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內鬱鬱蔥蔥,現代化的廠房之間是一處處園林景觀帶,企業從生產工藝、原料、燃料選用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汙染物產生和排放,通過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探索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新路徑……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與工業和諧發展,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向低耗化、綠色化、生態化發展,形成新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這座傳統製造業城市正在悄然蛻變。
注入「綠色」元素工業企業紛紛轉型發展
我市通過示範帶動、試點引領等手段,鼓勵工業企業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能源低碳化」的標準創建綠色工廠,打造綠色製造先進典型,引導相關領域工業向綠色轉型發展。
廠區內草青樹綠、環境優美,辦公區均選用節能型衛生器具、燈具,彭澤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源,變廢為寶,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逐步推進清潔能源使用,優先選用高效、低耗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優先選用綠色環保化工原輔料,從生產工藝、原料、燃料選用等方面最大限度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汙染物產生和排放。江西兄弟醫藥有限公司是2014年落戶的醫藥企業,通過開發新技術、完善產品結構、拓展產業鏈,在設計、採購、儲運、生產、廢物處理等各個環節均秉承著綠色發展理念,經優化設計減少原材料的使用、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量。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堅持「綠色化學」發展理念,不斷完善生產技術,提升管理效率,自主創新產品,加強和完善汙染物治理設施,推行美麗工廠建設。
在九江,綠色製造理念深入工業企業,在推行綠色工廠過程中,很多工業企業都主動作為,為企業的設備、工藝、生產流程注入「綠色」元素,進行綠色化改造。
推動項目建設「綠色升級」 培育競爭新優勢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重要支撐,項目建設的質效決定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成效。我市主動用足用好政策,從政策中找項目、以點帶面求突破,圍繞綠色發展主題,進一步加大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工作的輔導和培育,深入推動全市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建設。
巨石集團九江有限公司實施「高性能玻璃纖維生產綠色關鍵工藝開發與系統集成項目」,自主研發的無氟無硼玻璃纖維不僅性能更優,更是從源頭上控制了廢氣汙染物的產生,大幅降低生產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窯爐及通路純氧燃燒技術的應用,使得該公司實現了燃料消耗降低50%、廢氣排放減少80%,並通過大功率電助熔、廢氣餘熱利用技術等的應用,使得生產線噸產品單位綜合能耗降至0.37噸標煤/噸紗,遠低於國家玻纖行業準入條件規定的「≤0.55噸標煤/噸紗」的指標要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玻纖廢絲處理一直是世界玻璃纖維行業的難題,該公司在「一種將玻纖硬廢絲100%回收利用」發明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成功開發了廢絲粉磨循環利用技術,將原本難以利用的硬廢絲粉磨加工後,推廣到池窯拉絲生產線上使用,從而實現了玻纖硬廢絲零排放。
在藍星星火有機矽,依託原有40萬噸/年有機矽單體工程一期、20萬噸/年有機矽單體擴建項目基礎,開展「有機矽綠色關鍵工藝系統集成項目」建設。採用上遊原料預處理先進綠色工藝,實現原材料綠色化;自主研發國內唯一的一條生膠連續性生產線,與傳統間歇式生產工藝相比,完全避免了生產過程揮發性物質的逸出,廢氣汙染減少20%,節能7%,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項目全面竣工後,該公司製造技術綠色化率達64.49%,製造過程綠色化率可達71.46%。
鑄鏈補鏈壯鏈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
湖口縣圍繞三大專業特色產業園區(新材料循環產業園、纖維素纖維產業園、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加快上遊材料產業與下遊製造產業縱向整合,促進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天賜高新材料是一家新能源新材料循環產業的龍頭企業,在鋰電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硫酸,使用氣化裝置實現了硫酸裡面雜質的分離和利用,探索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新路徑。同時,規劃了電解液產業鏈、正極材料產業鏈和日化產業鏈,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對產業鏈之間的內部循環、廢物的利用進行攻關,構造一個真正的綠色循環產業園區。
永修雲山經開區圍繞有機矽產業,以藍星星火有機矽為龍頭,積極推行循環產業發展模式。通過引進潤禾、融太、暄洋等配套企業,對星火有機矽廠副產物和廢棄物進行再循環、再利用,下遊產品延伸自我消化能力達90%以上,既大大延伸了有機矽產業鏈,又有效解決了星火有機矽副產物的出路和安全問題,實現了園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雙贏。目前,園區內有機矽企業有108家,實現循環產業的企業達67家。
彭澤工業園區充分發揮心連心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依託基礎化工,發展化工新材料、醫藥中間體等,延長產業鏈,逐步打通了園區內企業間循環通道。推進園區集中供熱,引進的兄弟醫藥公司熱電聯產項目輻射全園區,為園區企業提供充足的生產用蒸汽,園內分散式燃煤蒸汽鍋爐實現全部停用。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我市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體系,通過鑄鏈補鏈壯鏈,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的連結共生、原料互供和資源共享。近年來,全市先後創建了4家國家級綠色(示範)工廠,1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10家省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園區,其中,國家綠色供應鏈企業為目前全省唯一一家,省級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數量分別佔全省的1/6和1/5。(餘輝九江報業融媒記者朱曦薇)
(文章來源:九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