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心積慮,二戰後日本為重獲航母使了哪些手段?一步步突破限制

2020-12-23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自1869年明治建軍起已有77年歷史的舊日本帝國海軍宣告正式終結,而曾建造出海軍史上第一艘真正航母"鳳翔"號的日本海上力量也由此告別了自己的第一個航母時代。

不過,儘管那支曾位居世界三甲的舊日本海軍已不復存在,但根植於日本人骨子裡的那種海洋意識讓日本幾乎是從聯合艦隊覆滅的那一天就開始計劃重建海軍。1948年5月,日本設立海上保安廳,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海上保安廳在1個月後即藉機增員8千人。到了1952年,海上保安廳又搖身一變成為了海上警備隊,而也就是在這一年,曾參與警備隊籌建工作的原日本海軍少將山本善雄和原日本海軍軍務局長保科善四郎海軍中將就聯手炮製了一部名為《新日本海軍再建案》的研究報告,並試圖以此作為戰後日本海軍的重建藍圖,而在這個所謂的《新日本海軍再建案》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4艘護航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當時計劃引進的是護航航空母艦4艘共24000噸,即平均一艘6000噸,這也可以看作是日本海自在戰後重新擁有航母的第一次嘗試,但很快就胎死腹中。

麥克阿瑟治下的日本,在戰後迅速恢復,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韓戰爆發後美國放棄拆毀日本工業基礎的方案。按照原先的計劃,日本的重工業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造船業被列入不允許進行發展的行業。隨著冷戰的深入和駐日美國海軍維護和補給的需要,日本逐漸重獲先進造船技術和修理先進武器系統的經驗,這是日本在以後逐步追求海上力量的工業基礎。而戰後日本的第二次航母計劃則啟動於7年之後的1959年。1958年,美國開始逐步削弱自己在日本的軍事存在,而日本亦在同年啟動了歷時3年,簡稱為"一次防"的第一次防衛力整備計劃,以填補美軍撤離後的防務真空。

作為"一次防"中的一個隱秘部分,從1959年起,日本海上幕僚部中的部分人員開始秘密進行航空母艦的相關研究,並初步形成了2萬噸級的CVHA和1萬噸級CVHB兩套設計方案,反覆對比後,CVHB方案中選。1959年8月,由技術研究所完成了該方案的草案配備圖,並正式將其提交給日本防衛廳,請求將其列入從1962年度至1966年度的第二次防衛力整備計劃,但和7年前的首度出擊一樣,該計劃提出後不久就石沉大海。而日本人的航母夢想則由此又推遲了1O餘年。

直到1970年,時任日本防衛廳長官的中曾根康弘提出了"航路帶"的設想,而防衛廳隨即在第四次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期間提出了建造2艘排水量8700噸、可搭載6架直升機的直升機型航母的構想。但由於70年代爆發的全球石油危機和來自政界、民間的反對聲浪,使得日本海自被迫放棄了費效比不高直升機航母計劃。必須提及的是,在日本人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航母計劃之間,即1967至1971年度之間的"三次防"計劃時,海自成功地將2艘直升機驅逐艦(DDH)正式納入了造艦規劃的,這就是戰後日本的第一型具備搭載有人駕駛直升機能力的作戰艦艇"榛名"級。

此後,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防衛廳曾從提高國土防空能力的角度出發,以攔截"對象勢力假想敵的委婉說法"的陸基轟炸機為目的,提出了建造一艘"作為核心的可以搭載垂直起降截擊機和反潛直升機等等的大型護衛艦"的設計方案,即DDV案。但在強烈的反對聲浪下最終還是以新型的"宙斯盾"驅逐艦取而代之。順帶說一句,在20世紀70年代天折的直升機航母計劃和80年代的DDV之間,海自還建造了兩艘改進自"榛名"級的直升機驅逐艦——"白根"級。

而日本人的第五次擁有航母的努力則要等到新千年到來之際的2000年,在這年,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批准了日本防衛廳提交的2001至2005年度《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在這份歷時5年的"新中期防衛計劃"的海軍部分裡,赫然出現了一款名為"13500噸型直升機搭載衛艦(DDH)的新型直升機航母。和此前的三次折戟沉沙不同,這一次,日本海自終於完成了自己擁有航空母艦的夢想,這便是2009年3月18日正式成軍服役的"日向"號直升機航母,即大家耳熟能詳的16DDH。

