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波
網名「行為資本」,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持證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現兼任東北財經大學校外碩士導師、西南財經大學本科生行業導師。2012年開始交易期貨,以程序化交易為主,擁有多套交易系統。
曾獲
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交易大賽程序化組第6名、第8名
第十屆「藍海密劍」中國對衝基金公開賽晉銜獎,「上校」銜級。
核心觀點
市場的規律永遠不會變,變化的是一些客觀的社會環境、經濟、金融環境。
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和市場心理就相當於傳統我們說的「天時、地利、人和」。
投資交易,如同行軍打仗,需要整體謀劃,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我對交易的整體理解,也說明行為金融在交易過程中,為什麼這麼重要。
我們每年都覺得經濟很困難,但實際上,經濟在不斷發展,貨幣在不斷增長,我們從跨市場角度來看,除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樣的特定情況,至少最近10年,沒有一年出現所有大類資產都下跌的情況,就是說通過宏觀資產分類,每年都可以找到投資機會。
我認為傳統金融學是孤立的看待市場,可以指導我們去分析、研究市場,但是無法指導我們去做投資。
沒有人性的弱點,就沒有金融市場這樣的波動,也就沒有投資交易的機會。
在交易的過程中利用「人性的弱點」,就是從眾心理,會讓趨勢無限制增長下去,我們要抓住這種非理性的機會。
程序只是一個工具,不是方法論。
我覺得方法論非常重要,我一直想把主觀研究抽象出來,然後用抽象出來的2-3個要素去交易,這才是真正的突破和升華。
今年因為疫情,商品出現了較大的漲幅或者跌幅,明年還會嗎,我覺得可能性很大,今年3、4月份,美聯儲單月基礎貨幣增加了50%,對金融市場影響太大了,未來1-2年都會大波動。
中長線交易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交易成本很低,並且策略不容易失效。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是情緒化的、不理性的,價格會很長時間錯誤,價格會偏離價值,基於這種假定,就可以趨勢交易。
2021年,我判斷,A股機會不是太大,從宏觀層面,經濟開始復甦,但是貨幣會收緊,而A股正是由貨幣驅動。
從行業層面,前期信息、醫藥、白酒、消費品已經歷一輪強上漲,近期汽車、商品等周期行業補漲,目前A股除了銀行外,估值都不低,所以明年我持謹慎態度。
投資股票是投資未來,要考慮它未來1-10年的發展。
從2012年交易至今,我的收益大概在40倍左右,這是按照投資領域非常嚴格的方式計算的,就是每個月收益率=月收益額/月初總資金,然後計算複利,過去這些年年化收益約50%左右。
同等損失給帶來的痛苦,要高於同等盈利帶來的快樂。
金融創新還是要遵從服務實體經濟,有實體資金的支撐,才能發展更加長遠,否則都是投機資金,市場很快會走向衰落。
參加比賽,年景好的時候,我的排名都在前1%,年景差的時候,一般也在前30%,但是拉長到5-8年期限來看的話,我一般排名都在前1%,這也符合自己的定位。
交易策略不是盈利的核心,交易思想才是。
七禾網1、郭先生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與七禾網、東航金融進行深入對話。距離七禾網上次與您對話已經過去三年多,在此期間,您對市場有什麼新的看法和感悟?
郭小波:上次採訪我記得是3年多以前,這三年,因為其他工作比較繁忙,對市場和交易關注相對少一點,新策略研究的也少一些。所以,新的看法說不上有什麼,因為市場的規律永遠不會變,變化的是一些客觀的社會環境、經濟、金融環境,自己主觀的變化,主要是心態的變化,在市場越來越久,經歷的越來越多,心態穩健了很多。
七禾網2、您以行為金融學的角度理解期貨市場,認為應把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和交易心理分析結合起來,它們不是孤立的。股票、商品、利率、房地產也不是簡單孤立的市場。這句話如何理解?
