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為生活添彩——東莞市城鄉牆繪壁畫」創意視頻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媒體發布,獲得高點擊量,包括莞城工農八號創意園區,茶山鎮南社村外圍、超朗村、寒溪水村,大嶺山鎮連平村客家文化公園五處新增戶外大型壁畫也被更多市民了解。
記者從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這些各具特色的塗鴉是由該局推動的「為生活添彩」東莞市城鄉牆繪壁畫藝術創作項目,旨在為美麗鄉村增添絢麗的色彩,助推鄉村振興建設,用藝術助力東莞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吸引力。
創意設計,助力鄉村振興
本次牆繪選址在東莞五個各具特色的鄉村與創意園區,每處牆繪主題都挖掘了當地的人文背景,挖掘新時代所能碰撞出來的藝術表現能力,結合歷史變遷、人文古蹟、市井人情等內容,形式多樣。
在創作前,主辦方曾多次組織藝術家團隊到當地調研,了解當地的人文情況。當知道大嶺山連平村盛產荔枝以後,藝術家團隊進行討論,決定以荔枝為主題創作,並採用現代美術手法展現「給荔世界」主題。現在,一進村口,就看到巨幅的「荔枝」,推動創意塗鴉與鄉村產業的結合。
在茶山鎮南社古村北門入口,一棟原本普通的三層居民小樓,以一幅大氣炫目的彩色《南社人家》圖向村民遊客展示出南社村的古樸與熱忱:民房古樹、河湧清水、石橋靜臥、小舟停泊……一派恬靜悠然的鄉村景象,讓人們沉浸於美麗的「鄉愁」。
在莞城工農8號創意園,一幅250平方米的塗鴉由深圳塗鴉藝術家盧弘圳創作完成。這幅名為《未來》的塗鴉有不少熟悉的東莞元素,如黃旗山燈籠、西城樓、籃球中心、虎門大橋、玉蘭大劇院,用誇張的創作手段展現,非常有衝擊力,也與創意園的青年文化十分契合。塗鴉文化以強烈的色彩和個性標識,為市民感受當代風尚提供一個公共藝術空間。
此外,超朗村的「牛」、寒溪水村的「紅色文化」、連平村的「客家文化」主題壁畫創作,都契合當地的文化和周圍環境。原本單調普通的牆體,經過藝術家的精心構思與畫者的妙筆生花,搖身一變成讓人眼前一亮、極具眼界與情懷的藝。
名家指導,踐行時代風尚
據了解,該項目由東莞市城市品牌創新中心協辦,同時由相關鎮街宣教文體局、文廣中心、全市重點文藝創作基地、入選「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的藝術家、社會組織與文化企業共同參與。用壁畫的藝術形式,構建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有人文內涵的城鄉公共空間,提升東莞城市美學品質,增強百姓獲得感。
從去年底,來自中國美術館、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市海澱美術館等國內知名美術館和高校專家學者,與來自廣州、深圳和東莞的專家學者、藝術家一起,先後參觀了茶山鎮超朗村、寒溪水村,莞城工農8號創意園,並就「鄉村振興戰略與新時代文藝創作」展開討論。
項目特邀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教授胡赤駿、「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入選藝術家劉巖石、嶺南畫院畫家羅和、東莞(大嶺山)寫意水彩創作基地負責人廖定標、新銳塗鴉藝術家盧弘圳等組成專家組,多次實地走訪考察,從牆繪設計圖的主題設定、畫面構思、表現手法、細節處理等各方面給予專業性指導,為牆繪藝術創作進行把脈。專家組從初稿到定稿貫穿全程的方向性指引及細節調整,深化牆繪作品的思想內涵、提升作品的創作水平和製作質量。
胡赤駿認為,現代城鄉壁畫是公共藝術形式之一,與大眾精神文明產生相應的共識,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關懷,能真正符合大眾審美,與公眾審美產生共鳴,能夠彰顯城市活力和引領文化風尚。他還提出,題材選取要結合當地人文傳統,並巧妙利用牆體固有形態與紋理色質進行創作。
為市民增加幾處「打卡」地
該項目從籌備、設計創作到落地施工,經意見搜集與反覆協調,項目歷時近半年。該項目由攝影團隊全程記錄,見證了牆體變成美麗風景線的全過程,用鏡頭留下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歷史見證。
據了解,隨著我市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來壁畫前拍照「打卡」的市民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日前將這些鏡頭剪輯為「為生活添彩」創意短視頻後,通過「藝起來」抖音號發布,半天時間就獲得130.5萬的點擊量,5千多人點讚,還贏得抖友們數百條自發評論。
有抖友在下面評論表示,之前受疫情影響很少外出,但在抖音、微信等社交媒體看到東莞新增加的這幾處壁畫後,感到煥然一新,忍不住來現場看看。「新一年,新面貌,壁畫為傳統鄉村注入新時代活力,為群眾精神文明生活開闢出一個新的心境,也期望一個個藝術牆繪成為東莞鄉村的靚麗名片!」
全媒體記者 沈漢炎 趙水平
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