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藝術家跪在剪刀前,任由觀眾剪碎衣服,一場挑釁人性的實驗

2020-12-13 話花草

引言

何為藝術?每個人對藝術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西方藝術簡史》中提到:「藝術不只是技藝,更是情感的傳達。」藝術的魅力就在於,它能讓人感受到藝術作品中所帶有的情感。人類取得的所有文明成就中,第一個誕生的就是藝術。

有一種被稱為行為藝術的藝術表演,是讓藝術家親身參與,提前策劃後推出行為,並通過這個行為與人交流,最終形成結果的過程。由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群構成。行為藝術的慣用方式,一直都是通過使觀眾震驚,從而讓觀眾自己重新審視他們原有的藝術觀及其與文化之間的聯繫,即刷新三觀意識。

▲城市街頭的行為藝術表演

01

某日,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張開雙臂,從高樓上自由落體而下,完成作品《自由墜落》。從此誕生了行為藝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了行為藝術圈。行為藝術因為理解不同,詮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小野洋子就是行為藝術的代表者。

小野洋子,出生於日本的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家庭條件優渥,這種環境讓她思想開放,可以無憂無慮的追求藝術。小野洋子接觸行為藝術是開始於與作曲家一柳慧結婚,婚後的小野洋子便活躍於美國前衛藝術圈。

▲小野洋子舊照

但是讓小野洋子被大家熟知的還是因為她那獨一無二的作品《切片》。所謂的切片就是行為藝術家與觀眾的一種互動方式,藝術家坐在臺上,臺下的觀眾可以拿臺上提前準備好的剪刀,在藝術家的衣服上任意剪一塊。剪的布料不能超過明信片大小,直到將衣服剪完,全身裸露為止。這個過程持續時間幾分鐘到幾個小時不等。

02

小野洋子表演這個作品多次,但萬事開頭難。小野洋子第一次表演這個作品時,是在美國卡耐基誦廳,在這次過程中,她的內心是崩潰卻又刺激的。崩潰是因為沒有一個觀眾關心她的想法,刺激是因為這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對觀眾來說,這也是很新鮮的事情,是以前從未見過或者聽過的。

▲小野洋子的作品《切片》

很多人都以為這只是小野洋子對行為藝術的一次小小嘗試。但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有過這次體驗以後,小野洋子喜歡上了這種藝術,她不在乎觀眾的想法,她認為這是對藝術的獻身。

很快,小野洋子就在英國倫敦開始了她的第二次表演。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次小野洋子顯得很從容。她淡定的說道:"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裡;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於一張明信片,並請將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

▲小野洋子舊照

03

但人性卻經不起考驗。與第一次的觀眾一模一樣,這些觀眾也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不過小野洋子不在乎。她更在意的是人性的碰撞,這些觀眾必須要將剪下的碎片送給自己最喜歡的人。她很好奇這些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能接受這個來自人性的挑戰。

對小野洋子來說,第二次表演更重要的意義是她認識了約翰·列儂並組建了家庭。儘管小野洋子因為這段婚姻飽受爭議,大眾認為是因為她過多插入約翰·列儂所在的樂隊事務,才導致披頭四樂隊解散。後來,約翰·列儂被射殺而死,小野洋子一夜之間成為了音樂圈的第一寡婦,一直處於風口浪尖的她也一直沒有淡出大家的視野。

▲小野洋子老年照片

而如今,已經87歲高齡的她依然堅持著《切片》這一行為藝術。有人說她是為了成名,為了博取眼球,不惜用這樣的方式。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她的一次自我突破,不管方式是怎樣,精神上是得到了升華的。她選擇這種行為藝術也是一種破釜沉舟,因為一旦表演了第一次,就會在人們心中留下痕跡,就算她忘了這事,全世界也不會忘。所以一直堅持做這件事情,這樣同時還能吸引更多同道中人。

結語

朱自清在《鍾明〈嘔心苦唇錄〉序》中寫道:「標新立異固不可,機械陳腐亦不可。」小野洋子通過行為藝術,表明了她對藝術的態度,不管她最初的目的是出於什麼,最後她也為這門行為藝術奉獻了自己的一生,至少她這種不顧世俗的眼光,敢為人所不能為,敢為自己不敢為的行為是我們所敬佩的。

參考資料:

