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2-18 澎湃新聞

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2020-12-16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正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草案)》的說明」中所言:「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因此上述九部法律在《民法典》施行後廢止,並非是因為立法機關制定了全新的法律,而是因為立法機關在對這九部法律進行修改完善後將其編纂進了《民法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例如,由於《民法典》的編纂僅僅是對上述九部法律進行了適當修改,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原來根據上述九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在《民法典》施行後並非當然失效,只要是不與《民法典》相衝突的規定,就仍然可以繼續適用。也正因為如此,不僅最高人民法院自己啟動了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也要求各高級人民法院抓緊時間清理各種指導意見、會議紀要等規範性文件,目的在於廢除與《民法典》不一致的規定,保留仍然可以適用的規定。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此種所謂「有利溯及」在刑法的適用上表現為「從舊兼從輕」,但民法的適用上,則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適用《民法典》更有利於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還是適用當時的法律更有利於當事人權益的保護。當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制定了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司法政策文件。例如,《合同法》通過並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在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同時,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第3條)。之所以如此規定,就是考慮到認定合同有效更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合同效力能夠得到法律的承認從而得到履行。也正因為如此,《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亦明確指出:「民法總則施行前成立的合同,根據當時的法律應當認定無效,而根據民法總則應當認定有效或者可撤銷的,應當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此外,《民法總則》通過並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專門就《民法總則》規定的訴訟時效的有溯及力問題出臺了司法解釋,以統一司法實踐的裁判標準。上述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文件雖然並非是針對《民法典》的實施所作的規定,但亦可以作為判斷「有利溯及」的重要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有利溯及」這種例外,民法還可能因民事審判本身的特殊性而被賦予溯及力。如前所述,民事審判不同於刑事審判和行政審判之處在於,在制定法存在漏洞的情況下,人民法院要通過一定的法律解釋方法(如類推適用)來填補制定法的漏洞,並據此對待審案件作出判決。既然如此,在新舊法律交替時期,如果新法對某一問題已經作出明確規定,而舊法對此沒有規定,則人民法院自應將新法的規定用於填補舊法的漏洞,並據此作出判決。從這一意義上說,人民法院適用的雖然是舊法,新法只不過被作為填補舊法的漏洞而被適用,但是如此一來,也就擴大了新法的適用範圍,實際上賦予了新法一定的溯及力。關於新法此種溯及力,在《民法總則》制定過程中,專家意見稿曾專設一條予以明確規定,但因分歧較大沒有最終規定到《民法總則》。不過,《全國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明確指出:「雖然法律事實發生在民法總則施行前,但當時的法律對此沒有規定而民法總則有規定的,例如,對於虛偽意思表示、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合同法均無規定,發生糾紛後,基於『法官不得拒絕裁判』規則,可以將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作為裁判依據。」這一規定雖然旨在解決《民法總則》的時間效力,但亦可類推適用於處理《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

總之,雖然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民法典》原則上僅能適用於該法施行後發生的法律事實,《民法典》施行前發生的法律事實,原則上只能適用當時的法律,但依據《立法法》的規定和民事審判本身的規律,在例外情況下還是要承認《民法典》的溯及力。此外,一些人可能錯誤地認為,在《民法典》在施行前,該法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不發生任何影響。在筆者看來,即使在《民法典》施行前,《民法典》的一些規定對當前的民商事審判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在《民法典》施行前,雖然人民法院不能依據《民法典》作出裁判,而只能依據現行的法律進行裁判,但如果現行法律沒有規定或者規定得不清楚,而《民法典》有規定或者規定得更加清楚,人民法院在裁判理由部分援引《民法典》的規定作為說理的依據,也是前述法律解釋方法的必然要求。就此而言,《民法典》一經通過,《民法典》時代就已經到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民法典》的正確實施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裡筆者還想順便談一下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如前所述,司法解釋是最高司法機關針對法律在實踐中的具體適用而對法律作出的理解,因而與立法不同,其目的並非創設規則,而是運用法律解釋方法解決法律的實施問題。就此而言,大多數司法解釋雖然制定於被解釋的法律施行之後,但卻應溯及到被解釋的法律實施之日發生效力:在司法解釋採用「解釋」的形式對某一法律的具體應用作出規定時,司法解釋應溯及到該法律施行之日;在司法解釋採用「規定」「批覆」的形式對某類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作出規定時,如果被解釋的法律有多部,則應根據司法解釋的條文所規範的對象判斷被解釋法律,進而根據被解釋的法律的施行日期來判斷該條的時間效力。也正因為如此,通常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大多會在條文的最後明確規定司法解釋生效後,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應適用該解釋,但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應適用該解釋。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之所以要適用該司法解釋,是因為案件所涉法律事實雖然發生在司法解釋生效前,但卻發生在被解釋的法律施行後,自應適用該被解釋的法律,在最高人民法院已對法律的適用作出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各級人民法院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法律的理解來適用法律,而不能再依據自己對法律的理解來適用法律。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該司法解釋,是因為司法解釋生效前,審理該案的人民法院已經根據自己對法律的理解對案件作出終審判決,如果再因為司法解釋的發布否定已經生效的判決,則不僅會影響到司法的權威性,從而引發大規模的再審申請,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以現在的理解否定過去的理解的做法既不符合司法的規律,也不符合認識的規律。

