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町の女王不是夜兔族能吃能打汙言穢語的神樂
(銀桑你到底教了神樂什麼啊喂!)
請問哪位男男女女看了這個要素過多的gif不大喊一聲:老婆?!
護士服,貓眼眼線,從白衣天使變成紅色性感睡衣魔女,撕開衣服一瞬間的鎖骨和噴湧而出的這剛剛好又不下流的乳量,轉身之後的蝴蝶骨,又騷又欲。sos,馬吉馬吉,紅豆紅豆,這真的是我能夠免費欣賞到的歌舞伎町の女王的美麗嗎?
話說回來,歌舞伎町の女王還真就是椎名林檎,她在1998年推出過一張單曲專輯,名字就叫《歌舞伎町の女王》(包括一首同名單+一首翻唱+一首live),那簡直是通過音樂本身把「歌舞伎町」以及「女王」這兩個元素拉滿了。
怎麼拉滿的?
首先選擇了鬧鬧騰騰的另類朋克+Dark Cabaret風格鋪底,前者表現歌舞伎町的喧鬧,後者本身暗黑卡巴萊本身就是一種充滿著滑稽又暗黑的music hall式音樂風格,墮落、死亡和一切非主流文化相關,這兩個元素結合在一起簡直不要太歌舞伎町,一方面把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和五光十色表現出來,一方面又把表現了背後的暗黑和骯髒,風格選擇之精準都令人嘆服。
在這兩個音樂元素/風格的基礎之上,我們能夠聽到曲子中各聲部的音色也都在努力還原歌舞伎町的「場景」。比如歌曲中的兩層吉他聲音,一層過載+delay洋溢著一點色情一點女性牛郎的溫柔洋溢著表面上的快活,一層失真極重的吉他表現的極其暴力,仿佛把彈奏同樣旋律線的吉他撕裂一般,聲音效果也更頹廢更不受整個旋律「主體」的約束,巧妙的代表著兩個對立的元素又融合地相當完美,一起構建歌舞伎町那種有些奇怪且hentai的「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文化。
再比如,節奏線的選擇,鼓的主體兩層「變奏」,一層就是intro裡非常朋克的動次打次2/2來點燃聽眾的情緒,推到所營造的「場景」當中,進入主歌又變成空間更多時值更長的4/4更適合人聲的輸出,而且其他打擊樂聲部,比如clap音色也都大多鋪墊在弱拍上,來創造出一種搖擺又滑稽的快活感,大家也應該都知道反拍這樣逆著正常表達的節拍是非常容易帶有嘲諷意味的,這首歌也不例外,嘲諷和無奈拉滿。
漂亮的還有編曲。
我們能夠聽到中間一段break裡有reverse這樣的製作方式,把正向的旋律倒放,聲音效果逆向而行抽離又迷幻,這一下子和主流文化不一樣的地下感就又簡簡單單地構建出來了。隨後就是一大段口哨聲代替主人聲來吹奏動機旋律,並沒有悠閒和簡單的快樂,在這樣喧鬧的背景音樂裡,這樣的愉悅後面扛著很多難以啟齒的過往。
隨後歌裡也唱:「當我需要同情和安慰的時候,反而會失去一切」,完全逆著來,也完全暗黑。
說到內容,整個故事就完全暗黑啊,歌舞伎町過去的女王有了孩子,帶著涉世未深的女兒每天逛五光十色的「歡樂街」,讓女兒早早地迷戀上了這裡的表面上的快樂,隨後和每周五都來光顧的男人私奔跑了,拋下了年邁的母親和十五歲正需要父母的女兒。女兒也成為了歌舞伎町裡的一員,每當想要和客人訴說痛苦的過往和苦悶想要得到同情卻反被嘲笑,畢竟這裡是找樂子的天堂,而不是痛苦的地獄。於是她幡然醒悟,出售了自己換來了「女王」的名號,那裡才是她永遠的家。
人 間 失 格
這麼難受的內容藉由歡快鬧騰的朋克音樂表達,真就樂景襯了哀情。
本張單曲集還收錄了這首歌的live版本,簡直太太太巧妙了。設計了椎名林檎的兩首《丸の內サディスティック》和《歌舞伎町の女王》連在一起唱,前者只錄入結尾,後者只錄入歌曲前半段,然後錄音從居中的位置逐漸變到左聲道然後淡出,就如同一個看客走到街頭藝人跟前駐足看了一會兒演出,又離開了的場景。很奇妙,如果說歌舞伎町の女王這首正式版的歌曲是給人浸入式體驗,這首live就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體驗,嘲諷感也悄無聲息地拉滿了,歌手所演唱的,都是別人的生活,別人的糾結,別人的痛苦,別人的掙扎,路人也無法感同身受。
所以我覺得就從這一點上,椎名林檎絕對不只是在唱這麼一個具象的悲劇,她的想法很大也很有趣很值得玩味。
她上一張單曲集《幸福論》少女感滿滿也講的是幸福,這一張單曲集從天才少女變到歌舞伎町的女王,從原先少女的風格變到這張有點癲狂的聲音效果,這一個轉變是不是很像這首歌裡的:
今夜からは此の町で,娘のあたしが女王
從今夜開始就在這裡,女兒的我將成為女王
從今天開始少女的我將成為女王,那麼投射到第一張單曲到這第二張的轉變,剛好那年女王18歲成年,「歌」「舞」伎町又暗指了什麼,我覺得也是不言自明了。
椎名林檎人家18歲就已經這麼牛逼這麼大膽,而且這張單曲專輯放到現在聽也一點也不過時,我只能說,女王,永遠滴神啦!
公眾號現在可以轉評贊三連啦!
留下你的三連再走呀~
我們現在有了官方微博:@常回音Talk看看
官方粉絲群:後臺回復【進群】
更多硬核樂評只在:
音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