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歷史書都會告訴你,羅馬帝國滅亡於公元5世紀。但這會讓生活於中世紀的數百萬羅馬帝國的居民大吃一驚。這個存在於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即今日通常所說的拜佔庭帝國,建立於公元330年。同年,第一任信奉基督教的皇帝康斯坦丁將羅馬帝國首都遷都於新城君士坦丁堡,新城是在古希臘城市拜佔庭的基礎上所建。
410年,西哥特人劫掠了羅馬城,帝國西部省份也被野蠻人所佔。東部君士坦丁首都就成了王位所在之處,數代君主在這裡繼續統治了11個世紀。由於拜佔庭帝國與古羅馬帝國一脈相承,因此它在技術和藝術上都優於周圍各國,拜佔庭人將周邊國家的居民視為野蠻人。
9世紀,外國參觀者對君士坦丁堡皇宮裡的典雅的石拱梁和石頂嘆為觀止。一對金獅分守皇座兩側,當來客在它面前跪下,隱藏機關就會讓獅子發出咆哮。黃金鳥在附近的黃金樹上唱著歌。中世紀羅馬工程師甚至用上了液壓引擎,來將王座推上雲霄。
另外,繼承下來的古羅馬文化,還體現在皇帝的服裝中,從傳統的軍裝到寬外袍,以及法庭中對羅馬法的延用。拜佔庭帝國的工人階層可能和他們在古羅馬時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多數人都在務農或是開個小買賣,比如制陶、加工皮革、打漁、紡織、或是制絲。
但當然,拜佔庭帝國不是在古羅馬的桂冠上尸位素餐,他們的藝術家發明製造了大量馬賽克和華麗的大理石雕刻,他們的建築師建造了大量的教堂。其中就有聖索菲亞大教堂,它有高懸的穹頂,人們相信它是由來自天堂的鏈子吊著。
帝國還是許多智者的家鄉,比如安娜科穆寧娜,安娜作為帝國公主,在12世紀,開始潛心研究哲學和歷史,她在父親統治時記的帳本是歷史學家們研究拜佔庭在第一次東徵時的政治史的最重要的文獻。另一位學者數學家裡奧,創造出了一種橫跨全國的信標系統,也就是在現在的希臘和土耳其。這種系統全長約700千米,它使得帝國邊境可以警告皇帝有軍隊入侵,從在邊境上看到入侵者起,不超一小時皇帝就會收到消息。
但這種先進的方式並不能永遠保護皇帝,在1203年,法國和威尼斯組成的東徵軍同阿萊克修斯·安耶洛斯達成了一個協定。阿萊克修斯的父親是一位被罷黜了的皇帝,他向十字軍許諾只要幫他奪回在他叔叔手上的皇位就會給他們巨額的財富。阿萊克修斯成功了,但僅僅一年後,人民就起義罷黜並殺掉了他。
那些沒收到錢的軍隊攻入了君士坦丁堡,他們燃起了熊熊烈火,無數古代和中世紀的工藝品和文學作品都付之一炬,讓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在五十年後,羅馬皇帝米海爾八世,重新奪回了這座城市。但他恢復的帝國從未能奪回所有被十字軍佔領的土地。最終在1453年,土耳其帝國皇帝,徵服者默罕默德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徹底終結了羅馬帝國。
儘管被土耳其徵服了,地中海西岸許多說希臘語的居民還是將自己稱為羅馬人,一直到21世紀初。事實上,直到文藝復興,人們才第一次開始用拜佔庭帝國這個名字。
對於西歐人來說,文藝復興就是要繼承古代的智慧,但因為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存在暗示著有一群歐洲人從來沒有斷掉古代的傳承,所以西歐人想要劃清兩個時代的界限。為了更好地區分古典異教說著拉丁語的羅馬帝國和中世紀信仰天主教說希臘語的羅馬帝國,學者們便將後來的這群人改名為拜佔庭人。
正是因此,在其滅亡百年之後,拜佔庭帝國這個名字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