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沒有秘密,不只竊聽產業鏈,App也在竊取信息

2021-01-09 網易

2020-12-28 18:13:49 來源: 財經無忌

舉報

  文 | 葉抱一

  12月28日,央視曝光了竊聽產業鏈,有不良居心者利用設備竊取公民的信息,只要在被竊聽者身邊放置這樣一個GPS定位器,你的信息就會被販賣竊取。

  這讓人感慨,在當今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早已沒有秘密。

  不光是這些見不得人的黑色產業,還有現在手機上的APP也在手機後臺收集我們的隱私。

  

  比如有時候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些旅遊地或者美食,不一會兒刷APP的時候就會推薦出來。
有時候講到什麼產品或者吃的,隔不多久就會被推薦。

  個人隱私保護需要加強,用戶信息洩露現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2018 年美國Facebook 用戶先後面臨個人敏感信息和私人照片洩露的威脅;萬豪國際集團旗下酒店資料庫遭受黑客侵襲,5 億入主客戶的信息被洩露。

  以隱私政策形式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違法違規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APP 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發現,有 86.8%和 62.3%的 APP 要求使用人開放讀取位置信息權限和訪問聯繫人權限。

  受訪者被要求讀取通話記錄權限的比例也達到了 47.5%。對於市面上大多數 APP 來說,多數權限都並不必要,在隱私政策中也沒有體現出要求該權限的目的,而且用戶在安裝和使用手機 APP 時很少有人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隱私政策合規依舊問題突出。

  面對當前的全球隱私危機,單靠行業自律和監管已經遠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隱患。

  

  技術沒有對錯,關鍵看怎麼用,如果我給我自己的車裝定位器,當然希望能夠監聽,這樣丟失了可以更快地找回來。如果我把定位器裝到別人的車上,那就是犯罪了。商業機密企業要有足夠的保密意識,設備好壞在於使用者,如果用在失常老人兒童定位戶外救護,抓捕犯罪分子。

  首先,移動 APP 的普及性極其高,涉及用戶群體龐大。2019 年第 44 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8.47 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 99.1%。

  手機 APP 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重要工具,據報告統計我國手機即時通信 APP 用戶規模已達 8.21 億,佔手機網民的 96.9%,其他類型的 APP使用人數也基本超過 6 億。

  國家應該儘快加大查處力度,將這類損害消費者的生產和使用者清除乾淨,並將他們繩之以法,嚴懲、嚴判!還人民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隱私等違法行為,保護個人信息,應該從生產源頭開始堵截。

