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誼兄弟巨虧6個億,這家公司業績卻增長超100%!影視業,為何演繹冰與火之歌?
    影視行業三季報淨利潤整體下滑趨勢依舊
    10月31日,三季度財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其中,影視板塊各家龍頭公司的表現冷熱不一,但從整體上呈現了下滑趨勢。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剛剛過去的十月份,尤其是國慶檔,整個電影市場卻很火爆,那麼影視行業究竟是更冷了還是更熱了?
    從影視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度財報來看,整個行業依然沒有擺脫整體下滑的困局。在可比的14家公司中,業績報喜的只有北京文化和華錄百納,北京文化業績增長超過100%,華錄百納則扭虧為盈。華策影視、萬達影視等7家公司雖然實現盈利,但淨利潤降幅都超過了50%,華策影視和歡瑞世紀更是下降超90%。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等五家公司則是陷入了虧損的泥沼,曾經的明星股華誼兄弟更是巨虧6億多元。
    
    
    新時代證券首席分析師趙琳表示,下滑較多,如萬達或華誼兄弟,整個行業確實不景氣,再加上一些重磅作品沒有上線,所以導致業績下滑較多。他還表示,上漲的如北京文化,由於《流浪地球》成爆款,收入的確認導致今年上半年增速是非常高的。
    
    從三季度財報的表現來看,影響一家影視企業業績最關鍵的因素在於一部「爆款」作品的出現。比如《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出品公司的業績就有顯著拉升。
    
    像光線傳媒同樣受益於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49.7億票房,三季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公司實現淨利潤10.73億元,同比增長171.97%。
    
    但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整體行業來說,僅僅一兩部爆款不足以支撐行業的持續發展。從數據上看,2019年第三季度每塊銀幕的票房產出是24.9元,低於2018年單季度的銀幕產出均值25.3元。
    
    中國影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周煊:影視行業這幾年暴露的問題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盈利不穩定、不持續。隨著國家政策的規範,還有影視行業的併購的一些商譽問題的暴露,最後都會導致影視行業業績受到衝擊,但我想現在是在調整期。
    影視行業:十月票房迎來大豐收
    雖然影視行業三季報不盡如人意,但在剛剛過去的十月份,尤其是十一假期的票房,被稱為史上最好國慶檔。那麼這能給疲態已久的市場打一劑強心針嗎?這樣的好行情是否還會延續?
    數據顯示,今年9月30日到10月7日的國慶檔總票房達到50.6億,同比增長了132.6%。而在剛剛過去的十月份,整體票房則突破了80億。在收穫了票房的同時,也收穫了口碑。
    
    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會根據評分和口碑來選擇電影,每月會進影院觀影2次左右。今年國慶期間,這種效應更為明顯。
    貓眼娛樂數據分析師劉振飛表示,在國慶假期期間,看過《我和我的祖國》的觀眾中,有19%也看過《中國機長》,看過《中國機長》的觀眾中,有20%也看過《我和我的祖國》。兩部影片的重合度高達到11.2%,說明在這一段時間內,優質的影片能夠吸引觀眾不止一次地走進電影院。
    
    近年來,從《我不是藥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我和我的祖國》等現象級國產影視作品輪番湧現。在十月電影票房創出佳績的背景下,市場也開始期待賀歲檔能否出現爆款影片,目前定檔賀歲檔的既有動畫片《姜子牙》,也有喜劇片《囧媽》《唐人街探案3》,還有像《中國女排》這樣的主旋律影片。
    阿里影業燈塔研究院院長牧晨表示,截止到上周,即距離春節檔整整一百天的時間,在淘票票平臺上積累的一些想看數已經達到了30多萬。這和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了一個翻倍的狀態。所以,從觀眾期待的熱情上來說,對今年的春節檔可謂是有特別積極的信號。
    影視行業未來投資機會還在嗎?
    那麼,怎麼看影視行業的冰與火?未來投資機會還在嗎?
    來看看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怎麼說↓↓
    上半年影視行業相對低迷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優質片源供給的減少,該情況在未來有望得到改善。
    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預計有多部國內外優秀影視作品上映,有望激發國內電影市場消費潛力。
    所以,影視行業從短期來看,已逐步走出低谷,投資者也可適當關注相關龍頭股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