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油橄欖是如何幫助鄉民脫貧的?

2020-12-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一顆油橄欖是如何幫助鄉民脫貧的?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人們口中的「懸崖村」。今年5月,25歲的某色蘇不惹和鄉親們走下2500多級鋼梯,搬出老屋,遷入新居。當時,在異地搬遷政策支持下,「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344人入住昭覺縣的安置點新社區,住上了寬敞的大房子,不再與世隔絕,開始享受到更便利、更優質的醫療和教育。但是,一個問題也擺在了村民們的面前,如何增收?雖然在國家的支持下,村裡在懸崖頂種植了油橄欖樹,但對於缺少農林專業技術和產業規劃能力的某色蘇不惹來講,太難了。做農活和當導遊賺取的1萬元年收入,根本撐不起這個家。某色蘇不惹在家裡是大哥,除了父母外他還需要照顧弟弟妹妹。而其他村民也面臨同樣的增收乏力問題。

  平安保險的精準扶貧項目——三村工程,解決了這個難題。12月5日,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上介紹,2018年起,該工程的產業扶貧項目落地支持涼山油橄欖產業,為當地超過8000畝橄欖園提供了累計4100萬元的免息免擔保產業貸款,並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與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開展培訓班,培訓產業致富帶頭人。

  2019年,某色蘇布惹和其他3位村民在平安保險支持下,前往西昌接受「農業種植技術和MAP項目」培訓。在此期間,講師把平安保險幫扶的其他脫貧致富排頭兵案例、創業失敗的反面案例都介紹給了他們。詳細又實用的培訓課程讓某色蘇布惹有前所未有的信心。對經營油橄欖品牌和銷售,他也有了全新的認知。

  目前,某色蘇不惹已經是油橄欖企業懸崖村基地的管理員,負責照顧村裡近200畝的油橄欖樹。通過土地流轉、銷售分紅勞務務工等方式,他已成為了年收入超過4萬元的致富帶頭人。鄉親們也紛紛助油橄欖產業實現了脫貧增收。對於油橄欖的脫貧功效,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五棵樹,就致富。

  小小一顆油橄欖,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能量?

  經過育種研發,加上良好的種植技術,一棵橄欖樹種下去,可以穩定豐產10年。產量好的每年可達到100斤,按照每斤5元的市場收購價來算,每棵樹僅產果收入每年就可以達到500元,再加上製成成品銷售後的分紅,只要種植5棵油橄欖樹就能有超過3000元的收入。

  目前,懸崖村上的橄欖樹,每年能為村民和合作社帶來的穩定收入超過240萬元,再加上每畝地600元的流轉費,鄉親們只需要管理好種植園就可以穩定脫貧。

  懸崖村的油橄欖產業,能取得驕人的脫貧成績,背後是中國平安「三村工程」在發揮作用。該工程在產業扶貧方面,積極探索長效機制,發揮中國平安集團的金融+科技優勢,針對貧困地區產業「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通過扶智培訓、產業造血、產銷賦能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扶貧閉環模式,以努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比如在產前環節開展的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工作,已為全國18個省份78個貧困縣培育了3400名致富帶頭人,打造出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傳統種植產業發展受市場周期影響,銷量難以保持長期穩定。為保證村民的增收之路不因此受阻,中國平安進行了以「消費扶貧雲農場」為代表的多維度探索。

  今年5月,在廣東省扶貧辦指導下,「平安雲農場」網絡消費扶貧公益項目上線。中國平安員工、志願者和客戶可以通過雲農場小程序,在農產品生長期以認領「一顆果樹」「一片燕麥田」等形式,提前以優惠價格預購扶貧農產品,待農作物成熟期,即可獲得對應等價值的農產品,包郵送到家。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就認領了一棵懸崖村村民種植的橄欖樹,以此希望帶動油橄欖銷售,助力農戶增收。

