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2019影視行業冰與火

2020-12-21 和訊

  2019年,影視產業的各路豪傑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公眾號 | itlaoyou-com

  來源 | 地歌網

  作者 | 韓志鵬

  2019年,影視行業過得怎麼樣?

  過去一年,經濟下行周期影響到各行各業,文娛影視板塊更是難逃一劫,演員、影視公司都身處寒風中,業績下滑、院線收縮已然是常態。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市影視公司的市值平均下跌72%,而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共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不過,以AT為首的網際網路影業則是火熱豔陽天,新貴字節跳動更是通過「《囧媽》免費首播」一役,吹響進軍影視業的奏鳴曲。

  冰與火之中,影視產業的各路豪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凜冬已至

  此次《囧媽》在抖音、西瓜視頻等免費首播背後,關鍵是字節跳動打破了電影上映的窗口期。

  一般而言,電影在院線上映30天後便會撤檔,並在45-60天後登陸線上視頻平臺,但字節跳動以6.3億元「買斷」了《囧媽》的播映版權,一步到位上線App。

  上映窗口期打破,這意味著院線方吃不到播映電影的收益蛋糕,更何談線下人流與零食銷售額,如果疫情結束後,更多片方效仿此法,這將對院線造成巨大利益傷害。

  只不過,即使疫情結束、片方不跟風效仿,影視大盤已是險象環生。

  根據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觀影銀幕達69787塊,增速超過15%,但觀影人次僅為17.27億,較2018年的17.18億人次增長不足1%。

  在院線看電影的人少了,電影票房也順勢下跌。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9年中國電影(600977,股吧)票房達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低於2018年的8.78%,大幅低於2017年的22.9%。

  同時,2019年電影票房也呈現出向頭部集中的趨勢。過去一年,票房前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流浪地球》《復聯4》共賺取票房收入139.29億元,佔國內總票房的21.67%。

  另外,國慶檔三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累計實現票房超過71億元,佔總票房的比重約11%。這意味著2019年六部影片的票房佔比超過三成。

  觀影人次與國內總票房增速持續探底,電影票房向頭部集中,腰尾部作品收入則是「寸草不生」。不得不說,2019年的電影大盤都躲不過這場寒冬。

  這也進一步波及到整個影視產業鏈。

  首先,傳統影視公司受大盤走低的影響最為明顯,因為其盈利生命線便來自影視作品票房,但在口碑驅動用戶消費的趨勢愈發突出之際,各家影視公司也是境況不同。

  一方面,打造優質爆款的影視公司接連傳出喜訊。例如電影《哪吒》的主控方光線傳媒(300251,股吧),其去年7月公告稱來自該片的營收至多2.43億元,彼時該片票房為8.99億元。按此比例計算,光線傳媒最終從該片獲得的營收將超過13億元。

  不止是光線,博納影業從近年開始發力主旋律作品,去年主控的《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都有著不俗成績,其營收走勢也同樣穩健。

  當然,喜訊之外也有噩耗。

  經歷2018年的稅務風波後,「影視第一股」華誼兄弟(300027,股吧)仍未恢復元氣,去年主控的《小小的願望》在改名、調檔後票房慘澹,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最終票房只有2.86億元。

  同時,去年暑期檔電影《八佰》被撤檔,這更是給華誼兄弟一記重拳。據財報預告顯示,華誼兄弟2019年預虧39.62億-39.67億元,同比2018年擴大約260%。

  另一家公司萬達影視的2019年也十分慘澹,主投的《過春天》《誤殺》等均為小體量影片,且部分作品票房不及預期,這也衝擊到萬達影視的盈利生命線。

  因此,影視公司的2019年各有喜憂,但都躲不過市場寒冬。

  據各家影視公司2019業績預告顯示,華誼兄弟、萬達影視、華策影視(300133,股吧)、唐德影視等主要影視股普虧。打造出國漫爆款的光線傳媒2019年預盈利9億-11.5億元,較2018年同比下降16.26%-34.46%,數據也不算亮眼。