  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數位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不斷增加,諸多數據報告均顯示用戶的隱私保護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財富之源,有人相信資本會面對它而不心動,會在普通民眾不知情時主動向每一個數據來源者提出購買使用權申請並付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任意手機APP可竊聽用戶語音,內置加速傳感器在作怪
    近日,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團隊、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學者團隊發現,智慧型手機app可以在用戶不知情且無需系統授權的情況,利用手機內置加速度傳感器採集手機揚聲器所發出聲音的震動信號,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
  • 315晚會點名多款APP「竊聽」:背後是一條黑色產業鏈,有人靠你的...
    2020 年 315 晚會點名多款APP上演「竊聽風雲」,違規盜取個人隱私信息,讓人不寒而慄!它們是怎麼竊取你的個人隱私的?315 晚會報導,在某些手機APP裡,暗藏著一個竊賊,一個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的一個插件。什麼是插件?
  • 315 曝光 50 多款App「竊聽」:這條黑色產業鏈,有人靠你的隱私年賺...
    一些手機軟體中的SDK插件存在沒有經過用戶許可、用戶不知情的情況,偷偷竊取用戶手機中的隱私信息,包括簡訊、通話記錄、聯繫人等。 這些App包括國美易卡、最強手電、愛轉轉、91極速購在內的50多款,這些App會獲取行動裝置的IMEI號(行動裝置標識號)、電話號碼、聊天記錄、通訊記錄等隱私信息。
  • 手機軟體可以,硬體也可以,竊取信息,「偷聽」你聊天?
    這些可惡的APP,在你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你即使沒有打開運行這些軟體,但是它可以在手機後臺自己運行,並且將你手機中的各種信息偷走,其中包括手機的IMEI號,通訊錄,簡訊,甚至你講話的內容。而這些關乎個人隱私的信息,在手機面前被一覽無遺,手機就像開了掛,擁有了「上帝視角」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它都盡收眼底,這種讓人監視的感覺真的很難受。
  • 你真的被APP竊聽了?工信部做了32萬款APP技術檢測,結果……
    你會不會也常有感覺手機被竊聽的時候?10月22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工信部已完成國內主流應用商店32萬款APP的技術檢測工作,督促1100多家企業進行整改。聊什麼就推薦什麼?
  • 央視曝光竊聽黑色產業鏈:毫無隱私可言 分分鐘被監聽
    近日,央視曝光竊聽黑色產業鏈,生產相關設備的廠家將這些設備被生產者偽裝成充電寶,可以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遠程定位、軌跡查詢、遠程錄音等,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
  • 名偵探柯南:阿笠博士家被竊聽,柯南假裝不知道,是真傻還是裝傻
    向來聰明如柯南,為何在這次會漏掉如此重要的信息呢?而且一貫謹慎的柯南似乎對阿笠博士從不產生懷疑。一、貝爾摩德裝的竊聽器被茱蒂發現,至此灰原哀信息未被洩露,柯南未能察覺貝爾摩德借著新出醫生的身份給灰原哀診病,藉此安裝了竊聽器,可是由于貝爾摩德是FBI成員朱蒂不共戴天的仇人,朱蒂一直都在尋找跟蹤,也順著發現了貝爾摩德的所作所為,後來竊聽器就被朱蒂她們移用了,那麼貝爾摩德由於未竊取到任何關於灰原哀的信息,也沒有辦法進行下一步行動,柯南和灰原哀一如既往的正常生活沒有人打擾他們
  • 外國漢語專家竊聽我軍信息,30天後向上級匯報:他們沒說中國話
    然而當外國漢語專家竊聽了我軍一個月的通訊情況後,卻向上級報告:他們不說中國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信手段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選擇,主要還是通過電話、電報等方式進行長距離通信,而且各國都在絞盡腦汁以加密和破解通信中的信息。那時,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起來監聽亞洲軍隊的通訊,其中也有中國。
  • 竊聽風雲!手機 App 無授權就能監聽電話,成功率高達 90%,罪魁禍首...
    在你完全不知情、沒有進行任何系統授權的情況下,你的通話語音就可以被別有用心的攻擊者通過一種不起眼的手機零部件——加速度傳感器——來進行監聽,其中利用的,就是揚聲器發出的聲音震動信號。更嚇人的是,攻擊者的成功率理論上可以高達 90%。加速度傳感器是如何出賣你的信息的?
  • 竊聽軟體多可怕?讓手機隨時變身竊聽器!
    電影《竊聽風雲》中,吳彥祖通過一個小小的設備便能夠輕鬆竊聽對方的內容,並且監視其一舉一動,而在現實生活中,「竊聽風雲」也同樣存在!有網友發帖稱其遭遇了「偷聽」,其在使用手機淘寶時,發現主頁推薦了曾搜索過的化妝品之外,還推薦了玉米。
  • 外國漢語專家竊聽我軍通訊,30天過後匯報上級:他們不說中國話
    兩次世界大戰,許許多多的國家都捲入了戰爭中,兩處主戰場動蕩不安,各國的人民也飽受著戰爭的催促,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全世界的人民終於迎來了勝利,不過事情卻還沒有結束,各國之間依舊存在著矛盾。各國雖然結束了戰爭,但是各國的間諜活動依舊在進行著。
  • 竊聽黑科技再現!比利時團隊新發現:黑客可通過燈泡振動在 25 米內...
    以前,雷鋒網曾報導過一個以色列團隊的黑科技:不聯網,黑客也能竊取你的數據。(參見雷鋒網此前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竊聽方式,他們通過觀察一般燈泡振動並記錄燈泡光線變化,還原了 25 米遠房間內的聲波(語音,對話及歌曲),即通過燈泡就能聽到你說的每一句話,簡直是防不勝防啊。
  • 燈泡竊聽,照射出物聯網的「深層黑洞」
    旁路攻擊:終於輪到我出場了其實早在燈泡竊聽技術出現之前,也有許多聲波現象可以用作竊聽。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奇奇怪怪的竊聽方式也開始出現。所謂旁路攻擊(Side Channel Attacks,SCA),指的是繞過對加密算法的繁瑣分析,利用密碼晶片等計算硬體中不小心洩露的信息,比如執行時間、功耗、電磁輻射之類的旁路信息(side-chalinel Leakage),經過統計學處理可以幫助破解密碼。
  • 竊聽黑科技再現!新發現:黑客可通過燈泡振動在25米內實時監控你
    以前,雷鋒網曾報導過一個以色列團隊的黑科技:不聯網,黑客也能竊取你的數據。(參見雷鋒網此前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竊聽方式,他們通過觀察一般燈泡振動並記錄燈泡光線變化,還原了 25 米遠房間內的聲波(語音,對話及歌曲),即通過燈泡就能聽到你說的每一句話,簡直是防不勝防啊。
  • 沒有葉子沒有根 菟絲子開花全靠「竊聽」
    努力增加種子數量,隨著寄主開花的節奏開花,與寄主植物間有高頻物質交流……沒有葉子、沒有根的寄生植物菟絲子,卻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對絕大多數植物來說,在季節性日照長短及溫度變化等情況下,葉片是植物感受這些環境因子從而啟動開花程序的重要器官,但沒有葉片,甚至沒有光合作用的菟絲子是怎麼實現開花的呢?近期,吳建強團隊從分子層面解析了菟絲子開花的分子機制。
  • 《竊聽風暴》:沒有變好的「壞人」,只有覺醒的「好人」
    可人們仍心存一線希望——這樣的故事也許在史料中沒有任何記載,但或許在歷史長河中的某個角落,真有一個人曾傾盡全力甚至以身犯險地守護過那些被壓迫、被欺凌的人民。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也許故事是假的,但人性卻是真的。
  • 你的手機竊聽準確率可達90%,這個安全漏洞如何堵?
    近日,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學院院長任奎團隊、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多倫多大學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了一項聚焦智慧型手機竊聽攻擊的研究成果:智慧型手機App可在用戶毫不知情時,利用手機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實現對用戶語音的竊聽,且準確率達到90%。 與麥克風、攝像頭這些公眾相對熟知、可能獲取個人敏感信息的硬體不同,加速度傳感器對很多人來說較為陌生。
  • 大陸企業在臺設「秘密基地」,竊取半導體產業技術?
    11月底,中國臺灣地區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接受《自由時報》專訪,特別提到臺灣科技園區潛伏很多陸資IC設計公司,並稱這是一個獵人頭平臺,指控這些公司是竊取臺灣半導體產業技術的秘密基地。或是你其他沒有像聯發科那麼好的公司,你來這邊境外所得有沒有申報,這些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林錫銘說到。其次,林錫銘認為應該調查陸資IC設計公司負責人,看有沒有把這個公司的營業秘密,或是這些設計的圖轉移到境外某某公司?有些公司是為了挖人而設立的,那麼就要去調查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什麼營收?或是說,你公司僱傭這麼多人為何一直處於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