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的"閃電戰"勢如破竹,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志得意滿的德軍隨即將目光投向英國,制定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企圖與英國空軍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進而瓦解英軍地面與海面力量。1940年7月,這場二戰最大規模的不列顛空戰開始了。
▇不列顛空戰時,德軍飛機不斷對英國沿岸的機場和工廠進行轟炸。
對於兩軍飛行員來說,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大海。兩軍的空戰常常在英吉利海峽的上空打響,都說槍炮無眼,不少飛行乘員在空戰中犧牲,即使是那些飛機被擊落但得以幸運逃出機艙的飛行員,如果落入英吉利海峽,那裡夏季的水溫也只有10~15度,長時間浸在海水中的話,有極大的可能患上低溫症,可直接或間接造成飛行員的死亡。
1、海難救助部隊
為入侵英國做好萬全準備的德國也考慮到了這一點,積極應對飛行員的救援,德國空軍專門成立了一支海難救助部隊。
1935年,德國空軍的後勤軍官康拉德·戈爾茨中校受命成立一支海難救助部隊,作為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活動的航空救難組織。部隊的成立獲得了德國海軍和民間的協助,由空軍負責管理指揮。起初,海難救助部隊作為軍民雙方人員共同構成的民間組織來運營,戰爭爆發後正式編入了德國空軍。
▇德軍海難救助部隊的He 59水上飛機。機身塗白色以及有紅十字。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的1939年,預見到與英國之間會有一場硬仗,德國空軍開始實施海上大規模援救演習。經演習後空軍確定兩點,一是從陸上基地起飛展開搜索的轟炸機在續航距離上存在不確定性,為了更好的鋪開搜索網,空軍將用於搜索任務的轟炸機的基地設在了北海與波羅的海的沿岸。
二是要有專用的航空救難水上飛機。空軍選擇了裝有浮桶的雙發復翼水上飛機He 59。海難救助部隊裝備了14架,機身塗成白色並畫上紅十字,以示為救援機而非武裝機。機上搭載了正式的救援設備,有橡皮艇、電、人工呼吸機、通信器、海水著色劑等。雖然水上飛機自身已是老古董,救援設備卻是最先進的。除了救援機還有救援艇,德國空軍將兩者結合,形成了一套空海一體的救援體系。
▇海難救助部隊的救生艇上部分救援設備。
2、空中騎士
德國空軍重視飛行員救援不僅僅體現在給海難救助部隊裝備最先進的救援設備,幾乎所有的空軍飛機都搭載了橡皮艇,空軍鼓勵飛行員如果飛機迫於形勢要在海上迫降,儘量不使用降落傘,而是與飛機一起落到海面,然後轉乘橡皮艇,避免身體泡在寒冷的海水中。
▇前去營救落水飛行乘員的He 59。
反觀英國,不列顛空戰打響後,皇家空軍一直疲於應付德軍飛機的襲擊,分身乏術,沒有制定出完善的救援體制,起初只有約10艘高速艇用於海上救援。他們對於海上救援抱著消極的想法,反正英吉利海峽往來船舶密集,順便也能兼任海上救援的任務。皇家空軍的飛機上也沒有搭載橡皮艇,飛行員只能依靠難以抵擋寒意的救生衣。
之後,皇家空軍雖然增加了參與救援的高速艇,但沒有多餘的飛機,也沒有改善裝備和組織,據說落海的英軍飛行員的生還率只有20%,1940年7月至10月期間,有215名飛行員死於海中。
▇早期,英軍只有類似這樣的高速艇用於援救落水的飛行員。
然而,德軍的海難救助部隊並沒有對落水的英軍飛行員落井下水,而是發揮了騎士精神,不分敵我實施救助。有媒體讚譽他們是空中騎士。
1939年12月18日,皇家空軍的24架"威靈頓"轟炸機轟炸德國北海沿岸港市威廉港,在返程途中被德國空軍的Bf 109和Bf 110戰鬥機乘員發現,半數被擊落。不少英軍飛行員在冰冷的北海迫降,在敘爾特島赫努姆的海難救助部隊下轄的救生艇與He 59聯合出動,救助了約20人。這次亦是該部隊第一次大規模救援行動,然而救助的竟是敵對一方的士兵,不過,這些飛行員也成了德軍的俘虜。
▇展示德軍空軍He 59水上飛機救援場面的畫作。
3、救援機?間諜機?
在不列顛空戰不久前的1940年7月1日與9日,德軍救援部隊塗著白色油漆的He 59陸續遭到英軍戰鬥機攻擊,飛行乘員被捕。英軍當時正處於警惕德軍間諜或破壞人員利用飛機進入英國境內的敏感時期,再加上當時作為救援機的He 59有12架Bf 109戰鬥機護衛。
當時,英軍還從He 59的航空日誌中發現英國運輸船隊的位置和航線記錄,英方故認為德軍的救援機並非從事救助活動而是為刺探軍情的間諜機,從7月14日之後,通報全軍,將其列為攻擊對象。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所說:"我絕不容許在戰鬥中被擊落的敵軍飛行員獲救後再次飛來向我國民投入炸彈。"
德國方面認為英軍的行為違反了《日內瓦公約》,提出了抗議,但是空戰愈演愈烈,救援機在執行作業時難免會受到攻擊。鑑於當面情況的嚴重性,海難救助部隊的He 59又將機體重新換了一身迷彩,紅十字也換成了德軍的黑十字,裝備了用於自衛的機槍,出動的時候,儘管可能派出戰鬥機護衛。
▇已經換了塗裝和裝備了機槍的德軍救援機。
此後,德軍海難救助部隊在執行作業期間失去了6架He 59和多架其他救援飛機,儘管如此,救援作業仍未減少或取消。
4、盟軍效仿
盟軍看到德軍海難救助部隊的行動,大受啟發,也採用了類似的救援體系。
雖在前期不重視海難救援行動,但英軍並非完全無所作為,1941年1月的時候就已成立了救助飛行隊,效仿德軍海難救助部隊,從2月至8月間,從英吉利海峽或北海救助了400多名飛行乘員。
美軍從1942年9月起協助英軍參與海上救援行動,目睹了德軍海難救助部隊的救援行動,並接受了此海空一體的救援體系。但凡是飛行員都對海上迫降抱以不安,完善救援體制並讓飛行乘員們相信必定會有人前來救助對於維持飛行乘員的士氣是相當重要的。美軍對此也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太平洋戰爭後期,在B-29空襲日本的途經路上,點狀配置著美軍的救援艇和潛艇,他們的職責就是挽救每一名落海飛行員的性命。一旦收到求救信號,將立即前往救援。
整個二戰期,德軍海難救助部隊一直奔赴在救援的最前線,最後一次行動是在1945年3月科爾貝格戰役之時。當時蘇聯紅軍即將逼近科沙林,部隊裝備的一架Do 24水上飛機受命前去營救一家孤兒院的孩童。當時,這架水上飛機塞入了99個小孩子和14個大人,由於超負荷搭載,飛機無法離水飛行,而是以海上跳躍及滑行的方式一步一步回到基地。
▇德軍在荷蘭繳獲的Do 24也用於救援活動,之後還新增了數架。
英國在不列顛空戰取得勝利後,邱吉爾首相在下議院上發表了著名演說,讚譽英國皇家空軍的偉大,少數一群人保護了大多數的國民。在很多人看來,德軍的海難救助部隊也擔當得起這樣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