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與保姆同葬,卻不願和孫中山合葬中山陵,這是為何?

2021-01-16 騰訊網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是對戀情最美好的希冀。從相識到相戀,從愛情到親情,兩個沒有血緣的人,卻依靠著相愛,締造了精神上的血脈。這是恩愛,既有相濡以沫的恩,也有白髮偕老的愛。

人們不止要活著的時候長相廝守,還貪心的想在死後那漫長到近乎無窮無盡的時光裡繼續相依。所以人們都希望埋葬到一起,好像身體的相觸能拉近靈魂的離。

可是宋慶齡和孫中山那麼相愛,為什麼沒有葬在一起呢?

比相愛的時光更長的是兩個人的年齡差

孫中山是宋家的世交,那個時候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勝利,苟延殘喘的大清王朝終於轟然倒塌在歷史的塵埃中。滿腔愛國情懷的宋慶齡此時正在美國學習,聽聞這個消息不知是怎麼的欣喜激動,更不知道她是如何幻想孫中山的形象。

孫中山

我們常說「風景只在想像中」,彼時,宋慶齡眼中的孫中山一定是個完美的男人,他是鐵與火中的革命者,新時代的領導者,舊時代的終結者。他應該有礁巖般剛毅的臉龐,繁星閃爍的眼睛,熔巖烈火般昂然的精神,大海般廣袤的涵養。

比美顏更厲害的是人們自帶的濾鏡,你要是喜歡一個人,只覺他耍酷時帥氣,出糗時可愛,成功時偉岸,你要是不喜歡他,只會覺他可恥可笑。

我們只能揣測,或許孫中山是宋慶齡的偶像,是她心裡的英雄,是那個會騎著七彩祥雲來娶她的人。或許也是因此,宋慶齡毅然決然地決裂家庭,和這位長她27歲的男人遠赴日本成婚。

與孫中山在日本完婚

1915年,兩人在日本完婚,甚至父母到來的時候,婚禮已經結束。父母的苦口婆心並沒有讓她動搖。管中窺豹,我們也能略略感知宋慶齡是多麼有個性和主見的人,我想,這也是她最終沒有選擇和孫中山合葬的重要原因。

宋家父母的歸途不知會是何感受,總之不會好受,淚水會不會在飛機的顛簸中再也藏不住身影,滾落到手背上?離故土越近,離女兒卻越遠,憤怒與悲傷交織在一起,籠罩著歸途的天空。

看著父母遠去的疲憊身影和在天際漸漸消失的飛機,宋慶齡的心情又怎麼會好受呢,夾在愛情與親情中間,她總要選擇傷害一方。她不惜代價追求的是愛,更是自己的人生。

孫中山夫婦

1925年,孫中山先生離世,十年婚姻被死亡畫上了不可違逆的句號。這十年,只是兩個人年齡差距的三分之一,可是這十年,卻證明了三十年的差距並不是愛情面前不可跨越的山,也許,年齡的差距對宋慶齡的阻力,沒有父母的反對千分之一多。

愛一個人能有多久?宋慶齡與孫中山的十年婚姻是相愛的,宋慶齡孤獨思念的五十六年也是相愛的,或許,她死後並沒有同穴而居也是因為她相信,兩個人的感情並不因距離的長短而改變,哪怕是從南京到上海,他們的思念,比光還快,他們的愛,比宇宙還要長久。

或許只是普通人

人們尊稱宋慶齡先生為「國母」,並沒有人認為她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她自己。她說:「中山陵是孫先生的長眠之地,那是真正的偉人才能安葬的地方,我不想去打擾孫中山先生,更不願去破壞中山陵的一土一瓦。」

中山陵

在度過了那段崇拜的時光,她愛上的不止是作為英雄的孫中山,也是作為丈夫的孫中山,是孫中山身上屬於普通人的那一面。所以,哪怕她做了很多偉大的事業,也始終都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相比於人們附加的神性,她更珍惜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一切。

孫中山陪伴了她十年,而她的保姆陪伴了她五十三年。那一年,16歲的李燕娥見到宋慶齡的第一天就說:「我要服務您一輩子,夫人。」

或許這就是上天安排的緣分,毫無血緣的兩個人成了最好的姐妹。五十三年,李燕娥悉心照料著,精心陪伴著。如果對於愛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那對於這對姐妹來說,陪伴是不必言說的深情,作為普通人的她,自然更珍惜這份感情。