  影視公司業績慘澹,但寒冬的影響不止於企業方。

  在院線端,曾經瘋狂擴張、國內院線數量第一的大地院線,在2019年接連被傳解約近百個項目、裁撤數十名城市經理和大區負責人,而包括萬達、橫店、星美等主要院線公司都在2019年放慢了擴張步伐。

  在影視劇組方面,有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646部,較2018年下降27%;備案集數24617集,同比下降30%。

  作品數量下降也導致開機數量銳減。據橫店影視(603103,股吧)城官網劇組動態公告顯示,截止去年11月21日的開機劇組21家,較2018年同比下降45%。

  院線沒人去,劇組不開機,影視演員似乎也丟了飯碗。

  去年8月,當紅花旦迪麗熱巴表示2019年有8個月沒拍戲,而實力派演員姚晨、海清、明道等人都和迪麗熱巴有著相似經歷。

  據第一財經日報數據顯示,內地、港澳臺共計9481名演員中,有65%在2019年無影視劇播出,超過6成演員的「影視空窗期」在2年以上。

  缺少影視劇窗口,演員們開始轉戰其它屏幕,黃曉明參演綜藝《中餐廳3》獲得「意外之喜」,範冰冰、柳巖、林更新等藝人則加入了直播帶貨的大軍。

  最終,轉戰綜藝的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綜藝過程中猝死。

  高以翔長辭於世,這也只是2019影視寒冬的冰山一角,在電影票房、電視劇備案持續走低之時,商業鏈條上的影視公司、院線等都難逃一劫,並且要直面這凜冽的寒冬。

  不過,慘澹景象之下,影視寒冬究竟因何而起?

  三座大山

  影視文娛的寒冬,與2019年的經濟下行周期不無關係。

  在宏觀層面,2019年國內經濟持續探底,實體經濟處于波動之中,資本陰霾還未褪去,這進一步影響到包括影視文娛在內的各行各業。

  同時,在網際網路端,消費網際網路深度介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屏幕使用時間的增長分流了影院人群,再加上娛樂形式的可替代性,新渠道與新平臺在線上搶奪了更多用戶注意力,短視頻、遊戲等都對影院構成競爭態勢。

  宏觀經濟下行以及用戶時間分流都對行業走向產生影響,而進一步透視,影視公司業績遇冷、院線裁撤調整背後又有著多層深刻原因。

  這些因素成為了阻礙影視業前行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來源於資本端,行業寒冬之中,資本方紛紛「捂緊」錢袋子。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2019前11個月,娛樂傳媒行業投資總額約85.11億,同比下降78.7%;投資案例數量約277起,同比下降56.3%。

  資方「撤退」影視圈,原因一方面是來自於資本寒冬的宏觀因素,另一方面則是行業內持續「去泡沫化」,影視投資熱潮褪去,資本趨於冷靜和謹慎。

  自2015年起,伴隨消費升級以及平臺發力票補,消費者湧向影院,國內電影票房逐年增長,院線數及影視公司量迅速增長,這也為行業吸引來大量熱錢。

  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文化傳媒行業發生196起公司併購,涉及資本約893.83億元,當年文化傳媒行業總市值達1.66萬億元,板塊同比上漲74.32%。

  行業持續上揚,資本熱度不減。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18年影視行業投融資總額達314.05億元,同比增長46.23%,全行業當年共出現130起融資事件。

  傳說中的「煤老闆」正是此時入局影視業。

  過去,影視行業處於熱潮之中,資方出資,製片方在劇本、演員層面出工出力,影視作品制播時間線被壓縮,作品數量及電影票房得以迅速增長。

  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就表示,「以前跟導演聊一聊覺得能投就投了,現在不行了,現在投資影視項目,必須看劇本」。

  實體經濟出現蕭條跡象,資方開始變得謹慎,更加看重投入產出比;票補退溫也令用戶消費趨於理性,口碑效應愈發凸顯;影視公司不再激進投入,而是通過更保守的投資策略來穩住現金流和負債規模。

