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原因,也尋不著邊界,網友可能一不小心就踩中了「雷區」,成為網絡暴力中的被攻擊者。如今,網絡暴力的趨勢愈演愈烈,從明星到普通網友,許多受害者因扛不住輿論的壓力,甚至選擇自殺。
為解決網絡暴力問題,日本近期發布新規,施暴者的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可以合法公開,網絡平臺也有義務在必要情況下向受害者提供上述信息。
日本職業女摔跤選手因網絡暴力自殺
今年5月,曾參演戀愛真人秀節目《雙層公寓》的日本職業女摔跤手木村花,因不堪忍受網絡暴力自殺身亡。
22歲的木村花早前在真人秀中,因為節目拍檔小林快把她心愛的比賽服洗壞而大發雷霆。節目播出後,在Instagram和Twitter上,她遭到大批網友的輪番攻擊。
她輕生前曾在社交網絡發文稱,每日都收到約100則來自世界各地的攻擊留言,覺得受到傷害,有消失的想法。作為一個職業摔跤手,對觀眾反應非常敏感的她招架不住來自網絡上的言語霸凌和人身攻擊。經過幾個月發酵,徹底精神崩潰的木村花選擇了自殺。
木村花自殺前在社交網絡上的道別。圖自網絡
木村花離世後,以往甚少報導網絡暴力事件的日本輿論開始關注她去世的消息。隨後,日本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打擊網絡暴力和保護受害人,當局計劃修例,讓受害者可以通過合理的手續找到網絡暴力施暴者的身份。
網絡施暴者的手機號可依法公開
據央視《天下財經》報導,為解決網絡施暴問題,日本近期出臺了「一攬子」對策,並陸續開始實施。其中,日本首次規定,網絡暴力施暴者的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可以合法公開,網絡平臺也有義務在必要時提供上述信息。
據報導,6月4日,日本總務府表示,網絡社交媒體中出現損害他人名譽等侵權內容時,網絡運營者等需要在向受害人公開的信息中增加電話號碼。此措施最快將於年內實施。
此前,按照日本《網絡服務供應商責任限制法》等法律,網絡暴力受害者有權要求網絡服務商提供施暴者的姓名、住址、IP位址等個人信息,以便訴訟賠償或追究刑事責任。但對運營方來說,這一要求並非強制性的,即便拒絕執行也不會有任何懲罰措施,這也使得相關案件很難取得進展。
此外,為遏制網絡暴力,日本還出臺了其他政策。
網絡運營方需定期向日本政府匯報其對相關言論及帳號的監管情況,並由政府評定監管效果。各地政府將增設線上線下諮詢窗口,方便受害者尋求援助。遏制網絡暴力的內容將加入到日本中小學生的教育當中。
受害者可要求平臺刪除、屏蔽相關信息
不止日本,國內也時常發生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事件。
多位專家向南方都市報·隱私護衛隊表示,目前國內並沒有類似日本新出的規定。也就是說,網絡平臺並沒有直接向受害者提供施暴者個人信息的義務。
不過,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王新銳表示,網絡暴力受害者可以通過起訴平臺,通過司法程序獲取施暴真實的個人信息(平臺通常均會配合),然後再向施暴者維權。
2020年3月1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下稱《規定》)正式實施,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等違法活動。
《規定》還明確,遭遇網絡暴力時,受害者可以通知網站或平臺刪除、屏蔽、斷開侵權網頁的連結,如網站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將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