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逝世四年才被安葬於中山陵,宋慶齡說都怪蘇聯

2021-01-16 海哥說歷史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民國舊事》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孫中山先生作為我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他提倡三民主義,徹底完全的結束了封建帝制社會,開啟了一個全新民國政府。孫中山先生終其一生為國家的崛起而不懈努力,他的功勞是難以用語言去表述的。因此,孫中山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去世。在孫中山先生生前立的三份遺囑中,有一句話最為大家熟知,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看得出來,直至孫中山去世前夕,他心心念念的還依舊是國家和人民。1929年,孫中山先生被安葬在了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

1925年到1929年相隔了四年之久,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先生在逝世四年後才被安葬。在這之後,國母宋慶齡的一句話道破了這其中的玄機,宋慶齡說是蘇俄無情。原來,孫中山先生久久不能下葬還和蘇聯有關係。

宋慶齡表示,孫中山先生逝世前曾表示希望自己的遺體不要進行土葬,他想要在之後能被人敬仰,就像當時已經逝世的列寧一樣。可是,在當時我們國家並沒有能夠完好保存遺體的藥物。所以,要想保存好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只能找蘇聯幫忙。

起初,蘇聯是一口答應的,但是當孫中山先生逝世後,蘇聯卻只為其提供了水晶棺材,而沒有為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進行任何防腐處理。多次溝通無效後,宋慶齡只能在醫院裡先給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進行簡單的防腐處理,但這畢竟是簡單的。沒過多久,孫中山的遺體就開始發生變化。

這個時候宋慶齡也開始有些慌了,只好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再移入從美國購入的銅棺內。可是,不管怎麼樣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確確實實是保不住了。最終,宋慶齡只好決定將孫中山先生遺體進行埋葬。

於是,在1929年的時候,在宋慶齡,蔣介石,宋美齡一席人的陪同下,孫中山先生的棺槨最終被安葬在了南京的中山陵中。這個時候,相距孫中山先生逝世已經隔了有四年之久。同時,因為年代和技術的原因,孫中山先生終究沒能完成自己的遺願,但是他的功績後人是不會忘記,每年依舊有很多人前往中山陵瞻仰他。