  影視行業正在「去泡沫」。

  非理性行為被擠兌,資方與製片方在商業化層面更為理性,資本退溫的這座大山對行業並非只有負面衝擊,但影視賽道玩家面臨的大山不止於此。

  資本之外的第二座大山便是政策收緊。

  自2018年的「崔永元事件」後,影視行業掀起了一場調查偷稅漏稅、陰陽合同以及演員限薪的風暴,影視從業者也開始「人人自危」。

  這樣的政策風波延續到了2019年。去年2月,廣電總局要求網絡電影需片方自主備案,視頻平臺代備案成為歷史;3月,網傳廣電總局要求涉及玄幻、武俠等的古裝題材影視作品三個月內不允許播出。

  「限古令」「限薪令」持續加壓,備案管理不斷嚴格,影視行業監管也逐步趨於正規化,而當行業泡沫被擠出後,便可知演員、平臺誰在裸泳。

  「限薪令」之下,活躍於影視劇的流量明星轉戰綜藝、直播;「限古令」之下,視頻網站的優質網劇難登衛視舞臺,劇集播出量大幅縮減,平臺的止損道路進一步遭受衝擊。

  有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網連續劇有效播放達1338億,同比下滑6%;而以愛奇藝為例,由於平臺「庫存積壓」的網劇未能按時播出,其2019Q3總營收74億元,僅同比增長7%。

  顯然,影視業監管收緊正帶動行業回歸理性,過去「流量明星+古裝IP」的粗放制播方式一步步被摒棄,平臺與影視公司都需要配合監管,精耕細作內容生產。

  這是為影視文娛業的第二座大山。

  資本與政策之外,消費者則是影視業前進路上的第三座大山。自2018年國慶檔起,線上電影票平臺票補降溫,9.9元、19.9元的電影票成為過去時。

  從2019春節檔票價回歸常態,到《復聯4》上映時超百元的天價電影票,當票補的面紗被揭開後,院線掌握更多議價權,這進一步影響到觀影人群的消費行為。

  過去,低票價刺激了用戶的娛樂性觀影需求,這帶動了票房總量的增長;如今票價回歸正常,用戶觀影的娛樂需求下滑,觀影口味相應上升,這表現為更看重作品口碑。

  瘋狂票補結束之後,用戶觀影消費逐漸理性化,導致院線觀影人次下滑,票房總量相應地受挫,最終使得影視大盤整體走低。

  因此,三座大山共同造成了影視業的寒冬。

  回歸本質,政策趨嚴倒逼資本方降溫,觀眾理性消費也衝擊到影視公司業績,使得資本方進一步收緊錢包,而當資本血包匱乏時,整條影視產業鏈都將經受凜冽的寒風。

  同時,消費者注意力本就有限,再疊加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對用戶的分流,視頻網站、短視頻或直播都極大地滿足了用戶娛樂需求,院線客流自然會遭受巨大衝擊。

  熱潮褪去,影視行業開始「去產能」「去庫存」,過去以熱錢驅動的粗放式經營正在轉向精細化運作,大量影視公司遭遇洗牌,這樣的優勝劣汰過程中,巨頭力量有望得到進一步強化,高質量的口碑作品也將為影視大盤注入強心劑。

  因而,代表著希望的「silver lining」依然存在於影視行業中,隨著口碑驅動消費的趨勢加強,各路玩家更重視內容品質,科幻、動漫等一批優秀類型電影得以誕生。

  顯然,寒冬之中亦有火光。

  火熱新增量

  傳統影視公司遇冷之際,網際網路影業卻是另一番景象。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用戶注意力向線上平臺集中,再加上用戶時間的碎片化,短視頻和直播受到增量用戶的追捧,影視公司也投身到這一戰局之中。

  2019年初,跨年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通過抖音的短視頻營銷,成功撬動大量觀影人群,雖然影片效果與營銷預期相去甚遠,但上映首日即取得2.5億元票房。

  不止《地球最後的夜晚》,去年初引進的小眾文藝片《何以為家》也通過短視頻營銷取得了優異的前期票房,並在口碑發酵之下,票房持續走高,最終斬獲3.65億元。

  在短視頻的極速狂奔之下,影視宣發也在嘗試搶佔這一流量高地,再加上同是視頻內容,影視作品更能藉此觸達更多下沉人群,激活消費者「到店」觀影。

  但進入2019年下半年後,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觸及天花板,存量市場競爭激烈,短視頻用戶增速也在放緩,片方仍需新通道來激活用戶購買。

