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偌大的武漢理工大學就沒有比王攀更合適的研究生導師了嗎?我理解校方「治病救人」的善意,不想把一個有劣跡的青年教師一棍子打死,但校方也應該理解公眾尤其是陶崇園家屬對師道尊嚴的期待。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墜亡兩年後,其導師王攀獲公示恢復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網絡截圖顯示,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官網11月20日發布的一則《關於學校2020年通過博士、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審核的教師名單公示》中,王攀位列通過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審核教師名單之中。(澎湃新聞11月25日)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很多事情不會輕易被時間衝淡。2018年3月26日,26歲的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從其宿舍頂樓跳樓自殺。陶崇園家屬提供的大量證據顯示,陶崇園在就讀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研究生期間,曾遭到其導師王攀「長期的精神壓迫和控制」,比如被迫叫導師爸爸、給導師買飯打掃衛生、被導師阻止深造。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拉鋸之後,王攀與陶崇園家屬達成和解,王攀對自己在陶崇園教育培養過程中的不當言行表示道歉,並向陶崇園家屬支付撫慰金65萬元。
從後續處理看,王攀對陶崇園之死並不負有法律責任。究竟是什麼樣的「不當言行」,需要賠償65萬元的撫慰金,公眾自可以想像。校方在經過調查之後也認定,王攀存在與學生認義子關係等與科研無關的行為,以及指導學生升學就業過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情況。學校還表示,已停止王攀的研究生招生資格,下一步將根據調查事實、按照相關程序、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嚴肅處理,絕不姑息」,看上去色厲,實際上內荏。我們知道的是,事發後不久,王攀就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兩年多之後,王攀的大名又上了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資格審核的公示名單。不要說陶崇園的家屬很難接受這樣的決定,就是許多與此事無直接關聯的網友也表示無法理解:王攀何以還能繼續擔任研究生導師?
王攀作為導師,對陶崇園實施精神控制,其中根源,不在於王攀的個人品質,而恰恰是這個「導師」身份。甚至可以說,王攀的「不當言行」都是在「導師」這個身份的掩護之下實施的。也因此,公眾擔心,假如王攀恢復研究生招生資格,重新獲得導師身份,會不會出現第二個陶崇園?我覺得是有可能的,如果他能招到研究生的話。
另一個困惑是:偌大的武漢理工大學就沒有比王攀更合適的研究生導師了嗎?我理解校方「治病救人」的善意,不想把一個有劣跡的青年教師一棍子打死,但校方也應該理解公眾尤其是陶崇園家屬對師道尊嚴的期待。如果校方不能對導師的權力做出有效的制度性約束,那麼匆忙起用王攀,就像為他的過往行為背書,甚至是對其師德失範行為的縱容。
目前,武漢理工大學已經悄悄撤下公示,耐人尋味。我希望這是主動糾錯,而不是對輿論的一種試探和挑逗。陶崇園死前最後一句話是:媽媽,我受不了了,我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擺脫王攀老師的控制。讓我們記住這句話,記住一個年輕人的泣血遺言,同時再次重申:一名合格的教師是多麼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