總而言之,在這半個多世紀的時光裡,日本人的航母之路可謂是步履維艱,命運多舛。無論是從造船工業的能力而言還是從國家經濟實力的角度出發,日本在建造航空母艦上都基本不存在無法克服的障礙。

相關焦點

  • 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大人時代變了,現代航母和二戰航母可不一樣
    距離2021年還有12天,在瀏覽視頻時翻看一些視頻下方的評論,但即便到2020年的今天,仍然有不少人認為日本可輕易建造航母,其原因就是認為二戰時期就有大量建造航母的經驗,甚至說二戰時期日本建造的信濃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高達6.8萬多噸,比現在中國國產「山東號」航母的噸位還要大。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二戰前日本海軍從哪些國家引進的技術,為何崛起那麼迅速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中的三大海軍強國之一。在二戰中,日本海軍表現得非常強勢,曾在太平洋上興風作浪,一度打得美國海軍都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甚至被很多軍事迷們吹捧為當時的世界第一海軍。
  • 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製造了大量的航母,為什麼現在造一艘都費勁
    二戰時期的珍珠港戰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在此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日本與美國工業能力和海軍的強盛,無法想像一個島國居然去挑戰一個龐大的國家,雖然最後輸了,還差點滅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日本的確站在了頂級強國之列。
  • 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日本的老師造的
    【話說軍世】說到潛水航母,日本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伊-400型潛艇是繞不開的,這種續航力可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的常規潛艇,擁有放飛3架飛機的能力,被稱為稱「水下航母」,也就潛水航母,不過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由日本的老師英國建造的。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6座兩聯裝的356毫米巨炮,以前中後的布置方式均勻分布在艦橋上。在主炮口徑和數量上與同期美國建造的賓夕法尼亞級、新墨西哥級和田納西級戰列艦一致。副炮為16門分布在艦身兩側的140毫米的四一式單裝火炮,數量和威力都是足夠的。因為伊勢級竣工時處於一戰之後,二戰之前,所以沒有大改裝之前的伊勢級戰列艦並沒有搭載高射炮,高射機槍等防空武器。
  • 二戰時期:美海軍150餘艘航母中,絕大多數是護航航母
    二戰時期,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啟以後,陸海空三軍武器裝備可謂源源不斷地輸出,僅滿載排水量3000噸即戰時最強大的弗萊徹驅逐艦在二年時間內,就建造並服役了175艘,可見美國國力的強盛。美軍研製的武器裝備,不僅大量援助英法蘇中等反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最主要的軍隊,同時也大量裝備參與太平洋和歐洲戰場的美國軍隊,毫無疑問,美國輸出的龐大武器裝備,成了盟軍戰勝法西斯軍隊的強有力手段。
  • 二戰日本戰列艦堪比航母,放到現在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包括韓國
    雖然二戰離我們已經很遠,但是當時參展的一些武器至今仍沒有多少國家能夠造出,例如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建造於1937年,排水量可達7萬噸,超過了許多國家的航母,技術難度非常高,工藝十分複雜。二戰結束後它的戰略地位逐漸被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所取代。第一艘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英國海軍對所有艦船進行了分類,根據大小、火炮數、排水量、船員等分成了四類,這四類都可以稱之為戰列艦。此後,隨著工業的進步,艦船上增加了大口徑火炮,具備了遠程射擊能力,更換了裝甲和船體,獲得了更好的防護效果。
  • 美軍新航母用普通黑人水兵名字命名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海軍近日做出了一項堪稱突破的舉動,用非裔美國水兵的名字為最新一艘福特級航母命名,而按照美軍傳統,目前大多數航母都是以前總統名字命名。多裡斯·米勒是一名二戰退伍軍人,曾在1941年夏威夷海軍基地遭襲時參與珍珠港保衛戰,也是第一位被授予美海軍第二高榮譽——海軍十字勳章的非裔美國人。報導稱,美國海軍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託馬斯·莫德利20日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舉行的紀念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的儀式上,宣布了以「多裡斯·米勒」的名字命名新航母的消息。
  • 日本拍板打造航母!搭載F-35B戰鬥機,同時上馬多個龐大軍工項目