  於是乎,短視頻宣發的接力棒交到了帶貨直播手裡。

  去年12月4日,李佳琦直播開賣《南方車站的聚會》電影票,6秒內售罄25.5萬張票,直播間裡,片中兩位主演胡歌、桂綸鎂只得目瞪口呆地看著李佳琦。

  去年底,電影《只有芸知道》《受益人》等均通過帶貨直播售票,隨著新技術演進速度持續加快,傳統影視業也需不斷適應宣發及制播方式的變化。

  不過,技術發展加速了線上渠道與平臺的演進,而只有優質影片與宣發的配合才稱得上「畫龍點睛」,因此影視作品的最終關卡還是質量和口碑。

  如前所述,行業洗牌之後,非理性消費的泡沫被擠出,高質量的「硬核」作品才能叫好又叫座,頭部影片也賺取了更多票房收入,並且倒逼整個影視行業深耕作品質量。

  質量與口碑,網際網路影業在此維度如何競逐?

  過去一年,阿里影業主投了《烈火英雄》《我和我的祖國》等主旋律電影,《流浪地球》《少年的你》等口碑佳作背後也有阿里的身影。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阿里影業以119億元票房位列2019年出品方第一名,而在前五名出品方名單裡,有兩家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阿里之外還有貓眼。

  同時,與阿里旗鼓相當的騰訊影業也主投了多部口碑影片,例如《南方車站的聚會》《鄰裡美好的一天》等文藝佳作,還聯合出品了《流浪地球》等大片。

  參投或主投大片,手握充足資金的網際網路影業從資金端撬動內容生產,並在線上宣發以及大數據層面給予片方技術支持。

  傳統影視宣發數位化,網際網路影業也藉此深入到影視製作的上遊產業鏈,積累內容製作、發行等環節的經驗,為主控原創作品打下基石。

  這之中,新貴字節跳動也加入到戰局中,原定春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就有字節跳動的投資,而西瓜視頻也在春節期間宣布免費播放《唐人街探案》《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

  字節跳動入局影視,一方面借短視頻矩陣撬動線上宣發,另一方面購買長視頻版權也是在內容層面對其進行「補血」,並通過資本及流量方式逐步介入影視產業鏈。

  當然,網際網路影業的戰略夢遠不止於此。

  在內容端之上,網際網路影業要做的是全生態布局,通過影視作品聯動線上入口和交易場景,釋放內容本身的IP集群效應。

  以騰訊影業為例,背靠騰訊這棵大樹,其影視作品有望與音樂、文學和遊戲聯動,逐步打造文娛IP;而阿里影業則發揮自身電商優勢,通過阿里魚來開發IP衍生品,藉助線上電商引爆銷售端。

  從商業模式來看,IP聯動以激活生態場景,影視製作的產業鏈得到延伸和拓寬,變現空間也被進一步拓寬,網際網路影業必然是要實現長期價值。

  AT走出這招棋,傳統影視公司也開始效仿。

  2019年,華誼兄弟提出「影視+實景」戰略,在全國建成4家華誼電影小鎮,將內容與線下場景結合,同時啟動國際化戰略,業務觸角伸向美國、韓國等市場。

  無論華誼還是AT,影視行業發力全產業鏈,這一方面是對內拓展業務場景,另一方面則是提升國內影視工業水平,只有在更完善的制映發行體系上,電影消費和觀看人次才會逐步增加。

