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後羽絨服灰色毛領處部分變色。
到品牌連鎖洗衣店洗衣服,卻把價值千元的羽絨服毛領洗變了色。「明明是灰色毛領,其中一塊變成了綠色,根本沒有辦法再穿了。」邢先生說,這件皮毛一體的羽絨服是自己買給妻子的,沒穿幾次,有些心疼。為了維權,他已經與洗衣店交涉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始終沒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近日,他向本報官方微信報料平臺留言,希望記者能夠幫忙調解。
消費者:千元羽絨服毛領洗變了色
今年1月,大連的邢先生花1780元在網上給妻子買了一件羽絨服。他說,這件羽絨服是送給妻子的新年禮物,趕上這場疫情妻子幾乎沒怎麼出門,這件羽絨服也沒穿過幾次。
邢先生是我市某品牌連鎖洗衣店的會員。3月份,洗衣店復工,他就將這件羽絨服送到店裡清洗,洗滌費45元。可將衣服取回時,他發現羽絨服灰色毛領處有一部分變成了綠色,色差非常明顯,影響穿著。
邢先生懷疑毛領被洗變了色是與別的衣服一同清洗被染上了色,是洗衣店操作不當導致的,應當承擔責任,於是和商家進行了溝通協商。
邢先生說,雖然洗衣店承認是自己的責任,責任劃分明確,但在賠償數額方面,近一個月的時間,雙方也始終沒能達成一致。
洗衣店:毛領變色疑似因毛尖氧化導致的
記者聯繫了這家洗衣店的相關負責人。他說告訴記者,店內的洗衣流程和操作沒有問題,衣服是單件進行洗滌的,不可能出現串色的情況。
對於這件衣服出現的變色問題,他說店方也找到了行業內有經驗的師傅進行分析,認為是毛尖氧化的問題。「毛尖氧化是皮草類衣物洗滌後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具體表現就是在乾洗後變色,而造成氧化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具體原因需要專業部門鑑定。」
雙方各執一詞,賠償數額成糾紛焦點
採訪時,洗衣店方面表示,店方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一直在和消費者積極溝通。曾提出先對衣服進行再次清洗看是否可以還原,如果無法復原就買衣服原廠毛領為其更換,但消費者認為更換毛領對衣服有損傷。最後也提出過洗滌費20倍的賠償數額,但均遭到了消費者的拒絕。
面對這次消費糾紛,雙方都覺得委屈。消費者邢先生認為自己新買的衣服沒穿幾次,第一次清洗就損壞了,洗衣店提出的賠償數額太少,應當按照衣服的原價來賠償。洗衣店方面也表示,如果事先向消費者說明了可能出現的問題,自己也不用承擔責任。雖然未盡到告知義務,但提出的賠償數額已經是底線。
天氣漸暖,洗衣行業迎來旺季,不少市民會把冬季衣物拿到洗衣店裡清洗。由於各地的洗衣店存在技術、材料、操作手段等差異,有時會導致衣物出現染色、褪色、破損等情況,進而產生消費糾紛。記者獲悉,洗衣消費已成服務類消費投訴較多的行業,糾紛焦點就是賠償數額。
記者採訪後,雙方就賠償達成一致意見
4月20日,記者接到邢先生的來電,他說,本報的採訪對此事的解決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洗衣店願做出1350元的賠償(包含洗滌費),同時將衣服收回。
對於這樣的解決方式,雙方均表示滿意。
可參照《遼寧省洗滌行業服務糾紛調解辦法》,針對這起洗衣消費糾紛,遼寧團團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歐陽康表示,洗衣店作為專業的洗衣機構,應當有足夠的專業能力應對各類衣服的洗染,對於洗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有相當的預見能力以及應對措施。本次洗染事件中,若衣服變色的原因經鑑定為洗衣店工作上或生產加工方面所致,根據《遼寧省洗滌行業服務糾紛調解辦法》的規定,應當按一年的折舊價進行賠償,邢先生購買的衣服超過1501元,屬於高檔,一年的折舊率為25%。
記者了解到,為在全省洗滌行業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遼寧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遼寧省洗染業服務質量規範》等法則、法規,本著「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及時地調解洗染行業服務中發生的權益糾紛,有效地保護消費者和洗滌行業的合法權益,特制定了《遼寧省洗滌行業服務糾紛調解辦法》
歐陽康律師也表示,該調解辦法系行業的自律性、指導性文件,不具有強制力,司法實務中會作為裁判的參考之一,裁判者更多地會通過判斷該洗染所導致的損失是否會使整件衣物失去使用價值,還是該損失僅僅為瑕疵部位不影響穿著,來綜合酌定賠償標準。因此,消費者在發生洗衣糾紛時,應當準備好原始購衣憑證,送洗憑證及取衣憑證,並仔細查看送洗憑證及取衣憑證上的各類提示類語言,保留相關證據。
來源:半島晨報
編輯: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