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棍 之 歌 」小 食 院 & 食 單

2021-02-26 OdetoBaguette法棍之歌麵包房

食物和環境均可治癒人心

在遠離塵囂、洋槐花密集的小庭院

在光影婆娑和食物氤氳的氣氛中

「拉薩一天」似乎倏忽即逝

「法棍之歌 ode to baguette」在悄悄然中度過了他的一歲生日,今年的6月和去年一樣,院落裡紫紅色的槐花正在盛放。在這裡,麵包店的老賈仍堅持守護著他小小的麵包國度。

不算大的麵包房,當初老賈堅持保留原房子全木質感的主格調,如今看來,親切的木屋麵包房和暖色溫熱光芒的吊燈,加上推開門撲面而來原野濃濃的麥香,倒是讓人最真切感受到「溫度」。門外的小庭院,還是保持了鬱鬱蔥蔥的模樣,青蔥翠色映襯著藍天隨微風搖曳,似乎生來就有一種與世無爭的氣質。

說起這一年發生的小小變化和堅持,大多是關於原材料的選擇。經過一年的探索,我們更堅定了關於健康的態度。

為了保證純正的口感,目前所有麵粉材料均來自法國;所有的豆類也來自樸門有機農場的純自然農產品;所有新鮮蔬果,我們也選擇在地化消費原則,水果來自林芝,蔬菜來自山南有機農場等;

在麵包製作工藝上,基於環境我們遠比平原麵包師要更多、更難地面對熱量與水分的自然對抗賽,內地麵包師在克服溫度溼度溫度上,考慮到速度和產量選擇發酵箱,當然也摒棄了更悠長的口感。如果你嘗到了「法棍之歌」之中別人無法複製的口感,也許有幾分來自這裡。為了最佳的口感和更多的風味,我們仍在堅持室溫發酵,用耐心等到風味的自然熟成,用麵包師的經驗和技藝與自然進行一場關於麵包的美好協商。

這一年最大的變化和最大的驚喜是,除了麵包和咖啡,終於開始提供披薩、三明治、牛排、沙拉等西餐了。我們正在對小院進行小幅度的調整,想要把這個小小的麵包國度慢慢打造成一個健康、舒適、正宗的西餐體驗地兒~

我們上了一些新品和改進了一些麵包,以下是一份遲來的闡述。

關於經典的法式麵包,我們似乎已經將「兩極化」的兩款基本款麵包做成了招牌和象徵。每次聽到客人說想念我們的布裡歐修黃油檸檬吐司,有一種來自麵包師的滿足和自豪感。一個是法式長棍麵包,一個是布裡歐修系列。一個原料極致簡單,一個充滿奢華香甜。

法棍,最簡單的四種原材料做出屬於麥田的原香。最簡單的原料說的就是麵粉、水、鹽、酵母。我們常說的麵包風味,其實主要是麵粉的風味,酵母和細菌發酵的產物,還有就是烘焙加熱引發的各種反應。

低制粉率的麵粉香氣主要是:香草味、香料味、金屬味和脂肪味。在這裡,多提到一句,全穀物麵粉則是上述香氣更濃鬱,此外,還有黃瓜味、油炸味、汗水味和蜂蜜味(全燕麥、全麥、全麥黑麥、蕎麥等都屬於此類)。酵母味則大半來自帶果香的酯質和帶蛋味的硫化物,烘焙過程的褐變反應還會生成帶烘烤味的產物,此外還有面種讓整體風味更複雜。

法棍,是你離麵粉基礎風味最近的產品,你嘗出來了極致簡單裡的多重風味交響嗎?