值得注意的還有,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個別司法解釋在對法律的適用問題作出理解時,為了統一裁判尺度,對法律所規定的一些不確定的概念進行了具體化處理,甚至創設了法律沒有規定的具體期限。例如《物權法》《公司法》均沒有規定按份共有人或者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具體期限,但為了平衡優先購買權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都明確規定了優先購買權的行使期限。儘管從法理上看,優先購買權的行使必然要受到合理期限的限制,因此上述司法解釋也僅僅是運用了制定法漏洞填補的方法來解釋已有的法律,但如果司法解釋一經公布即發生效力,則可能給當事人帶來不可預見的風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司法解釋規定了特定的生效日期,以留出合理的時間讓人民群眾熟悉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從而避免自身權益受到損害。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司法解釋規定了特定的生效日期,在司法解釋生效後,尚未終審的一、二審案件亦應適用司法解釋的規定,而不論案件涉及到的法律事實究竟發生在司法解釋生效之前,還是司法解釋生效之後。

來源:《法律適用》2020年第15期、山東高法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準確適用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推進民法典統一...
    中國網1月5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最高法獲悉,4日,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確保民法典正確貫徹實施。
  • 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規定司法解釋及簡要批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就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糾紛案件中有關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問題作出如下規定。一、一般規定第一條,民法典施行後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 最高法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並對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準等提出明確要求。
  • 清理司法解釋 鋪平民法典施行之路
    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賀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統一規劃、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點推進」的原則,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新的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學習民法典之80—《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學習民法典之80—《民法典》關於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具體適用解讀 2021-01-08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發布首批7件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現場。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分別涉及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民法典擔保制度、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建築工程合同、勞動爭議等方面。7件司法解釋的第一件是關於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新的法律只對其施行後的法律事實產生約束力,對施行前的法律事實無溯及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答記者問
    「擔保制度司法解釋」公布後,社會反響熱烈,社會各界亟待聽到對該解釋的權威解讀。為此,記者採訪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問:能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起草背景和過程?答此次「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的起草工作是在民法典頒布實施的大背景下開展和進行的。
  • 【龐法官信箱】學習民法典|民法典頒布後,何時開始生效?
    【龐法官信箱】學習民法典|民法典頒布後,何時開始生效?主持人:最近,閩清的張先生撥打我們欄目熱線,他聽了幾期節目,民法典的內容學習了不少,張先生想諮詢龐法官,他現在有案件需要起訴到法院,可以直接適用民法典新規嗎?龐法官:民法典公布後,現在不能直接立馬就適用。因為在法律上,法典公布時間和施行時間是不一樣的概念,法律的公布日期並不代表法律就施行生效了。
  • 最高法關於《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來了,事關婚姻家庭,速看!
    2020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就上述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從法律層面上進行了明晰。新的司法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劃重點:如何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
    1月4日是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也是民法典施行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人民法院如何確保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這天上午召開的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講明白了。接下來,小編就從四個方面為你劃重點。01如何增強貫徹實施民法典的責任感使命感?
  • 【實用必藏】《民法典》所有配套司法文件及司法解釋都在這裡了
    ☞ 民 法 典民法典配套司法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的通知【法〔2020〕346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法〔2020〕347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部分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的通知【法〔2020〕343號】(附:已廢止案例)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 單獨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法釋〔2020〕15號】(附:楊萬明答記者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法釋〔2020〕22號】(附:賀小榮答記者問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四個重大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同時,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處理財產分割問題、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二)、(三)等司法解釋及規範性文件。
  • 民法典學習來了!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新中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法律適用問題  1、「一典立、九法廢」——民法典實施之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是否繼續有效?  2、民法典實施之後,與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相關的司法解釋是否繼續有效?
  • 學習民法典—54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編者按:本文系「丹稜論壇•專家委員解讀《民法典》」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講座高聖平教授「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的講座內容,本公號予以轉發,供各位參考學習!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編者按:本文系「丹稜論壇•專家委員解讀《民法典》」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講座高聖平教授「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的講座內容,本公號予以轉發,供各位參考學習!理解適用:鑑於我國法院近年來基本解決了「執行難」問題,所以當事人基於勝訴裁判申請執行時可以判斷需要多長時間執行終結;結合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一般保證債務時效從先訴抗辯權消滅後起算。這種調整給我們帶來的困難是如何確定消滅時點。建議以法院執行局作出的執行終結文書為節點;如果已經由拍賣等方式實現的,以相應執行文書作為保證人先訴抗辯權消滅的客觀判斷標準。
  • 21說案丨權威解讀:新鮮出爐的7大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釋亮點都在這兒
    2020年12月30日上午9:30最高人民法院召開貫徹實施民法典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在會上宣布,新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這次一併發布,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 最高檢副檢察長:民事檢察要處理好新舊法律銜接與適用問題
    12月7日,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 圖12月7日,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指出,民事檢察工作要處理好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問題,把握案件的監督標準與監督方式。
  • 小港鎮多舉措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已於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為積極推動《民法典》的學習和宣傳,發揮《民法典》保障人民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作用。自7月開始,豐城市小港鎮黨委政府多舉措開展廣泛學習宣傳活動,並深入轄區各個村、居委會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一是開展幹部法治培訓講座。小港司法所長胡華洋圍繞民法典出臺背景、重要意義、修訂的主要內容等方面,深入解讀了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 充分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本報約請省內外法學界部分專家學者撰寫一組解讀文章,予以刊發。
  • 【法律適用】重要!你關心的「繼承」問題,民法典是這樣規定的(一定...
    繼承,關係著自然人死亡後財產的傳承,事關千家萬戶。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後,從1985年起施行的繼承法將被替代。從妥善管理遺產,到減少遺產糾紛,民法典在繼承編中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