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蟹的人肯定不會錯過黃油蟹
然而,黃油蟹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
也不是你有錢就可以吃到的
據說在一百隻膏蟹當中
只有不到1%的機會誕生一隻黃油蟹
可見,它是多麼的可遇不可求
一百隻蟹有不到1%的機會才有一隻黃油蟹的誕生
如此矜貴的黃油蟹
只在每年農曆6月至8月上市
若錯過了這個時節,
就要再等一年咯~
黃油蟹,被稱為蟹食中的貴族,世界各地都有出產。而最早把黃油蟹當成餐桌美食的,就是廣東人和香港人。
普遍認為,廣東出產的黃油蟹,品質是全國之冠。在廣東,有兩個產地的黃油蟹被公認最好:一個是臺山,另一個是深圳。
廣東的黃油蟹,品質是全國之冠
2004年之前,黃油蟹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2005年,嘴刁的香港食家在深圳將它發掘出來,黃油蟹的美味一公開,它的價格也由10多塊錢一紮飆升至成百上千元500克。
每年農曆6月到8月,黃油蟹才會現身。在過百隻膏蟹裡面,不到1%的蟹有機會蛻變成黃油蟹。很多人都對黃油蟹是有誤解的,以為它是病蟹。但真相只有一個:他們太肥了~~全身長滿了黃油,美味沒法擋~~
黃油蟹,其實是蟹類在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發育階段。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蟹都經過這個階段,一般只有青蟹才會有;也並非所有的青蟹,都需要經過「黃油蟹」的發育階段。那麼,黃油蟹到底是什麼蟹?
可以這樣解釋:大部分的奄仔蟹(青蟹)脫殼會長肥,然後向膏蟹(青蟹)進化。但有極少數的蟹,會因為肥過了頭,膏油積聚過多,或因其他因素,無法完成重殼、脫殼的過程,等於少了一輪的發育過程,無法進化為膏蟹階段的青蟹。
黃油蟹原身不過是青蟹,它是稍稍變異了的品種
這種肥到變不了膏蟹的青母蟹,在農曆6~8月的產卵季節,會爬上海灘,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它體內的蟹膏就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質,然後滲透至體內各個部分,整隻蟹便充滿黃油,蟹身呈現橙黃色,甚至在蟹殼上都會有點點「油珠」,故稱為黃油蟹。
想要吃到一隻真正極品的黃油蟹,首先挑產地,不同水域的黃油蟹品質也大不一樣。香港人最早發現黃油蟹的地方,就是在廣東的深圳。
臺山的黃油蟹品質也是上乘的,當地人或會稱其為「油奄蟹」或「奄仔蟹」。它的體型相對深圳產的要小一點,一般在150~200克左右。
臺山的黃油蟹品質上乘。
1) 選一隻美貌黃油蟹,首先看出身。以廣東為例,深圳和臺山兩地海域所產的最佳,其他地方的黃油蟹油香比之會略遜。
2) 然後就是驗明正身了。飽滿流油的黃油蟹,蟹腳關節金黃,掩位鼓脹,用手按掩位,會覺得有些軟,因為膏都化油了。若是按下去帶硬,則是膏尚未化盡。
黃油蟹的各個關節裡都充滿了膏脂
這裡也有很多膏脂哦~
3) 最後是看蟹面,把黃油蟹拿到日光下看,以手掌略擋在蟹面上遮一遮光,就可以看到蟹殼兩邊是否通透,越通透,化油越好,油越多。
黃油蟹有等級之分,分為頭手,二手和膏油、水油4種。
1)頭手,指的則是頂級黃油蟹,蟹油已滲透蟹的關節部位,每一隻蟹腳,分布平均,呈飽滿,橙黃色透明狀。順手摺斷蟹腳,便可見到黃油滴出。這種黃油蟹比較少,不到市面上的1%。
原件剪開,澄黃的膏油,要滿得流出來了~
2)二手蟹,指的是被頭手挑剩下的黃油蟹,油色帶紅,關節未必有油,油香和肉香都不及頭手,較多見。
3)膏油蟹,油未完全散開,油中帶有小小紅色硬膏,可以保存3到4日。
4)水油蟹,完全就是水汪汪的油,肉削油少。
據有經驗的廚師介紹,一般蟹類或蒸或炒,過程比較簡單。但黃油蟹的處理卻馬虎不得,絕不可出現斷螯折爪,不然傷口處會「瀉油」,與普通蟹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黃油蟹不比其他蟹,不可拆件烹飪,一定要原只
正確的方法是:採用「冰水冬眠法」,在上鍋蒸之前先用近乎0℃的冰水讓黃油蟹處於冬眠狀態,再用牙刷將蟹肚與蟹奄刷洗乾淨,然後再直接蒸20分鐘。蒸到恰到好處的黃油蟹膏脂肥美到流油,用嘴啜一啜,滿嘴都是清甜香濃的蟹膏,連蟹肉都是金黃色的。
特別提醒的是,黃油蟹在離水後,保鮮溫度是不能低於20℃的,而且活不過兩天。所以,最好一買回來就立即食用。
蟹先掰去蟹臍,掀開蟹鬥,剪去蟹腮、蟹胃和蟹嘴…...跟著動圖學,即可完美拆分黃油蟹。
想要吃到一隻真正極品黃油蟹
就必須來臺山走一趟了
約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