《西方藝術簡史》

《鍾明〈嘔心苦唇錄〉序》

相關焦點

  • 日本女藝術家跪剪刀前,任由觀眾剪碎衣服,一場赤裸裸的人性挑戰
    對於現代藝術而言,很長一段兒時間,多數人認為這是一群「閒著沒事兒幹」的人瞎折騰,而瘋狂這個詞,也頻繁出現在藝術史之中,尤其是行為藝術的崛起,各種花裡胡哨違背常理亦或是挑戰極限的行為藝術層出不窮,打破了以往人們印象中的藝術美,反而把暴力等行為也稱之為藝術,就比如「搖滾之父」列儂的妻子小野洋子一樣,跪在剪刀面前,任由觀眾剪碎衣服,因此一舉成名。
  • 女藝術家將剪刀交給路人,任其剪碎身上衣物,暴露人性之惡
    人性測試在國外,有一位女藝術家將剪刀交給路人,她之所以要做這個實驗,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另一方面也想挑戰一下人性的底線,在沒有外界限制的情況下,這些人會用手中的剪刀做什麼?他們是否會展現出內心中罪惡的一面呢?這個實驗目的便在於此。
  • 女藝術家將剪刀交給觀眾,任他人剪碎身上衣服,考驗「人性的惡」
    人性具有多面性,就如性格一般。但它又和性格有著差別,性格是經過從小的生活環境、所受教育形成的,而人性卻是人生來便具有的特性。世界上無時無刻發生的都在告訴我們,「人性本惡」。譬如這位女藝術家,便用自己的方式向人們呈現了人性罪惡的一面。她是怎麼做的呢?
  • 日本女子跪在剪刀前,任由觀眾剪碎衣服,人性從來都經不起考驗
    「來吧,你們無須顧慮任何事情,拿起那把剪刀,剪掉我衣服任意的部位,隨便哪裡,只要面積不超過一張明信片,最後把它(碎片)送給任何一個你愛的人。」1966年9月,一個33歲的日本女人在倫敦舉行了這場名叫《切片》(Cut Piece)的激浪派行為藝術。
  • 女藝術家把剪刀交給觀眾,任人剪碎身上衣服,只為證明這?
    比如此前我們介紹的「自殘藝術家」何雲昌、趁疫情防控裸騎華爾街銅牛的美國女孩、不穿衣服畫件衣服就逛街的賽德爾,他們創造出來的藝術總是讓人瞠目咋舌,永遠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做不到」。小野洋子她的表演是什麼樣?
  • 人性的善惡:日本女藝術家任人剪光衣服,把衣服碎片送給最愛的人
    ,尤其是在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日本作曲家一柳慧後,開始走向了前衛藝術圈之中。,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與惡。、一身衣服與一群觀眾,便足以完成。在藝術作品開始前,小野洋子會進行提前的宣傳,而創作的行為,便是跪在一把剪刀前,任人剪碎自己的衣服,這場藝術的時長取決於現場觀眾的人性,直至衣服被剪光後才算結束,僅憑這個作品,小野洋子火了一輩子,而這個作品也被她重複創作了無數次,讓她成為了「激浪派」藝術的先驅。
  • 行為藝術《節奏0》: 一場光於人性的考驗
    1974年,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有「行為藝術之母」之稱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發起了一場怪誕奇詭的表演活動,給世界藝術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場表演被叫做《節奏0》。這是「節奏系列」中最為驚險的行為藝術,也是瑪麗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表演開始前,瑪麗娜籤下一份免除參與者所有法律責任的文書。她麻醉了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無法動彈,但是刻意保留了大腦的清醒。
  • 女藝術家把剪刀交給觀眾,任人剪碎身上衣服,看見人性的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小野洋子是日本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她曾經把剪掉自己衣服的權利交給所有觀眾。結果可想而知,觀眾把小野洋子所有的衣服包括內衣都剪掉了,剩下她赤身裸體,反映出人性的惡。從各種不同的事例中,我們可以對人性進行初步總結。
  • 日本女行為藝術家,剪刀給觀眾自由發揮,絕對信任的後果卻很可怕
    這段藝術表演的名字叫做《切片》,在小野洋子的示意下,工作人員將剪刀交到觀眾的手上,邀請他們配合一下表演,觀眾可以用剪刀任意剪碎小野洋子身上的任意一處衣物。沒想到的是這些觀眾都還比較配合甚至過於配合,在表演結束之後,藝術家幾乎已經被觀眾剪到了一絲不掛的地步,這是令藝術家沒想到的。
  • 她將身體麻醉6小時,把決定權交給觀眾,期間見到最殘忍的人性
