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熟悉的日本首相中,田中角榮肯定要算一個。他出身真正的寒門,小學文化,「農民工」起步,卻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上日本政治的巔峰,成為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然而就在他達到人生最高峰後不久,卻發生了著名的洛克希德案,這位傳奇首相最終也因此案而擁有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生落幕。
經歷高速經濟增長之後,日本國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社會面貌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產階級的人數不斷增加,日本老百姓逐漸以更加理性和現實的態度看待社會問題,各種學說和意識形態的號召力有所減弱,社會思潮風起雲湧的年代逐漸結束,國民「不關心政治」日益成為常態,再次發生類似反《日美安保條約》那樣的全國性群眾運動的可能性基本上消失了。與此同時,日本國民參與選舉投票的積極性也越來越低。
用「金權(利益誘導型)政治」挑戰「門第和出身」的田中角榮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一位出身貧民、只有小學文化的政治家——田中角榮逐步成長起來,擁有了問鼎首相的實力。田中角榮是一個傳奇人物,也極富爭議。1918年5月(大正7年),田中角榮出生在日本新潟縣的二田村,是家中7個子女中唯一一個男孩。小時候患病燒壞了嗓子留下口吃的毛病,遭人恥笑。後通過苦練不但糾正了這一問題,還變成了一個口才很好的人,為日後發動選民、與對手辯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田中的經歷應該比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要更為「草根」。小學讀完就進入家鄉的土木建設公司當了正兒八經的「建築工人」,16歲那年一個人來到東京,進入「井上工業公司」成為了一個「外來民工」,田中還當過商店卸貨的苦力。在此期間,田中角榮堅持晚上去私立中央工學校學習,最終拿到了土木科的畢業文憑。雖然後來關於「田中為了晚上學習不打瞌睡會拿錐子扎自己掌心」的說法可能有美化他的嫌疑,但其堅忍不拔的毅力是不用懷疑的,據說背辭典學英文的方法就是他發明的。
1937年,19歲的田中角榮辭掉工作「單飛創業」,開辦了一家建築事務所,對外承攬工程。剛開始的規模和北京現在滿街都是,掛著「承接裝修」門牌、臺階都用不同花色的瓷磚砌得五顏六色的小公司也差不了多少。在這個過程中,田中與建築業內的一些較為有名的商人建立了聯繫,其公司發展還比較順利。1938年,田中被徵召入伍,在中國東北地區當了兩年兵,後因身體出了問題被送回日本醫治,1941年退伍。
1942年,田中角榮與年紀比自己大的寡居女子「花子」結婚。兩人結婚時花子的父親坂本木平已經去世,但坂本作為一個建築行業資深業者,與日本內務省的高官關係密切。田中與花子結婚後,坂本家雄厚的財力和經年積累的社會關係都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婚後不久,田中角榮成立田中土木建築工業有限公司,靠著「工期短」、「收費低」和「與工人同甘共苦」的經營秘訣,一年後田中土木建築工業有限公司就在國內行業排名中擠進了土建類的前50位。
二戰結束後,雖然田中角榮在朝鮮的投資都隨著日本的戰敗而付諸東流,但他在日本國內購置的房產卻幸運地躲過了轟炸,並於隨後出現的通貨膨脹中大大升值,成為了田中東山再起的資本。就在田中的生意越做越大的時候,他聘任的公司顧問之一,曾任東條英機內閣國務大臣的大麻唯男找到他,請他贊助競選資金。在獲得田中慷慨的資助後,大麻唯男動員田中出馬競選國會議員,並表示會支持他。1946年,28歲的田中因為準備不足、缺乏經驗而失敗。但從小歷經人間冷暖、性格倔強的田中角榮並不氣餒,他認真總結自己第一次參選失敗的教訓,發現穿上西裝,跑到衣著樸素、滿身泥巴的農民中去宣傳什麼「建立民主國家」的政治主張,根本就是「誇誇其談」、「華而不實」,無法獲得這些對大道理並不感興趣的農民兄弟的支持。
很快,田中就有了改正自己錯誤的機會。1947年4月25日,日本舉行戰後第二次大選,也是根據日本和平憲法舉行的首次選舉。這一次,田中角榮將選舉活動「下沉」,以雄厚的財力為後盾,在選區——老家新潟縣建立「臨時競選辦公室」,僱了將近100個本鄉本土的當地人作「秘書」,專門幫自己拉票。田中甚至還親自拎著酒去各家各戶串門,努力與選民建立「私人性質」的關係和親近感。這樣一種建立「私交」、滿足合理利益訴求的競選策略果然奏效,幫助他成功當選。田中角榮從此以後一直非常重視與新潟縣的選民建立這種「私人關係和感情」,維繫自己作為新潟老家「代言人」的形象。
當選議員後,田中角榮的從政生涯總體是比較順利的。作為一名資本家出身的政治家,在片山哲任首相提出《臨時煤礦管理法》、要將煤礦收歸國有時,田中角榮自然站在了反對的一方。他和其他一些議員脫離民主黨,組成所謂的「同志俱樂部」,不久,同志俱樂部與自由黨合併,田中角榮正式歸入吉田茂門下。
1948年10月,蘆田均內閣因為昭和電工行賄案總辭職,吉田茂出任首相組閣。因為在「山崎猛逼宮事件」中保護「大將」吉田茂有功,當選議員僅一年半、年僅30歲的他被吉田茂破格提拔,擔任日本法務省政務次官(相當於法務部的副部長),可謂一鳴驚人。