  因此,網際網路帶來的新增量,更多體現在強資金供給、渠道變遷造成的用戶分流,以及生態戰略的升維,但最終傳統與網際網路所比拼的,還是內容質量本身。

  這也是2019年影視行業閃爍著的火光。

  在行業去泡沫化後,各家公司應由粗放經營轉向精耕細作,當資方縮減投資規模時,影視企業正可以修煉內功,打磨內容水平,提供更多元更優質的影視作品。

  這場影視寒冬之中,行業泡沫被擠出,真正有實力的企業、資方和藝人得以站在舞臺中央,優質作品數量才能持續增長,產業鏈上的各路玩家更應向內優化,迎接新曙光的到來。

  2020年,影視行業的火把還能越燃越旺。

  排版 | 雷向波    責編 | 陸遠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T老友記。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2019影視行業年度職位出爐!
    「最搶手的永遠都是那些頭部創意人才」當拍sir拋出「影視行業什麼崗位會越來越重要」的疑問時,不少業內人士對此答道。 2019年末的影視行業,關於裁員潮、離職潮、就業難的討論仍然甚囂塵上,從年初集體轉行賣保險,到年底被勸退、被裁員,影視人在餘震未息的這一年仍然心有餘悸。
  •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教育行業的冰與火之歌 作者:周爽 發布時間: 2020
  • 冰與火之歌:教培行業2019十大事件
    文|王敏冰與火之歌,是回望教育培訓行業2019時,業界人士最常用到的一個詞。這一年,政策監管、資本趨冷,很多企業倒下,而教培行業上市潮仍在持續,16家企業登陸二級市場。這一年,新的風口和機會仍在出現,而繼規模化營收之後,行業更加跑通商業模式,實現盈利增長。……站在新年之始,多知梳理出十大事件,回顧剛剛過去的2019。
  • 11份文娛政策措施,影視行業的冰與火之歌|2月政策解讀
    對影視文娛行業來說,波及面之廣、影響力之深,也是最近幾年來前所未有的。春節檔、情人節檔期的所有院線電影捲入撤檔潮,兩個重要檔期票房流失慘重,各大影院損失無法估計,疫情對2020年電影市場整體造成毀滅性打擊。
  • 盤點|2019年度十大影視金句
    明天,第一批90後就30了 明天,中國電影就115歲了 在2019這一年,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科幻元年和國漫崛起提振信心;也經歷了影片頻繁改檔、上千家影視公司倒閉的困擾;還出現了直播賣票、短視頻營銷等新玩法。
  • 小藍星推薦2019年度影視榜:《流浪地球》最熱
    2019年即將完結,各大電影榜單相繼出爐。近日,知乎發布「小藍星推薦」2019年度影視榜,基於用戶的真實評分和討論數據,對2019年的國內外電影、電視劇進行盤點、排名。
  • 盤點趙露思的十五部影視
    最近最火的都市偶像劇除了《半是蜜糖半是傷》外,還有一部《我,喜歡你》。是由趙露思和林雨申主演的。這部劇的播出,讓趙露思名聲大噪。趙露思出生於1998年11月9日,年僅二十二歲。2016年從《超級女聲》出道。聽說趙露思出身富二代。
  • 手機行業冰與火:A股持續狂歡 出貨量恐難樂觀
    原標題:手機行業冰與火:A股持續狂歡 出貨量恐難樂觀 摘要 【手機行業冰與火:A股持續狂歡 出貨量恐難樂觀】疫情之下,國內手機行業正上演一場現實版的「冰與火」
  • 2019年度教育行業的8個關鍵詞 | 年終盤點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你眼中2019年的教育行業,你的答案會是什麼?為了試圖回答這個問題,雷鋒網也找了8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聊了聊,他們給出了8個關鍵詞 ,來描述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教育行業的2019。(以下排序不分先後)關鍵詞1:貼地飛行盤點2019 :在VIPKID創始人及CEO米雯娟看來,2019年,教育+AI迎來「貼地飛行」時代。
  • 電視劇行業2019盤點:備案劇縮水超兩成 總投資168億創近5年新低
    電視劇行業2019盤點:備案劇縮水超兩成 總投資168億創近5年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14 21:
  • 2019年電視劇的冰與火:劇目數量縮減 現象級作品少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8日電(袁秀月)《都挺好》《親愛的,熱愛的》《慶餘年》……2019年的電視劇市場雖不乏爆款,但熱鬧背後卻面臨著重重挑戰。一邊是影視投資規模下降,劇目數量減少,一邊是資本退潮,大批影視企業關停。據近日發布的《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預測,未來電視劇、網劇數量或持續下降,影視行業將繼續面臨深度調整。