相關焦點

  • 孫中山遺願不想土葬,仍被葬中山陵,宋慶齡為何說是蘇聯的原因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近代史中,趕跑了外來的侵略者之後,國內就開始了內戰,兩黨派鬥爭最後我黨勝利,那麼蔣介石的國民黨,就敗退臺灣,那麼國民黨的創建者孫中山先生,他提倡三民主義,結束了封建制度,為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宋慶齡為什麼沒有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
    可宋慶齡卻未曾選擇在死後同孫中山先生合葬,或是附葬於中山陵。這一切的選擇,又是為何呢?一段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國軍政府時期,宋家三姐妹所代表的,或許便是那段最輝煌的時間,以及,當時最「權貴」的家族。管錢的、掌權的,一輩子都繞不開宋家,當然,這足以說明宋家三姐妹是被培養的如何優秀。
  • 中山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面積8萬餘平方米。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 為何宋慶齡不願與孫中山合葬於中山陵?原因令人動容
    這種膽略和果斷大多數人都沒有。「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危急關頭舍小愛為大家的無私精神為人所崇敬。因為無數次的同甘共苦生死一線,兩人之間的革命感情越發深厚。時間無情「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兩人之間的年齡鴻溝和被病痛折磨的身體仿若一把無情的大刀,一刀就斬斷了這一段美好的感情。在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因為癌症而在北京逝世。
  • 宋慶齡為何要與保姆同葬,也不要與孫中山合葬中山陵?
    但是有一說一,這二人的愛情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二人的愛情遭到了宋慶齡父母的反對。宋慶齡的父親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富商宋嘉樹,他是長期資助孫中山先生的實業家之一,也是與孫先生有著20年交情的好友。
  • 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長眠於此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陵寢面積8萬餘平方米,於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等待謁陵的遊客們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舉國悲痛。
  • 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為何不葬中山陵
    據記載,中山先生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1951年,何香凝與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第三次會議期間何香凝逝世九年之後,宋慶齡病逝於北京。在逝世前半個月,她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稱號。有人猜測,她是否會與何香凝一樣合葬中山陵?
  • 為啥宋慶齡走後不與孫中山合葬?可以不是孫夫人,但是父母的女兒
    1929年,孫中山先生的遺體由北京移葬於紫金山的中山陵。 宋慶齡在孫中山先生去世後始終堅持革命鬥爭,然而北伐勝利後,老蔣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宋慶齡對其嚴厲譴責後又宣布與其徹底決裂,但這一聲明,宋家兄弟從此四分五散了。
  • 宋慶齡與保姆同葬,卻不願和孫中山合葬中山陵,這是為何?
    她說:「中山陵是孫先生的長眠之地,那是真正的偉人才能安葬的地方,我不想去打擾孫中山先生,更不願去破壞中山陵的一土一瓦。」 所以,哪怕她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業,也始終都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相比於人們附加的神性,她更珍惜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切。 孫中山陪伴了她十年,而她的保姆陪伴了她五十三年。那一年,16歲的李燕娥見到宋慶齡的第一天就說:「我要服務您一輩子,夫人。」 或許這就是上天安排的緣分,毫無血緣的兩個人成了最好的姐妹。
  • 宋慶齡為什麼拒絕葬在中山陵?
    有人說,宋慶齡為什麼沒有選擇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與孫中山一起合葬?是因為宋慶齡曾經講過,紫金山是為真正偉大的人物服務的。言外之意就是她是一個普通人,是人民的一員。雖然是孫中山的夫人,但她不願意用這種身份去分享偉人的光輝。所以,她覺得普通人要葬在公墓裡。這是宋慶齡為什麼不葬在紫金山的一個原因。
  • 參觀中山陵,領略現存最新帝王規格墓,原來孫中山也有這點小心思
    原來,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南京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過:「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時至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膽囊癌在北平與世長辭。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之後,中山陵還制定了不許他人再藏於中山陵周邊的禁令。
  •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易換了四副棺材?
    最後,孫中山留下三份遺囑,即《政治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政府遺書》。對於《政治遺囑》和《家事遺囑》的產生過程,後人有三種說法。一說是事先為其準備好了稿子,徵得孫中山同意後籤字的;一說是筆錄孫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還有一說,是由孫中山口授要點,由別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
  • 宋慶齡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可以不是孫夫人,但一定是父母的女兒
    而在《孫中山家事遺囑》中,也寫到:「餘因勞苦功高,不治家產,其遺衣書屋等,皆由吾妻宋慶齡代為保管。他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能夠自立,看著各自的愛人,來繼承他的志向。這句話。孫中山先生於三月十二日去世。根據孫中山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葬於南京紫金山。
  • 「四山環抱一溪橫,中出人豪舉世傾」——你不能錯過的中山陵
    因為孫中山從小隨父母往來於澳門與家鄉之間,因此,26歲的孫中山便成為了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後來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信奉「三民主義」,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中華民國,並在南京宣誓就職。孫中山在中國近代發展層面實屬功不可沒,可以說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創者。
  • 宋慶齡沒有葬在中山陵,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和此人葬在一起
    宋慶齡和孫中山的愛情開始於1914年,那年剛剛從美國大學畢業的宋慶齡,替代大姐宋靄齡,成為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宋慶齡對孫中山仰慕已久,在從美國的回國途中,曾專程停留日本,去拜會孫中山,當時的孫中山流亡日本,正處在人生中最失意的時刻。
  • 你不知道中山陵建造背後的故事!
    中山陵乃國父孫中山先生陵寢,建於1926年,遵照孫中山生前遺願,葬於紫金山。紫金山自古以來就是風水極佳的寶地,多位歷史名人長眠於此!孫中山生前來紫金山打獵,就曾對身邊隨處說希望自己百年之後能葬於紫金山。孫中山我們知道他是近代革命先行者,創建了中華民國!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一生奔波革命,最後病逝於北京!
  • 鄧演達小傳:孫中山的「鐵桿粉絲」,要取代蔣介石的「第三黨」
    孫中山曾說:「幹革命,有兩達(鄧演達,張民達),革命有希望。」張民達為粵軍師長,多次參加重大戰役,身經百戰,所向披靡。(鄧演達與妻子鄭立真)1924年(29歲),孫中山決定同共產黨合作,改組國民黨,制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鄧演達受命為七人籌委之人,負責籌辦黃埔軍校。
  • 【檔眼看江蘇】中山陵的前世今生
    今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第一任大總統。從此,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就與南京結下不解之緣。他曾經對宋慶齡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 時隔八年中山陵墓室再度開放 讓我們一起回憶90年前的南京中山陵
    既然說到中山陵,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90年前中山陵建設的那些事。 孫中山先生臨終前也留下遺願:「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 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拜謁中山陵 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
    中國江蘇網訊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上午,江蘇省及南京市各界人士前往中山陵舉行謁陵儀式,紀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 9時,省及南京市各界人士登上陵頂祭堂,在中山先生坐像前列隊肅立,行鞠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