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很久沒「上綱上線」的跟大家討論關於審美思維的小心得了,看了太久的臉哪怕是氧叔也偶爾會覺得疲勞。
不知道大家在刷抖音、逛B站的時候會不會有同樣的想法,一段時間內總會湧起一波風格相近的博主,分享的妝容穿搭也是極其類似的。這種往往都是乍看驚豔,再看尚可,最終疲勞。
▲小紅書隨便一個截圖
所以今天就想嘗試從審美逆向思維的角度,來看變美這點事兒。
追溯審美本源
積極的逆向審美思維表現之一,就是對現階段審美思維進行反向追溯式思考。也就是說倒推回源頭,看看這種審美方式的出現與發展的背後邏輯是怎樣的。
這種逆向審美方式能夠從縱向全面地解釋當下流行的大眾審美現象,比如為什麼徵服全球審美的美人往往都是西方骨相+東方皮相的組合?
大多數人心中能夠登頂的神級美貌,必然是要與眾不同的,但與眾不同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受眾越多,越證明這種美符合大眾審美邏輯。就像我們喜歡阿佳妮,是先喜歡她精美柔和的長相、林妹妹般風流又神經質的氣質,這是從文化從審美上與我們有關的部分,其次才是她夢幻的藍眼睛。如果阿佳妮最突出的特質只有藍眼睛,她的受眾不會這麼廣泛:
西方骨相+東方皮相的審美邏輯在於是頂級配置的組合,它有廣泛的轉播性在於,這種審美是於我有關的,這個美麗組合方式是也有明確實現途徑的。比如生個混血小孩,或者東方小孩生的骨相立體一點,又或者西方小孩生的骨相柔和一點,美麗方式明確,只不過實現的結果需要基因彩票。
因此地球球花級別的大美人,不論是什麼國籍、幾國混血,都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若基因彩票過於難得,那就把這種變美寄託放到偶像身上。問題來了,什麼樣的臉能代表大眾審美的集合?答案是無明顯地域特徵臉。
無明顯地域特徵臉,證明這張臉的各項特質相對平衡,沒有某種特質特別突出。幾乎能讓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能在這張臉上找到跟自己的出身,以及文化審美背景相關的影子。
▲各國平均臉的特質很相近
這樣,人們就會把對美好的寄託,放到這樣一張跟自己有共性,又有觀眾緣,又特別美麗的臉上。追尋她引導的潮流,仿佛就無限靠近了那個最美的自己。
用逆向審美思維看大眾審美的本質,是一種「與我有關」的頂級可能,同樣也是一種審美平衡。比如同樣是西方骨相+東方皮相的混血顏,李嘉欣與高麗虹與周天娜的觀眾緣就是不同的,李嘉欣早期更嬌媚,周天娜更輕靈精緻,高麗虹異域感更明顯:
▲李嘉欣,高麗虹,周天娜
高麗虹這類美人,就有點打破審美平衡的意思。豔是真豔,美也是真美,但人們面對高麗虹總是容易多一份與我無關的看客心理。跟她同類型的女星豔麗如利智、御姐如張敏,都比她更容易有受眾:
▲利智,高麗虹,張敏
頂級美貌是稀缺性資源,但它的受眾是大眾,所以即便美貌可以美到遠在天邊,可它的美麗方式是要與人有關的,這樣才能與觀眾有羈絆。有了羈絆之後,才會讓人想要靠近想要跟隨。
挑戰當下流行審美特質
用逆向審美思維看流行審美,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我們追求的辨識度到底是不是偽命題?大眾對辨識度的需求,是基於審美疲勞後的反彈,讓我們疲勞的是壟斷當下流行的審美文化。
從某種角度看,辨識度是網紅文化的產物。起初大家都平平無奇,後來一小波人異軍突起美的精緻、美到雷同,人們從一開始的追捧驚豔,到後面的厭煩抵制,有辨識度的高級臉應運而生。這就是審美逆行的表現:
有辨識度的美,更像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討巧的好看。無須細節處處無懈可擊,有重點的美往往容錯性也高一些。比如爭議性比較大的山口百惠,美貌不是頂級的,但韻致堪稱頂級:
辨識度固然是美貌突圍的利器,但它也是需要被人喜歡被人接受的。客觀事實是普通臉如果想往生活中出眾的美上靠,勢必要迎合大眾標準,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失辨識度——變身前各有bug各有特色的普通臉,變身後同質化的網紅臉。
所謂的辨識度,還是在大眾審美接受範疇之內的不同。這個不同,是不同於當下最熱的流行,而不是挑戰所有審美意識。所以所謂的超模高級臉也不是人人都吃得下的,就像賀聰的五官其實很美,有古典仕女畫的意思,但她的頭臉在視覺比例上稍顯失調,損失了一部分受眾:
氧叔最近看到可雲17歲女兒的照片後被驚豔了,感嘆這才是能徵服大多數人審美的高級臉——不是濃眉大眼的桃花感,而是上挑丹鳳眼;不是流行的綺麗精緻,而是疏離清爽的質感。
▲導演爹,女兒,演員媽
融合了爸媽的容貌優點,又誕生出一長更有風格的臉。這張臉才是包含了辨識度+大眾審美的類型,是大眾更能接受的仕女畫感:
這麼看,辨識度的成立也是需要不少客觀條件支撐的,拋開其他單聊辨識度沒有意義。
而用逆向審美思維看最近的茶香學,就會發現本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純欲感。再往前推,這波流行是從好嫁風名媛風開始,火過膩味了包裝成純欲感,純欲被新時代網紅玩壞後,變身茶香學+微醺茶藝妝捲土重來:
▲嗆口小辣椒,半藏森林,林小宅
為什麼這股潮流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狀態,還不是因為完美契合異性審美+原始生物審美。這點沒什麼好詬病的,也不是女性屈服於男性強權審美的表現,它的審美本源是性美學。
性美學包含了性審美規律、性審美的標準、性美感的心理特徵、性美的塑造。男色時代的崛起,也是一場迎合女性性審美標準+審美心理的感觀盛宴:
▲宋威龍,丁禹兮,羅雲熙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所以逆向審美思維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幫助?氧叔的角度看,它能讓我們更堅定、更心安理得地走自己的變美之路。比如純欲感確實很香,適合女性特質又能狙擊異性審美,發揮到位還是老少通吃的類型。不能因為個別有心人的利用就否定這種美感。
一些適合且真心想走純欲路線的姑娘,可以拋開輿論的顧慮,找到支撐自己審美內核的支柱。既然知道大部分審美本質離不開性美學,扭扭捏捏不如大大方方為我所用。
當然也會有厭煩這種路線的姑娘,看膩了受不了自己去去開闢辣妹式美人的路子。能不能從一群純欲感中突圍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美的開心美的肆意。
大多數時間風格是很難兼容的,選定了一種,另一種風格就像是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看起來讓人喜愛且心生嚮往,也會反過來自省既然「放棄」了這樣好的一個可能性,那就更堅定的走好現在的路。
冷豔的大崎娜娜與嬌美的小松奈奈就是互為審美逆行的存在,每人都因對方而顯得更加可愛:
逆向審美給變美之路提供了一種辯證思維方式,能讓人更深刻地把握審美本質。當我們對當下流行審美產生質疑時,就可以用這種反叛思維去尋求新出路。
就像超精緻美人是當今內娛審美主流,可反精緻美人同樣能殺出重圍有自己的一席質地。
而所謂精緻的標準,其實也是不斷變化的,不止是五官精細小巧就是精緻,活的精緻比長得緊緻更有水平。當你也有重新定義中國美人的權利時,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