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遺體曾兩次險些被毀,蘇聯送來水晶棺,沒有派上用場?

2020-12-16 南蓉不失敗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139字,閱讀約3分鐘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054,閱讀約3分鐘

抗日戰爭爆發,南京淪陷舉國震驚,蔣慌忙逃命到重慶,但有一件大事蔣沒有做,那就是帶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難保日軍不會毀掉孫中山先生的遺體。

雖然後來日軍沒有破壞中山陵,但這畢竟是一次冒險行為。至於蔣當時為何沒有帶走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外界的解釋是陵墓已經關閉,墓穴無法打開。如果用炸藥爆破,身體可能會受損。

結果,我們只好放棄了。蔣拋下「國父」逃命。事實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曾有兩次險些受損,一次是日軍侵佔南京,另一次是孫中山先生病逝後不久,被軍閥張宗昌險些燒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逝,享年59歲。孫中山先生生前的遺願是回到紫金山。但由於他在北平病逝,只好將遺體暫時停放在北平碧雲寺,待紫金山陵墓建成後再安葬。

為了保護孫中山先生的遺體不腐爛,北平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對他的遺體進行了防腐處理。孫中山先生的逝世引起了轟動。蘇聯得知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後,專門安排人員護送水晶棺到中國。

希望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能夠保存在水晶棺中,供世人瞻仰。但由於路途遙遠,水晶棺運到時,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已經下葬,水晶棺形同虛設。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另一方面,當時南京殯葬籌委會正在徵集建陵方案。31歲的設計師盧彥之的「自由鐘」設計深受好評,最終確定了「自由鐘」的設計方案。陵墓工程於1926年破土動工。

最初的計劃是用14個月的時間完成建設。由於軍閥爭鬥和種種原因,陵墓直到1929年3月才建成。在此期間,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險些被燒毀,這件事發生在1926年。

當時革命軍打敗了軍閥張宗昌,張宗昌是一個不知有多少槍,不知有多少兵,不知有多少妻的知名將領。由此可見,軍閥只能是邪惡的一面,革命打敗了他,為人民除惡務盡。

戰敗後,張宗昌逃往北平。張宗昌認為,革命軍是孫中山的學生和追隨者。當時,孫中山的遺體在北平碧雲寺。張宗昌把失敗的怒氣發洩在孫中山身上。他派兵攻打碧雲寺,焚燒孫中山遺體。

彼時,碧雲寺僅有少量護衛護靈。這些衛兵非常忠誠。他們把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轉移到寺廟附近的一個山洞裡。張宗昌沒有找到棺材,於是作罷。1929年5月26日,靈柩從北平運往南京。

孫中山先生靈柩28日運抵南京,暫停三天供民眾祭拜。六月一日,在中山陵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場面壯觀。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屍體已被糟蹋,不適合再次放入水晶棺中,因此又錯過了水晶棺的使用。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這裡是《南蓉不失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du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馬克思

