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從6月起就火熱,對黃油蟹的一縷情思早早就被勾起來,失去了矜持。打電話到港島、九龍、鯉魚門、西貢的食肆,卻都說黃油蟹還沒有到貨。陰曆5月末對於黃油蟹還是太早。黃油蟹的生物種其實是人們熟悉的青蟹,雌性有膏的就叫膏蟹。幼年雌蟹首次排卵後就是奄仔蟹(見《情迷奄仔蟹【香港】》)。她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脫殼幾次,在裡面軟殼長成、外面硬殼還沒脫下的時候,就是重皮蟹。最後長成膏蟹。初夏雌蟹青蟹到
鹹淡水域交界地區排卵。深圳、香港海域的福永、沙井、流浮山、白石洲是最好的地點。極少數的奄仔蟹,在成長過程中會肥過了頭,膏油積聚過多,無法完成重殼、脫殼的過程,少了一輪發育過程,就無法進化為膏蟹,這就變成了「黃油蟹」。初夏排卵過多的雌蟹異常飽滿。蟹腳關節金黃,掩位鼓脹。在烈日的暴曬下,膏會慢慢融化。用手按掩位,若是按下去帶硬,則是膏尚未化盡。如果覺得有些軟,那是膏都化油了。把黃油蟹拿到日光下看,以手掌略擋在蟹面上遮一遮光,就可以看到蟹殼兩邊通透,越通透,化油越好,油越多。
7月裡又回香港,專為看香港書展,就近約了友人在大都淮揚菜午餐吹水。卻見桌上有黃油蟹小廣告,當時決定過幾日晚餐來吃。不想那日晚餐坐下興衝衝點單時,竟被告知黃油蟹已經售完。雖然吃了也算飽滿的奄仔蟹,不甘的我們又訂下兩日後午餐,一人一隻9兩重的黃油蟹!
大都淮揚菜的菜式蠻不錯,紅燒獅子頭做得鮮嫩,裡面還埋著個小鮑魚。紅燒的湯汁拌飯絕佳。還伴有白菜,可以是孤獨的美食家的最愛。文思豆腐和菊花豆腐都顯刀工。招牌菜裡居然有烤鴨,不過想想烤鴨其實是從南京傳去北京,也不覺得奇怪。片下的鴨皮,伴一片鴨肉,蓋在鵝肝醬上,底下是一片饅頭片。如果嘴大,一起放入口中,吃起來脆脆軟軟,口腔裡各種滋味打成一團,好不爽利。
好的食材做法就簡單。只是油鹽焗。然後一切兩半。蟹殼粉紅,亮閃閃的誘人。不過焗蟹之前,需要先把蟹戳麻木了。否則蟹會在烹調過程中爬,容易斷腳,讓黃油外漏。把蟹弄麻木的本事倒是廚師焗蟹最重要的手藝了。
把兩半蟹分開,可以用看到蟹油瀰漫了整個蟹身,黃澄澄的絕對貴氣。先聞一下,馥鬱的油香撲面而來。拿起半隻,剝去蟹腮,輕輕咬開蟹殼,蟹油蟹肉流淌入口腔。蟹油甘香嫩滑,蟹肉飽滿鮮嫩。可以慢慢吃慢慢聊。配黃油蟹,自然要有好酒,特地帶了珍藏的雙雞莊Domaine Leflaive的Batard Montrachet頭等苑2007年。從冰箱裡拿出,以保溫袋帶來,未入冰桶,先倒上一杯,溫度似乎正好,經典的烘烤的白芝麻香,伴著奶油香、果香,嫋嫋而來,優雅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