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有多強?六部尚書都當過,乾隆最信任的軍機大臣

2020-12-18 歷史鑑賞者

《天下糧倉》很多人一定都有所了解,這裡面的主要人物就是大家不怎麼熟悉的劉統勳。劉統勳的名氣遠不及他的兒子劉墉,因為劉墉得了個宰相劉羅鍋的稱號,所以時常在民間傳頌。

其實真正比較起來,劉墉是遠遠比不上自己的父親劉統勳的,沒有劉統勳的庇佑,劉墉壓根就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劉墉57歲以前一直在地方上做官,在地方上就算混得再好,能有在朝中做官升遷快嗎?說個很簡單的道理,你在地方上想做個處長,對不起不熬個幾十年很難達到。可是你在朝廷裡做官,路上隨便一抓,就能抓一大把這種級別的官員。

那麼劉墉在57歲以後,為啥有機會進入南書房,成為乾隆的心腹大臣呢?很簡單,主要是因為劉墉有個好父親劉統勳。

一、劉統勳正直卻不迂腐,這是很難得的。

有些官員專門搞歪門邪道,也能夠在一段時間如魚得水,比如說和珅。而有些官員一身正氣,卻往往做不成大事,比如說,明朝的海瑞。

劉統勳雖然比較正直,但是這個人一點都不迂腐。他懂得變通,這是很多大臣都比不上的地方。在乾隆這種皇帝手底下,不懂變通是很難有什麼發展的。他的這些人生履歷,奠定了他在乾隆朝的地位。

1、劉統勳敢於直言進諫,而且會站隊。劉統勳是以御史的身份出場的,為什麼?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御史是得罪人的差事,老油條不敢得罪人,所以一般都是讓新科進士們試一試這個職位。

大家都是成年人,社會上的很多道理,大家都明白。不該說的話不要說,這是做官的重要準則。可是劉統勳一出馬,就把大學士張廷玉和吏部尚書訥親。

人家都是一品大員,你一個小小的御史,可真是虎口拔牙了。可劉統勳卻有自己的理由,他認為張廷玉作為三朝老臣,應該收斂謙遜一些,可是他們家卻在朝中大搞聯姻。

至於吏部尚書訥親,劉統勳覺得他權勢太大,存在作威作福的行為,也應該收斂一些,不應該讓他掌握這麼大的權力。

乾隆看了劉統勳的奏章,那叫一個高興,因為他剛剛登基沒多久,地位不穩,劉統勳初生牛犢,正好可以殺一殺這幫老臣的氣勢。從此劉統勳名聲大振。

從這件事中,你可以說劉統勳敢於直言進諫,也可以說劉統勳是個會站隊的後生。畢竟這兩樣他都佔了。

2、劉統勳會做事,且敢做事,不怕惹事。由於站隊比較正確,劉統勳的升遷速度簡直可怕。乾隆六年他還是個御史,乾隆十一年他就擔任了漕運總督。這段時間,他積極督促修理河道,治理水患,為老百姓解決了很多麻煩。

擔任工部尚書後不久,因為他嫉惡如仇的性格和彈性辦公的水平,所以乾隆將他轉任為刑部尚書,從此劉統勳在得罪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是他的作風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這就足夠了。因此他的官是越做越大,在乾隆十九年,又升任太子太傅兼任陝甘總督。

這期間劉統勳最大的功績,那就是幫助全國各地修理河道,避免了很多水患。不僅有利於稅收,也有利於百姓。所以他在地方上的名聲很好。

3、擔任軍機大臣,成為乾隆集團的核心領導層。乾隆十七年,經過多方面歷練的劉統勳,終於成為了軍機大臣。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朝中重臣,和昔日的宰相沒什麼區別。

擔任軍機大臣期間,劉統勳多次得到乾隆的命令,到地方上查案,一查一個準。無論是剋扣軍餉還是私吞公款,只要是劉統勳接觸的案子,都能查個水落石出,從而匯報給乾隆。

乾隆二十六年,劉統勳出任東閣大學士,同時還擔任著禮部、兵部尚書。可以說大清朝的高級官職,劉統勳算是做了個遍。只有這樣的人,乾隆用起來才舒心。

我們是不是從劉統勳身上,看到了另外一個人的影子?沒錯,那就是乾隆後期的和珅。和珅也是大大小小擔任了若干大清朝的官職。

二、劉統勳成為了兒子和弟子們的依靠。

我們都知道劉統勳有個好兒子叫劉墉,其實他還有一個好弟子叫紀曉嵐。這兩個人在電視劇裡,都是智鬥和珅的重要人物。

其實實際上,這兩個人都不是和珅的對手,至少在乾隆活著的時候,這兩個人不敢把和珅怎麼樣。

劉墉57歲以前一直都在外地做官,而且官職不怎麼高,四十多歲才做知府,比他爸實在是差遠了。等到劉統勳去世以後,劉墉回鄉守孝。

守孝以後,乾隆一想起劉統勳就落淚,為了紀念劉統勳,這才把劉墉調回來。而劉墉已經歲數大了,壓根不敢跟和珅鬥,只能唯唯諾諾地等待時機。

至於紀曉嵐,在一次查鹽案子當中,得罪了乾隆,結果被發配到了新疆。作為自己的弟子當中,最出色的一個。劉統勳當然心疼這個弟子,所以在他的幫助下,紀曉嵐才回來擔任了《四庫全書》的總纂官。