不久,田中角榮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危機。東京地方檢察廳發現田中角榮涉嫌收受煤老闆100萬日元賄賂,並按其請託在國會討論有利於煤礦職工的《臨時煤礦管理法》時採取反對立場。田中被檢方逮捕並告上法庭,他也被迫辭任國會議員。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判決他有罪,田中不服上訴,二審宣告其無罪。就在田中被拘留期間,因為和田中角榮有「私人感情」的新潟縣選民們對其不離不棄,仍然將票投給了這個一審被判有罪的候選人。田中得票比1948年第一次當選的時候還多了3500張。初嘗建立私人感情、利益關係好處的田中角榮,牢牢記住了家鄉人對自己的「恩惠」和「忠誠」,對家鄉來的「請願團」幾乎是有求必應。即使在當選首相後,他也堅持每天早起接見形形色色的「老鄉」,傾聽他們的訴求,命令自己100多個秘書記錄下他們的要求和願望,拿著自己的名片去為他們推薦工作、協調解決困難……在他的「回報下」,新潟縣擁有了兩條直通東京的高速公路,還有一條高速鐵路橫穿全境,中央政府投入到新潟縣的公共費用一度是日本最高的。
作為曾經的建築商,田中角榮對於國土開發、住宅建設和交通路網建設方面的立法工作非常熱心。其先後帶頭提議制定了《國土綜合開發法》、《電力發展促進法》和《公營住宅》、《耐火建築促進法》、《道路法》、《關於道路整備費的財源等的臨時措施法》、《日本道路公團法》、《高速汽車國道法》等法律。有人計算過,在擔任議員的最初8年時間裡,他參與提出的法案總共達到26項之多。終其一生,田中角榮親自提出的法案共有46項,其中獲得通過的33個。當被問及為何對立法如此有「興趣」時,田中本人表示,這是為了「吸取各階層國民的利益要求,並在將此充分過濾的基礎上,找出全體國民的利益要求,並親手通過立法,昭示政治和政策的方向。」
但也有人認為,田中角榮實際是通過行業立法搞「利益誘導型」政治,把那些支持自己的資本家的利益,以國民能夠接收的方式加以包裝並通過立法形式固定下來。作為「對價」,這些資本家向田中角榮「捐獻」了大量的政治資金。日本國會眾議院議員管理委員會原委員長奧田敬和認為,田中政治就是「聖誕老人式的政治」。連他的女兒田中真紀子1996年10月8日從新瀉五區出馬競選議員時也公開表示:自己不會走父親那種「利益誘導型」政治的道路。
在筆者看來,所謂的「利益誘導型」政治,既是「老家人選我,我就給老家修路修橋蓋學校」的鄉土主義,又包含有為某些行業代言(官商勾結)的味道。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整體趨向去意識形態化的背景下,田中角榮作為一位政治家,肯定要代表自己家鄉的百姓(鐵桿票箱)和那些建築、交通行業的從業商人(政治獻金來源),否則政治生命就危險了。類似的事情所有的日本政治家都在做,田中角榮是新潟縣的,中曾根康弘是群馬縣的,竹下登是島根縣的,哪個縣不曾得益於這些政治家,又不曾投桃報李地變成他們的鐵桿票箱?之所以田中突出,只是因為他在這個方面做得比別人要更「直白」、更「大膽」一些。其實,田中之所以將「利益誘導型」政治玩到爐火純青、前無古人,和他自己的出身、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一是沒有家族資源可以利用。日本政治世襲家族色彩濃厚,這個不用證明,看看日本首相和議員的結構就知道了。「一門倆首相」的,既有「父子倆」的福田赳夫和福田康夫,又有「祖孫倆」的鳩山一郎和鳩山由紀夫,還有「外祖孫倆」的吉田茂和麻生太郎、岸信介和安倍晉三。2008年麻生太郎當首相的時候,參眾兩院的世襲議員比例超過了43%,麻生內閣包括麻生太郎本人在內總共18人,非「世襲」的僅3人,世襲率竟然達到了83.33%。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日本戰後民主化並不充分,導致那些戰前的政治家和豪門出身的人在從政時擁有很多的優勢。門生故舊等資源是田中角榮這樣出身底層的政治家所難以企及的。
1953年鳩山由紀夫(右)與爺爺鳩山一郎在一起,二人均曾出任日本首相
岸信介(左)被美國人釋放後第一時間去看望佐藤榮作,這兩位後來的日本首相是親兄弟,前者被過繼給他人。
二是沒有戰友資源可以利用。田中角榮從軍時間很短,據說也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不可能像中曾根康弘靠「海軍人脈」、岸信介靠「滿洲人脈。
三是沒有同學資源可以利用。眾所周知,東京大學在日本政界影響很大,號稱「東大閥」。據統計,在1980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錄取的1059名人員中,東京大學出身者為519名,接近總數的50%;在359名國會議員中,出身東京大學者為206名,佔總數的53%。田中角榮則不然,他是中央工學校的畢業生,而且還是讀的該校夜校,估計在建築工地打架招呼兩個師兄弟沒問題,但想在國會裡面找一個同學,門兒也沒有。
作為一個曾經的成功商人,毫無憑藉的田中角榮,除了依靠手中的經濟實力,還有其他脫穎而出的渠道嗎?當他獲得了成功以後,會不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經濟實力嗎?「利益誘導型」政治實在是體制安排下田中角榮作為一名資產階級政治家博出位的最佳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