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看目錄,掌控全局
當拿到一本書,首先要仔細閱讀封面文案、目錄和序言等非內文的東西。先讀這些,你可以對書籍的框架有大概了解,清楚作者的寫作脈絡,這樣就可以在腦子裡劃分哪些是重點章節,哪些可泛讀,極大提升閱讀效率。如果一本書用2/8法則的方式來讀的話,顯然讀目錄花你2分力,但卻達到了8分的效果。
02不是所有書都要精讀
有的書只須知其梗概,有的書只需看有用的部分。只有少數好書才應當通讀,細讀,反覆讀。所以,在開始前你得做出選擇,這關係到你的時間成本。你可以先在目錄裡選幾篇和主題相關或者感興趣的章節來讀,先了解一下這本書是否包含你還想繼續挖掘的內容,是繼續詳細閱讀還是有所取捨,你就會心中有數。
閱讀時,鍛鍊眼球對書本實現Z字形狀掃射,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目十行。
03心態建設:化被動為主動
通常來說,主動做事要比被動做事的效率高,讀書更是這樣。被動閱讀容易邊讀邊忘,甚至再讀的時候讀到哪兒都忘了,效率自然大打折扣。閱讀一本書首先告訴自己:不是「被動地」接受書中的內容,而是「主動地」去參與閱讀,發出自己的疑問。目的性地選擇想要閱讀的內容。
04設定時限,堅決執行
假定您設定1小時讀完50頁,那麼就按這個標準來謀篇布局,先別管自己能不能辦到,先去嘗試。注意,你的一切行為都要服務於這個時間標準,哪怕45分鐘時才看了一半,後邊也要在15分鐘內讀完——不破不立,你必須按照這個標準做。否則,很有可能頭重腳輕,前邊看得津津有味,後邊越看越無聊——其實本質上這是一種精力管理的策略。
05一口氣讀完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強調: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能理解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中途停止,否則這本書再撿起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收穫幾乎為零。
06不高效閱讀,就不開卷
開卷意味著切斷外界一切打擾,在閱讀時保持高度專注,否則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讀了你也很快就忘了。
07在書上做筆記
在必須知曉的部分下邊劃橫線做標記,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想法,重要的內容要抄錄或錄音。在書上做筆記的好處是讓你保持清醒、保持思考,並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