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大數據時代以及5G時代的到來,將會進一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手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手機的出現讓生活變得如此方便,如此簡單,有了手機只要有信號你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實現通話;出門再也不用帶錢包了,只要手機裡有錢,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用手機支付;買東西再也不用出門逛街了,只需要打開手機購物軟體,就能輕鬆買到你想買到的任何東西。
手機的出現確實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生活節奏,讓生活更便捷,更愜意。不過曾幾何時,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和朋友一起聊天,侃大山,聊到一些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當你下次打開手機購物軟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最近和朋友聊天所提到的很多東西,手機購物軟體都推送給了你。你僅僅是聊聊天,並沒有進行實際搜索,想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背後「發涼」呢?難道有鬼?當然不是,多半是你的手機偷聽了你的談話,出賣了你。
手機APP可以偷聽你說話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曾經懷疑過是不是手機偷聽了自己聊天,但是大多人僅僅是懷疑,也會覺得不可思議,最後都會選擇忽略。不過最近有了比較權威的答案,央視曝光了最新的調查和試驗,有些APP不僅會偷聽,而且偷聽的手法超乎你的想像,讓很多人根本無法防範。這或許就是你經常接到推銷電話的原因,剛剛買了車就有電話推銷車險;剛剛生了寶寶就有電話推銷各種嬰兒用品;剛剛想要買房,就有中介打電話介紹房子等等。
這些可惡的APP,在你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你即使沒有打開運行這些軟體,但是它可以在手機後臺自己運行,並且將你手機中的各種信息偷走,其中包括手機的IMEI號,通訊錄,簡訊,甚至你講話的內容。而這些關乎個人隱私的信息,在手機面前被一覽無遺,手機就像開了掛,擁有了「上帝視角」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它都盡收眼底,這種讓人監視的感覺真的很難受。
前幾天,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在這些被提及的15個APP當中,其中有13個APP都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而且收集了信息之後,他們並不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而是為了將這些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所以手機裡的其他APP才會精準知道你的需求,並將你需要的商品推送給你,美名其曰為了更加方便你的生活,其實早已越界侵犯了手機用戶的個人權益。
對於這些流氓軟體,你最好不要在瀏覽器中下載那些來歷不明的軟體,可以儘量選擇官方渠道下載。對於那些運行的時候,根本就用不到電話,相機,麥克風等權限的APP要更加警惕,可以不給它權限,如果這樣無法安裝那麼最好就不要安裝這類軟體,以免信息被盜。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手機中安裝一些安全軟體,要學會使用這些軟體來保護自己的隱私,這類軟體可以檢測出自動運行的APP,看到最好儘快將其刪除,可以有效保護自己的隱私。
手機硬體偷聽你說話
要說手機APP運行會偷聽你說話,竊取你的信息,可以通過不安裝這些軟體,或不給予相關權限等方法來解決,那麼手機中的硬體設施如果同樣可以竊聽你的談話,竊取你的個人信息,那麼杜絕起來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了。央視在調查中也發現了一種無需任何權限就可以竊聽你信息的方法,那就是通過手機中的「加速度傳感器」,來獲取你的個人信息或者聊天內容。
這個「加速傳感器」主要的作用就是為我們平時走路統計步數,測算出行進速度,今年2月份的時候,浙江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就發出了這樣一則消息。簡單來說,這個加速傳感器通常情況下都是緊挨著手機麥克風的,人在說話的時候會引起麥克風震動,從而將聲音採集並傳輸出去。而這個加速傳感器會在麥克風震動的同時,將這些振動信號加以捕捉,然後再將其進行解析最終還原出聲音。
研究中採取多次測試,最終識別率平均都超過了90%,即使是人和手機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它的識別準確率也達到了驚人的80%左右。只要你使用手機,你的談話就可能被偷聽,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通過加速傳感器竊取個人信息的案例,但是並不代表通過它竊取信息的行為不存在。個人隱私的保護,不僅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而且還需要各大手機廠商為手機硬體提供更高的安全係數。對於手機「偷聽」你說話,竊取個人信息,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