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產品上線新功能或者更新某些信息的時候,往往需要引導用戶去使用,或者去提供一些信息給用戶,而用戶引導在此時就比較重要。本文結合了一些優秀設計案例分析,用戶引導該如何設計。
新上線的功能由於需要引起用戶的注意,或者是想讓用戶填寫某些信息,時常需要用戶引導的手段吸引用戶的注意。但這些引導,如果使用不當,可能造成打擾,引起用戶反感。
如何巧妙地植入這些提醒信息,不引起用戶的反感,甚至能夠幫到用戶,就成了一個互動設計師的一個使命。
上周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了用戶引導4種手段中的前兩種:氣泡引導、整個頁面引導(文末可查看)。這周的文章為大家繼續介紹後兩種形式:默認值引導和動效引導。
三、默認值引導
這種引導方式,一般用於需要用戶補充信息的地方,如設置封面圖、填寫簡介之類。設計的思路,主要有兩個:
告訴用戶補充了信息有什麼好處;啟發用戶如何填寫。
先看第一種思路。下面這個例子,是Facebook客戶端,「更多」標籤下,點擊「個人主頁」後進入的頁面。頁面中深色的封面圖區域,寫著「告訴你的朋友們你關心的內容」,然後下面放著一個「+封面照片」的按鈕。
這樣的提示,有效地告訴用戶「封面圖」有什麼作用,激發用戶上傳封面圖。
第二種思路,即「啟發用戶如何填寫」,一般用在需要輸入文字信息,這樣對用戶負擔比較大的地方。比如個人簡介這種信息,猛地讓人填寫,該填點什麼好呢? Facebook網頁版的這個設計,就為用戶提供了各種提示,減輕了用戶負擔,如下圖:
在「簡介」一欄,上圖中的提示信息會隔幾秒輪換出現,提示用戶可以填寫的信息類型。不得不說,這樣具體的提示,比單純給個「簡介」,要生動具體的多了!
在提示用戶方面,谷歌日曆的一個例子,也很有幫助:當用戶創建日程,如果時間上選擇了一天,則輸入框裡的文案提示是「例:晚上7點在XX地方有晚餐」,選擇一周則提示「例:到紐約旅行」。根據用戶不同的選擇進行相應的、最有幫助的提示,這樣貼心的設計真正讓人眼前一亮
來自知乎的這個設計,也值得為大家分享:當沒有任何用戶問我問題時,會有一條官方的「值乎的提問」,問題就是「你___有什麼特別的技巧?」這個設計有兩個功能:1. 引導用戶補充自己的技巧信息;2. 演示了當有別人向你提問時的狀態,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為大家分享了默認值引導這個類型的案例。
四、動效引導
動效是引導方式中比較能吸引用戶注意的一種,因為人眼天生對動的東西更敏感。因此,在使用動效進行引導的時候需要注意把握動效的強烈程度,保證不打擾到用戶的主要操作。
下面這個例子,是使用支付寶付款後,評價部分會出現動效:頁面中評價的4個級別會依次從左向右逐漸點亮,引導用戶進行選擇。
從這個頁面的結構來分析:最上面是付款信息,之後是消費後獲得的福利,該部分由於視覺上面積大,所以能夠引起用戶注意;評分在福利部分的下面,位置不佔優勢,但使用動效,可以適當引起用戶注意,是很棒的設計。
在知乎的H5頁面,底部有一個置底的操作欄,點擊可以打開知乎APP。H5頁面其實一直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將用戶從H5頁面中引導到APP中,因為APP中功能更豐富、內容更多,體驗也更好,用戶APP中的停留時長、打開次數等指標也是APP的一些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