過的妞可以戳→怎樣在幼兒園階段只通過數數,為將來學乘法打基礎
第③,這課一共有5個練習,每個練習都有對應細化的小目標,孩子在學習哪些數學知識一目了然。
比如,練習1是讓孩子理解乘法的第①個概念,看圖片中有幾組事物,每組有幾個,然後寫成乘法算式來表示這些事物的總數。完成這個練習就可以在後面的空格裡蓋一個印章(或劃一個√)。
接下來就是一個一個的練習了,每一頁練習的最上面就是這個練習的目標,比如翻開練習1的最上面↓
目標下面的第一道題目,一般都是例題。比如練習1的例題,折頁上面是題目內容,圖片中有幾束花,讓孩子觀察圖片,計算圖中花朵的總數。
翻開折頁,可以看到紅色字體標註的解題過程和答案,通過閱讀填空,讓孩子先觀察圖片中有幾束花,每束花有幾朵,想要算出花朵的總數,可以用6個5連加,得出30,寫成乘法算式就是6×5=30。
參考這樣的解題思路,孩子一邊觀察圖片一邊填空,完成後面的題目就可以了。
除了每個練習都有要達成的小目標和題目示例之外,這課筆記中的練習題還有幾個特點:
練習題目都是按照孩子學習和理解的順序從易到難設置的。
首先,這4個乘法概念的排列順序就是孩子理解的順序,先是練習1用實物圖幫孩子明白什麼是相同數量的組,練習2把事物變成數字,寫成一個數字重複加幾次的加法算式,但是為了便於過渡幫孩子理解,折頁上面還有實物圖片,孩子弄不明白的時候可以再看一看數一數。
前兩個練習都是事物的分組,練習3就不分組了,把乘法算式表示的圓點數量按照行或列排列。
每個乘法算式的數量都可以有兩種排列方式。比如,4×5,可以排成4行,每行5個,也可以排成5行,每行4個,其實左邊的這種排列方式還可以說成:排成5列,每列4個,相應的,右邊的排列方式也可以說是:排成4列,每列5個。這麼一來,一個乘法算式就有四種說法。
到了練習4,就是數軸上跳數,從0開始,以不同的數跳數,把落下的10個數字都寫出來,然後再數出落下的第5個數,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
比如,從0開始以2跳數的10個數就是2、4、6.20,其中第5個數是10,寫成乘法算式是2×5=10。
練習題目讓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練習1-4,這4個練習本身就是關於乘法概念的4種解讀,再加上乘法算式,表示乘法的方式就有5種,而每一種概念就是一個思考角度,如果孩子都理解的差不多了,也可以合上筆記,讓孩子自己換著思路說一說。
做練習的同時還能幫孩子複習和預習。
這些練習並不是簡單的只完成一個目標,還跟孩子以後要學習的知識點有關聯,為學習新知識打基礎。
比如練習5,在前面4個練習的基礎上,練習5其實是把乘法表做成了花朵和車輪的樣子。
中間的乘數是固定的,花瓣或車輪上的乘數是變換的,翻開花瓣就是兩個數的乘積。美國老師兩個乘數和一個乘積的組合叫做一個乘法數字家族,孩子記憶的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包括一組這樣的數字家族,當看到一個家族中的兩個數字成員,就能得出第三個數。
比如,翻開粉色的5號花瓣,知道4×5=20,4、5和20就是一組家族數字,以後學習除法時,看到20和5,就能很快反應出來第三個數字是4,也就是20÷5=4。
第④,每課都可以用思維導圖來開拓孩子的數學思維。
第一課的時候,芊媽給了妞們一套學習工具,是幾個思維導圖和策略模板,這套工具每課都可以用,可以幫孩子理解數學概念,提升數學思維。
圓圈圖經常被拿來說明一個事物的概念和特點等相關信息,圓圈的中間是中心主題,周圍是關於這個事物的信息。
今天咱們學了4種乘法概念,正好可以用圓圈圖表示,只不過咱們把圓圈圖稍作變形,中間是乘法算式,周圍是4個表示形式,這樣就把4個概念都展示出來了。
2、《美國數學互動筆記》第20課怎麼獲得?
①《美國數學互動筆記》一共有20課,每周更新一課,每課圍繞一個數學知識點,通過互動形式的學習和練習,每天10分鐘,用一周時間把這個數學知識點掌握牢固。
今天是數學筆記的第二十課,教孩子從4個角度理解乘法,明白加法到乘法的演變,為以後學乘法做準備。
② 適用年齡:5-8歲上幼兒園和小學1-2年級的孩子。
③ 製作說明:
列印:汁源分為封面、底板和粘貼頁三個部分,其中
裝訂和粘貼:
把粘貼頁中的目錄標籤沿最外圈的黑色邊線剪下來,粘在一張空白的A4白紙上,右邊的小標籤突出來,上下各留約1釐米的空白。
裝訂時,把白色紙列印好的底板和封面都拿出來,再把上一步做好的目錄標籤和彩色紙列印的目標頁都拿出來,按照封面、目錄標籤、數學思維頁(底板中的)、彩色目標頁、練習題部分(底板中從練習1開始到最後)的順序,用訂書機釘起來。
把彩色紙列印的粘貼頁中數學思維頁和練習題的部分,每個題目都沿黑邊裁切下來,再粘貼在對應的底板上就製作完成了。
(p.s. 這裡用第1課學習工具的雙泡泡圖做示例,說明粘貼頁的製作方法,整套數學筆記的汁源都是類似這樣的製作方法)
想要獲得《數學筆記第20課-加法變乘法》的PDF電子版,在公號首頁回復「數學筆記20」。
今天,美國數學互動筆記的20課就全部推送完畢了,很多妞後臺留言問,咱們的數學專欄這麼多內容,該怎麼給孩子用?
芊媽在這裡大概說明一下,對於有一定數學基礎,學前班階段,或者在準備入學的孩子來說,可以直接從數學筆記入手,把幼兒園到小學1年級的數學知識點過一遍,還能升級數學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哪塊知識點掌握的不牢固,就可以找前面的單課遊戲來玩(練)。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既可以按照數學課表(幼兒園階段)的順序,給孩子循序漸進的逐步推進,也可以挑孩子喜歡的遊戲玩,以提高孩子玩(學)數學的興趣為主。
另外,美式數學的課程表已經有啦,咱們的數學版塊是一條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每周更新一次,這樣每周推文在課程表中處於什麼位置,妞們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想要獲得《美式數學課程》專欄的妞們,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獲取。
妞們,明天見
- The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數學課程表,獲得《美式數學課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