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家的孩子最近開始上幼小銜接班了,這件事說起來的時候我還有些驚異,因為在前幾年就有相關指導意見不建議孩子們上幼小銜接班,同事卻說這是老師們和家長們共同商議之後的結果:老師們在這兩年接手了幾批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在新一批孩子入學之前與家長們進行了一次談話,老師對此直言,孩子不上幼小銜接班實在是不行,他也很無奈呀。
為什麼不上幼小銜接班不行
一、學習跟不上
孩子不上幼小銜接班,帶來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習跟不上,孩子在上正式的小學之前,要先把語文中最簡單的常用漢字,數學中的10以內加減法甚至是99乘法表,還有英語中的26個英文字母先行學習下來,這些學習內容並不多,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所有學習的基礎,理解能力薄弱的孩子們來說,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學習和適應。
這種非常低效率,個體差別大的學習並不適合有正式教案的小學,因此在幼小銜接班中學習相當合適,而小學老師們也對此樂見其成,孩子在幼小銜接班學過這些東西了,上小學之後只要老師提一嘴就可以很快的進入正式的學習中了,但在現在幼小銜接班被禁止之後,小學的課程卻沒有留出這段時間,從來沒有學習過正經文化知識的孩子很難短時間內學會這些,也會在上小學之後明顯的出現對學習不適應的狀況。
二、不適應教學節奏
同時老師們也反映,孩子們雖然都上過幼兒園,但在幼兒園中還多半是以一種遊戲的狀態來與老師相處得,因此對於規則意識和遵守紀律的意識還是比較欠缺的,上課的時候說話不聽講,乃至是和同學聊天打攪亂,都是許多沒經過專門的行為規範培訓的孩子常犯的錯誤,而沒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則是其中主力。
幼小銜接班到底在培養什麼
因此出於以上兩點,老師們相當建議孩子們上幼小銜接班,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孩子的幼小銜接並不一定要找個班上,而是要做好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準備和能力,如果家長能夠給孩子提供相應的教育,那麼哪怕當地沒有合適的幼小銜接班可以上,那麼孩子也不會比上過銜接班的其他孩子差。
一、行為習慣
對於未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首先應該對他們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讓孩子適應上小學的節奏。和小學中同學還有老師之間的相處與,孩子在家裡還有在幼兒園中都是完全不同的,要更加嚴肅一些,更加遵守秩序一些,而這無疑需要讓孩子意識到社會的正常秩序,讓孩子擁有初步的社會關係能力認知。
我覺得下面的這本《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應該是家長們的好幫手。
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分別對孩子需要培養的6種社會交往能力做了分門別類的介紹。書中以圖文相合的方式,家長既可以當育兒經看,知道教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培養什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二、知識預習
而關於知識的預習和培養則應該遵照孩子們入學之後進行學習的課本進行提前的預習,如果有緊貼教材的預習課本那就更好了。家長在這一階段不需要對孩子的成績或者知識掌握程度有嚴苛的要求,而應該以讓孩子知道為主,只要孩子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哪怕沒有具體的記住或者是背誦下來也沒有關係,畢竟這是預習,只要孩子能夠有最基礎的概念,在小學的正式學習中,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將這一部分的知識徹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