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入殮五大忌諱:哭泣拍照,柳木、毛皮金屬入棺,貓狗靠近遺體

2020-12-10 農俗俱樂部

之前也陸陸續續和大家分享了很多與棺材有關的農村習俗,比如農村壽棺的取材,以及關於農村是否需要用釘子釘棺材的習俗。

而今天打算比較系統一些的來和大家說說,農村入殮時候的幾個禁忌,或者說,這些行為在農村是比較忌諱的,大家需要注意哦~~

入殮,葬禮的重點

入殮的意思就是入棺,一些地方也叫入木、落材等,各地方的叫法不一樣。

我老家貴州就把入殮叫「裝材子」,簡單理解就是,把遺體裝進棺材裡。

這個過程很多農村很講究,比如只有大兒子才能抱頭,其他的人只能抱身體其他部位。

而且遺體入棺,需要腳先頭後出屋!

遺體放進去後,需要給其擦拭身體,換壽衣等。

入殮的過程雖然簡單,但有好幾個禁忌是農村非常忌諱的!

入殮5大忌諱

一、忌柳木做棺

這點之前和大家說過,壽棺的木材以松柏、楠木、樟木為上等,油松、楸樹木、槐木為中等,比較忌諱的是用柳木做棺材。

棺材外面要用黑子紅黃等顏色的油漆塗一遍,一般是逝者不滿50外棺塗朱漆,即「紅棺」!

50歲以上的,塗金色,叫「金棺」!

壽棺內底部還要放些石灰、線、五穀等,山西五寨一帶把這稱為「坐草」蘊意是「落地而生,坐草而歸」!

二、忌棺內毛皮、金屬

有的家屬因為對逝者及其不舍,就會在棺材裡放些生者生前喜歡的東西,器具等,但要注意,毛織物、毛皮製品是非常忌諱的。

這類物品包括毛絨公仔、毛毯、毛氈、皮褥子、皮鞋皮帶等等,都不可以放進去!

原因在於,農村深信「著毛變畜,錯胎轉生」的說法。

一些地方還規定不能放金屬、塑料製品,因為火葬時這些東西燃燒會釋放出有毒有害氣體,造成環境汙染,還汙染骨灰。

不過像我老家,哪怕是土葬,但人們還是會忌諱放金屬物品進去,甚至忌諱用釘子釘棺材,這是與其他地方不一樣的習俗。

不過一些地方卻會在館內放些驢蹄甲片和生鐵片,比如犁鏵碎片,蘊意是「入土開路」,各個地方習俗不一樣,這也能理解!

比較適合放進去,不容易出錯的是木梳、手扇等非皮毛非金屬物品,既表達對逝者的關心,又不觸碰禁忌。

三、忌淚溼遺體

入殮完畢後就要蓋上棺材蓋,以後都不能再打開,很多人對逝去親人非常不舍,不想再也見不到他們,就會在入殮時哭泣。

但農村很忌諱入殮時將眼淚灑在遺體上,最好是忍住悲傷,控制好眼淚,不哭是最好的。

一些地方習俗裡,入殮是非常嚴肅且安靜的過程,家屬要保持冷靜,如果有人啼哭會覺得逝者不忍離去,會留在家裡,這很不好。

如果眼淚滴在逝者遺體上,也會讓其留戀世間,不能順利歸去。

在《雜病廣要》裡有一句話則說「骨蒸病者……其源皆由……或臨屍哭泣,屍氣所感,邪氣一生,流傳五臟,蠹食傷心,雖有諸侯,其實不離乎心陽腎陰也」!

意思就是說,靠近遺體哭泣對身體不好,失去親人讓人們身心受挫,大哭更是影響身心健康,其實也是安慰人們失去親人的傷心情緒吧。

當然,不是不能哭,如果忍不住,可以隔遠一些哭泣,正確釋放情緒感覺對身體才沒壞處,強行憋著會憋壞身體的。

四、忌入殮前後貓狗靠近遺體

農村大多人家都養得有貓和狗,而辦喪事因為要製作食物,吃的會比較多,一些村裡人來幫忙,狗也會跟著來。

但入殮前後,不管是別人家的貓狗,還是自家的,都不允許靠近遺體。

可遺體大多放在家神面前,也就是大廳,要避免還是有難度的。

所以農村需要晚上守靈,不僅是表達孝道,也是為了保護遺體不被貓狗接近或破壞,是對逝者的尊敬!