郭小波: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和交易心理,是所有交易者都每天會用到的層面,但很難將他們有效融合起來。這三年,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今年因為疫情,我有時間看了《孫子兵法》,有一些感悟。我認為,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和市場心理就相當於傳統我們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比如,基本面,就是我們所處的宏觀環境、經濟金融環境、行業與公司環境等,最終可以形成「供給與需求」的研究結果,相當於「天時」;技術分析,就是我們進入市場的時機、買入價格等,我們要在一個有利的位置上,去買入一隻股票或者一個期貨合約,相當於「地利」;交易心理,就是我怎麼想的、別人怎麼想的、大多數人怎麼想的,所有人的想法如果等同起來,就相當於「人和」。投資交易,如同行軍打仗,需要整體謀劃,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是我對交易的整體理解,也說明行為金融在交易過程中,為什麼這麼重要。
舉一個近期的例子,中美貿易戰對市場的影響,2019年,每一次美國對中國科技進行限制的新聞,A股的反應是科技類股票大跌,因為大家覺得技術被封殺了,很多科技企業就活不下去了。而今年剛好相反,出現華為這樣的極端事件,A股如晶片等科技股票,漲勢反而非常好,因為大家覺得,你限制我的技術,我就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基礎科技,領頭公司就有很多機會。所以,同一個事件,在基本面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僅僅因為人心理的因素,會導致市場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這就是「人和」的重要所在。
我們去看一些宏觀研究員、固定收益研究員,他們研究範圍一般都會包括股票、商品、利率、房地產這幾類市場,因為現代經濟金融中的貨幣呈現了高度流動性,股票、商品、利率、房地產價格,受貨幣影響太大了,泛金融化了,他們之間的關聯性,我覺得主要體現2個特徵:一是總體貨幣供給量影響,如果貨幣供給變快,像今年M2增速一提高,各類資產價格整體就會提高;二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我們每年都覺得經濟很困難,但實際上,經濟在不斷發展,貨幣在不斷增長,我們從跨市場角度來看,除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樣的特定情況,至少最近10年,沒有一年出現所有大類資產都下跌的情況,就是說通過宏觀資產分類,每年都可以找到投資機會。以這5年為例,2015年股市、2016年商品、2016年到2018年房地產、2019年和2020年股市,都出現很多投資機會。
七禾網3、市場中很多投資者並不了解行為金融學,請您介紹一下行為金融學,它和傳統金融學有何差別?
郭小波:行為金融相對比較難懂,因為它有很多心理學的成分在裡面,這個學科興起於上世紀70年代,它認為人是非完全理性的,它的出發點就顛覆了傳統的金融學理論,認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在價格變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並且非理性行為會重複出現,導致金融市場價格動蕩。隔一段時間,某個市場就會出現非理性繁榮和蕭條,導致價格範圍超出了價值應有的變動範圍,從而出現了趨勢,市場參與者非理性導致的繁榮和蕭條都會超出應有的範圍。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大家所知道的投資大師索羅斯,他早期是希望成為一名哲學家,後來從事了投資,他有一本非常深奧難懂的書,叫《金融鍊金術》,他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反身性」理論,大家有空可以認真去看,「反身性」理論就是講價格如何影響心理,心理又如何影響價格,最終導致價格螺旋式上漲,這就是行為金融學,他提出這個理論和後來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們,差不多在同一時間。
傳統金融學,有個基本的假定,是基於經濟學中關於理性人的假設,基於這個假定,將市場分為強有效市場、半強有效市場和弱有效市場三種類型,按照這個分類,我們什麼都不用做,進行一些長期資產配置,買入指數就可以了,因為我們很難跑贏市場。這三個分類,將交易策略孤立起來看待,比如強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所有策略(包括內幕交易)都無效,半強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基本面分析、技術策略無效,弱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技術策略無效。所以,我認為傳統金融學是孤立的看待市場,可以指導我們去分析、研究市場,但是無法指導我們去做投資。
七禾網4、傳統金融學認為人是理性的,而行為金融學認為人是非完全理性的。那麼,投資者的非理性表現有哪些?
