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關注罕見病 專家籲患者權益需立法保障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冰桶挑戰」關注罕見病

  專家呼籲建立特種醫療保障制度立法保障患者權益

  近日,一場起源於國外、旨在讓公眾關注「漸凍人」這一罕見病的「ALS冰桶挑戰賽」風靡國內。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什麼是「漸凍人」,什麼是罕見疾病,進而施援。專家表示,除了關注「漸凍人」等罕見疾病,要真正保障罕見病患者的權利,還需立法規定相應保障措施,建立特種醫療保障制度。

  「瓷娃娃」兩天收到半年捐款

  「冰桶挑戰」發起於美國,要求被點名者24小時內往自己身上潑一桶冰水,拍下視頻並指定3個人接下來重複這一過程。如果被點名者不接受挑戰,就要捐款l00美元。

  這項活動漂洋過海進入中國以後,迅速吸引了眾多名人參與其中。8月l8日,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發布微博稱:接受了投資家Yuri的「冰桶挑戰」,同時挑戰天王劉德華、富士康郭臺銘和百度李彥宏。此後,歌手周杰倫、阿里巴巴馬雲等明星及商界人士均參與其中。國家衛計委被「點名」後,其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以個人名義捐款。

  雷軍在接受挑戰後,通過其官方微博公布:已向美國ALS協會捐款l00美元,同時向中國「瓷娃娃罕見病關愛基金」ALS項目捐款l萬元人民幣。這條微博把中國「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帶進了人們的視野。這是一家於2008年成立的服務罕見病群體的公募慈善機構,6年來共提供醫療康復救助600多人,籌集善款總額l500多萬元,服務罕見病殘障家庭2800多個。

  截至8月20日,中國「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在兩天內已收到捐款l40多萬元。據記者了解,這個捐款數額平時需要半年左右才能籌到。「在『冰桶挑戰』的熱潮下,希望大家更多關注活動背後像『漸凍人』一樣處境的其他罕見病群體。」中國「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公眾參與項目負責人孫月表示。

  而截至8月24日20點記者發稿時,根據新浪微公益公示,微公益平臺上募款金額已超過635萬元。

  罕見病患者缺醫少藥,常被誤診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見的疾病。其中80%為遺傳性疾病,大部分由基因缺陷導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0.65%至l%之間的疾病或病變。據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講師鄧勇介紹,目前國際確認的罕見病種類在6000至7000種,佔人類疾病的l0%左右。

  記者查詢發現,我國目前沒有關於罕見病的官方定義。如果按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比例,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估計超過l000萬。專家表示,對於這些並不「罕見」的罕見病患者,相比於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對他們有相對完善的保障,我國的系統社會救助基本上還處於空白。

  「在歐美發達國家,罕見病的高昂藥費是由政府買單的。在中國,目前廣覆蓋低水平的醫保無法做到這一點。」罕見病關愛大使張泉靈在微博上稱。

  記者查詢發現,我國l999年出臺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最早提到了罕見病和治療罕見病新藥。在2009年頒布實施的《新藥註冊特殊審批管理規定》中,治療罕見病的新藥註冊申請被列入特殊審批範圍。

  根據鄧勇的研究,目前,我國罕見病患者的治療面臨著兩大問題:一是無藥可救。由於患病人數相對很少,對於醫藥生產企業而言,往往面臨著巨大的藥品研發風險。我國目前也幾乎沒有自主研發的罕見病治療藥物,主要依靠進口。二是無力醫治。罕見病藥品研發成本巨大,而患病人數又較少,患者的醫療成本必然增加,普通家庭根本就承受不起沉重的醫療負擔。

  罕見病患者還因太少見而經常被誤診。「最近大家都開始知道的『漸凍人』早期常常被診斷為頸椎病,推拿、牽引、手術。折騰了人、錢,還有治療幹預的時機。」張泉靈在微博上表示。

  此外,罕見病在治療過程中的醫保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據媒體報導,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l30種罕見病用藥全部來自進口,僅有57種進入醫保範圍,可全額報銷的只有l0種。「醫保的地域性讓轉院的患者不僅享受不到醫療機構當地的惠民措施,也難以享受戶口所在地的醫保政策。」孫月表示。