布裡歐修麵團,說他是奢華甜蜜的象徵,是因為裡面加了大量的黃油、雞蛋、糖和牛奶,不加一滴水進行和面,所以口感無比柔軟細膩。但是,對於麵包師來說,更多的糖、油脂,則意味著麵筋網絡更難形成,麵團更柔弱,生長更緩慢。他們的甜蜜滋味,很容易虜獲女孩和小孩的心。因為你們愛吃,所以,我們在這個基礎款配方的麵團上,延伸了多款口味。


布裡歐修檸檬吐司


這幾乎成為了「法棍之歌」的爆款,柔軟的口感和淡淡的檸檬味,一直都是小朋友的最愛。充足的雞蛋、牛奶保證了孩子成長所需的營養,淡淡的檸檬味延伸了口感層次,早餐最佳伴侶。

紅豆餡餐包


布裡歐修麵團加上軟糯香甜的紅豆餡簡直是一天開啟的能量棒。紅豆來自樸門永續農場的有機紅小豆,不僅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有潤腸通便、降三高、健美減肥等作用,同時,如果你看過電影《橙沙之味》或許你更能明白,一份軟糯甜蜜的紅豆餡帶著來自紅豆生長的記憶,是要來告訴你,熱愛生活之中的片刻美好。不如意的人生片刻固然難以避免,但是熱愛生活的態度能讓我們嘗出此刻生活之後的更多味道。

肉桂卷


我們將舊版肉桂卷升級成肉桂醬加酒漬果乾的版本。如果你讀過肉桂的故事,你會發現它的人生寫滿起起落落,如今的他有一種深藏功與名的況味。這種味道上的特別,無論喜歡還是拒絕,都將讓你難忘。改版後的肉桂沒有再像去年那樣濃重的肉桂味了,它變得輕柔而充滿回憶了,夾著朗姆酒漬的果乾,如果配上一壺手衝,這個下午的氣氛就輕輕鬆鬆被改寫了~

鄉村麵包--黑麥核桃



在法棍出現之前,法國的麵包基本都是黑的,就是法式鄉村麵包,嚴格追究起來,法式鄉村麵包才是法國的傳統麵包。法式鄉村麵包是由全麥粉或加入一部分黑麥粉製作而成的麵包,麵包顏色較深,組織多緻密,保存期可長達一周之久,是種能填飽肚子、味道濃鬱的麵包。

由於黑麥蛋白完全沒辦法形成麵筋那樣的彈性網絡,得與小麥麵粉進行混合烘焙。黑麥是粗糧的一種,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還帶來麵包中獨特濃鬱的香味:蘑菇味、馬鈴薯味和青草味。採用傳統的酸麵團發酵法則更添加了麥芽味、香草味、油炸味、奶油味、汗味和醋味等。

「法棍之歌」出品的黑麥核桃麵包,將黑麥含量最大化,無糖無油,味道非常質樸,外部表皮脆裂,內部溼潤有嚼頭,是追求健康口味和健身減脂的不錯選擇。加入美國進口核桃,將平實的口感進行了升華。

義大利夏巴塔


在義大利的麵包房裡,夏巴塔和法棍一樣常見,也是作為一種主食麵包。夏巴塔有拖鞋的意思,形狀相對比較扁平,因為使用經過長時間低溫發酵的「液種」製作而成,所以內部包裹著許多氣泡,口感也有些微酸,外脆內軟,嚼得越久越能感覺到香味,只蘸著橄欖油就非常美味。

夏巴塔像極了義大利人的生存哲學,少即是多,簡單的麵粉、水、鹽、酵母和義大利盛產的橄欖油,便是味道單純的夏巴塔了。就是這樣一種簡單,使得夏巴塔成了最適合和其他食物搭配的麵包。不論是橄欖油、黃油、油醋汁、番茄醬果醬,還是蔬菜肉類一層層堆壘做成口感豐富的三明治,他的簡單和單純,組成了廚室裡最穩固的根基。

夏巴塔和夏巴塔之間存在著每個人口味和審美的巨大不同,要我說,在夏巴塔的世界裡存在一整個宇宙,有著審美趨同的驚喜,也有口感天塹的殊途,吃一個夏巴塔就是再現一整個完美的你。

辮子麵包


辮子麵包作為一種猶太盛典麵包,由來已久。麵包表面柔軟,內部組織細膩並有彈性。「法棍之歌」出品的辮子麵包,有機黃豆漿代替水進行打面,吃起來有綿軟純正,香味十足還有豆子的清香味。適合於早餐或者餐前小點食用。食用前最好進烤爐加熱,味道更佳。當然,有趣的是辮子麵包的傳統吃法是撕著吃!

