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常常會感到關節脹痛,與此同時就會出現「關節積水」。到醫院看病,有的醫生會說這是得了「滑膜炎」,也有醫生會說關節裡有「關節積水」。這時患者朋友往往「一頭霧水」:滑膜炎和關節積水是一回事嗎?
膝關節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廣、最複雜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由於膝關節負重大、運動多、最易受到損傷。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同時,關節液也需要通過滑膜再吸收。
對於一個正常的機體來說,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患關節炎發作時,關節滑膜受到了炎症的刺激,它會發生炎性改變,組織變脆、增厚,產生大量的關節液,同時還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
可以說,關節積水和滑膜炎的出現是關節炎發作的一個重要表現。關節積水是現象,滑膜炎是說明這個現象的醫學診斷名詞。
滑膜炎常見誘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溼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
主要臨床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在老年人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 腫、滲出和積液等。
滑膜炎主要分為三種「」
一度滑膜炎: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明顯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
二度滑膜炎(關節積液):以關節腫脹,有積液,疼痛不明顯,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或不能下蹲,蹲後站起吃力,個別患者則出現肌肉萎縮,過度運動或勞累後腫脹明顯。早晨症狀比較輕,晚間加重。
重度滑膜炎(退行性病變):關節腫脹、疼痛比較明顯,並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上下樓更明顯,僵硬不靈活,活動時有咯吱咯吱彈響聲。
「關節積水」是「滑膜炎」的常見症狀,滑膜炎是發生在關節處的炎症,輕則只是疼痛不變,重則可能導致一些人喪失掉應有的勞動力。因此,出現不適後,要及時到正規疼痛病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拖延病情;及時科學系統的治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康復。
目前關節積液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應當配合全身或局部用藥抗感染。如果是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關節反覆積液就要針對主要診斷進行積極內科治療,比如痛風性關節炎,在經過積極抗痛風治療和關節腔清理以後可以明顯緩解關節積液。
2、中醫外科膏藥貼敷
可透入皮膚產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貼於體表的膏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
3、物理治療。
4、多休息,少活動,不要刻意彎曲膝關節,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度的鍛鍊。
本文有用,請點在看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fsgb668】。
健康的養生風溼關節炎骨病,跟著老師學習專業的風溼關節炎骨病知識,輕鬆讓你擁有一個好身體!!!長按以下識別二維碼,關注學習更多風溼關節炎骨病知識大家多關注健康,同時也隨時跟你們分享更多的知識來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