  藉助國際立足國情,推進罕見病立法

  雖然「冰桶挑戰」活動大大提升了社會對罕見病的關注熱度,但我國目前仍缺乏針對罕見病的法規政策,社會保障同樣不足。「罕見病患者權益保障立法並不是單純的地方性法規所能解決,必須依靠一部全國性的法律。」鄧勇表示。

  世界上最早針對罕見疾病進行立法的國家是美國。l983年通過的美國《罕見病藥物法》及後來的幾個修正案為罕見病藥品的研發提供了具體的經濟激勵。據記者了解,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先後從立法層面對罕見病用藥研發及治療給予了保障和支持。

  而在國內,罕見病藥物進口審批不暢、研發滯後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據專家介紹,目前全世界有300餘種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幾乎均由發達國家研發。儘管可以從外國進口,但這些藥物要進入中國面臨重重難題。雖然中國規定罕見病藥物註冊申請可以實行特殊審批,但卻始終沒有實施細則。

  鄧勇建議,為了保障罕見病患者權利,應該頒布罕見病防治法,建立罕見病特種醫療制度,使罕見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他認為,當務之急是在法律文件中明確罕見病認定標準,「沒有具體明確的認定標準,罕見病患者統計無從談起,罕見病患者權利無法保障,醫藥費用無法報銷,罕見病的防治工作也就等於失去了基石。」