這兩個人,都是靠著劉統勳,才在朝中站穩腳跟的。所以說沒有劉統勳,哪有那麼多他們的有趣故事呢?

總結:劉統勳地位再高,其實權力也極為有限。

劉統勳把各部尚書都給做了一遍,而且又擔任太子太保、軍機大臣。可是劉統勳手裡的權力,是極為有限的。

可以說他只有建議權,沒有處理權。這就是當時漢人官員們的尷尬。這種尷尬在清朝中期一直存在,比如說張廷玉也是這麼個狀況,能力再強,也只有指點的份,沒有執行的份。

到了晚清時期,曾國藩這幫漢臣崛起以後,這才改變了這一現狀。不過隨後清朝就因為這種狀況沒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劉墉之父,大清重臣,劉統勳到底有多牛?
    畢竟二十年的宰相生涯,住宅會有這麼不堪嗎?其實,連這一套寒酸的宅子,都是乾隆賜給劉統勳的。有這樣兩件小事,似可說明其清廉。乾隆時期,外任官有事進京時都有四處「打點」的陋習。即使是沒事,夏天時的「冰敬」,冬天時的「炭敬」也要派手下送到在京官員的手中。有些官員都把「炭敬」習以為常的當做「年終獎」了。別看是陋習,這些人還要故作風雅。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大清王朝268年(入關後),話題度最高的皇帝是乾隆,而乾隆朝最家喻戶曉的臣子當屬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但是,我們對三者的了解大多來自影視劇,而對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卻知之甚少。
  • 為什麼說劉統勳比劉墉要厲害,那到底有多厲害?
    劉統勳,在《天下糧倉》和《天下糧田》播出前,很多人不知道他,可都知道他的兒子劉墉,但劉統勳在清朝的地位遠在劉墉之上,比劉墉要牛氣很多,那作為劉家最厲害的劉統勳,到底有多牛呢?
  • 清朝官員劉統勳和李衛的橫向對比
    首先二人都是清朝當朝重要官員!要問誰的官職更大的話,肯定是出任乾隆朝軍機大臣的劉統勳了。要論名氣的話,被數部影視作品演繹的李衛無疑最大。不過兩者都是深得皇帝的信賴的能臣。只不過一個是乾隆,一個是雍正。歷任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軍機大臣等。是大名鼎鼎的劉墉的父親。逝後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劉統勳的祖父是進士出身,曾任戶部廣西員外郎。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盡,劉墉回家洗熱水澡,一番回話乾隆恕其無罪
    而劉墉為首的御史派,常常彈劾和珅等貪官汙吏,成為了和珅的眼中釘。在劉墉之前,他的父親劉統勳,就同貪官汙吏積極做著鬥爭。劉統勳卓有賢名,劉墉受到父親蔭蔽,因此得到舉人身份。此後,劉墉參加了當年的會試,通過自己的學識,考中了二甲第二名,進入翰林院。
  • 陳廷敬花20年,劉墉用了16年,從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難?
    而從一品的官員,主要包括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祿大夫、協辦大學士、六部尚書、都察院御史、內大臣、八旗都統、駐防將軍、提督、振威將軍等。千萬要記住這幾個官職,以便於下文中比對。
  •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劉墉接旨後卻回家洗了個澡,事後才知其高明
    學過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清朝的時候封建皇權制度達到了頂峰,從一些小事方面我們也能窺得一二例如根據史料記載唐朝皇上與大臣對話時大臣是坐著的,而宋朝時大臣是站著的,到了清朝之後則是跪著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紀曉嵐一生不敢與和珅爭鬥,卻能得到嘉慶賞識,劉墉才是熱血宰相
    而且他們倆幾乎平輩,跟乾隆也是一般大小的樣子。事實上這三個人還是有一定年齡差的。首先歲數最大的是乾隆,他出生於公元1711年,而紀曉嵐比乾隆小了13歲,出生於公元1724年。年紀最小的那就是和珅了,他出生於公元1750年,比紀曉嵐小了26歲,比乾隆小了39歲。
  • 乾隆命劉墉跳護城河自殺,半柱香後他回來對乾隆說了一番話
    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但他也喜歡和大臣們開一些不知真假的玩笑。乾隆就就曾命令過劉墉跳河自殺,但是劉墉憑藉著自己的智慧,通過一句話,改變了皇帝的決定。劉墉是乾隆朝時著名的大臣,一生為官清廉和政績卓越而得到乾隆的重視。劉墉作為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天資聰穎並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於乾隆十六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官場。
  • 劉墉與紀曉嵐是一個時期的人嗎?他們之間有不有交集?誰更厲害