  產業扶貧是造血,消費扶貧是輸血。平安在懸崖村的做法,正是三管齊下——優化產品品質、暢通產品流通、增強銷售能力,各環節齊頭並進、各方面協同發力,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就構建起來了,就能推出更多受到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更讓貧困地區的群眾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紅蜻蜓」油脂攜手奉節縣政府推進油橄欖產業扶貧項目 助力脫貧攻堅
    重糧集團副總經理金浩、奉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品雄共同籤署了《奉節縣人民政府、紅蜻蜓公司油橄欖項目合作協議》。市級主管部門等領導見證籤約。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巡視員塗亞雄與重糧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許力將重慶油橄欖綜合開發公司牌匾授予新公司,標誌著紅蜻蜓油脂與奉節油橄欖產業合作大幕正式拉開。
  • 一顆佛手瓜背後的中國脫貧密碼
    新華社貴陽11月20日電題:一顆佛手瓜背後的中國脫貧密碼新華社記者王麗、李黔渝、吳昊、朱雨博亂石嶙峋的山坡上,藤蔓交織、綠意盎然,一顆顆鮮嫩的佛手瓜吊墜其間。40歲的周太學和妻子每天精心管護,6畝佛手瓜年收入六七萬元,這項效益可觀的產業幫助他告別了「貧困戶」身份。
  • 在涼山吃午飯在臺北吃晚飯 臺商穿梭於四川與臺灣只為涼山裡的油橄欖
    讓他掛心的是,地裡的油橄欖樹長勢如何,有沒有被風吹歪了……有時,兒子也陪著他。今年,這一大片油橄欖地迎來豐收,預計能產油40萬噸。這兩名來自臺灣的「父子兵」將事業全身心放在四川涼山。4月20日,第五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暨海峽兩岸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川舉行。現場,第二批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授牌。林春福的企業榜上有名。
  • 種植油橄欖,年收入5000萬!
    通過十年堅守初心,種植油橄欖,讓荒山披上綠裝,結出了金果子,實現年銷售額5000多萬元。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橄欖油也被譽為液體黃金,可以用來炒菜,涼拌和美容等等,有一定的天然保健功效。價格昂貴。一般種植1畝地的油橄欖,通過加工能帶來5萬元收入。
  • 甘肅隴南:脫貧成效「三個第一」的嬗變之路
    面對艱巨的脫貧任務,近年來隴南市以「弱鳥先飛、至貧先富」的勇氣和「敢死拼命」的精神決戰貧困。創下電商扶貧成效全國第一、人居環境改善力度全國第一、農民收入年均增速居秦巴山片特困區第一的「三個第一」。3月30日,「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隴南。
  • 「脫貧攻堅現場會」橄欖樹:綠了山 富了民
    山腳下,在祥宇油橄欖生態產業園,公司產業合作部負責人介紹說,「油橄欖進入豐產期,按照與農戶籤訂的收購協議價每公斤8元,一畝年收入可達1萬元。此外,油橄欖因無法食用鮮果且必須24小時內加工,因此只能就地加工。有加工就有稅收。」誠如這位企業人士所言,油橄欖產業是政府、企業、農戶多方都受益的朝陽產業。
  • 幫助殘疾人脫貧,全國有哪些特色經驗?
    目前在脫貧過程中探索出哪些比較富有成效的特色經驗和創新實踐?12月11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殘聯扶貧辦主任解宏德總結了「多項政策導脫貧」「集中託養助解困」「精準施策促就業」等經驗。 第一個例子來自辛寶同的四口之家,其中兩名重度殘疾人,辛寶同的父親由於車禍常年臥病在床,缺人照護。
  • 奉科鎮父子倆開荒山,種了1000多畝油橄欖
    5年前,郭志堅和父親郭永紅,憑著頑強的毅力敢於拼搏的韌勁,在麗江奉科鎮金沙江邊的荒坡種下了44000株油橄欖。正逢玉龍縣在光熱資源豐富的金沙江河谷區發展油橄欖產業,村子裡的村民在麗江田園公司的指導下,也開始零星種植油橄欖,父子倆商量後決定拿出所有的積蓄,發展這項既有經濟價值且綜合生態價值更高的產業。東元村所在的位置,大部分土地是30度的陡坡,為了確保新栽苗木都能成活,必須將荒坡平整成梯田,但是沒有通村路,挖掘機進不了村子,修路成了擺在父子倆面前首當其衝的難題。
  •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雙向發力,為塔頭村量身定製發展路線圖 廣東...
    原標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雙向發力,為塔頭村量身定製發展路線圖 廣東財大:產業成為富民「聚寶盆」鄉村文化形象規劃設計、美麗塔頭·廣財同行文藝匯演……近日,廣東財經大學在廣東揭陽揭西縣塔頭村,開展新時代鄉村風貌提升深調研「美麗塔頭」藝術鄉建活動。學校以塔頭鄉村、鄉民、鄉產為中心主體,通過藝術介入激活傳統文化。
  • 一顆熾熱心 脫貧寫擔當
