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刊精選】作為業內頂級的第三方評測機構,DXOMARK在國內熱度頗高。尤其是每當其排行榜前幾名更新的時候,都會引起輿論一陣熱議,前不久的OPPO和小米「以一分的微弱優勢超越華為mate30 Pro 5G並列第一」,以及最近的「華為P40 Pro以4分的明顯優勢輕鬆奪冠,」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幾!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排行榜,我們就會很容易地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DXOMARK手機camera(相機)排行榜關注度遠超音頻(Audio)排行榜和自拍(Selfie)排行榜!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表示。那就是,與其他領域的測評相比,DXO相機排行榜所測量項目的表現優劣與日常生活中手機使用體驗的好壞關係更加密切!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繞口?
確實,人們有時候為了更簡單地解釋一些現象,不得不用上一些修飾和限定的詞語,讓句子表達的意思更精確!但也增加了人們對單個句子意思的理解困難!
因此,我還是有必要詳細地闡釋一下!此外,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我希望可以通過此文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為什麼相機測評表現優劣與日常生活中手機體驗的好壞關係更加密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DXO測評到底測了些什麼項目,以及他們是怎麼測試的,怎麼打分數的。
從DXO已有的關於華為P40 Pro的測評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自拍測評測的對象是前置攝像頭。DXOMARK所測試的攝像頭固件消費者此前尚未能取得,測試時已關閉華為P40 Pro的美顏設置。
在測試過程中,DXOMARK工程師使用前置攝像頭的默認設置,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和室內、戶外自然場景中拍攝超過1500張測試照片和超過2小時的視頻,之後評鑑拍攝結果,實現智慧型手機前置攝像頭評測的評分和分析。為了保證測試其結果的可重複性和一致性(也就是之前文章中我們提到的測試信度與效度),他們會對相同的測試場景拍攝一系列圖像,而非僅是單張圖像而已。
原則上,DxOMark的前置攝像頭測試與DxOMark Mobile智慧型手機主攝像頭測試基準(也就是後置主攝的標準)非常相似。但同時他們也會根據前置攝像頭的使用方式做了一些重要的修改。自拍照中必須至少顯示一個被攝人——即攝影師本人,因此前置攝像頭應該在相對較短的拍攝距離和各種照明條件下針對人像進行優化。
在自拍照測試中,被攝體距離非常重要。
為了涵蓋這些最典型的前置攝像頭用例,工程師們在三個不同的被攝體距離下進行DxOMark 自拍測試。
一些用戶喜歡對著臉部拍攝特寫人像,在這種圖像中,注意力傾向於集中在被攝體上,而背景的顯像幾乎是無關緊要的;
另一個典型的使用案例是在手臂可及的距離內拍攝的自拍人像,在這種類型的自拍照中,被攝體是最突出的元素,但背景也可能包含一些重要元素,例如城市景觀或自然景觀中的景物。
此外,許多用戶也喜歡將智慧型手機安裝在自拍杆上,以便攝入儘可能多的背景,在得到的圖像中,背景是構圖的重要元素,因此應該與前景被攝體一樣享有良好的曝光和清晰度。
為了涵蓋這些最典型的前置攝像頭用例,負責測試的工程師會在三個不同的被攝體距離下進行DxOMark 自拍測試:
30釐米的特寫人像55釐米的人像120釐米的人像與景觀(用自拍杆拍攝)
對於大多數前置攝像頭而言,要在這三個被攝體距離上都拍出良好的圖像質量可說是一項真正的挑戰,因為對焦、曝光和其他攝像頭參數必須取得非常好的平衡方能在如此多樣的拍攝情況中拍出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自拍攝影中可能發生變化的不僅是攝像頭和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而已,被攝體的數量和其本身的膚色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攝影棚和戶外創建和進行評估的測試場景不僅包括個別的被攝體,還包括一群人。