宋慶齡與孫中山

李燕娥先一步逝世,強撐病體的宋慶齡親筆寫下「讓李姐埋在父母墳的邊上,自己也要埋在那裡」,還畫好草圖。宋慶齡早已打定主意,不與孫中山合葬在一起,就像她當年決心要和孫中山結婚,現在也決心要回到宋家。

宋慶齡婚後三年,父親就去世了,孫中山離世後六年,母親也去世了。她一生能盡孝的時候很短,這也是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她是好妻子,是好英雄,卻唯獨不是好子女。

宋家有八穴地,那是宋家的一個約定,無論生前如何,死後都要葬在一起,或許,這也是宋家父母對宋慶齡的寬容,是父母暗藏於心的愛。也許,宋慶齡想把自己的生前死後,分成兩段,活著的時候是孫中山的妻子,死去就是宋家的子女。某種程度來講,這也是趕時髦的異地戀。

中山陵

人生總有遺憾,但別有後悔。

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會不會有種渴望,穿越到過去,重活一次,把那些後悔的事糾正過來。我們總說如果,可是心裡也知道沒有如果,所有對過去的渴求,都是鏡花水月的幻想。比回首過去更重要的是面向未來,人生的路可以前行,也可以就此止步,但絕沒有回頭。

沒有和孫中山合葬,是因為宋慶齡心裡對沒能盡孝的遺憾,可是假如問她會後悔和孫中山去日本結婚嗎?或者再給她一次選擇的機會,她還會不會選擇和孫中山結婚呢?

縱觀宋慶齡的一生,每一次重要的決定從不拖泥帶水,也絕不三心二意,她從不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孫中山夫婦

人生中總要做無數個決定,有大有小——第一次上大學,第一次結婚,第一份工作,每個都是會左右人生走向的決定,每個決定可能都不完美,人類總是有局限的,運氣不好,眼光有限,都會使我們在重大的決策上犯下不可悔改的錯誤。

我們總是會看見,有人抱怨著自己的大學不好,報錯了志願;抱怨自己瞎了眼,和一個討厭的人結婚;抱怨自己的工作讓自己十分痛苦。

然後自怨自艾,從此辛苦而麻木的活著。這就是對人生的後悔,是對自己的過去難以接受,不忍回看,不敢觸碰,傷口上結了痂,就不敢再去看血痂下傷口的樣子。

而遺憾是感嘆自己過去做了錯事,但是自己能夠接受自己的過錯,願意回顧那些蠢事,從那些傷口裡總結教訓,以希望自己的未來不再走老路。相比於後悔,遺憾是一種勇氣,勇敢地接受過去,勇敢的繼續走,去犯新的錯誤,去汲取新的教訓。

宋慶齡

誰能沒犯過錯呢?誰沒有尷尬的瞬間呢?快樂只像荷葉上瀉過的水,留不下一點痕跡,悲傷、沮喪、尷尬倒像入骨的綿毒,在你的餘生裡。不知什麼時候就刺痛你一下。

人的記憶實在惱人,讓這些不愉快的事永遠糾纏著你,卻把快樂的事忘得飛快。一個人不肯與自己和解,不肯接受過去那個不成熟的自己,就會永遠沉淪在後悔的苦海中,直到習慣後悔的味道,藏在海底再也不出來。