    既然稱為藝術,那麼有個原則是一定能引起積極的審美情感,但很明顯不少行為藝術因為過於誇張甚至血腥,反而引起觀眾反感。在引起共鳴這一點上,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被稱為行為藝術之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她於1974年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表演的一場「自殺式」的行為藝術,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為測試人性,她將身體麻痺6小時,允許路人隨意處置,結果如何
    人性是複雜的,不能用一句話單純概括,就像一個對孩子好的慈父,在外也許是犯下無數命案的兇手。著名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曾做過一場測試人性的實驗,雖然實驗已經是46年前的舊事,但類似的實驗敢去做的人不多,以至於到了今天,瑪麗娜的例子還常常被拿出來討論。
  • 人性與規則(深度好文)
    人心經不起考驗人性經不起試探1974年,「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了一場考驗人性的實驗。在展館裡,她將自己麻醉,身體不能動彈,但是意識清醒,桌子上有72種道具,包括槍、子彈、菜刀、鞭子等危險物品。
  • 人性究竟能有多毒惡?歐洲女子把自己麻醉6小時,被觀眾撕衣摧殘
    ——《荀子》世界上的腌臢事層出不窮,但是無處不在的善意也令人感覺到溫暖,在善與惡交織的社會裡,究竟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呢?現如今的我們依舊無法驗證人出生時的心理狀態,但是歐洲有一位女子用自己做實驗,告訴了我們人性究竟有多惡毒。這個女子名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1946年她出生於南斯拉夫。
  • 看遍人性惡,篤定向善心,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人心如果毫無約束,就是惡的開始南斯拉夫「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1974年在義大利進行了直逼人性的行為藝術表演。她先將自己麻醉,然後面向著觀眾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擺放著72種道具(包括槍、剪刀、鞭子等不同程度的危險物品)。
  • 煮銀耳別光記著用剪刀「剪碎」,牢記2個小訣竅,快速出膠變粘稠
    煮銀耳別光記著用剪刀「剪碎」,牢記2個小訣竅,快速出膠變粘稠教你私房菜-分享各類美食技巧!尤其是還有不少朋友們經常表示,自己煮出來的銀耳總是不出膠也不粘稠,自己每次煮之前還按方法把銀耳給剪碎了來煮,但是就是不好喝,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其實把銀耳剪碎來煮這一步是十分正確的,只不過還是少了幾個步驟,所以小編今天帶大家來看看到底是應該怎麼煮,才能夠煮出一碗合格的銀耳。煮銀耳別光記著用剪刀「剪碎」,牢記3個小訣竅,能夠快速出膠變粘稠哦!
  • 人性有多惡毒?歐洲女子將自己麻痺6小時,路人對她做法極其殘忍
    古代先賢孟子曾說:「人性本善」,人生來便是善良的;而思想家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人生下來就是惡毒的,如果不去加以教導和約束,還會變得更加惡毒。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至於兩位先賢哪位說的對,我們也不好評論,但是歐洲有一位女子用自己的身體做了一場對人性考驗的實驗,實驗結果讓人毛骨悚然。
  • 人性本惡:40多年前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
    實驗的第二天,意外就發生了。因為感到無聊,囚犯們居然開始造反,他們集結在同一個牢房,撕掉身上的編號牌,並且說話挑釁獄警。。這些『獄警』們很快「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現實中獄警們管理犯人的辦法,他們命令『囚犯』們脫光衣服進行搜身,用水柱清洗,剝奪了每個人的姓名,只用數字編號來稱呼他們……
  • 《人生海海》:一場對身體隱私的荒唐窺視,揭露了欲望吞噬的人性
    在這場對上校身體隱私的荒唐窺視中,眾人所展現出來的是被私慾吞噬的人性。讀這部作品是震撼的,作者幾乎以剖開胸膛般殘忍的真情實感,去呈現複雜的人性和人心。他把生而為人的高尚、殘忍、慈悲,荒唐…都交織在一起,試圖在殘酷中尋找一個答案:究竟是時代困就了人性,還是人性造就了時代?在無休止的革命鬥爭中,人們的價值觀混亂和麻木,任由荒唐的革命隊伍指揮和安排;有人隨著時代車輪走向了康莊大道,也有人被時代的車輪碾壓過成為了時代的犧牲者。
  • 剪刀石頭布,出剪刀贏得概率更大,你相信嗎?
    為什麼用剪刀石頭布這個遊戲方式來決定,而不是其他地遊戲方式呢,因為小孩子們都認為出剪刀、石頭、布的機率隨機的,勝負都佔了三分之一,並且不需要其他的道具。剪刀石頭布,和五行相生相剋一樣,剪刀贏布,布贏石頭,石頭贏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