  此外,也要通過立法明確規定罕見病患者的權利、設立罕見病防治管理機構、保障罕見病藥物財稅優惠、保障研發企業罕見病藥物市場獨佔許可使用權等。

  白月亮

相關焦點

  • 冰桶挑戰引發社會對罕見病關注 多國立法救助
    央廣網北京8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導,最近半個多月以來,ALS冰桶挑戰賽,一個極具挑戰性和接力性的遊戲,仿佛一夜之間從美國席捲到中國。「冰桶挑戰」要求被點名者往自己身上潑一桶冰水,並指定接下來3位要接受挑戰的人在24小時內重複這一過程。如果不接受挑戰,就要向ALS相關機構捐款100美元。
  • 「冰桶」一年 關愛持續 95%罕見病患者缺少有效藥
    去年夏天火爆全國的「冰桶挑戰」,使公眾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各類罕見病群體。該活動一周年之際,也許這個熱潮已經過去了,但是對於漸凍人的關愛還是在持續。相關人員指出,與罕見病相關的政策大多陷入瓶頸,罕見病的界定依然存在頗多爭議。
  • 「瓷娃娃」王奕鷗:讓中國2000萬罕見病患者被看見
    其原因,中國擁有更大的罕見病患者數量,即2000萬以上的人數;更重要的是,美國等國家已對罕見病問題立法並對罕見病患者予以醫療保障,而中國仍在爭取之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罕見病患者的權益主要通過立法來保障。美國早在1983年就有了罕見病的孤兒藥法案,而在中國,有關罕見病的法規依舊是空白。「你認識人大代表嗎?」這是2009年全國「兩會」前夕王奕鷗的口頭禪。基於社群的發展模式,註定了「瓷娃娃」很難觸碰到在法規政策制定方面有影響力的人,王奕鷗不得不到處詢問。
  • 【推薦】致參與「冰桶挑戰」愛心人士的公開信
    回到8月17日的那個夜晚,當微公益的夥伴撥通我的電話,面對這項源於紐西蘭呼籲為癌症病人提供關懷,到美國為漸凍人籌款的「冰桶挑戰」,當時並未多想,只是隱約意識到這是一個讓中國罕見病群體浮出水面的機會。當晚,我們的「助力罕見病、一起凍起來」項目在新浪微公益上線。
  • 「冰桶挑戰」無法替代公共政策關照
    最近,「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比爾▪蓋茨、皇馬球星C羅都不甘示弱。參與的人必須在完成挑戰後,點名3個人繼續接力,要麼就捐100美元。這項為「漸凍人」籌措捐款的公益行動傳到國內,小米董事長雷軍、百度CEO李彥宏紛紛接受挑戰。緊接著,冰水「澆」進娛樂圈,章子怡、黃曉明、劉德華等明星也都上傳了「冰桶挑戰」視頻。    隨著信息社會的日益發展,罕見病慢慢被熟悉起來。
  • 冰桶挑戰過去那麼多年,那些漸凍症患者怎麼樣了?
    只有一些好奇心強烈的人會偶爾問起:「誒,之前那個特別火的冰桶挑戰你還記得嗎?」對啊,6年前,為了喚起人們對漸凍症( 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這一罕見疾病患者的關注,許多明星都發布了冰桶挑戰的視頻,患者們也紛紛講述自己的經歷。那麼6年過去了,當初那些漸凍症患者都去哪了?他們還好嗎?
  • 「冰桶挑戰」中國走紅記
    這場本意為「漸凍症」患者募捐的慈善活動,自8月18日傳入中國,僅用了一周時間,便盤踞微博熱門話題榜,話題閱讀數超過30億。名人赤膊上陣,觀者激情轉發,不聊冰桶,仿佛就被網際網路流行潮流遠遠拋下。  和許許多多的「中國式走紅」一樣,冰桶挑戰到了中國,難免沾染娛樂和浮躁。真心募捐還是假意炒作?質疑聲之下,許多網民的目光已經偏離活動初衷,反而關注於淋冰水的狂歡本身。
  • 關注漸凍症|「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享年37歲
    根據外媒報導,「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享年37歲。根據他的臉書主頁,奎恩在2013年3月8日被診斷出患有漸凍症。2014年夏天,「冰桶挑戰」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當時世界各地的人們發布了自己往頭上倒冰桶的視頻和照片,並要求其他人也這樣做,同時呼籲為漸凍症研究捐款。美國不少名人,如比爾•蓋茨、蒂姆•庫克、馬克•扎克伯格等人都積極響應,短短兩周時間ALS協會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美元。
  • 冰桶冰桶,你為什麼而挑戰?
    冰桶挑戰:如果你身邊有ALS患者By DW如果你身邊有,或是有過ALS患者,那冰桶挑戰真是一點也不好玩。 今天下午我問好友:「你知道ALS是什麼嗎?」她說:「哦,我知道,我最近還看了好多個冰桶挑戰的視頻,挺逗的。」我說:「我爸爸是得這個病去世的。」她沉默了一下,說:「So sorry.」 事實上我已經很多年沒有想起ALS這個詞了,直到最近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我盯著冰桶挑戰簡介中的「罕見病」一詞,心想這真是諷刺。這個病如此罕見,以至於即使有這麼多人跳到冰桶中了,也沒有幾個人能詳細描述它的病症。
  • 節約用水手抄報:冰桶挑戰有危險
    近期,為「漸凍症」患者籌集善款的「冰桶挑戰」風靡美國各界。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參加,挑戰有危險,參加需謹慎。  蘇格蘭18歲男子卡梅倫·蘭卡斯特(Cameron Lancaster)日前參加冰桶挑戰賽時死亡,其遺體在一個被水淹沒的採石場中被發現。
  • 酒業大佬吳向東搞出史上最節約「冰桶挑戰」