當然也有玄乎的說法,說是貓狗靠近會屍 bian~~

五、忌拍照或將影子投在棺材內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懂規矩,參加葬禮到處亂拍,可以拍其他的,但不能拍與遺體或棺材有關的,入殮時更是禁止拍照,這是對逝者的基本尊重。

這點漢族不太重視,但在水族則是直接禁止拍照的。

水族的入殮叫「和梅」,入殮時在場的人不能相互叫自己的名字,同宮的人(金木水火土相衝)要避開。

女性逝者要等娘家人帶衣服來才能裝棺,入殮時不能拍照,遺體放好後不能將影子投在棺材裡。

遺體的擺放也要忌諱頭高腳低,頭不能看到遺體的腳。

還有與逝者生肖相衝的也不能參加入殮儀式,可以來幫忙,但要避開入殮和下葬過程。

一些村民為了避免來幫忙的人不知情,就會在大門上貼張紙,上面寫明了與逝者生肖相衝的生肖,需要迴避,就避免衝撞。

有的地方則在靈堂裡放一盆水,參加喪禮的人可以洗一下,去除不好的意思。

農村把白事看得很重要,逝者為大,人去世了,他們生前做過的一切事情不能再評論,不管好與不好,議論逝者會被看作是不仁不義。

不過也有些人關上門小聲議論去世之人,個人覺得非常不好。

小時候很害怕生離死別,尤其是特別想那個人卻怎麼也見不到的時候,就會忍不住一直哭一直哭。

但長大後才知道,一直哭都沒用,人去世了,就是再也見不到。

不過如果一直記著那個人,他們沒被遺忘,就一直活在我們心中。

他們只是肉身去了另一個世界而已,而那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遲早會去,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才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回饋!