郭小波:有非常非常多行為,和自己的交易行為進行對照,基本都能框進去。我也見到很多人,頻繁的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並且對自己的錯誤一無所知。列舉一些常見的例子,比如「代表性偏差」,主要指以過去的經驗直接去推斷未來。「後見之明」,事後諸葛亮,結果發生之後才聲稱自己有先見之明,根據結果調整自己的意見。「確認偏差」,主要指看見並贊同與自己相同意見的投資決策,對不同的意見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易得依賴」,投資決策中,傾向於依靠已有的、容易獲得的信息,而不是真正正確的信息。「損失厭惡」,不願意面對損失,往往表現為對虧損的倉位不願意止損,會長期持有,希望扭虧為盈。「過度自信」,對自己的投資預測過度自信,特別喜歡把對歸因於自己,錯的歸因於別人。
七禾網5、作為行為金融學的擁簇者,您如何看待「人性的弱點」?在交易的過程中又會如何規避乃至利用「人性的弱點」?
郭小波:人性的弱點太多了,我覺得人一生到處都存在,並且永遠都會存在。但換個角度考慮,沒有人性的弱點,就沒有金融市場這樣的波動,也就沒有投資交易的機會。在投資的時候,我覺得不怕有弱點,就怕不知道這是弱點。經常聽到有人說「要不是因為某某情況,我就肯定賺了多少,結果反而虧了多少」,這就是沒有認識到人性的弱點,因為你即使規避了上述提到的某種錯誤,後面還有無窮無盡的錯誤,阻礙你去成功。在交易的過程中利用「人性的弱點」,就是從眾心理,會讓趨勢無限制增長下去,我們要抓住這種非理性的機會。規避「人性的弱點」,就是建立某些交易原則,並嚴格去遵守。程序化交易,就是在理性分析以後,設定策略,理性去執行,最後規避這些弱點。
七禾網6、您把自己比喻成潛伏捕食為主的大型捕食動物,而非追逐捕食者,這是為何?
郭小波:這個是我幾年前訪談,偶爾想到的。我觀察自己,也觀察了市場上很多做的比較好的帳戶,除了極個別做高頻交易的,帳戶淨值增長基本是呈現階梯狀的。市場平靜的時候,不利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1-2年,要保證帳戶比較平穩,確保不虧或者少虧。等機會來臨時,能抓住投資機會,賺上一筆。大型捕食動物也是這樣,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休息,然後在捕獵一次。
七禾網7、據了解,您以程序化交易為主,也做以基本面分析為主的手動交易。一般來說,大部分投資者轉為程序化交易後都會放棄手動交易,您為何仍堅持手動交易?
郭小波:我開始程序交易不是課本上學來的,也不是簡單的測試出來的,而是自己基於行為金融,對市場理解以後,形成一種抽象的概念,然後把這個概念程序化。開始程序交易以後,我才學習了一些策略,看了一些方法論,發現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是一致的,從100年前的傑西利弗莫爾到近代的索羅斯,以及前些年流行的海龜交易法則,他們的核心觀念基本是一樣的。程序只是一個工具,不是方法論。所以,我覺得方法論非常重要,我一直想把主觀研究抽象出來,然後用抽象出來的2-3個要素去交易,這才是真正的突破和升華。這幾年對一些經濟、金融理論研究的比較少,空閒時間,看看孫子兵法,商業書籍,更多方面思考一些戰略方面的問題,未來社會發展的問題,看看能否再突破。目前主觀交易確實還很一般,如果打分的話,主觀交易整體能得60分,研究分析能力80分,執行能力50分,比較不滿意。
七禾網8、當前,您共有多少套交易系統,這些系統的核心和特點分別是什麼?
郭小波:用的大概是4套系統。包括日內交易、中線交易、長線交易、套利交易。最早只有一個系統,發現不足,就增加了1個系統去彌補,然後又發現不足,又去增加。現在基本比較滿意了,這3年多回撤比較小,感覺不同市場都可以適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多數人做趨勢交易,趨勢快結束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回撤,怎麼規避這個回撤,一般趨勢末端,很多趨勢交易者賺了很多錢,他反而加大倉位,所以趨勢末端波動會變大,波動變大,套利機會其實就出現了,這個階段就降低趨勢交易,增加套利交易。我可以把這些策略,設定一些指標去觀察,通過較為廣泛的品種,成體系的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類似生態的體系。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持平或者不虧;在行情好的時候,可以順利的抓住機會。
七禾網9、資料顯示,日內短線和中長線您皆涉及,其中股指期貨以日內短線為主,其它品種您以中長線為主,您為何這樣分配來做?對於股指期貨,儘管目前有所鬆綁,但相較於其它商品品種,交易成本仍舊較高,您仍選擇交易它的原因是什麼?在您看來,中長線交易的優點又有哪些?