相關焦點

  • 孫中山逝世四年才被安葬於中山陵,宋慶齡說都怪蘇聯
    孫中山先生作為我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他提倡三民主義,徹底完全的結束了封建帝制社會,開啟了一個全新民國政府。孫中山先生終其一生為國家的崛起而不懈努力,他的功勞是難以用語言去表述的。因此,孫中山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去世。在孫中山先生生前立的三份遺囑中,有一句話最為大家熟知,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孫中山遺願不想土葬,仍被葬中山陵,宋慶齡為何說是蘇聯的原因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近代史中,趕跑了外來的侵略者之後,國內就開始了內戰,兩黨派鬥爭最後我黨勝利,那麼蔣介石的國民黨,就敗退臺灣,那麼國民黨的創建者孫中山先生,他提倡三民主義,結束了封建制度,為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易換了四副棺材?
    最後,孫中山留下三份遺囑,即《政治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政府遺書》。對於《政治遺囑》和《家事遺囑》的產生過程,後人有三種說法。一說是事先為其準備好了稿子,徵得孫中山同意後籤字的;一說是筆錄孫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還有一說,是由孫中山口授要點,由別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
  • 孫中山遺體為何未永久保存
    作為被譽為「中華民國國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雖然我早知道建築足夠宏偉,環境足夠清幽,氣氛足夠莊嚴,但真正身臨其境,還是吃了一驚。中山陵前臨平川後依青山,整個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建築群從選材到設計到做工,幾乎每個細節都臻於完美。如此勝地,而能成為一個人的棲息之地,夫復何求?
  • 遺體是否安息?棺材裡躺著梅蘭芳?解密孫中山與他的四口棺材
    一代偉人孫中山曾帶領中國人民走出黑暗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制度。他是國共兩黨都要尊稱一句「國父」的大佬級人物,也是百年前那場浩劫的救世「偉人」,生前他叱吒風雲,撼天動地,死後卻不知他的靈魂是否得到安息。下面讓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下「國父」孫中山的一些奇事。
  • 珍貴老照片:悉數那些躺在水晶棺裡面的國家領導人
    第一位是蘇聯領導人列寧,他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列寧於1924年去世,去世後遺體被放在水晶棺裡永久保存。由於去世時間較長,身體上有很多部位已經被假肢替代。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其遺體經防腐處理後,身穿大元帥軍服躺在水晶棺裡,這是史達林的遺容。
  • 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長眠於此
    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中山陵建築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 孫中山的遺體為何躺過4口不同的棺材?如今第1口棺材屬於梅蘭芳
    孫中山的遺體為何躺過4口不同的棺材?如今第1口棺材屬於梅蘭芳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更是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為了改造中國,孫中山耗盡了畢生的精力,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他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功勳,為後來的政治者留下了珍貴堅固的遺產。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為肝癌在北京去世,根據他生前的遺願,死後被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上。但是孫中山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像列寧一樣,保存他的遺容讓後世的人都可以瞻仰,於是負責此事的人專門從蘇聯進購了一口水晶棺材。
  • 中山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
    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
  • 製作工藝遠超列寧和胡志明,毛主席水晶棺工藝到底有多難?
    10月8日,中共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將毛主席的遺體存放在水晶棺材中,利於長久保存,供後世瞻仰。10月下旬,國家地質局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以海南水晶礦為主,採取一切必要的技術措施,按時保質完成這項光榮、艱巨、嚴肅的政治任務——製造毛主席遺體水晶棺。
  • 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什麼情況 高以翔永眠!返臺後靈堂將設在金寶軒
    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什麼情況 高以翔永眠!返臺後靈堂將設在金寶軒時間:2019-12-02 11:45   來源:娛蟲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什麼情況 高以翔永眠!
  • 高以翔墓地在哪裡 高以翔水晶棺運回臺北怎麼回事現場圖片曝光
    高以翔,中國臺灣知名演員,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歡和關注,11月27日,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途不幸去世,12月2日,高以翔的遺體運回臺北,之後墓地也被曝光,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高以翔墓地在哪裡高以翔不幸離世的消息,經過這幾天的發酵,事態不僅沒有得到任何的平息,相反還愈演愈烈,特別是經過眾多權威媒體的報導之後,高以翔究竟是死於突發性心臟病還是搶救不及時,浙江衛視和追我吧節目組一直是含糊其辭,而且始終不肯放出現場視頻,這裡面要是沒有貓膩才怪呢!
  • 水晶棺?其實就是玻璃盒子
  • 一位背著棺材的少女收集父親遺體的冒險故事《棺姬嘉依卡》
    Hello,大家好我是Isir,今天跟大家講一部一位背著棺材的少女的冒險故事《棺姬嘉依卡》,故事呢講述了在戰亂之後,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託魯與阿卡莉在菲爾畢斯特大陸四處流浪,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其任務將八名「英雄」們所拿去的父親遺體全數取回。這一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嘉依卡比如紅嘉依卡,蘭嘉依卡,其目的都是一樣的。《棺姬嘉依卡》其中一個主題:「描繪日常結束之後被遺留下來的人們 (這裡的日常是指戰爭) 」。而在現實世界中,日本曾瀰漫著這樣子的氣氛。
  • 農村入殮五大忌諱:哭泣拍照,柳木、毛皮金屬入棺,貓狗靠近遺體
    我老家貴州就把入殮叫「裝材子」,簡單理解就是,把遺體裝進棺材裡。這個過程很多農村很講究,比如只有大兒子才能抱頭,其他的人只能抱身體其他部位。而且遺體入棺,需要腳先頭後出屋!棺材外面要用黑子紅黃等顏色的油漆塗一遍,一般是逝者不滿50外棺塗朱漆,即「紅棺」!50歲以上的,塗金色,叫「金棺」!壽棺內底部還要放些石灰、線、五穀等,山西五寨一帶把這稱為「坐草」蘊意是「落地而生,坐草而歸」!
  • 蔣介石是如何在廣東發跡並得到孫中山信任的?
    由於形勢危急,孫中山要懷有身孕的夫人宋慶齡先行撤離,但宋慶齡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先生!」堅持留下來分散敵軍的注意力,讓孫中山先行離開。於是孫中山在數名衛士的護送之下離開總統府,突出重圍,登上了停在珠江上的寶璧艦,次日轉登永豐艦,指揮海軍各艦炮擊叛軍,隨後一面電令北伐軍回師平叛,一面發電報急召遠在千裡之外的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據孫中山床前侍衛李榮回憶:「1925年3月11日,晚8時30分鐘之前,孫中山臨終前說的話沒有一句是自己的私事,所言必是「天下為公」。12日晨一時, 他已經不能說話了。4時30分,僅呼『達齡』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遲到上午9時30分,一代偉人,撒手塵寰,魂歸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