一直都在想,什麼樣的麵包讓我們能想起母親或者童年。直到在一次次編織辮子麵包中,那一刻的溫柔和甜蜜暈散開來開來,才猛然開悟,是辮子,一下子讓我們想起小時候媽媽或者奶奶給我們編織辮子時候的溫馨。也是這樣一瞬間少女心和童年的無憂無慮瞬間回到眼前。

辮子麵包與母愛、童年的隱秘聯繫,就像是悄悄話,說給「法棍之歌」的愛好者聽,辮子一環扣一環,寓意著相伴隨,和諧、幸福。想起來的時候,買來一個辮子,和母親還有孩子一起撕著分享,是甜蜜,也是親手把心意分享給最愛的人。

貝果系列


說到貝果,最出名的當然是紐約,紐約在熱愛貝果的人眼中就是貝果世界裡的「麥加」。貝果是猶太人的傳統麵包,當初這款麵包進入美國是戰亂中的猶太人為逃避納粹屠殺逃到美國發展而來。貝果外皮閃亮,厚實耐嚼,內部很緊實。貝果與其他麵包烘焙不同在於,為了達到韌性的口感和厚皮,要嚴格控制貝果的發酵,並在入爐前入水煮。

貝果不止是一個口味的麵包,可以說是一個系列。傳統貝果主要是—— plain(原味)、Poppy-seed (罌粟籽)、芝麻和鹹味。後來發展出蒜味、洋蔥、裸麥、肉桂葡萄乾,以及新派人喜歡的藍莓等各種口味。到去年甚至流行Everything Bagel(就是「什麼都往裡放貝果」)。

「法棍之歌」目前出品的貝果,選了全麥系列,打造低糖低油的健康款,並遵循傳統配方中用蘇打和蜂蜜煮貝果,使貝果帶有淡淡的鹼香味和象徵性的紅銅色。貝果似乎是一道口味的延伸題,我們也將探索中更多的貝果滋味。

如果你有試過鹼水貝果三明治的早餐統治魔咒,也許你不太會想要探索其他的口味!

那不勒斯披薩


那不勒斯是披薩的發源地,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宣稱自己的披薩是正宗的那不勒斯傳統。

決定一個披薩水準一定要探究餅底。麵粉質地一定要選擇細膩的義大利00號麵粉,和面、擀麵時完全手工,需要3-5天長時間發酵。最直觀鮮明的特點是外殼薄且脆,內部有彈性。關於餡料上的選擇,也是很講究。聖馬扎諾的櫻桃番茄、莫澤瑞拉奶酪、新鮮羅勒和薩拉米香腸……此外,還有窯火必須在400°以上,時間以60到90秒為最佳。

「法棍之歌」目前以三款披薩為主,第一款:國食披薩--瑪格麗特,披薩上是義大利國旗的顏色—— 紅色代表番茄,白色代表奶酪,綠色代表羅勒葉。第二款,有水手披薩之稱的馬麗亞娜,番茄、大蒜、橄欖葉和牛至葉製成,不含芝士,是一款全素披薩。還有第三款,是肉食者福音的薩拉米腸披薩,加足奶酪,長長的拉絲,和滿餅的薩拉米腸,一口下去,齒頰留香是無限的滿足。

在電影《美食祈禱和戀愛》中,女主角在尋找自我的時候,縱情於義大利的美食吃到好吃的披薩,就說到過一句「我感覺我在和我的披薩談戀愛」。好吃到心顫的食物應該和愛情一樣,是一場身與心的交流,如果下次你吃到好吃的披薩,是不是也會不由得感嘆「我在和我的披薩談戀愛」!