其實,所有的過去都是寶藏,是生活賜給你向未來而行的武器與鎧甲,好好地珍惜它,妥善地使用它,但別讓武器傷到自己。

相關焦點

  • 宋慶齡為何要與保姆同葬,也不要與孫中山合葬中山陵?
    可是為什麼1981年她與世長辭之後沒有葬入中山陵?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愛著孫中山,愛他入骨髓,所以她不願自己的存在而傷害了人們對孫中山一生功績的那一份純粹的崇敬之情。
  • 為何宋慶齡不願與孫中山合葬於中山陵?原因令人動容
    皇后是那麼的愛著皇帝,然而皇帝卻因為她所做的事情表示要和她死生不復相見,最後還讓身為皇后的她沒能夠和自己合葬。被稱為國母的宋慶齡女士和孫中山先生之間的愛情為很多人所羨慕,然而就是有著這樣美好的愛情兩人,當宋慶齡在安排自己後事的時候,卻堅決表示不和孫中山先生合葬。美好愛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 宋慶齡為什麼沒有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
    可宋慶齡卻未曾選擇在死後同孫中山先生合葬,或是附葬於中山陵。這一切的選擇,又是為何呢?一段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國軍政府時期,宋家三姐妹所代表的,或許便是那段最輝煌的時間,以及,當時最「權貴」的家族。管錢的、掌權的,一輩子都繞不開宋家,當然,這足以說明宋家三姐妹是被培養的如何優秀。
  • 這就是真相?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為何不葬中山陵
    ▲孫中山與宋慶齡在南京中山陵園環繞中山陵的附葬諸墓中,廖仲愷與其夫人何香凝的合葬墓,面積不大,但風格卓異。廖仲愷遇刺身亡於1925年8月20日上午,他的夫人何香凝 47年之後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廖仲愷夫婦都是最早的同盟會員,是中山先生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
  • 宋慶齡為何不與孫中山合葬?可以不是孫夫人,但一定是父母的女兒
    一九二四年年底,孫中山先生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但他仍在為革命的事發愁;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先生知道自己的這一次不可能成功,他握住宋慶齡的手,宋慶齡也含淚看著他,她很清楚自己丈夫的想法。而在《孫中山家事遺囑》中,也寫到:「餘因勞苦功高,不治家產,其遺衣書屋等,皆由吾妻宋慶齡代為保管。他的孩子們,已經長大,能夠自立,看著各自的愛人,來繼承他的志向。這句話。孫中山先生於三月十二日去世。根據孫中山生前的遺願,他的遺體葬於南京紫金山。
  • 宋慶齡為什麼拒絕葬在中山陵?
    1981年,宋慶齡病逝於北京。宋慶齡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於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尊重宋慶齡生前的囑託、安排。宋慶齡是與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結婚的,婚後兩人籤有《誓約》在中間就這樣子寫道:將永遠保持夫妻關係,共同努力增進相互之間的幸福。
  • 孫中山遺願不想土葬,仍被葬中山陵,宋慶齡為何說是蘇聯的原因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近代史中,趕跑了外來的侵略者之後,國內就開始了內戰,兩黨派鬥爭最後我黨勝利,那麼蔣介石的國民黨,就敗退臺灣,那麼國民黨的創建者孫中山先生,他提倡三民主義,結束了封建制度,為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宋慶齡沒有葬在中山陵,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和此人葬在一起
    宋慶齡和孫中山的愛情開始於1914年,那年剛剛從美國大學畢業的宋慶齡,替代大姐宋靄齡,成為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宋慶齡對孫中山仰慕已久,在從美國的回國途中,曾專程停留日本,去拜會孫中山,當時的孫中山流亡日本,正處在人生中最失意的時刻。
  • 為啥宋慶齡走後不與孫中山合葬?可以不是孫夫人,但是父母的女兒
    1924年年底,孫中山先生的身體狀況就有了些不適,但他還在操心著革命的事情,到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自知這次是挺不過去了,他握著宋慶齡的手,宋慶齡也含淚望著孫中山先生,她清楚丈夫的所思所想。
  • 不顧反對嫁給孫中山,宋慶齡死後卻不願意葬在中山陵,只因這句話
    宋慶齡,生於1893年,孫中山之妻,世人尊稱國母。兩人生辰相差了整整27歲。宋慶齡當年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選擇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毫不猶豫的跟隨在孫中山身後,伴隨孫中山度過了數十個春秋,堅定的踏上了捍衛共和制度的道路。孫中山五宋慶齡兩人感情向來交好,理論上兩人死後應葬在一處,但實際上宋慶齡死後,並沒有葬在中山陵園,而是囑託後人將其葬在了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