    23日,日本政府終於拍板,升級「出雲」號直升機航母為真正的航母!這一巨型戰艦,將可以攜帶美國精銳F-35B隱身戰鬥機,成為日本恢復強大軍事力量的尖兵!日本政府周五批准了一項創紀錄的2020財年國防預算草案,總額為5.31萬億日元(485億美元),旨在加強國家在海上、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間的綜合防禦能力。
  • 二戰中的搞笑事:一群日本飛機差點停到美軍航母上
    日本被擊沉1艘輕型航母祥鳳號、1艘驅逐艦、77架飛機,另一艘重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傷。 從海戰的結果看到,日軍取得了戰術勝利。但是,戰後,美軍挫敗了日本南下控制珊瑚海和澳大利亞海上通道的戰略計劃,打破了日本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遏制住了日軍的進攻勢頭,取得了戰略勝利。
  • 航母比我國還多!二戰負責負責搞笑的它,成了歐洲海軍「扛把子」
    提起歐洲海軍,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英國,要麼就是法國,很少有人會想到是那個二戰中最搞笑的義大利。二戰義大利士兵二戰中義大利表現的有多搞笑呢?有一本名叫《二戰義大利爆笑史》的書,你想想,都被編成書了,得是幹了多少奇葩事。
  • 美軍最新福特級航母以非裔人士命名 致敬二戰英雄
    原標題:美軍最新福特級航母以非裔人士命名致敬「珍珠港英雄」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網站1月19日報導稱,美國海軍以二戰美軍標誌性人物、非裔海軍英雄多裡斯·米勒的名字,為最新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4號艦)命名。
  • 美國新航母以二戰黑人水手命名 航母命名無準則孰是孰非
    美國海軍計劃建造、預計2030年服役的第四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正式命名為「多裡斯米勒號」,以表揚這位在二戰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中,奮不顧身救人和抗敵的海軍黑人水手。雖然已非首次有海軍艦艇以他命名,但就是第一艘以非裔美國人為名的航母。
  • 二戰日軍鬧出大笑話:錯將美軍航母當自己家,執意降落險全軍覆沒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可以稱得上是「豬隊友」,但是作為德國強有力盟友的日本,卻也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甚至還出現過烏龍事件 當時二戰已經進入到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由於過於自信,轟炸珍珠港將美國徹底拖入了戰爭的行列。
  • 二戰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為何如今舉全國之力才能造一艘航母?
    如果熟悉二戰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二戰中航母並不少見,很多國家都造了幾十艘航母,甚至造了上百艘航母。所以二戰時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看上去航母好像很好造的樣子,那麼為何到了今天,舉全國之力才能造出一艘航母?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二戰時期的日本長門號(ながと)戰列艦,既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最終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 想像中決戰太平洋的「一號艦」 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擺脫英國影響,自行設計的戰列艦。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第九名「機槍雙廢」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在裝備大正十一式機槍之前日本從未設計過一款機槍,因此在設計自己的第一款機槍時極為慎重。
  • 二戰的航母甲板為什麼都是木頭的,不怕被燒壞嗎或者受潮發黴?
    在我們的印象中,二戰時期的軍艦都是鋼鐵俠,不會想到,二戰中大顯神威的航空母艦,甲板竟然是木質的,他們不怕打仗時被燒壞,或者受潮發黴嗎?這個木頭可不是普通的木頭,而是柚木。柚木是現在公認的最好的船隻用木,在生活中,如果去家具城逛逛,那些最高檔的木地板,全都是柚木的。
  • 二戰往事: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我們知道二戰對全世界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二戰的持續時間比較長,而且波及範圍廣,更更加讓人懷疑人生的就是二戰中使用的武器都是特別厲害的,先拋開國家之間的損害,就對大自然來說傷害都特別大了。所以說二戰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比較有陰影的,而對於日本當時為什麼會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才引發的被美國投射兩顆原子彈事件呢?其實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日本當年最佳的選擇。我們知道日本是個小國,而且在科技以及資源方面等都要依靠美國,所以美國當然不會這麼便宜日本的。這就引發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