有人說這裡有全拉薩最好吃的麵包。一壺手衝咖啡或一杯清茶,加一盤麥香十足的麵包便構成小院常見的周末搭配和安靜的一天。

工作日來訪的大部分是熟客買麵包和村落居民來閒話,顧客打包著自己所愛的新鮮麵包心滿意足地離開。那句親切的「謝謝,Bye」讓人覺得這不僅僅是來買麵包那麼簡單,更像是看望一個相識已久的老朋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黃昏時候來的情侶,原本是來找老賈聊天,聽說老賈不在,便小聲地和同伴吃著東西聊起了天,臨近走的時候下起了雨,男孩輕輕地女孩說,「我們聽會雨再走吧!」接下來的幾分鐘,細細的雨滴落在高低的花束上卻像音樂一樣悅耳起來。還是這城市平常的雨,和肅靜平常的小院,卻因為特別的你,讓下雨成為小院特別和幸福的瞬間。

是你們,讓拉薩城、麵包、你和我們產生了那麼越來越多的小聯結,這也是小院一直在的動力。帶著小鄉村的質樸,也滲透著法式的小浪漫,小院一直在等你的造訪。

[Ode to Baguette法棍之歌] 

幾種樸素的堅持

1、「為未來而食」

我們主張一種為未來的健康飲食主張和生活方式,存續未來社會健康循環的自然力量,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為我們自己未來的身體健康;二是,思考代系之間的自然發展問題,避免以消耗環境來發展並積極探索一種在地化永續發展的生態;三、注重食育的力量,關注未來消費--從兒童飲食健康及自然課程開始。

2、[ 有機+ ]生活選擇

有機選擇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承諾無任何添加劑和改良劑。目前我們主選的食材有兩種渠道:進口有機食材及西藏本地精選食材。此外,我們相信有機生活的倡導將開啟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帶給人生價值的更多可能性。

 

3、所有出品保證新鮮

[ 法棍之歌 ] 目前每日實時更新食單,目前主推法式麵包類。所有出產麵包根據此前消費進行數量控制並建議消費者進行提前預訂,保證當日無存量。從和面、發酵、烘焙到食用均在哲蚌寺小院,保證百分之百現場烘焙的新鮮供應。對於拉薩同城食客,我們採取快遞運送的方式;對於區外食客,部分城市能次日到達。但是從初心,我們希望你來到小院,因為在剛出爐的麵包上你能看到陽光飛舞。