  • 2019年電視劇冰與火:劇目數量縮減 現象級作品少
    報告截圖影視企業出現負增長影視行業還未從調整的低谷走出2018年末,影視行業進入「寒冬」的言論不斷出現。當年,電視劇爆款縮減,網劇的數量和質量也不及2017年。進入2019年,這種調整也在多方面顯現。據企查查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有2996家影視公司關停。近三年來,企業淨增數量逐年遞減,這也是近年來影視企業首次出現負增長。往前追溯,2017年新增影視企業為4501家,即便2018年受到了市場治理的影響,新增企業也有2105家。而從目前來看,這種趨勢或許還會延續。2019年,影視行業的投資規模也有所下降。
  •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18183首頁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 冰與火的一季度,遭重創的上市影視公司到底虧了多少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影視公司的業務按下「暫停鍵」,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公司已經難以為繼。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
  • 盤點:2019年12月人工智慧行業大事件
    2019年已經結束了!2019年,人工智慧(AI)行業徹底告別了「喊口號」「包裝概念」的時代,人工智慧的技術和應用開始在各個行業落地,人工智慧的成果和場景實踐層出不窮。在2019年最後一個月,業內又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呢,一起來看看吧。
  • 影視業演繹冰與火之歌!華誼巨虧6個億 這家公司增超100%
    影視業,為何演繹冰與火之歌?&nbsp&nbsp&nbsp&nbsp影視行業三季報淨利潤整體下滑趨勢依舊&nbsp&nbsp&nbsp&nbsp10月31日,三季度財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其中,影視板塊各家龍頭公司的表現冷熱不一,但從整體上呈現了下滑趨勢。
  • 遭遇滑鐵盧的霍爾果斯,卻成就了另一個影視行業節稅天堂
    遭遇滑鐵盧的霍爾果斯,卻成就了另一個影視行業節稅天堂提起霍爾果斯,我想是很多影視行業和明星的傷心地了吧。曾經的節稅天堂,卻因為某冰的「陰陽合同」而轟然倒塌,無數影視公司被稅務監查,然後補稅罰款。這其實也不能全怪到某冰頭上,著實是霍爾果斯當時的政策太誘人了。吸引了大量的影視公司進去,保不齊就有渾水摸魚的,然後攪亂了市場。結果引起當地稅務的偵查,某冰只是個導火索,只要市場有問題,頭上那把刀隨時都會落下來的。政策不是說給的優惠越多越好,而是要穩定、有效。
  • 《冰與火之歌》狼家最慘?和鹿家比不值一提,這幾個家族更慘
    《冰與火之歌》狼家最慘?和鹿家比不值一提,這幾個家族更慘!大家好,歡迎來到小楠影視,在這裡有深度的影視分析,跟著小楠,帶你體驗不一樣的影視體驗。今天我們來說說《冰與火之歌》中比較慘的幾個家族,其實除了狼家和鹿家之外,還有著幾個更慘的家族。
  • 新麗傳媒商譽計提損失,影視行業的告別與重啟
    2018年爆發稅務風波之後,整個影視行業逐漸走向調整,逐漸消化2018年以前行業狂飆突進帶來的部分泡沫,商譽減值就是其中議題之一,2019年以來華誼、萬達、華策、慈文等頭部影視公司陸續計提損失,如今最後一家頭部公司新麗傳媒也即將完成計提損失。
  • 解讀冰與火之歌07:盤點冰與火之歌裡的神奇生物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上一篇文章,盤點一下冰與火的世界裡的神奇生物。1.巨人(Giants)是與森林之子同時代的生物,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們在人類到達之前都生活在維斯特洛大陸上。而在冰與火的世界中,蛇蜥巨大且兇猛,有些甚至能夠有獅子的兩倍大。有些地方,蛇蜥經常被拿來與其他動物搏鬥取樂,一隻蛇蜥能夠輕易地撕碎一條體型較大的獵犬。蛇蜥有毒,唾液可以提煉出著名的石蜥毒,無面者經常使用這種毒藥,溫血的人類吃下去後會變得狂躁,據說感染了石蜥毒的老鼠會去咬獅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