郭小波:金融投資還是要看背後的實體,股指期貨背後是幾十萬億的實體股票市場。中國股票市場越來越龐大,現在全球排名第二,股指期貨背後隱藏的實體太龐大,肯定是交易的重點,我早期就重點做股指日內交易。但是A股越來越成熟,大起大落的情況越來越少,日內交易獲利越來越困難,雖然股指日內交易還有一定比例,其實比例一直在下降。
中長線交易交易,相對短線交易,不容易賺快錢。做中長線交易,需要市場出現大的趨勢,全球經濟增速越來越慢,商品需求也在降低,所以這幾年商品波動小了很多,但今年因為疫情,商品出現了較大的漲幅或者跌幅,明年還會嗎,我覺得可能性很大,今年3、4月份,美聯儲單月基礎貨幣增加了50%,對金融市場影響太大了,未來1-2年都會大波動。中長線交易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交易成本很低,並且策略不容易失效。很多新人,不管是做程序交易還是主觀交易,為追逐高利潤,都喜歡做短線交易,但長遠來看,我還是喜歡中長線交易。
七禾網10、您也做套利交易,請問傳統金融學和行為金融學對於套利的理解有何區別?
郭小波:我認為趨勢交易和套利交易的理論基礎是不一樣的。傳統金融學認為市場是有效的,價格會回歸價值,長期來看這是對的,但價格回歸價值的路徑會千奇百怪,時間也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做套利就是等待價格回歸價值,需要很長的投資期限,也需要忍受各種回歸路徑,要加大虧損容忍度。行為金融學認為人是情緒化的、不理性的,價格會很長時間錯誤,價格會偏離價值,基於這種假定,就可以趨勢交易。
七禾網11、在您的套利運作體系中,您是如何識別套利機會的?如何制定和執行套利方案?就您看來最近有哪些套利機會?
郭小波:我根據商品之間的產業鏈上下遊、替代品等關係,建立了一些跨品種套利的曲線,定期進行跟蹤,發現出現異常的價差情況,會去查看是否有一些客觀的原因、原因是否是短期的,然後會選擇在合適的時間,等待市場逐漸平靜的時候,進行套利。最近價差變化其實很大,套利的機會比較多,比如天然橡膠和20號橡膠,焦炭和焦煤,豆油和菜油等等,都出現了比較大的價差波動,有些因素是短期的,有些因素是長期的,而有些因素純是價格波動導致的。
七禾網12、您也有參與股票交易,就您看來,A股目前處在怎樣的階段或狀態?未來看漲還是看跌?
郭小波:現在A股的貨幣金融屬性比較強,2018年金融去槓桿下跌一年,2019年開始復甦,2020年受疫情影響,但是股市表現反而比較好,我覺得關鍵還是貨幣增速較快。2021年,我判斷,A股機會不是太大,從宏觀層面,經濟開始復甦,但是貨幣會收緊,而A股正是由貨幣驅動;從行業層面,前期信息、醫藥、白酒、消費品已經歷一輪強上漲,近期汽車、商品等周期行業補漲,目前A股除了銀行外,估值都不低,所以明年我持謹慎態度。
七禾網13、提到股票,就不得不談選股邏輯。要從眾多的股票中選出優質的股票很難,您的選股標準和邏輯是怎麼樣的?
郭小波:股票和商品期貨投資本質有所不同,除非企業倒閉,股票是沒有到期期限的,所以投資股票是投資未來,要考慮它未來1-10年的發展。商品期貨都有到期日,其實是投資現在,只要考慮它未來1個月到6個月供需關係,判斷價格走勢。因為股票是投資未來,加上種類繁多,確實選股比較困難,我一般是自上而下的策略,選擇未來1-5年較好的行業,然後建立一些量化指標,選擇出估值較低、增速較快、交易量適中沒有被熱炒的股票,然後按照季度到半年的周期去投資。
七禾網14、外盤外匯您也有涉及,今年以來,持續蔓延的疫情,以及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使得外圍市場的波動非常劇烈,您的交易是否有受到影響?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郭小波:外圍市場波動確實影響很大,今年原油、美股波動都很大,我也受到一些不利影響,我還記得當時是3月份,面對不利的局面,一般會精神壓力比較大,這個時候採取的措施就是停止外盤交易,所以虧損非常有限。
七禾網15、交易至今您的資金增長情況如何?您怎麼看待這樣的成績?當前,在您所涉及的金融市場中,哪個市場分配的資金佔比最大?