    劉墉、紀曉嵐的故事在影視劇裡多有演繹,在嬉笑怒罵中看到了他們當時的生活。劉墉、紀曉嵐是一個時代的人物,甚至連大貪官和珅都是一個時代人,非要聊劉墉、紀曉嵐誰厲害,這有點牽強,只能說各有千秋吧。劉墉出生名門,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政治上圓滑世故,愛好書法,也是飽讀詩書之人。
  • 和珅、紀曉嵐、劉墉誰官職最高?網友:難以置信!
    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這一段時間裡,全國上下一片祥和,大清王朝國力強盛。許多人都認為,乾隆年間的繁榮都是依靠雍正皇帝打下的基礎,因為乾隆皇帝寵信和珅這樣的貪官,並不算是一個賢明的皇帝。有關乾隆皇帝的故事被拍成多部影視作品,其中要數和珅、紀曉嵐和劉墉出場次數最多。
  •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劉墉接旨卻只回家洗了個澡?為何這樣做?
    在古代的官場上,有一句至理名言:「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都是獨攬大權之人,有時候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大臣們的生死。乾隆作為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平日裡非常喜歡和大臣們開玩笑,很多時候,大臣們都揣測不出他的話是真是假,所以時常會出醜。劉墉是乾隆朝時著名的大臣,一生為官清廉和政績卓越而得到乾隆的重視。劉墉作為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天資聰穎並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於乾隆十六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官場。
  • 劉統勳一個小官,上了兩道奏摺,為何乾隆就罷免了張廷玉、訥親!
    劉統勳是清朝時期少有的,能夠擔得起「股肱之臣」之名的大臣。自乾隆朝開始,劉統勳歷任刑、工、吏三部尚書,後來又升任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在四十多年的從政生涯中,劉統勳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功勳卓著。甚至連他死的地方,也是在上朝的途中。
  • 乾隆說自己屬馬,劉墉卻為何突然說自己屬驢?
    在正史中,乾隆跟劉墉並不同歲,且生肖也都不屬馬。乾隆生於1711年屬兔,劉墉生於1720年屬鼠,所以乾隆跟劉墉的「馬驢說」其實是野史中的段子。簡單來說,「馬驢說」講的君臣相處之道,後來這段野史被收錄到了相聲《君臣鬥智》裡,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片段。
  • 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從之分,這就是無謂的九品十八級,沿用自漢魏六朝,我們常在清代古裝電視劇中看到各類身著冠服頂戴、蟒袍以及補服等華麗而又彰顯地位的官服,拿和珅來說,他擔任過領侍衛內大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御前大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正白旗鑲藍旗都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等職務,又常常被人稱為和中堂,那麼清朝中堂、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總督巡撫,誰的權力大?
  • 乾隆駕崩後,嘉慶召一個老頭入宮,和珅當晚徹夜難眠
    乾隆在晚年的時候非常喜歡排場,喜歡看到祥瑞的東西來彰顯自己的功德,所以懂得揣摩上意的和珅受到了重用,在乾隆時期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大臣們也紛紛依附在和珅的門下,很多政令都是先要找和珅過目,才會上報給乾隆皇帝。
  • 別被影視劇劉墉智鬥和珅給欺騙了,其實他是諳熟為官之道的
    一:劉墉真的是影視劇中的羅鍋形象嗎咱們大家都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多耿直多正氣一身正氣,這是劉墉的法寶,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不是這樣的呢?首先電視劇劉墉從外貌形象和歷史原型人物就不對,電視劇劉墉的形象是小矮個,羅鍋,然後後邊有一個挺大的羅鍋弓著,那麼歷史上劉墉的形象是不是真是這樣呢?
  • 嘉慶登基後,第一時間抄了和珅家,那劉墉、紀曉嵐的結局又如何?
    比如說嘉慶登基之後,便在第一時間抄了和珅的家,那同是乾隆跟前的紅人的劉墉還有紀曉嵐結局又如何? 是清政府15年財政收入的總和,如果說乾隆一點都不知道,那恐怕誰也不信,但乾隆偏偏縱容和珅。根據一些史料記載,乾隆甚至也叮囑過嘉慶不要殺和珅,但嘉慶並沒有聽乾隆的。
  • 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天哲按: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