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絕大多數都處在王朝統治時期。四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強盛無比的王朝,開創了一個又一個的巔峰盛世,也造就了無數的英雄豪傑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波。這些歷史人物有許多都被寫進教科書裡,成為我們膜拜的偶像,像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這些都是「千古一帝」。
然而很多我們小時候被視為教科書式的歷史人物,在我們長大後才知道這些他們全是壞人。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應該沒人不知道吧,想當初老師就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們好好學習,人家匡衡條件這麼差還想著學習,我們有著這麼好的條件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很可惜,匡衡學習是很好,但卻不是好人。
匡衡從小好學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長大後也是能力出眾,很快就受到漢元帝的重用,官拜宰相。大權在握,匡衡就濫用職權,兒子殺人按律法當處斬,但因為匡衡一點事情沒有。他還貪汙受賄,封地因為地圖緣故多出四萬餘畝,匡衡假裝不知,收著租戶的租子。話又說回來,隨意破壞別人的牆屋,有怎麼會是一個好人呢?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蔡倫,造紙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作為發明者的蔡倫當之無愧的被寫進教科書裡,是很多人的偶像。很多人其實不知知道,蔡倫其實是一個太監,也就是宦官,善於見風使舵,對權力有很大的執著。漢和帝時期,後宮把持朝政,蔡倫相繼依附於竇皇后,等皇后等。漢安帝登基後,蔡倫自知無路可逃於家中自殺。
第三個要說的是李紳,《憫農》的作者,」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毫無疑問這是《憫農》當得上傳世之作,到如今也依舊是號召同情農民,節約糧食的經典著作。由詩的本身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同情農民,節約糧食的人。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李紳成為了百姓痛恨的酷吏。
李紳的生活很奢侈,一頓飯就要幾十貫甚至上百貫錢,而他的俸祿連一頓飯都不夠,這些錢全都是貪汙和魚肉百姓得來的。除了貪汙之外,李紳還非常的殘暴,毆打百姓也只是家常便飯,有時候還會處死百姓。最終當年寫下《憫農》的詩人,成為了百姓12最為憎恨的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