郭小波:從2012年交易至今,我的收益大概在40倍左右,這是按照投資領域非常嚴格的方式計算的,就是每個月收益率=月收益額/月初總資金,然後計算複利,過去這些年年化收益約50%左右。2012-2017年波動較大,當時資金量小、策略不夠,算是打基礎。2017-2020年,4類策略更加豐富,並且互補,倉位也降低了,波動變小了,但2017-2019收益率降低了,今年因為客觀原因,市場波動很大,所以收益較高。預計未來不會有這麼高收益。目前,還是國內期貨分配資金多一些,因為做了9年,模式很成熟了。
七禾網16、您從交易第一天開始,就堅持按月統計曲線,請問,堅持按月統計對交易來說有哪些優點?您保持這個習慣的原因是什麼?
郭小波:最開始,我也是按天統計,一是覺得太累,二是覺得目標太短視。後來改成按月統計,不太關注短期的盈虧,還有個好處,就是收益率統計非常客觀,我知道每個月金融投資的總資金,然後知道當月收益,就可以非常標準化的計算收益率。統計這麼多年,定期回看過去,也算自審、自醒。
七禾網17、您早期的最大回撤一度接近40%,請問這個回撤是如何造成的?此後,您在風險控制上,有著什麼原則?
郭小波:投資將近9年,我印象中,有兩次較大回撤,第一次是2013年,當時剛交易滿1年,第一年大概有5倍收益,還參加了期貨日報比賽,在程序化第一名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單品種、單策略、高槓桿,遇上當年光大股指期貨事件,出現了40%的回撤。第二次,大概是2017年,因為經歷了2016年供給側改革導致的黑色系商品牛市,自己的倉位比較高,策略沒有那麼分散,也出現了超過30%的回撤。2017年時,我降低了自己的投資收益目標,把投資期限拉長了,降低了頭寸,形成了4類互補的策略,自然就降低了回撤。2017年以後,我的最大回撤應該不到20%。
七禾網18、您總結了九個投資的基本原則,其中不少原則在上一次採訪中均有提到。其中一個原則是交易審視,用行為金融觀點,審視自己和他人的投資行為,查找不足。請問,您是怎麼運用行為金融觀點審視自己和他人的投資行為?這裡能舉例子說明嗎?
郭小波:審視不足,這個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投資失敗,都是因為自己心理的不足,舉幾個例子,比如,有句老話,投資領域常說「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但是早期交易中,打開我的帳戶,一般虧損的會長期持有,盈利的會快速賣掉。這個符合「行為金融學」的偏差,就是「損失厭惡」,可以用數學方式證明,同等損失給帶來的痛苦,要高於同等盈利帶來的快樂。在舉一個例子,我看一些人研究股票,晚上看國際新聞判斷走勢,早上看大盤走勢感覺走勢,中午去論壇研究內幕消息判斷走勢,下午又去看幾個量化技術指標研究走勢,我把他叫半個政治學家、半個心理學家、半個陰謀論家、半個物理學家,這就是典型的「代表性偏差」,在某個已經被證明的事實上,選擇某個代表信息,去推斷未來。學完那麼多行為金融觀點,你會發現很多問題,放到正常人的身上,是很難避免的,唯一可能,就是建立一個相對客觀、獨立的投資體系。
七禾網19、您是金融專業出身的投資者,具備紮實的金融理論基礎。做了這麼多年的交易,相信您也接觸了一些並非科班出身,自學摸索的投資者。就您看來,金融科班出身和「野路子」自學摸索的投資者在股票、期貨交易上有多大差別?