相關焦點

  • 柳木棺那麼出名,為何農村做棺材卻不用柳木?
    土葬的話,壽棺比較大些,而火葬的棺材要考慮焚化爐比例,故而要小一些。因為本身是要一把火燒掉的,所以一些人對棺材的製作變得不是那麼講究。要知道,以前農村做壽棺可是非常有考究的。哪怕再窮,人們寧可退而求其次用柳木,也不用楊木做棺材。而且一般現刨的柳木是非常珍貴的,「有錢難買溼柳木」就是體現這點。但因為現刨柳木比較重,請人抬棺比較麻煩而不被利用在做棺材這件事上。
  • 【殯葬】入斂儀式的詳細過程
    無論貴賤尊卑,死者都應該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後,親屬用被子把屍體裹上,然後用絞帶捆緊。在這以後,再把布囊(稱"冒",分為上下兩截)套在屍體上,然後蓋上被子,覆蓋好屍體。在民間的習俗裡,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為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人們的做法一般用綢子,"綢子"諧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後代多子多孫。殮衣又忌諱用皮毛製作。
  • 棺材釘釘子的忌諱有哪些 最後一顆釘為什麼留一半
    棺材釘釘子的忌諱有哪些?最後一顆釘為什麼留一半?棺材釘釘子的忌諱有哪些:死者入棺,謂之「大殮」。「入殮」在死後的當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殮成服。入殮前,死者的兒女,按長幼次序排列成行,為死者淨面。一般用棉球在臉盆中象徵性地蘸一下,然後再在死者臉上虛晃幾下,表示擦拭,同時對死者喊道:「給你淨面啦!」淨面之後,親屬要瞻仰遺容,向遺體告別。
  • 去世要套絆腳繩,小孩學走路則要割斷絆腳繩,農村這個習俗啥意思
    #農村有很多有趣的習俗,有的一看就明白為什麼,簡單易懂。小孩學走路要割絆腳繩在農村,很多小孩子剛學走路,還搖搖晃晃不太能站得穩的時候,家裡老人都說要「割絆腳繩」,長大後才走得快,走得穩。這就與農村的另一個喪葬風俗有關了!農村喪葬風俗——套絆腳繩在農村,人去世後,在入殮收棺前,都會在腳脖子上套根繩子,俗稱「絆腳繩」!
  • 農村老話常說:生不睡柳樹做的床,死不用楊樹做的棺,到底啥意思
    農村老話常說:生不睡柳樹做的床,死不用楊樹做的棺,到底啥意思?在農村,我們經常聽到老人們在樹下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常會說到這樣一句話,叫老生不睡柳樹,死不睡楊樹,其實說老人說到生死,是很忌諱的,但是主要是孩子們高興,在這問老人,老人也就豁出去了。給大家講一講什麼叫生不睡柳樹,死不睡楊樹。
  • 傳統婚嫁的十大民間禁忌,和民間禁忌中的喪葬忌諱
    民間喪葬忌諱事項: 1、忌出葬時,抬棺者說「重」字:  在出殯時,抬棺者應保持肅靜,禁諱說到「重」這個字。  4、忌入殮時啼哭,將眼淚滴在亡者身上:  在舉行入殮儀式時,亡者的親友應當保持冷靜。此時忌諱有人啼哭,否則會使亡者不忍離去,其魂魄將無法升天,而滯留喪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將眼淚滴在亡者身上,將使得亡者留戀人間,不得轉世超生。  5、忌七月時出葬:  七月被一般民間視為鬼月,此時陰間的鬼門大開,許多鬼魂被流放到陰間來。
  • 農村宅基地忌諱抬棺路,什麼意思?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道理
    而這種情況,在農村其實是非常忌諱的。農村宅基地忌諱抬棺路抬棺路也叫「gui抬轎」,民諺裡也說這種宅基地不好。什麼是抬棺路呢?就是地段很破碎,零散,偏僻,住宅突兀且孤獨,距離四周其他建築比較遠。簡單說就是,別人家蓋房子都是一家挨一家,而像我家以前一樣,單獨跑到承包林裡蓋房子,這種過於偏僻的路段就屬於抬棺路。
  • 農村選宅基地忌諱遇到抬棺路,啥意思?一家人單獨住本來就不安全
    而這種情況,在農村其實是非常忌諱的。農村宅基地忌諱抬棺路抬棺路也叫「gui抬轎」,民諺裡也說這種宅基地不好。什麼是抬棺路呢?就是地段很破碎,零散,偏僻,住宅突兀且孤獨,距離四周其他建築比較遠。簡單說就是,別人家蓋房子都是一家挨一家,而像我家以前一樣,單獨跑到承包林裡蓋房子,這種過於偏僻的路段就屬於抬棺路。
  • 孫中山的遺體曾兩次險些被毀,蘇聯送來水晶棺,沒有派上用場?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054,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爆發,南京淪陷舉國震驚,蔣慌忙逃命到重慶,但有一件大事蔣沒有做,那就是帶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難保日軍不會毀掉孫中山先生的遺體。
  •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易換了四副棺材?
    孫中山的四副棺材孫中山逝世後的第三天,遺體被運到北平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然後被裝殮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這是孫中山的第一副棺材。孫中山遺體入殮後不久,孔祥熙嫌這副楠木棺材太小,又換了一副大的楠木棺。這副楠木棺為橢圓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層,揭開棺蓋可瞻仰孫中山的遺容。
  • 農村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種說法有什麼來由?
    在農村經常聽到一句比較流行的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很多人都非常不解,本來一提起棺就會讓人聯想到死亡或喪葬,為什麼人們都可以試別人的棺材,卻不能試穿別人的鞋,其實這就說明了古代的一些講究,是民俗禁忌中的一部分,有著一定的社會世情基礎和民眾心理基礎。
  • 「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有啥講究?三四六指的是啥?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年歷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的一脈,是民間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所總結出來的,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寫,有的是對生活的思考,由於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在民間廣為傳播,許多俗語背後都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如農人老一輩說的:「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
  • 慈禧入殮穿著的唯一龍袍展出:和皇帝同款十二章紋 繡31個佛字
    1984年1月4日,國家文物局的幾名專家與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組成了一個清理慈禧內棺10人小組,負責清理慈禧遺體和棺內遺物。如今,慈禧的遺體仍完整地躺在棺內,保留著1928年重殮時的狀態。修復後數一數,前身70個,內襟37個,後身93個,一共有200個「福」字。
  • 一位背著棺材的少女收集父親遺體的冒險故事《棺姬嘉依卡》
    Hello,大家好我是Isir,今天跟大家講一部一位背著棺材的少女的冒險故事《棺姬嘉依卡》,故事呢講述了在戰亂之後,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託魯與阿卡莉在菲爾畢斯特大陸四處流浪,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其任務將八名「英雄」們所拿去的父親遺體全數取回。這一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嘉依卡比如紅嘉依卡,蘭嘉依卡,其目的都是一樣的。《棺姬嘉依卡》其中一個主題:「描繪日常結束之後被遺留下來的人們 (這裡的日常是指戰爭) 」。而在現實世界中,日本曾瀰漫著這樣子的氣氛。
  • 發量過少、脫髮留髮型的五大「忌諱」
    發量過少、脫髮留髮型的五大忌諱之一:黑長直的髮型。黑長直不適合發量少的女孩,首先太長的髮絲在重力作用下會往下墜,讓髮根更加緊貼頭皮,看起來頭髮更少;其次黑色有收縮作用,也會有同樣反效果。波浪波波頭最適合發量少的女孩。發量過少、脫髮留髮型的五大忌諱之二、明顯的分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