  • 孫中山逝世四年才被安葬於中山陵,宋慶齡說都怪蘇聯
    孫中山先生作為我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他提倡三民主義,徹底完全的結束了封建帝制社會,開啟了一個全新民國政府。孫中山先生終其一生為國家的崛起而不懈努力,他的功勞是難以用語言去表述的。因此,孫中山先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肝癌去世。在孫中山先生生前立的三份遺囑中,有一句話最為大家熟知,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參觀中山陵,領略現存最新帝王規格墓,原來孫中山也有這點小心思
    2015年2月,我和朋友來到南京,依次遊覽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夫子廟、總統府和雞鳴寺,在行程的中間,我們去了中山陵,這座現存最新的帝王規格墓葬。作為古都的南京,曾先後有十三個朝代或政權在此建立都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就位於南京,而與明孝陵接壤的便是著名的中山陵。
  • 中山陵: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
    中山陵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 宋慶齡為何嫁給大她幾十歲的孫中山?居然與愛情無關!
    由於父親為同盟會會員,同情和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曾冒著生命危險,以印刷中文《聖經》為掩護,秘密為孫中山和革命黨人印刷反清文章以及宣傳革命思想的小冊子,這樣,孫中山成為宋家的座上客,宋慶齡開始接觸和了解孫中山,對他和他領導的革命事業產生敬仰和嚮往。
  • 宋慶齡:風華永存的一代奇女子
    不過無論是為了愛情或是更好地投身革命,宋慶齡都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與孫中山結婚。 這一段相差27歲的感情不出所料地遭到了宋慶齡父母的反對,宋慶齡被帶回國內,並被限制了行動自由。雖然不清楚那時候宋慶齡是否真正愛上了孫中山,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宋慶齡要和孫中山結婚的意願是非常強烈且堅定的。
  • 孫中山為何指定南京為自己的葬身之地?其中原因你知道嗎?
    孫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可以說他將中國人從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剝削和壓迫中解救了出來,於中華民族功德無量。那麼這麼一個偉人為何偏要將自己的陵寢定在南京而不是其他城市呢?要知道孫中山先生生於廣州香山縣翠亨村,病逝於北京,所以按照中國人的習俗來說,理論上要麼就地安葬入土為安,要麼運回故鄉落葉歸根,而孫先生偏偏把自己的陵寢定在了南京紫金山,這究竟是為何?
  •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易換了四副棺材?
    遺囑定稿後,汪精衛等人本來是要孫中山籤字的,但此時孫中山聽到宋慶齡在門外哭得很傷心,便說:「你們暫且收起來吧!我總還有幾天生命的。」到了3月11日,即孫中山逝世的前一天,何香凝發現孫中山的眼睛已開始散光,便對汪精衛講「現在不可不請先生籤字了」,並勸說宋慶齡不要哭泣。於是汪精衛和孫中山的家屬及在北平的國民黨人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一起來到孫中山病床前。
  • 時隔八年中山陵墓室再度開放 讓我們一起回憶90年前的南京中山陵
    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國民黨按照國父的遺願,幫他在南京修建陵墓。當時這項工程交給了近代著名建築學家呂彥直先生。 1926年中山陵正式開工。1929年墓室、祭堂等主要建築全部完工,這一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正式入葬中山陵。 1931年,中山陵的全部工程宣布完成。
  • 宋慶齡有個保姆,伺候她50多年未嫁,死後要求葬保姆旁邊
    在民國時期,隨著西方思想的流入,人們在接受新思想之後,便樹立起了人人平等這一觀念,主僕關係也得到了一些改變。其中有一位名叫李燕娥的保姆,他不僅得到了女主人的關心與認可,而且在死了之後還埋葬在了女主人的旁邊,而她的女主人就是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那麼這位保姆她究竟為何能與宋慶齡埋葬在一起呢?她究竟有多麼的招宋慶齡喜愛,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一看吧。
  • 雍正皇帝後宮佳麗無數,為何只選烏拉那拉皇后和年妃與其合葬?
    我們知道,古代有些君王會在死後選擇讓自己所有的后妃,甚至大臣為其殉葬,這就導致他們的墓穴裡常常是"人滿為患"。到了雍正帝這裡,與其合葬的人卻只有兩位,這一點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其實,關於此事主要有著兩大原因:一種於公,是依據當時的規矩;一種於私,是出於雍正帝對被允許合葬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