熱愛藏地陽光的香甜,

也熟悉每一種食物的感知,

把探索自由浪漫為生活使命,

以時間的名義,

和你一起看見未來

--浪漫在發酵。

相關焦點

  • 上海法棍測評 | 居然測出一根「滿分」法棍!我們都驚了……
    *「麵包食鑑」是烘焙地球村的新欄目我們每月客觀測評不同店鋪給大家分享我們認為值得吃的好麵包
  • 法棍怎麼吃才好吃?法棍不單調,越品越有料,一起解鎖法棍輕食力
    法國人對法棍的痴迷程度,約莫就像義大利人對義大利麵那般。而且,法國著名的麵包師克裡斯蒂安曾經說過:「法棍就是經典,經典就不會消失」。法國人對法棍情有獨鍾,他們把法棍奉為麵包之王,是永遠無法被時光磨滅的經典。
  • 蒜香法棍之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愚人之歌,ID:aqjy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如果我老了,如果我住在世界的一角如果我有鄰居,鄰居有個可愛的兒子>如果他們恰巧買回來一根堅硬的法棍麵包如果他們的兒子抱怨麵包比石頭還硌牙我會不好意思地對他們讓我來試試吧,讓我來讓法棍好吃點吧如果他們說,好吧,老人家,我們不介意你用衰老一雙手來為我們做點吃的。
  • 《早餐中國3》回來了,騰訊視頻「一日之食」出發了!
    騰訊視頻紀錄片自製的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中,也將視角投往美食人物的群像中。「一日之食」以「吃好一餐 美好一天」作為Slogan,由《早餐中國》、《開動吧!海鮮》、《向著宵夜的方向》、《沸騰吧火鍋》組成首發內容矩陣。通過有鮮明時間性、場景感的內容,刻畫出不同地域、年齡、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從美食故事到人的故事,最無法忽視的是他們在鏡頭下的情感流露。
  • 以色列之「衣、食、住、行」的美麗煙火氣
    上次用洪荒之力寫了篇《以色列之當代人物賞》後意猶未盡,再來聊聊以色列衣、食、住、行中的趣事。
  • 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首發片單,《早餐中國》領銜播出
    近日,由騰訊視頻自製的全新美食紀錄片IP「一日之食」正式官宣,目前首發片單中包含:《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沸騰吧火鍋》、《開動吧海鮮》四部美食紀錄片。「一日之食」IP通過有鮮明場景感、時間性、煙火氣的內容,刻畫出不同地域、職業、面貌的美食人物肖像,《早餐中國》第三季作為「一日之食」首部美食紀錄片將於10月19日播出。
  • 楊嘉雯的食之無味 「可以吃嗎?」「看看就好.」
    序 今年的畢設主題是 「為幸福而設計」和「味道之腴」,吃本身就是讓人愉快的一件事,於是關於畢設,我便研究了有關「吃」是如何給大腦帶來愉悅的通路過程「食之無味」是探討味覺經驗的多感覺感知過程的信息視覺設計項目,通過研究調查味覺經驗的形成過程,解讀味覺經驗是如何為大腦帶來的愉悅感與滿足感,將「食物味覺之外」的四種基本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圖表藝術設計的形式視覺表現,探索人體「味覺快感」奧秘。
  • 關於「少食多餐」的真相
    在攝入總量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少食多餐的方法,真的可以有效減脂嗎?這就是本文要談的話題。01少食多餐提高代謝?「謠言!」圖:Nature這項實驗想說明的是,人體的基礎代謝會因為進食不規律而小幅度下降,原理是頻繁改變進食時間、頻率會打亂人體原有的生物節律,和餐數並沒有什麼關係。
  • 《紅樓》消夏食單 | 書中自有好吃的!
    大戶人家的飲食精緻到無法想像,單單是消夏的食物,就足足可以列出一份稱得上「滿漢全席」的食單!這麼好的東西,曉書童很想藏起來壓箱底,但大家這麼久以來的關注,太讓人感動啦!曉書童一感動,就整理出了這份「紅樓消夏食單」!謹以此分享給屏幕前愛讀書的吃貨們!
  • 一日一餐飲食法 與製作離固食來食用
    和一日兩餐時一樣,一日一餐一定要克服的難關,就是美食的誘惑。要時刻銘記「美食比刀更可怕 」,以堅毅的意志忍耐二至三周,我們的身體會比一日兩餐時的細胞再生功能更強,也不會覺得缺乏活力。自愈力不斷增強,可以保護身體不受疾病侵襲成為強健的體質。一日一餐飲食法,應遵守的事項如下: ① 早餐、午餐、其他飲料和點心全部都要避免,只吃晚餐。② 一定要有堅強的信念,努力不懈地實行。