    出生於1990年的吳健,2017年6月懷著一顆建設家鄉的熾熱之心,通過考試順利成為鄒姚村扶貧專幹。「剛開始的時候壓力很大,扶貧政策、業務知識都要從零開始,只能一點一點去學習,一點一點去『磨』。」回想起才成為扶貧專幹的時候,吳健記憶猶新。
  • 四川南充營山縣女子種油橄欖,一年賣出5000多萬元
    橄欖油,由新鮮的油橄欖果實冷榨而成,具有極佳的天然保健和美容功效,可用於烹調食物,素有「植物油皇后」、「液體黃金」的美譽。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的胡桂清,在東升鎮黃嶺村種植油橄欖已經10年了。油橄欖主要種植於地中海沿岸地區,上世紀60年代初,引入到我國推廣、種植。胡桂清和朋友聊天時,朋友告訴她,上世紀70年代,當地有不少地方種過油橄欖;但是因為管理不善,產量比較低,再加上油橄欖不能吃,只能榨油,後來農戶們就把油橄欖樹都砍掉了。
  • 「電」亮脫貧致富路——脫貧攻堅戰中的電商故事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題:「電」亮脫貧致富路——脫貧攻堅戰中的電商故事新華社記者陳俊、褚曉亮、段續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陝西考察時強調了電商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電商不僅可以幫助群眾脫貧,而且還能助推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 王路敏:感謝脫貧路上幫助我的人們
    在2014年的時候,我家遇上了脫貧攻堅好政策。那一年,我家因學致貧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正是有了政策的支撐,減輕了我家的經濟壓力,讓我們有了動力更加努力的學習,父母也有了更多掙錢的機會和渠道。除此之外,我們家還享受到了一項項扶貧好政策。
  • 隴南「市樹」「市花」揭曉油橄欖和迎春花入選
    原標題:隴南「市樹」「市花」揭曉 油橄欖和迎春花入選  中國甘肅網12月1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記者12日從隴南市獲悉,歷時半年之久的隴南市市樹、市花評選活動經過激烈角逐後揭曉,油橄欖被選為隴南市市樹
  • 油橄欖,庫拉索蘆薈,積雪草,這些能打的護膚成份竟然在一起了
    提到護膚成分,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煙醯胺、維生素C、熊果苷、視黃醇、A醇等等,但是如果說各種提取物的話,那麼油橄欖、庫拉索蘆薈、積雪草都算得上是非常能打的『明星』了。很多護膚品和化妝品的宣傳,基本上也都是將上面的這幾種東西當作是噱頭和主心骨,而今天,有這麼一個產品,竟然將這三種東西給搞到了一起,你說這東西得多能打。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強「四力」、轉作風、講好伊犁脫貧攻堅故事
    全州動員社會力量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及扶貧產品162268.76萬元,其中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130806萬元,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扶貧認定產品31462.76萬元,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對鞏固脫貧成果的不利影響。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區紀委監委全體幹部深入上河灣鎮幫助建檔...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區紀委監委全體幹部深入上河灣鎮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搶收倒伏玉米 2020-10-28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耕紅色福地 造福一方鄉民-廣西新聞網
    為紮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以弄福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莫茗森為代表的扶貧幹部,在來到村裡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的走訪、建檔,並依據在村裡實地走訪搜集到的各項數據,聯合當地村兩委、黨員和群眾,集思廣益、積極謀劃,根據弄福村的人文習俗、地理環境的實地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脫貧幫扶計劃。
  • 脫貧如何穩?人民日報版面頭條聚焦雲南瀘水
    衝刺攻堅、如期脫貧,雲南瀘水市——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①)本報記者 楊文明《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5日 第 13 版)開欄的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