拍攝集體自拍照可以讓工程師評估攝像頭的對焦、白平衡和曝光系統如何處理多個不同膚色的被攝體位於不同焦平面的場景。
此外,一如DxOMark 後置主攝像頭測試基準,工程師們還會在相當於昏暗的燭光到晴天的極高光等不同的光線水平下執行所有的測試。光照條件定義如下:
戶外(高光、1000 – 10000勒克斯)室內(典型的室內光照條件,100 – 300勒克斯)低光(酒吧或夜間音樂會場地的典型光照條件,1 – 20勒克斯)由於照片好壞本身其實是一個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來決定的,因此在自拍照評分方面,DxoMark 自拍評分採用專門的測試設備進行大量的客觀測量,並由該設備的測量結果直接計算得分。
此外,為了儘快能地讓最終分數貼合人的實際感知,DXO還使用一套複雜的度量標準來進行感知測試,並由一群圖像專家對需要人為判斷的圖像質量的各個方面進行比較,然後使用一套複雜的公式和加權系統將這些客觀和感知測量值濃縮成每個測試項目的分數。
為了得到最終的排名,其還會再使用一套與合成分數相關的複雜的公式和加權系統測試項目的分數來計算照片和視頻分數以及自拍照的總分。
聽起來很複雜?事實上確實很複雜,也很嚴謹,這就是為什麼DXO很權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單個項目的單個維度測評時,顯然其結果是非常可靠有效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分數的合成,關於權重的爭議就很容易產生了。
以對焦的得分為例。在DXO的評分中,工程師們把最多的權重放在距離較近的30和55釐米拍攝距離上,因為它們在現實生活中被使用的次數最頻繁。
但是,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顯然,有相當一部分不是這樣操作的,那麼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會發現,明明自己覺得對焦效果好的手機,DXO卻覺得不好,事實上,兩者都沒錯,但強行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人們的拍照行為,那似乎就不太妥了!
可有意思的是,DXO卻是這樣評價華為P40 Pro的前置攝像頭自拍效果的,「在前置攝像頭的視頻項目中奪得新高分的P40 Pro ,成為一款自拍愛好者眼中的全能手機。」
很明顯,對於DXO來說,對於真實細節的還原度是第一位的,可是對於真正的愛自拍的消費者來說,尤其是國內消費者來說,這卻是難以忍受的。即使不像早幾年自拍或者錄像一樣,要10級美顏那麼誇張,但是簡單的磨個皮去個痘之類的1級美顏是肯定少不了的。
不是天生麗質,很少有人敢真正的使用原相機自拍並發到社交平臺上,即使是身份證照都還會美個白去個痘呢!人們追求的是有質感的美,美依舊是自拍照第一位的需求,真實度永遠是第二位的,是1後面的無數個0。
真實度再高也只能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這也是為何美圖們的超清人像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畢竟,那會讓人們覺得自己真的有那麼美,在這種自拍照,人們會感覺不是P圖,只是小小的修飾了而已,沒有失去自己的獨有面部特徵!追求高度還原的人像底片,這種需求幾乎只會出現在攝影師和專業人士中!
而與之相反的是,由於人像拍照在DXO的後置攝像頭也就是相機測試分數中,只佔一其中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都是關於風景的拍照與視頻測試,而這部分測試,所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小,追求還原度基本上是公認的重要攝影標準,因此所產生的歧義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
這也可以從很多廠商的實際重視程度上看出來。基本上,所有的廠商如果花錢送測DXO,一定會測試後置相機的拍照和視頻,但卻不一定會測試前置攝像頭效果,甚至不少後置排名前幾的機型,前置得分基本上是空白的數據,因為他們心裡也很清楚,關於人像美的標準實在是太主觀了,實在沒必要去迎合DXO,畢竟一千個讀者就要一千個哈姆萊特,並不存在所謂的最大公約數!
總之,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DXO自拍手機排行的意義是不大的,因為它根本不測試美顏模式下的相機,所以如果你沒有專業的或者特定使用場景的需求,只是想買一部拍照好看的手機,建議還是直接以主觀體驗來選購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