  • 《隨園食單》系列之引子
    《隨園食單》是中國古代烹飪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之作它  第一次  全面而系統地   總結了中國烹飪的成就記載了乾隆時期我國南北各地,尤其江、浙、皖等地三百多種官宦人家美食,獲譽甚高。這裡說個小故事,汪曾祺是閣主很喜歡的一個作家,他與袁枚都是江浙人士,但是他卻對袁枚的《隨園食單》不甚感冒。而他的直言仍是讓人訝異,「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他的《食單》好些菜的做法是聽來的,他自己並不會做菜」。
  • 隨園食單(下)
    凍豆腐 將豆腐凍一夜,切方塊,滾去豆味,加雞湯汁、火腿汁、肉汁煨之。上桌時,撤去雞、火腿之類,單留香蕈、冬筍。豆腐煨久則松,面起蜂窩,如凍腐矣。故炒腐宜嫩,煨者宜老。家致華分司用蘑菇煮豆腐,雖夏月亦照凍腐之法,甚佳。切不可加葷湯,致失清味。蝦油豆腐 取陳蝦油代清醬炒豆腐,須兩面熯黃。油鍋要熱,用豬油、蔥、椒。
  • 「少食多餐」,或許不是萬能減肥法|精練學院
    作者/Ruki審核/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本文作者Ruki,牛津大學化學系PhD,健身科普公眾號「健身先健腦 ID:workout_lab」主理人。「少食多餐」可能是健身房內應用最多的減肥方式。
  • 清人食單之「蒸蛋」
    此食譜中只有蛋、水、酒、醬油,所以與前者相比,這樣子的蒸蛋也叫白燉蛋。作者在寫製作潑黃雀時曾說,留下的雀滷汁,頓雞蛋時用,入少許,絕妙。這也同樣是「鮮」的來源。《隨園食單》也曾有「斬碎黃雀蒸之亦佳」之語。
  • 《早餐中國》第三季首播 「一日之食」IP聚焦美食人情故事
    (原標題:《早餐中國》第三季首播 「一日之食」IP聚焦美食人情故事)
  • 隨園食單(上)
    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執柯以伐柯,其則不遠。吾雖不能強天下之口與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則食飲雖微,而吾於忠恕之道,則已盡矣。吾何憾哉?」若夫《說郛》所載飲食之書三十餘種,眉公、笠翁,亦有陳言。曾親試之,皆閼於鼻而蜇於口,大半陋儒附會,吾無取焉。須知單 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 《隨園食單》這麼讀,才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熟悉我們「多聊茶」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是最喜歡開例會的,因為我們的會議永遠是在飯桌上進行的。原因很簡單,多傑老師是一枚「吃貨」,他除了懂茶,還懂吃。最近多傑老師就在喜馬拉雅【大咖讀書會】中,推薦了一本飲食類的書籍《隨園食單》,大家一起聽聽,這枚現代版的「帥吃貨」,是如何解讀這位清代「老吃貨」的飲食之道的吧!
  • 歪果仁做和食,不靠傳統靠「腦洞」
    你眼中的「和食」是什麼樣的?風靡全世界的「和食」,究竟是靠什麼俘獲了廣大吃貨的心?最重要的關鍵詞,當然是「食材」。那麼,如果日本料理中食材的地位這麼高,如果用日本食材,做一些新派料理,它還能不能算作和食,還能不能被奉作美味呢?
  • 《隨園食單》背後的三部美食史
    隋唐時期,中原王朝盛極一時,葡萄酒釀法、熬糖法、胡餅製法及以菠菜為代表的胡食大量傳入,這些新事物令中國朝宴的水準和豐富程度為之一變,也為兩宋時期南食、北食的分野奠定了基礎。宋代《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筆記中的麵食點心種類繁多,若無饆饠(亦寫作「畢羅」,一種包有餡心的面制點心——編者注)、搭納、音部鬥(一種油煎餅——編者注)這些胡食「助力」是不可想像的。
  • 無終食之間違「仁」
    有的醫生愛吃病人豆腐:「你們就是平常不保養啊!所以毛病一直治不好。」但是當病人真懂得怎麼保養了,發現日常的確「不針不灸不用藥」,醫生可能又會緊張:「你們不要聽人家亂講然後自己亂吃啊!趕快來接受正(我)統(家)的治療喔!」不生病了也不行,那現在倒底是要病人怎樣?說到這,我真的很佩服我們的李醫師(姓李的中醫師太多了,我改稱他的網名:「茶香老師」好了。)的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