郭小波:我也半路出家,大學學的是工科,研究生學的理論經濟學,後來考完CFA才掌握了金融務實知識,至於做投資、做策略、搞量化,也完全是自學。搞量化策略,計算機基礎就是大學一門C語言課程,後來早忘光了,後來一邊看論壇一邊編程。做量化交易,完全不知道是什麼,軟體也不知道怎麼用,但是大學時候玩網遊,我會編腳本,24小時用外掛掛機升級,我當時一琢磨,應該和量化交易差不多,2012年,我摸索了幾天,就實盤上手了。所以我在投資領域,也算是「野路子」。科班出身,有理論基礎,如果畢業去了一個投資機構,一般也是在研究崗位或者交易崗位,然然慢慢成長為投資經理,很多人成為投資經理、基金經理,不是因為他有多牛,而是公司平臺給了他機會。
現在來看,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克服困難,也可以做的很好。我畢業時也想去投資機構,趕上08年金融危機,面試了一圈,都沒有招聘計劃,最後去了其他金融機構。但是我一直沒有放棄,不斷的摸索,目前我可以獨立掌握宏觀分析、策略研究、量化編程、風險控制,雖然比較辛苦,但能每年有一些收益,可以幫助家庭,還是挺開心的。如果我在大投資機構工作的話,各種合規限制、專業分工,可能做不到現在的收益率。
七禾網20、對於並非科班的普通投資者,他們在交易金融衍生品時,您有哪些建議?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郭小波:科班並非是必要因素,只要願意花大力氣去研究,都是可以成功的。我認識很多期貨交易很好的朋友,都是理工科出生,相反,學經濟金融的,除非在機構做投資,自己單獨交易的,很少遇到做的好的。如果要說注意的話,沒有一點金融理論的,非常容易相信某一個方面,比如,覺得編一個策略,測試的結果就是未來,看不到測試結果背後的原因,也看不到風險。忽略了各類風險,這是非常危險的,你做的再好,再多的翻倍收益,一次虧損80%,一切就白幹了。
七禾網21、近兩年來,監管層對期貨市場的創新非常多,例如上市品種不斷豐富,您覺得期貨市場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創新?您希望未來期貨市場往哪方向發展?
郭小波:近年來,創新確實比較多,各種品種不斷增加,還增加了很多期權交易。金融創新還是要遵從服務實體經濟,有實體資金的支撐,才能發展更加長遠,否則都是投機資金,市場很快會走向衰落。期貨市場的品種越來越多,尤其一些化工品,我也不太了解它到底是什麼、用途是什麼、供需怎麼樣,要逐步去了解,才會納入交易中來。未來期貨市場,比較好的結構,是實體資金為主,機構資金用作資產配置,少量個人資金、高頻資金提高交易量,提供流動性。
七禾網22、您參與了東航金融藍海密劍實盤大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請問您參與大賽的初衷是什麼?就您看來,參加實盤比賽對投資者個人來說有什麼有利的方面?
郭小波:最早可能是想參加比賽,出出名,認識認識高手。但是參加幾年以後,我也不太關注比賽本事了,就在在網站掛著,偶爾去看看。現在覺得,比賽可以提供一個客觀、公正的統計和評價,和優秀的交易員進行對比,審視自己的不足。我也觀察了,參加比賽,年景好的時候,我的排名都在前1%,年景差的時候,一般也在前30%,但是拉長到5-8年期限來看的話,我一般排名都在前1%,這也符合自己的定位。期貨比賽,報一次名,主辦方可以替我們長期統計,看看那些品種收益情況如何,交易頻率如何,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朋友可能投資了很多年,都不知道自己的盈虧原因。當然,有些人會擔心參賽導致交易數據洩露、策略洩露,這個我從來沒有擔心過,交易策略不是盈利的核心,交易思想才是。
七禾網23、您未來仍然會繼續參賽嗎?對大賽有什麼建議和期許?
郭小波:我會繼續參加比賽。對比賽的期望,希望忽略比賽本身,把比賽當成一個長期的賽跑。
七禾網24、最後,請您談談未來2-3年,您在交易上您有著什麼規劃?
郭小波:未來2-3年,計劃還是按照目前的模式,進行量化交易。如果因為收益的原因,資金量進一步擴大的話,我會進一步拉長投資期限、降低投資槓桿,同時,多嘗試進行股票的量化選股投資,確保投資收益能夠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