    8月23日下午4點36分,華澤集團、華致酒行董事長吳向東在北京完成了史上最節約的「冰桶挑戰」,並向活動捐款,同時他將慈善的下一棒交到白酒業泰鬥、茅臺集團原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等三人手上,一起接受「冰桶挑戰」。
  • 普惠型商業保險如何保障罕見病
    普惠險接招罕見病保障的形與神普惠險要接招罕見病部分保障以及其他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功能,要有一招準備。那就是對跨越高免賠額,且最終預計補償金額高的患者病例,不僅要知其然,還必須知其所以然。為什麼呢?部分普惠險產品對既往病史的除外責任,許多商業醫療保險對參保用戶年齡的限制,其實都是費用風險保障能力不平衡、不充分的體現,都需要通過具體保險方案的核保、核賠來維繫適合產品的生存發展。從部分普惠險產品與罕見病缺口保障的交鋒問題,我們也能看到在社會保險、商業保險領域強化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
  • 萬全冰桶節 解凍漸凍人
    6月21日是第21個世界漸凍人日,當日,萬全醫藥集團在全國範圍內舉辦「ALS萬全冰桶挑戰賽」,海口站活動在萬達廣場舉行,志願者們通過捐款與冰桶挑戰活動,號召民眾關愛漸凍人,用愛為生命解凍。這份愛,萬全醫藥集團堅持了20年;從中國第一個罕見病藥成功到今天6月21 ALS萬全冰桶挑戰賽。
  • 輕工企業家應戰「冰桶挑戰」
    近日,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賽進入中國輕工企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鐘錶行業太霸表總經理楊一軍、河北衡水老白乾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佔剛及其高管團隊、瀘州老窖集團總裁張良、武漢美的總經理楊建濤、湖北格力總經理何遠航等完成冰桶挑戰,接受冰桶挑戰的輕工企業家正在不斷增加,     8月22日下午11時,天霸表董事總經理楊一軍先生在鐘錶行業率先完成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讓我們了解「漸凍症」 關愛「漸凍人」
    2014年,奎恩與病友皮特·弗雷特斯等人推動了「冰桶挑戰」在社交網絡上的流行,大幅提高了社會對漸凍症的關注度。包括明星和政客在內的全球成千上萬人參與挑戰。弗雷特斯在2019年12月去世,享年34歲。
  •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冰桶挑戰是怎麼回事 漸凍症能治癒嗎?
    冰桶挑戰聯合發起人奎恩去世 冰桶挑戰是怎麼回事 漸凍症能治癒嗎?,冰桶挑戰是怎麼回事】據路透社23日報導,「冰桶挑戰」活動發起人之一派屈克奎恩(Patrick Quinn)於當地時間22日去世,終年37歲。
  • 罕見病專家: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來源:第一財經罕見病專家: 診治問題要化整為零[ 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罕見病的種類會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只有首批的罕見病目錄121種。這121種當中,有些罕見病也不是100%全部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以北京康蒂尼藥業公司生產的吡非尼酮膠囊為例,這一用於系統性硬化症患者控制肺部纖維化不可或缺的特效藥物,獲批的適應證僅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系統性硬化症患者若要使用這一藥物僅能自己從非正規的渠道超適應證購買。一方面,疊加用藥經濟負擔重;另外一方面,不同的藥物要在多個渠道購買也增加了患者獲得藥物的難度。
  • 罕見病與孤兒藥的關係,你真的了解嗎?
    還記得「冰桶挑戰」嗎?那是為「漸凍人」而發起的。隨著近年來的一些公益活動開展,罕見病逐步走進了公眾的關懷視野。 199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成立罕見病研究辦公室(ORDR)以推動國內罕見病的研究並向公眾提供各類信息,2002年,《罕見病法案》的出臺使罕見病研究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罕見病研究基金逐漸增加,使孤兒藥制度體系更為完善。
  • 全球大佬冰桶挑戰賽:潘石屹李彥宏許澤瑋演繹全民公益
    冰桶挑戰是什麼? 冰桶挑戰誰發起的?冰桶挑戰有危險嗎?冰桶挑戰中國有誰參加了?冰桶挑戰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嗎?在中國,冰桶挑戰也受到廣泛關注,並進行本土化改造,不接受挑戰的將向瓷娃娃慈善基金會捐款,以治療中國的罕見病患者。   該活動旨在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目前在中國也已從科技界、金融界大佬向全民流行。
  • 「冰桶挑戰」和它記錄的社交史 | 小歷史
    但是,自此病首次被描述的1824年之後的將近兩百年時間裡,由於患者人數少、研究及臨床實踐始終沒有突破等諸多原因,漸凍症始及其患者群體始終被大眾忽略,這導致了非常嚴峻的問題。首先,由於關注少,相關研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投入支持,這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然後,患者群體的權益往往也遭到漠視,相關的政策傾斜及福利措施往往與之無緣。